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谭春辉 王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3,共6页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基本步骤依次是:设定指标权重向量、建立评价指标集、建立评价等级集、构建二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二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一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一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目标层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对象所属等级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评价现状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邱均平 谭春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重要性的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 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重要性的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比较薄弱,相关研究成果非常少,因此学术界还需要加强此领域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谭春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89,共6页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然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何评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等问题,学术理...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然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何评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等问题,学术理论界并未进行认真梳理与探讨。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借鉴组织能力的"RPV模型",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为三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投入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运行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产出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框架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春辉 《评价与管理》 2010年第4期62-67,共6页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基本步骤依次是:设定指标权重向量、建立评价指标集、建立评价等级集、构建二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二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一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一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目标层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对象所属等级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下载PDF
NSSFC项目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马太效应研究
5
作者 张茂林 《科教文汇》 2017年第9期1-3,共3页
在科研中,马太效应是一把双刃剑。NSSFC项目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样具有马太效应。有效调控马太效应,可以充分发挥NSSFC项目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的积极作用,提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 NSSFC项目 马太效应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下载PDF
台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跨界应用能力培育计划”及其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凯 冯靖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第14期62-66,共5页
台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跨界应用能力培育计划",以"高级中等学校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人才培育计划""人文及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跨地区培育计划""人文及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改写专著暨编纂主题论文集计划&q... 台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跨界应用能力培育计划",以"高级中等学校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人才培育计划""人文及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跨地区培育计划""人文及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改写专著暨编纂主题论文集计划""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跨界应用能力培育计划"四个子计划为基本内容,借助完善的保障体系,激发人文社会学科力量,促进跨界产业应用。这可为大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供借鉴:多元渠道培育,铸就人才队伍;推行适切教育,厚植人文精神;促进产业融通,深化成果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跨界应用能力培育计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启示
下载PDF
读《科学能力学引论》有感
7
作者 蒋国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86年第4期45-46,共2页
我细细地读着赵红州的新著——《科学能力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84年)。也许和科学学界的许多朋友们一样,我一边在揣磨他所提出的每一个论点和所提供的每一件史料,另一边却总在反复地思索和探寻这部专著成功的足迹。作者在大学期间读... 我细细地读着赵红州的新著——《科学能力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84年)。也许和科学学界的许多朋友们一样,我一边在揣磨他所提出的每一个论点和所提供的每一件史料,另一边却总在反复地思索和探寻这部专著成功的足迹。作者在大学期间读的是物理系,毕业后工作是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何以他的第一部专著不是物理学的而是科学学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能力 科学 赵红州 科技体制改革 科学出版社 内在动力 中国科学 世界科学中心 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试论我区科技干部队伍的科学能力
8
作者 硕晶忱 《科学管理研究》 1981年第1期54-61,共8页
社会调查,科学分析是做出决策的基本依据。本文试从科学能力的角度,对我区的科学技术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作以简要分析,供参考。一、集团科学能力科学能力一词,已在现代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动中被广泛应用,表征着一个地区、集团或个人认识... 社会调查,科学分析是做出决策的基本依据。本文试从科学能力的角度,对我区的科学技术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作以简要分析,供参考。一、集团科学能力科学能力一词,已在现代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动中被广泛应用,表征着一个地区、集团或个人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一般可分为社会科学能力、集团科学能力和个体科学能力。关于社会科学能力,赵红洲同志已作了详尽的论述;个体科学能力王续琨同志也作过探讨,本文冒昧以内蒙科技队伍为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能力 科技干部 科技人员 结构能力 基本状况 科技队伍 正确认识 少数民族地区 农牧业 固有能
下载PDF
略论学报编辑的胆、识、力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凤岚 高丛菊 迟殿元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43-44,共2页
高校学报是体现高校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社会科学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学报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这就提出了学报编辑应具有胆、识、力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学报编辑 高校学报 社会科学能力 学报编辑部 编辑能力 综合能力 科研能力 学术价值 社会发展 齐齐哈尔
下载PDF
科研计划管理系统工程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江立 《科研管理》 1980年第1期20-30,共11页
当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科学生产周期大为缩短。据有人估计,现代技术设备的基本模式大致七、八年就有一次更新,这样,有些技术设备几年时间就显得过时了,面对这样局面,我们必须急起直追。作为社会科学能力的重要因素科学... 当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科学生产周期大为缩短。据有人估计,现代技术设备的基本模式大致七、八年就有一次更新,这样,有些技术设备几年时间就显得过时了,面对这样局面,我们必须急起直追。作为社会科学能力的重要因素科学人才,又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要赶超,必须要有一定数量、一定水平的科技人员,而一个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又是年龄的函数。而我们,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大部分科研人员的年龄已在40岁以上,这样就给赶超带来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计划 科技人员 社会科学能力 科研管理 科学技术 综合计划 科学人才 科学研究 科研人员 科研任务
下载PDF
Igniting the Statistical Spark in the Social Sciences—Abilities, Student Feedback and Teacher Observations
11
作者 Rhys Christopher Jones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2018年第6期153-174,共22页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used to measure file impacts on student attainment in statistics, mathematics and critical thinking (16-18 years of age) on an experimental group who received a 21 week long contextua...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used to measure file impacts on student attainment in statistics, mathematics and critical thinking (16-18 years of age) on an experimental group who received a 21 week long contextualised statistics course (called the Pilot Scheme in SA (social analytics)), in South Wale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hanges in statistical abilities observed, student feedback from the course and also teacher observa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Pilot Scheme in SA.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urse did lead to increase in students' abilities, in comparison to two control groups. Whereas students in both control groups who did not receive the treatment, showed a decrease in their abilities with respect to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Student feedback suggests they could see the value of the course to their other studies and they also felt the statistics delivered was linked well with relevant examples. Results from an analysis of teacher observations support findings from the course evaluation of the Pilot Scheme in SA, which include an increase in student confidence with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stics education research cross-curricula statistics statistics abilities student feedback teacher observations.
下载PDF
Systematic Innovation,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Going Global:Some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on System for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during the “12 th Five-year Plan” Period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平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2年第3期142-156,共15页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great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 emancipa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has given rise to five achievements in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innovation, opening a new era of th...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great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 emancipa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has given rise to five achievements in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innovation, opening a new era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1-2015) will witness the arrival of a new stage of systematic innovation in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novation in individual opinions and conclusions will develop into innovation in fi.mdamental theories, theoretical systems and methodologies; the innovation of individual disciplines and perspectives will give way to the rise of new groups of subjects and to innovation based on synthesiz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disorderly competition will be replaced by orderly progres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nation, the building of an innovation system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is as important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as in their counterpart, the natural sciences; they are like the two wings of a bird or two wheels of a cart. Our innovation plan for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hould strengthen "national consciousness," establish "national aims" and launch "national projects." Systematic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going global constitute the basic task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capacity group of disciplin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