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生存与社会生存的统一——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一书的核心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小寒 黄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一书分析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操作原则和额外压抑的作用,资本控制和统治方式的改变;阐释了心理学与社会政治哲学的密切关系,心理化与政治化的双向互动;揭示了本能与爱欲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变革和人的解放的基础。...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一书分析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操作原则和额外压抑的作用,资本控制和统治方式的改变;阐释了心理学与社会政治哲学的密切关系,心理化与政治化的双向互动;揭示了本能与爱欲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变革和人的解放的基础。他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宏观层面的社会动力学与弗洛伊德微观层面的心理动力学勾联起来,把人的社会生存与生物生存统一起来,以说明人与人类社会的诸问题,培育新人,塑造新的革命时代。这就是《爱欲与文明》一书的核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生存 社会生存 本能 爱欲 解放
下载PDF
试论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社会生存技能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文平红 曹月华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0-21,共2页
根据体育的开放性、集体性、竞争性等特点,论述了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效能感、行为规范、创造力等社会生存技能的积极的作用。从而指出学校教育应该把体育摆在正确的位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 根据体育的开放性、集体性、竞争性等特点,论述了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效能感、行为规范、创造力等社会生存技能的积极的作用。从而指出学校教育应该把体育摆在正确的位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鼓励教师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校体育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存技能 高校 体育教育 人际交往技能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打工子弟社会生存状况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晓 《职业》 2011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本文以北京为例,对打工子弟的社会生存状况进行了研究。一、打工子弟概念的形成与定义本文中,"打工子弟"这个称呼本身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关键词 打工子弟 社会生存 北京 外来务工人员 社会底层 倾向性
下载PDF
在“爱美”与职业化间穿行——中国现代演剧社会生存状态研究
4
作者 张艳梅 王姝 《社科纵横》 2008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话剧被引入中国,由于中西戏剧分属于不同的演剧体系,承担着"新民"重任的现代话剧不仅需要在舞台美术、表演、观演关系等方面开拓,以建构起现代演剧体系,更需寻觅异于传统演剧的社会生存状态。现代话剧起始于...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话剧被引入中国,由于中西戏剧分属于不同的演剧体系,承担着"新民"重任的现代话剧不仅需要在舞台美术、表演、观演关系等方面开拓,以建构起现代演剧体系,更需寻觅异于传统演剧的社会生存状态。现代话剧起始于业余演剧,随后便堕入职业化、商业化的陷阱,此后借助爱美演剧运动进行艺术积淀,至20世纪30年代再次走向职业演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美 职业 演剧 社会生存状态
下载PDF
医专学生社会生存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小兵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年第7期611-612,共2页
目的:了解医专学生的社会生存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医专学校303名学生的就业心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医专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生存焦虑,就业形势、发展空间、竞争力是其中... 目的:了解医专学生的社会生存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医专学校303名学生的就业心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医专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生存焦虑,就业形势、发展空间、竞争力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学校应针对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认知,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专学生 社会生存焦虑 心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CBE模式的高职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培养探析——以金融专业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巧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之后在世界范围广为流行,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根源性理论基础。高职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蕴含着丰富内涵,其培养方式具有多元化和系统化特点。以CBE模... 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之后在世界范围广为流行,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根源性理论基础。高职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蕴含着丰富内涵,其培养方式具有多元化和系统化特点。以CBE模式为理论依据,指导高职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E模式 高职金融专业 社会生存能力
下载PDF
从《云间谳略》看晚明女性的社会生存空间
7
作者 张涛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4-80,共7页
明人毛一鹭的《云间谳略》收录了其担任松江府推官时的案件判语和公文。对书中女性材料的梳理可以发现,涉案女性中大部分为沉默的受害者。尽管晚明商品经济的发达为女性走入社会公共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捆缚女性的道德和法律枷锁... 明人毛一鹭的《云间谳略》收录了其担任松江府推官时的案件判语和公文。对书中女性材料的梳理可以发现,涉案女性中大部分为沉默的受害者。尽管晚明商品经济的发达为女性走入社会公共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捆缚女性的道德和法律枷锁并未松弛,她们无法获得经济独立,反而加速了自身的物化、商品化,其社会生存空间仍旧逼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间谳略》 女性 社会生存 晚明
下载PDF
医卫类大专生社会生存心理调查及对策初探
8
作者 刘红云 《中医药导报》 2006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目的:了解医卫类大专学生对未来社会生存和社会生活的心态,为培养医卫类大专学生良好的社会生存和适应社会能力探讨对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5个专业245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卫类大专学生对未来社会焦虑水平较高,社会恐惧心理不容忽... 目的:了解医卫类大专学生对未来社会生存和社会生活的心态,为培养医卫类大专学生良好的社会生存和适应社会能力探讨对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5个专业245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卫类大专学生对未来社会焦虑水平较高,社会恐惧心理不容忽视,这些心态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就业。16.8%的学生认为对未来社会生存困难,39.2%的学生对未来社会生存感到焦虑,4.5%的学生已有社会恐惧心理;7.3%的学生不想进入社会。面对就业与升学机会时55.1%的学生选择升学。结论:应针对大专生的社会焦虑与恐惧心理开展创业心理素质培训、生存训练对于克服医卫类大专学生社会畏惧感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卫类 大专学生 社会生存 生存训练
下载PDF
医卫类大专学生社会生存焦虑的纵向对比研究
9
作者 刘红云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年第8期699-700,共2页
目的:了解医专学生的社会生存心理及其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制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对未来生存的态度等。结果:1922名学生中41.6%认为未来自己会生存困难,27.4%的学生对... 目的:了解医专学生的社会生存心理及其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制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对未来生存的态度等。结果:1922名学生中41.6%认为未来自己会生存困难,27.4%的学生对未来社会有恐惧性焦虑。结论:国家、社会、学校需要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卫类大专学生 社会生存 焦虑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生存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
作者 金亚红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6-28,68,共4页
大学生社会生存训练融合缄默课程、活动课程等一系列课程模式,继承并创新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和社会实践的具体做法,开发和挖掘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创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社会化的特殊教育情境,使大学生通过体验都市生活和生存,加速大... 大学生社会生存训练融合缄默课程、活动课程等一系列课程模式,继承并创新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和社会实践的具体做法,开发和挖掘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创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社会化的特殊教育情境,使大学生通过体验都市生活和生存,加速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进程,实现"从做中学"和"教、学、做、考四合一",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新抓手和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生存训练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下载PDF
高职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文清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6年第2期54-57,共4页
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现代大学生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深刻的挑战。高职教育要确保其培养的学生能在社会和职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将生存教育与生存能力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全过程... 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现代大学生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深刻的挑战。高职教育要确保其培养的学生能在社会和职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将生存教育与生存能力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全过程,加强校内综合性职业实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训练、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生存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等各种变化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社会生存能力 培养 路径
下载PDF
城市里的陌生人——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生存适应问题
12
作者 侯文克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3-85,共3页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被打破,农民工不断流向城市谋求生存。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逐渐老化,第二代农民工开始加入城镇化的进程,成为新一代城市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新一代农民工是中国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第...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被打破,农民工不断流向城市谋求生存。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逐渐老化,第二代农民工开始加入城镇化的进程,成为新一代城市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新一代农民工是中国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第一代农民工的一些特点,但是又不同于父辈,虽然已经适应了经济层面上的城市生活,但依然是城市"陌生人",无法成为正式的城市公民。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必须重视和了解在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如何适应并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生存适应问题 融入城市
下载PDF
日本培养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目标、指标及对策——解读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13
作者 张婧霞 《语文学刊》 2016年第5期59-62,68,共5页
培养社会生存能力是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出的教育发展第一方向,研究分析以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学生为对象,培养社会生存能力的教育成果目标、成果指标、基本对策及对策提出背景、具体工作方案。成果目标为切实培养生存能力,成果... 培养社会生存能力是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出的教育发展第一方向,研究分析以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学生为对象,培养社会生存能力的教育成果目标、成果指标、基本对策及对策提出背景、具体工作方案。成果目标为切实培养生存能力,成果指标涉及学习能力、道德修养和身体健康三方面。基本对策包括充实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丰富的心、培育强健身体、综合提高教师资质能力、推进发展应对特殊需求的教育、确立各教育阶段学校的持续验证改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社会生存能力 教师资质能力 道德修养
下载PDF
日本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培养目标及对策——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解读
14
作者 张婧霞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年第4期48-50,共3页
社会生存能力培养是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的第一方向。文章从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出发,分析了日本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目标及对策。
关键词 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社会生存能力 日本
下载PDF
共同处理信息是在信息社会生存的条件
15
作者 李天铎 《管理观察》 1997年第7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社会生存 处理信息 TCP/IP 信息计算系统 计算机局域网络 传输控制协议 网络管理 管理自动化 管理服务器 公用工业
下载PDF
身份、锚点、归属: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自我建构
16
作者 周佳 刁燕洁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随着教育政策改革走向深入,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制度环境不断向好。已有的主体性视角研究表明流动青少年可以能动地建构流动生活,但对于他们社会性生存中的资源与限制、采取的主体性策略等都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城市公立高中就读的... 随着教育政策改革走向深入,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制度环境不断向好。已有的主体性视角研究表明流动青少年可以能动地建构流动生活,但对于他们社会性生存中的资源与限制、采取的主体性策略等都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城市公立高中就读的流动青少年进行深度访谈,以扎根理论构建社会性生存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流动青少年尝试在正式标准、社会交往、象征符号以及情感依恋的多重维度上发展社会性“锚点”。他们虽然在多维“锚点”组合中体验到差异化的归属感,但是都以将身份锚定于安全的位置为生存目标,通过自我适应、反思性的自我表达和目标取向的关系塑造等策略,逐渐实现了社会性生存的自我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社会生存 身份理论 社会锚定
下载PDF
个体生存社会化的理论内涵及时代意义
17
作者 李晓霞 李雪林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使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与壁垒不断打破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挑战,人类之间需要通过共同联合、构建共赢共存的“命运共同体”的方式来共同抵御风险、实现自... 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使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与壁垒不断打破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挑战,人类之间需要通过共同联合、构建共赢共存的“命运共同体”的方式来共同抵御风险、实现自我发展。个体生存社会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它建立在劳动创造人和人类历史的理论基础之上,指的是人类克服和超越了自私化生存,按照生存社会化的原则联合行动以保障每个个体都能够共生共存,其目的在于通过社会理性的支撑来保障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个体生存社会化的实现也预示着劳动幸福的实现。个体生存社会化理论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为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价值指引和理论支撑,还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生存社会 人类联合 劳动幸福
下载PDF
论八旗体制的残留对民初旗民社会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迎华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0年第5期94-99,64,共7页
辛亥革命以后,作为旗民社会载体的八旗体制依然残留。民国成立后,失去军事职能的八旗组织,依然发挥着旗民社会的某些行政职能,八旗各主要组织如各都统衙门、值年旗机构及八旗事务的运行如八旗官佐的任职、序补与世职接袭等依然存在... 辛亥革命以后,作为旗民社会载体的八旗体制依然残留。民国成立后,失去军事职能的八旗组织,依然发挥着旗民社会的某些行政职能,八旗各主要组织如各都统衙门、值年旗机构及八旗事务的运行如八旗官佐的任职、序补与世职接袭等依然存在。北洋时期的八旗组织虽然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编制,但其性质、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已不可与前清同日而语,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存在,其对旗民社会生活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从积极的层面来看,八旗制度的留存有利于旗民社会群体的平稳过渡,为旗民的社会转型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从消极的层面看,它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旗民社会群体迅速适应民初社会发展的脚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八旗体制 残留 旗民社会生存 影响
原文传递
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利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9-134,共6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地"利条件,指农民工可能获得生产职位空间和家庭生活空间构成的城市社会生存空间。在我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农民工市民化并不具备充分的"地"利条件,如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残缺...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地"利条件,指农民工可能获得生产职位空间和家庭生活空间构成的城市社会生存空间。在我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农民工市民化并不具备充分的"地"利条件,如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残缺,举家进城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质量"双"低,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完善农民工市民化"地"利条件,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有效发挥国家塑造社会空间的主导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生存空间,重视满足举家进城农民工移居城市的社会空间移动意愿,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空间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市社会生存空间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国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1,23,共5页
我国进入了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的崭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方式逐步从粗放向科学转变,需求结构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利益格局从相对单一向日益分化多元转变,政治参与从动员式为主向自主式为主转变,思想文... 我国进入了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的崭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方式逐步从粗放向科学转变,需求结构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利益格局从相对单一向日益分化多元转变,政治参与从动员式为主向自主式为主转变,思想文化、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从高度统一向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转变,信息传播从单向封闭向互动开放转变,社会管理从党委政府集中统一领导逐步向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共同治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社会 发展型社会 转型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