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述评 被引量:35
1
作者 徐平 迟毓凯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3-405,共3页
传统的理性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推理的结果;而当前的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包括直觉系统和推理系统两种加工,很多时候人们的道德判断更多的是一种直觉和情感的结果。近期神经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成果证实了社会直觉模型... 传统的理性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推理的结果;而当前的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包括直觉系统和推理系统两种加工,很多时候人们的道德判断更多的是一种直觉和情感的结果。近期神经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成果证实了社会直觉模型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理性主义模型 社会直觉模型
下载PDF
道德理论的新进展——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式 被引量:16
2
作者 何亚云 冯江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90-1191,共2页
道德判断的研究一直遵循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理性主义模式 ,但随着人们对认知双重过程论的逐渐认可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受到了挑战。本文介绍了道德判断的一种新的理论模式———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式。该理论认为 ,道德判断是由迅速... 道德判断的研究一直遵循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理性主义模式 ,但随着人们对认知双重过程论的逐渐认可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受到了挑战。本文介绍了道德判断的一种新的理论模式———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式。该理论认为 ,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评价 (直觉 )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论 道德判断 社会直觉模式 理性模式 道德情感
下载PDF
国外关于社会直觉和内隐学习的研究进展——认知神经科学观的解释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艾丽莎 张庆林 杨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9-52,共4页
从现象学意义和行为意义上看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相关,直觉社会行为与直觉社会认知取决于概念联结的自动激活,基底神经节是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的共同神经基础,基底神经节在行为及认知的无意识推断序列过程方面以及在非言语交际的产生及... 从现象学意义和行为意义上看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相关,直觉社会行为与直觉社会认知取决于概念联结的自动激活,基底神经节是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的共同神经基础,基底神经节在行为及认知的无意识推断序列过程方面以及在非言语交际的产生及理解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关于社会直觉的认知神经科学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将会是互相促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直觉 内隐学习 基底神经节 非言语交际 认知
下载PDF
理性主义道德心理学批判——乔纳森·海特与社会直觉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觅泉 姚新中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8-45,共8页
20世纪末的心理学情感革命和双系统模式兴起,促使道德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等复兴道德感学派,提出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主义理论并以此批判道德心理学中的理性主义。从社会直觉主义的"直觉"和"社会"两个层面,可... 20世纪末的心理学情感革命和双系统模式兴起,促使道德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等复兴道德感学派,提出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主义理论并以此批判道德心理学中的理性主义。从社会直觉主义的"直觉"和"社会"两个层面,可分析这一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直觉"方面,该理论提出理性主义式的个人推理和反思只是在直觉较为模糊或者彼此冲突时,或者在像哲学家这样特殊的人士那里,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即使发挥作用,也不是理性主义者设想的那种逻辑的、情感中立的方式,而仍然离不开直觉的参与。在"社会"方面,社会直觉主义认为理性主义式的个人推理和反思不是日常道德认知的主要形态,道德推理和反思更多地发生在跨主体的社会互动中,提出道德认知的基本图景是"直觉之狗"摇动"理性之尾",只有从进化史、社会互动和具体认知过程等多个维度抓住"直觉之狗",才能真正理解人类日常道德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推理 道德判断 社会直觉主义
下载PDF
微博传播中个体道德判断研究——基于社会直觉论视角
5
作者 聂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1-66,共6页
在微博传播中,个体成为信息传播唯一的"把关人",被提升到空前重要的位置。一旦个体道德判断出现偏差、道德行为失范,基于微博独有的裂变式与多中心式传播模式,其所产生的负效应将会迅速蔓延,给现实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干扰。... 在微博传播中,个体成为信息传播唯一的"把关人",被提升到空前重要的位置。一旦个体道德判断出现偏差、道德行为失范,基于微博独有的裂变式与多中心式传播模式,其所产生的负效应将会迅速蔓延,给现实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干扰。因此文章将基于社会直觉论中关于个体道德判断的相关理论,从道德的来源及道德判断的工作模式,对公民微博传播中道德判断的五种基本道德议题、基本特征及"熟人社会"对个人道德判断的影响进行理论探讨,以求相对性排解微博传播中道德失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直觉 微博传播 道德判断
下载PDF
社会直觉主义视角下道德绑架探析
6
作者 过琳 云祥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44-46,共3页
为了解道德绑架行为的心理机制,以乔纳森·海特的社会直觉主义为视角,通过对道德绑架事件的现象刻画,阐述了道德绑架是个体在面临道德情境时,个体的社会直觉影响其道德判断,并且通过道德话语及情境产生的道德舆论从而干涉他人道德... 为了解道德绑架行为的心理机制,以乔纳森·海特的社会直觉主义为视角,通过对道德绑架事件的现象刻画,阐述了道德绑架是个体在面临道德情境时,个体的社会直觉影响其道德判断,并且通过道德话语及情境产生的道德舆论从而干涉他人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最后,提出通过对道德的理性认知、对公众移情能力的培养以及正视内隐权力感对个体的影响等途径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道德绑架行为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绑架 社会直觉主义 道德话语 道德情境
下载PDF
论乔纳森·海特的社会直觉主义理论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新奇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7,共6页
社会直觉主义是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提出的一种较为系统的道德心理学理论,在道德心理学、道德哲学和政治文化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关于道德判断的工作模式,一是关于道德的来源。社会直... 社会直觉主义是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提出的一种较为系统的道德心理学理论,在道德心理学、道德哲学和政治文化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关于道德判断的工作模式,一是关于道德的来源。社会直觉主义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成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反思和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森.海特 道德心理学 社会直觉主义 道德判断 道德来源
原文传递
社会直觉主义模型与道德推理的作用
8
作者 蔡蓁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4,共8页
与传统的理性主义解释相对,J.Haidt提出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直觉进程的产物,道德推理的作用只是派生性的,在人际的道德讨论中为直觉性的判断做出事后的、偏袒的辩护。但是通过考察该模型受到的批评及其回应,可以看到:一方... 与传统的理性主义解释相对,J.Haidt提出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直觉进程的产物,道德推理的作用只是派生性的,在人际的道德讨论中为直觉性的判断做出事后的、偏袒的辩护。但是通过考察该模型受到的批评及其回应,可以看到:一方面,当Haidt强调社会性推理的重要作用时,该模型与精致化的理性主义模型的对照已经被弱化;另一方面,Haidt对慎思推理的作用所施加的限制也使该模型缺乏足够的概念资源来对直觉发展的历程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别做出充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直觉主义 道德判断 道德直觉 道德推理
原文传递
基于直觉的亲社会性:来自社会启发式假设的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石荣 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68-1477,共10页
亲社会属性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大多数关于亲社会性的理论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人类本能地自私,亲社会行为是对自私进行反思控制的结果。亲社会性直觉模型却提出了相反的假设,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亲... 亲社会属性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大多数关于亲社会性的理论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人类本能地自私,亲社会行为是对自私进行反思控制的结果。亲社会性直觉模型却提出了相反的假设,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亲社会行为不需要主动控制自私冲动,它本身就可以以直觉的(或冲动的)方式出现。亲社会性自动化的行为特征、奖赏寻求的神经特征,以及儿童亲社会性的早期发展都为亲社会性直觉模型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社会启发式假设可以对个体的直觉亲社会性进行解释,并从情境和个体两个方面对影响直觉亲社会性的因素进行了预测。这不仅为研究者重新思考亲社会行为的根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社会行为 社会直觉模型 社会启发式假设
下载PDF
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及发展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阳 温芳芳 佐斌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4-1440,共17页
基于社会分类的直觉理论和群体实体性的观点,本研究建构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类型。两个子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方法,从社会分类视角探索了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线索的偏好及其发展。研究发现,3~8岁儿童总体上存在社会性线索偏好,但其稳定... 基于社会分类的直觉理论和群体实体性的观点,本研究建构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类型。两个子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方法,从社会分类视角探索了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线索的偏好及其发展。研究发现,3~8岁儿童总体上存在社会性线索偏好,但其稳定性受到了研究选取的线索样例影响。儿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随年龄增长而提升,自5~6岁开始更为突出和稳定。上述结果既说明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框架的有效性,又在引导儿童的积极社会互动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岁儿童 群体认知 线索偏好 社会分类直觉理论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
11
作者 樊改霞 高绚丽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5,共9页
道德判断的本质和发展问题是道德研究的基本问题。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主张推理是道德判断的核心,而以海特为代表的社会直觉主义则提出“直觉在先、推理在后”的道德判断理论。研究发现,这两种理论在道德判断的来源、基础、过程... 道德判断的本质和发展问题是道德研究的基本问题。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主张推理是道德判断的核心,而以海特为代表的社会直觉主义则提出“直觉在先、推理在后”的道德判断理论。研究发现,这两种理论在道德判断的来源、基础、过程等方面均有争论:理性主义关注道德判断中的理性和推理,而社会直觉主义关注道德判断中的情感和直觉;理性主义将公正与关怀两种道德原则作为道德的基础,社会直觉主义确定了6种道德直觉为道德的基础;理性主义主张道德判断的过程是理性驾驭情感,社会直觉主义则认为道德判断是由情感自动驱动的过程。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不仅促进了理论本身的传播与发展,也形成了一批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中国道德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研究视野的拓宽,并推动了中国道德教育的实践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理性主义 社会直觉主义 情感 推理
下载PDF
从“柴静事件”看社会范畴化和理性的目的
12
作者 王静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3期82-86,共5页
"柴静事件"为社会范畴化提供了即时背景,"柴静事件"的关注者迅速范畴化为"捧柴"与"劈柴"两个群体。随着增强原则和自我范畴化的作用,这两个群体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态势。两个群体间充满了客观竞... "柴静事件"为社会范畴化提供了即时背景,"柴静事件"的关注者迅速范畴化为"捧柴"与"劈柴"两个群体。随着增强原则和自我范畴化的作用,这两个群体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态势。两个群体间充满了客观竞争和社会竞争,两类竞争冲淡了最初的主题。雾霾的"全民公敌"角色在"柴静事件"后出现了转变,人们原本的"理性"思考受到了质疑,社会直觉主义模型认为理性只是为人们作出的判断提供合理化的解释。"捧柴"与"劈柴"之间摆事实讲道理的争论不仅很难改变彼此的最初判断,还会积攒对彼此的负性情绪。客观地认识社会范畴化、充分地认识"理性"的目的性,是我们从容面对当今公共问题讨论的认知准备,做好了这些基础准备才能有效地引导讨论,使其向更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静事件 社会范畴化 超然目标 社会直觉主义 理性
下载PDF
道德判断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宏翰 温舒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98,共8页
道德判断是心理学研究重点关注和广泛考察的主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道德问题的评价和决策。与哲学和伦理学对于道德的思辨不同,心理学研究更关注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20世纪中叶以来,道德判断研究的方法不断创新,为相关理论提供... 道德判断是心理学研究重点关注和广泛考察的主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道德问题的评价和决策。与哲学和伦理学对于道德的思辨不同,心理学研究更关注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20世纪中叶以来,道德判断研究的方法不断创新,为相关理论提供了许多实证支持。道德判断的主要理论有认知发展理论、启发式模型、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模型等。当代道德判断研究具有跨学科、多视角的特点,以认知神经科学为基础的多项研究表明道德判断受情境、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当更注重视野的整合,注意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注重中介效应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道德决策 认知发展理论 启发式模型 社会直觉模型 双加工模型
下载PDF
道德判断模式理论新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钧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2-23,共2页
道德判断的研究长时间内一直遵循着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性主义模式,但随着Hadit提出社会直觉模型,传统的理性模型受到了挑战。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由快速、自发的直觉所导致的。
关键词 道德判断 道德推理 社会直觉模型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观念现状分析
15
作者 林斗秀 邵小阳 陈艳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4期159-159,共1页
研究分析了道德观念的内涵及东西方道德观,同时对我国当前大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背景进行了概述。研究对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提出了新的思考与解决措施,对加强我国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观念 社会直觉模型 双加工理论
下载PDF
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述评
16
作者 罗奕高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9-11,共3页
情绪和认知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理性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理性推理的过程,强调认知的作用;而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直觉过程,强调情绪的作用。G reene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加工模型,认为道德判断... 情绪和认知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理性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理性推理的过程,强调认知的作用;而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直觉过程,强调情绪的作用。G reene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加工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情绪和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现有的许多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认知和情绪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双加工模型的提出为道德判断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双加工模型 社会直觉模型
下载PDF
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述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炜 袁文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8期176-178,共3页
传统的理性主义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推理的结果,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更多是一种直觉加工的过程.双加工理论进一步明确和提升了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认为道德判断是情绪和认知平等竞争的结果.
关键词 道德判断 社会直觉 模型双加工理论
下载PDF
理解虚拟媒介:直觉化形塑及其逆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吉荣 《传媒观察》 2023年第4期35-43,共9页
在美学维度,虚拟媒介不仅是一个虚拟技术系统,还是一个直觉技术系统。虚拟媒介借助数据、隐喻、舆论、信用、美感等多样施控元素介导社会运行系统,已然在舆论监督、信用评价、道德约束、质量控制、市场经济等诸多方面间接地发挥形塑社... 在美学维度,虚拟媒介不仅是一个虚拟技术系统,还是一个直觉技术系统。虚拟媒介借助数据、隐喻、舆论、信用、美感等多样施控元素介导社会运行系统,已然在舆论监督、信用评价、道德约束、质量控制、市场经济等诸多方面间接地发挥形塑社会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虚拟媒介赋予了制造技术和使用技术的新意义与新伦理,彰显出虚拟媒介形塑社会的虚拟性、互动性、身体性、图像性、自律性等显著直觉表征,进而发挥了舆论引导、全员监督与秩序重建的社会文明效能,但也隐现出有悖于社会文明发展的直觉伦理危机。为此,在自律、心理、环境和协同等视域重构虚拟媒介的文明伦序显得异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媒介 直觉系统 直觉社会 虚拟形塑 虚拟文明
原文传递
道德判断加工机制理论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晓君 《中国德育》 2015年第3期14-18,共5页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道德推理导致了道德判断,随后,研究者们又逐渐认识到情绪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之后,由于学者们对情绪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贡献问题产生争议,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判断加工机制的新理论。几种理论为...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道德推理导致了道德判断,随后,研究者们又逐渐认识到情绪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之后,由于学者们对情绪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贡献问题产生争议,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判断加工机制的新理论。几种理论为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社会直觉模型 双重加工理论 Moll理论 道德教育
原文传递
道德判断的研究新视角
20
作者 甘启颖 《学园》 2013年第1期41-43,共3页
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判断是一种推理和高级认知过程,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道德情感在其中并非判断的直接原因。Jonathan Haidt在2001年提出社会直觉论,这是一个新的道德判断理论,它指出道德推理不是道德判断的唯一原因,道德判断由... 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判断是一种推理和高级认知过程,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道德情感在其中并非判断的直接原因。Jonathan Haidt在2001年提出社会直觉论,这是一个新的道德判断理论,它指出道德推理不是道德判断的唯一原因,道德判断由自动的道德直觉所导致。社会直觉论认为是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和直觉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理性主义模型的一个有益补充,也为道德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柯尔伯格 社会直觉模型 情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