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与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结合的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实现途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巫文强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与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结合是人类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到:确立保障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思想并制度化为一种社会规定,把它作为经济发展... 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与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结合是人类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到:确立保障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思想并制度化为一种社会规定,把它作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使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生产条件,并在生产成本中体现;让每一个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人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费用,在分配中实现其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参加生产劳动并实现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用商品经济学观点来判定计划经济的效率或用非商品经济学的思想来看市场经济的效率都是错误的,是否保障好人生存和发展才是衡量经济活动好坏的标准,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在好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好的分配方式下参加生产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 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生产成本 生产活动中的财产关系 充分的生产劳动机会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生产方式:来自教育财政领域的观察
2
作者 王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26,共16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社会科学生产方式的体制学和动力学分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四性混合”即涵盖政治性功能、行政性治理、学术性策略和技术性条件的分析框架,继而应用此框架分析了历史上发生的3个真实研究事件——也即“4%政... 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社会科学生产方式的体制学和动力学分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四性混合”即涵盖政治性功能、行政性治理、学术性策略和技术性条件的分析框架,继而应用此框架分析了历史上发生的3个真实研究事件——也即“4%政策目标”提出背后的研究事件、与“4%政策目标”相关的公共教育支出统计可比性研究和一个关于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的国际文献综述研究——以阐明我国教育财政研究的知识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本文最后讨论了关于中国教育财政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研究范式问题的初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生产方式 教育财政 4%政策目标
下载PDF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分工与生产方式关系思想
3
作者 吴敏 严卿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生产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分工与生产力、交往形式相结合,强调社会分工在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反过来推动自身不断细化,指出社会分工的不同阶段就是所有制的不同阶... 生产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分工与生产力、交往形式相结合,强调社会分工在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反过来推动自身不断细化,指出社会分工的不同阶段就是所有制的不同阶段,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阶级矛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社会分工与生产方式关系的思想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宏伟思想的理论基石,同时也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社会分工 生产方式 关系 现实启示
下载PDF
生产方式与社会形式:列斐伏尔构建城市空间批判理论的叙事逻辑及其研究启示
4
作者 牛俊伟 李壮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98,共9页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的文本表达与理论逻辑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基于《空间的生产》的文本考究,列斐伏尔在吸收和借鉴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概念的基础上,以城市作为问题域构建空间批判理论,深刻揭露了贪婪肮...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的文本表达与理论逻辑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基于《空间的生产》的文本考究,列斐伏尔在吸收和借鉴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概念的基础上,以城市作为问题域构建空间批判理论,深刻揭露了贪婪肮脏的资本主义得以幸存的秘密。这一城市空间批判理论的叙事逻辑是以生产方式为逻辑出发点,以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为逻辑展开,以城市作为具体景观,实现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据此,列斐伏尔又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理论图式,重新勾画了与不同生产方式相对应的空间形式,完成了生产方式空间城市的批判理论体系。这对于当前学界重新批判性地审视列斐伏尔对于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差异性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社会形式 列斐伏尔 城市空间批判 叙事逻辑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与制度根基
5
作者 鞠新瑞 《福州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76-83,共8页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阐明了“生产方式”概念的三重维度,即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维度、适应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的劳动组织形式维度、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前提的劳动结合形式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三个维度呈现出...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阐明了“生产方式”概念的三重维度,即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维度、适应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的劳动组织形式维度、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前提的劳动结合形式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三个维度呈现出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维度上进行高速地主动技术革新,在适应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的劳动组织形式维度上平衡技术进步与人民利益,在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前提的劳动结合形式维度上扭转雇佣劳动性质、实现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的生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制度根基,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的根本保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的核心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根基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分配向度: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之契合性论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桂花 李旭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6,共9页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是内含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规定的系统性思想,按劳分配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方式,但这一系统思想在现实中表现为生产端、分配端、交换端和消费端的“系统悖论”。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兼容性与实践...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是内含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规定的系统性思想,按劳分配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方式,但这一系统思想在现实中表现为生产端、分配端、交换端和消费端的“系统悖论”。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兼容性与实践契合性应从描述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三重视野观照:现行两套分配体系边界的逐渐消融要求重新审视通往共富之路;按劳分配内蕴的革命性精神是当下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精神;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生产物化趋势与消费人化本性间的张力造成的“劳动”分配标准的弱化呼唤“新质”的分配标准。新质生产力的“颠覆性”影响要求对未来社会分配方式进行初步构建:在新质生产力的解放初期实行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新质生产力深入发展阶段实行按“所有权”分配;在新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新质生产 共同富裕 分配方式
下载PDF
“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斌 《观察与思考》 2024年第2期5-15,共11页
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再由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由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最后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形成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简记为“生产力—生... 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再由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由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最后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形成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简记为“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这个传导机制意味着生产力决定论,但它不排斥反作用。此外,不是生产力提高了就一定会形成更高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提升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生产方式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而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传导中介。社会主义生产过程需要生产和再生产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建立、维持和扩大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为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只要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那么我们就不仅要关注生产力的发展,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至少要更加平衡地对待“生产力—生活方式”传导机制的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 生活方式
下载PDF
国家生产方式下的空间生产——列斐伏尔《论国家》第四卷研究
8
作者 张一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在列斐伏尔看来,资本主义国家历史发展的当下形态,就是以国家生产方式的样态,全面控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空间中的再生产,正是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模型使资本主义得以幸存。原先处于自发放任的自由竞争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市场,现在已经... 在列斐伏尔看来,资本主义国家历史发展的当下形态,就是以国家生产方式的样态,全面控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空间中的再生产,正是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模型使资本主义得以幸存。原先处于自发放任的自由竞争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市场,现在已经被国家操控的力量统一和“重铸”起来了,这既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力和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之流,也包括了以股票金融市场为中心的资本运作和科技之流,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同时实现于生产力增长、都市化消费主义和空间化拓展的三重过程之中。并且,这种国家生产方式的空间生产,不仅表现为由高速公路、高铁和空中飞行构筑的交通空间,以及由网络和信息通信系统建构起来的数字化交流空间,还体现为意识形态支配下的统一民族意志的精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论国家》 国家生产方式 物理空间 社会空间与精神空间
下载PDF
从“补偿性”到“参与性”:生产方式变迁背景下保险社会的困境与超越
9
作者 王一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护体系属于较为典型的保险社会体系,形成了以社会风险共同性假定为前提、以个体同质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同质性的贡献原则和排斥性的补偿原则的结构模式,基本满足了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保护需求。但当生产方式从工业化...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护体系属于较为典型的保险社会体系,形成了以社会风险共同性假定为前提、以个体同质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同质性的贡献原则和排斥性的补偿原则的结构模式,基本满足了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保护需求。但当生产方式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时,劳动组织方式发生变革、个体异质性越来越鲜明,契约的排斥性和风险的异质性使保险社会面临挑战,保险社会的机械团结被信息化生产方式和知识变革所瓦解,社会保护体系需要以个体差别为基础的有机团结。以“赋权”为核心的社会参与为社会保护体系的有机团结提供了一种可能。社会保护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可参与的包容性行为或活动,使社会成员获得自身价值、提升收益能力,形成“参与性”的有机团结,能够以此摆脱保险社会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排斥和个体异质性风险的挑战,满足信息化生产方式的社会保护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变迁 保险社会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社会参与
下载PDF
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农民共同富裕——基于马克思“生产-分配”模型的解释
10
作者 丘斌 李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37-144,共8页
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对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有重要影响。唯物史观反对抛开具体的生产方式抽象地谈论公平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推进共同富裕要求遵循等价交换规律,中国农业中的小生产方式阻碍这一规律的实现,“三权分置”改革为... 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对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有重要影响。唯物史观反对抛开具体的生产方式抽象地谈论公平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推进共同富裕要求遵循等价交换规律,中国农业中的小生产方式阻碍这一规律的实现,“三权分置”改革为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共同富裕创造了制度条件。马克思“生产-分配”模型可以很好地揭示小农生产向规模化生产发展时分配关系的变化,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和稳定承包权的条件下,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和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生产方式 分配方式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分配方式的特点
11
作者 于祖尧 《经济科学》 1983年第5期37-43,共7页
我国现行分配体制,基本上是搬用了苏联的分配模式。长期实践证明,捧"铁饭碗"、吃"大锅饭",是这种分配模式的通病。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按照它的性质,应当执行统一核算、统收统支... 我国现行分配体制,基本上是搬用了苏联的分配模式。长期实践证明,捧"铁饭碗"、吃"大锅饭",是这种分配模式的通病。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按照它的性质,应当执行统一核算、统收统支,完全排除各企业占用的生产资料优劣对分配的影响。但是,实行统收统支的结果,却导致吃"大锅饭"。农村生产队是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评工记分的分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生产条件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生产资料 分配方式 劳动报酬 分配模式 马克思
下载PDF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耦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淼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7-167,共1页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的社会性制度,它在促进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稳定以及维护农村居民基本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此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的社会性制度,它在促进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稳定以及维护农村居民基本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此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制度,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农村居民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耦合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国家和社会 社会制度
下载PDF
试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分配方式
13
作者 杜方敏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7-23,共7页
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应该能够满足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既由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也由于其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从而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上发挥积极作用。传统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并非真正的按劳分配,初级阶段的分配... 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应该能够满足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既由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也由于其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从而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上发挥积极作用。传统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并非真正的按劳分配,初级阶段的分配形式应该是按资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生产 分配方式
下载PDF
浅谈生产方式变革下绘画与服饰的时代连接性
14
作者 李梦婵 《西部皮革》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服饰和绘画一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觉醒,二者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共同发展,有着天然且紧密的联系。在漫长的服装和绘画历史中,技术迭代创新引发了生产方式的不断改革,这些生产方式的变革又推动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 服饰和绘画一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觉醒,二者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共同发展,有着天然且紧密的联系。在漫长的服装和绘画历史中,技术迭代创新引发了生产方式的不断改革,这些生产方式的变革又推动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产生。作为时代的观察者,画家们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这些进程,为研究服装变迁史提供了诸多依据。文章以生产方式的变革为线索,阐述生产方式变革给社会带来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在绘画和服饰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服饰 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 社会结构
下载PDF
俄苏学界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百年研究的当代审视——基于东方社会超越资本困境的视角
15
作者 王聚芹 王子誉 贺梵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2-61,142,共11页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包含着中俄印等东方社会超越困境的东方式现代化、当代性现代化两大路向,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社会形态学研究经典。通过对俄苏学界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百年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研究内容更多澄清历史...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包含着中俄印等东方社会超越困境的东方式现代化、当代性现代化两大路向,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社会形态学研究经典。通过对俄苏学界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百年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研究内容更多澄清历史困惑而少于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研究方法更多聚焦于文明而少于社会形态探索、研究目的更多聚焦于理论解释而少于实践解释,大大弱化了社会理论研究改变现实的力量。当今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方社会超越资本困境的任务依然艰巨,充分彰显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实质、进一步构建当代性现代化依然是当今东方社会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社会 世界文明 超越
下载PDF
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理论架构中的共同富裕:一般路径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振磊 程旭翀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文章应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及其实现的一般路径,认为共同富裕要在当代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的历史过程中动态推进:生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力量,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文章应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及其实现的一般路径,认为共同富裕要在当代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的历史过程中动态推进:生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力量,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流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态载体,消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在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的视角下,分析了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与堵点,从而在四环节框架下提出了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实现路径 社会生产循环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下载PDF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光合产物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付国占 李潮海 +4 位作者 王俊忠 王振林 曹鸿鸣 焦念元 陈明灿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6,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2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3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光合产物的生产、积累和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比不覆盖全生育期平均叶面积系数增加7 02%,总光合势增加7 07%,全生... 通过大田试验,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2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3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光合产物的生产、积累和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比不覆盖全生育期平均叶面积系数增加7 02%,总光合势增加7 07%,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增加2 97%,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9 36%,经济系数增加1 57%,最终单位面积子粒产量增加10 4%,达极显著水平。深松分别比翻耕和免耕全生育期平均面积系数高3 43%和5 70%,总光合势高2 73%和5 66%,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高2 94%和6 74%,经济系数高0 90%和1 53%,最终子粒产量增加3 92%和5 95%,差异极显著。覆盖加深松产量比不覆盖免耕高1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茬覆盖 耕作方式 夏玉米 光合产物生产 干物质分配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大棚黄瓜灌溉水分配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顺伟 周继华 +2 位作者 王克武 石然 朱鹏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1-174,共4页
为了探索北京郊区塑料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以黄瓜中农16为试材,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春茬塑料大棚黄瓜灌溉水水分分配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量相同条件下,与传统灌溉相比,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处理深层渗漏量和土壤贮... 为了探索北京郊区塑料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以黄瓜中农16为试材,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春茬塑料大棚黄瓜灌溉水水分分配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量相同条件下,与传统灌溉相比,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处理深层渗漏量和土壤贮水量增加;耗水量分别降低10.5%和5.9%;产量分别提高8.6%和7.5%,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8.7%和15.4%。塑料灌水带与传统灌溉相比提高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但与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相比,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有所降低。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是京郊塑料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黄瓜 水分分配 水分生产效率
下载PDF
生产方式、就业形态与社会保险制度创新 被引量:46
19
作者 鲁全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9,共8页
社会保障制度内嵌于经济社会体系之中,是应对劳动者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本质是对不同类型社会生产方式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制度设计。在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特征的新业态从业人员规模... 社会保障制度内嵌于经济社会体系之中,是应对劳动者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本质是对不同类型社会生产方式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制度设计。在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特征的新业态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必须澄清社会保险权是基于劳动还是基于受雇劳动,平台就业是就业新形式还是资本新形式两项理论误区。我国当前社会保险制度的参保资格、缴费方式、基数确定等均存在不利于新业态劳动者参保的弊端。应当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在优化社会保险制度的前提下,将新业态从业者按类型纳入到现行社保制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就业形态 新业态 社会保险
下载PDF
论分配方式的理论基础——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向阳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5,共4页
生产决定分配,但生产又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要素的所有制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前者决定分配的性质,说明要素所有者得到报酬的权利;后者决定分配的方式,说明要素所有者得到报酬的权利所实现的程度。从理论上讲,存在纯粹公有制、纯... 生产决定分配,但生产又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要素的所有制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前者决定分配的性质,说明要素所有者得到报酬的权利;后者决定分配的方式,说明要素所有者得到报酬的权利所实现的程度。从理论上讲,存在纯粹公有制、纯粹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三种所有制结构,存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这样,就存在三种情况,即纯粹公有制+计划经济、纯粹私有制+市场经济、混合所有制+市场经济,它们分别对应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方式 生产要素所有制结构 生产要素配置方式 生产要素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