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困境与出路:新媒体时代传播研究的社会科学范式 被引量:3
1
作者 武雪丽 《艺术科技》 2017年第6期399-399,401,共2页
新媒体时代,社会传播现实的变化带动了传播学界的观念变化,促使传统的"媒介—受众"关系研究不断向"新媒介—用户"关系研究转变。面对这样的变化,传播研究的主流范式之一——社会科学范式也遭遇发展困境,急需转型。... 新媒体时代,社会传播现实的变化带动了传播学界的观念变化,促使传统的"媒介—受众"关系研究不断向"新媒介—用户"关系研究转变。面对这样的变化,传播研究的主流范式之一——社会科学范式也遭遇发展困境,急需转型。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有传播的时空限制,相应的,传播研究也从区域性变为全球性,这个改变使社会科学范式的一元认知遭受质疑;但另一方面,新媒体显著的互动性和大数据的发展又为社会科学范式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在新媒体时代的适用性毋庸置疑,继续注重在微观层面关注新媒体的接入、采纳、使用与受众认知、态度、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将使社会科学范式在传播研究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研究 传播研究 社会科学范式
下载PDF
论作为知识连续体的社会科学范式及学术品格
2
作者 马良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社会科学范式是一个由社会科学家共同体信守的环环相扣的知识连续体。在这条知识链上,包含了从非经验世界到经验世界的一组由价值取向、方法论原则、范例与理论硬核、研究视角等形成的结构性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为社会科学家群体观... 社会科学范式是一个由社会科学家共同体信守的环环相扣的知识连续体。在这条知识链上,包含了从非经验世界到经验世界的一组由价值取向、方法论原则、范例与理论硬核、研究视角等形成的结构性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为社会科学家群体观察社会经验事实提供基本的元假设。社会科学范式具有公共性与群体性、科学知识积累的连续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等学术品格。不同范式之间的论战是社会科学知识积累的能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范式 知识连续体 学术品格
下载PDF
社会科学范式初探
3
作者 徐明明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年第3期67-70,72,共5页
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进步的基本单元是“最大的理论”,为此,他们提出了“科学范式”等概念思想。本文认为,科学范式也是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过程中的■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社会科学范式是指隐含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 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进步的基本单元是“最大的理论”,为此,他们提出了“科学范式”等概念思想。本文认为,科学范式也是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过程中的■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社会科学范式是指隐含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活动中的一组基本观念,这组观念包括本体论社会历史观观念、认识论方法论观念、最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主题以及基本政策纲领等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按一定结构组成有序的整体。范式与具体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认为,将范式的思想扩展至社会科学领域,它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社会科学范式 范式结构
下载PDF
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换与伦理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凌昀 李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31,共6页
大数据和数据化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催生了计算社会科学。计算社会科学具有超越传统社会科学研究局限性的优势,但也加剧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伦理问题,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新的伦理问题。为了确保大数据时代人的自... 大数据和数据化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催生了计算社会科学。计算社会科学具有超越传统社会科学研究局限性的优势,但也加剧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伦理问题,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新的伦理问题。为了确保大数据时代人的自由和权利,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当更加重视社会科学研究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计算社会科学 科研伦理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下载PDF
明确社会科学两类研究范式及其意义
5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2-242,共1页
张青卫撰文《论社会科学的两类研究范式》指出,我们可以从方法论上将社会科学研究大致分为两类范式——可通约的和不可通约的。对于前一类,基本上可以用接近于自然科学的说明性方法来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社会关系的客观性、社会组... 张青卫撰文《论社会科学的两类研究范式》指出,我们可以从方法论上将社会科学研究大致分为两类范式——可通约的和不可通约的。对于前一类,基本上可以用接近于自然科学的说明性方法来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社会关系的客观性、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客观的结构——功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青卫 《论社会科学的两类研究范式 书评 书介绍
下载PDF
三农社会科学问题研究设计与执行 被引量:1
6
作者 彭超 朱守银 朱信凯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9-53,共15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发展最显著的解释变量。三农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乡土或城乡空间,遵循“八股”范式。即围绕科学理论和三农实践需求提出问题,展开文献综述、找出“文献缺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发展最显著的解释变量。三农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乡土或城乡空间,遵循“八股”范式。即围绕科学理论和三农实践需求提出问题,展开文献综述、找出“文献缺口”,基于理论框架分析构建假说,对应框架内容确定素材,脚踏实地进行资料采集,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得出具有稳健性的结论,进行三农政策设计。扎实地学习中国国情,借鉴世界先进的研究方法,讲述好中国故事,可以作为新时代三农社会科学研究者共勉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社会科学范式 实证研究 方法论
下载PDF
论社会科学的独立化和特殊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杨耕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4-24,共11页
社会"科学"在相当长的时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只是伴随着现代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社会科学才从道德哲学中分化出来并获得了自身的独立形态。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既是历史的前... 社会"科学"在相当长的时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只是伴随着现代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社会科学才从道德哲学中分化出来并获得了自身的独立形态。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既是历史的前提,又是历史的产物和结果,正是这些相互缠绕的复杂性造成了社会研究的难题,造成了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功能、学科性质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总体上看,社会科学有六种基本方式,即实证主义、解释学、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社会生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式,而马克思主义范式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和思维坐标反观、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方法 社会科学范式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研究范式
下载PDF
法学研究的跨科越界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8
作者 苏彦新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2-35,共4页
在现代性下,法学研究需要跨学科研究的取向,需要吸收并活用其他社会科学知识与方法,具有一种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自觉认识,坚持对既有的学术范式与框架的尊重与运用,坚持经典理论文本的解读。唯有如此才可能提出新的法律思想与理论。
关键词 法学研究的跨学科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范式 新的法律思想与理论
下载PDF
探究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吕煜航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14期91-92,共2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数据的运用开始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以及思维等方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关于大数据驱动下的社会科学研究同样的也会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大数据的变革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数据的运用开始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以及思维等方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关于大数据驱动下的社会科学研究同样的也会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大数据的变革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数据运用基础,而且还为新一轮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文章主要是围绕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此促进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知识发现 传统社会科学
下载PDF
法律议论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 被引量:67
10
作者 季卫东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41,共17页
本文以"法律不确定性问题"为出发点,沿着通过教义学或科学技术来摒弃不确定性以及反过来在不确定性的前提条件下考虑制度设计这样两条基本线索,梳理了法解释学与法社会学之间的争论以及不同的应对策略,从中归纳出作为科学的... 本文以"法律不确定性问题"为出发点,沿着通过教义学或科学技术来摒弃不确定性以及反过来在不确定性的前提条件下考虑制度设计这样两条基本线索,梳理了法解释学与法社会学之间的争论以及不同的应对策略,从中归纳出作为科学的法学观、作为技艺的法学观以及法律的本质就是话语实践的核心命题。作者认为今后中国的问题导向跨学科研究应该聚焦法律议论,特别是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要把重点从结构、功能转移到价值涵义,以便真正深入到规范的领域进行实证分析,与此同时切实加强与法解释学以及法律实务部门之间的对话。因此,作者提倡"议论的法社会学"研究范式,试图以此深化法律方法论的探讨,促进思想与制度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社会科学范式 不确定性问题 权利抗辩清单 网络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大众传播研究范式之内容分析:社会科学、诠释研究与批判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爱德华·J.芬克 沃尔特·甘茨 侯晓艳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CSSCI 2012年第1期68-82,207,214,共17页
本文评估大众传播学者们对社会科学范式、诠释范式和批判范式的遵从度。我们从以下十个变量对上述三个范式进行考察:本体论、认识论、研究问题之本质、理论、假说、抽样、数据收集、论证和概括。245份期刊的内容分析,显示研究者高度遵... 本文评估大众传播学者们对社会科学范式、诠释范式和批判范式的遵从度。我们从以下十个变量对上述三个范式进行考察:本体论、认识论、研究问题之本质、理论、假说、抽样、数据收集、论证和概括。245份期刊的内容分析,显示研究者高度遵从的变量是本体论、认识论、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而对剩余几个变量的遵从度稍弱。这些数据表明学者们受到这三个范式的强烈影响,偶尔偏离也表明了三个范式一些特征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 大众传播研究 社会科学范式 诠释范式 批判范式
原文传递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被引量:117
12
作者 彭玉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210,共31页
随着中国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讨论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旨在分析讨论西方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范式。通过分析总结国际一流社会科学杂志之范文,本文勾勒出经验社会科学研究的八个组成部分:问题、理论(文献)、假设... 随着中国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讨论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旨在分析讨论西方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范式。通过分析总结国际一流社会科学杂志之范文,本文勾勒出经验社会科学研究的八个组成部分:问题、理论(文献)、假设、数据、测量、方法、发现和结论。这种范式反映后实证主义逻辑,我权称其为"洋八股"结构。文中重点分析问题、理论和假设三股,讨论提出好问题,做好文献分析的指导性原则;强调假设乃连接理论与经验之桥梁,并分析建构假设的几种常见策略和形式。最后,讨论了"洋八股"与本土化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范式“洋八股” 经验研究 后实证主义 方法论 问题 理论 假设
原文传递
从美国实用主义社会科学到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探究 被引量:63
13
作者 赵鼎新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40,共24页
本文首先讨论了实用主义社会科学在美国的兴起、发展以及这一体系的长处和弱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建立新的社会科学范式的关键在于本体创新,而不仅仅在于问题意识、概念和方法的创新。本文随后提出了一个高质量的社会科学范式需要遵... 本文首先讨论了实用主义社会科学在美国的兴起、发展以及这一体系的长处和弱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建立新的社会科学范式的关键在于本体创新,而不仅仅在于问题意识、概念和方法的创新。本文随后提出了一个高质量的社会科学范式需要遵从的四个方法论条件:(1)该范式的本体命题能被定义为互相独立的理想形态,并且每一命题都具有很强的经验上的不证自明性;(2)任何其他相关命题都是该范式本体命题的推论或组合,即范式具有完备性;(3)其他范式很容易被吸纳为该范式的一部分,即范式具有包容性;(4)该范式中的每一本体命题都应当指向一些重要的社会机制,即与社会机制有直接的连接。本文最后讨论了道家时间观对于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范式体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 本体创新 社会科学范式 中国特色 道家时间
原文传递
20世纪晚期中国学界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综述
14
作者 赵景来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共12页
1978年以后,中国主流社会科学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科学的重新制度化;二是社会科学内容的重新定位。上个世纪80年代,学术界开始大规模译介西方社会科学文献,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共同推动着这一时期的引进风潮。对当代西方社... 1978年以后,中国主流社会科学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科学的重新制度化;二是社会科学内容的重新定位。上个世纪80年代,学术界开始大规模译介西方社会科学文献,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共同推动着这一时期的引进风潮。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表现、成就和问题进行梳理、检讨和展望,对于我们跟踪国外社会科学的新发展及新成就,加强跨学科研究,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与教学体制的改革,促进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社会科学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 社会科学的开放性 社会科学范式转换
原文传递
超越文化局限,建构中国人类学
15
作者 王铭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28-31,共4页
本文以研究中国的西方人类学者所遭遇到的困境为例说明本土人类学崛起的背景,认为只有超越文化局限。
关键词 本土人类学 中国社会人类学 文化局限 西方社会科学范式 异文化
下载PDF
复杂性与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应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7期22-25,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杂性研究迅速兴起并给科学研究带来了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从复杂性研究的理论视角,我们认识到教育活动系统的一些复杂性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当代复杂性研究给教育研究带来了诸多启示。它对教育研究中自然科学和社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杂性研究迅速兴起并给科学研究带来了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从复杂性研究的理论视角,我们认识到教育活动系统的一些复杂性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当代复杂性研究给教育研究带来了诸多启示。它对教育研究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研究范式的二元对立提出了重大挑战,教育研究终将实现方法论的根本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研究 复杂系统 复杂性 自然科学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下载PDF
四论系统复杂与创新的势科学机制及其应对战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德昌 胡大白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3,共6页
物质运动是有力推动的,人的行动是由信息推动的,对于创新与发展来说,物质复杂系统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是各种物质相互作用,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信息复杂系统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是各种信息相互作用。现代文明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都是有效的... 物质运动是有力推动的,人的行动是由信息推动的,对于创新与发展来说,物质复杂系统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是各种物质相互作用,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信息复杂系统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是各种信息相互作用。现代文明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都是有效的,而且在不妨害他人行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协同创新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由此就必须研究信息是如何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增原理 信息势 协同创新 信息力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原文传递
大数据对女性/性别研究范式转换的意义
18
作者 杨霞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5期221-222,共2页
大数据带来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革命,开辟了传统方法论所不能实现的研究路径。对于一直在跨学科的多元交汇中探索的女性/性别研究来说,大数据丰富了女性/性别研究的多元数据,提升了女性/性别研究的科学品质,拓展了女性/性别研究的... 大数据带来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革命,开辟了传统方法论所不能实现的研究路径。对于一直在跨学科的多元交汇中探索的女性/性别研究来说,大数据丰富了女性/性别研究的多元数据,提升了女性/性别研究的科学品质,拓展了女性/性别研究的实践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多元数据 实践空间 女性/性别研究 科学品质 范式转换 跨学科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书法研究如何实现与其他学科的对话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健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4-196,共3页
学科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学科间难以对话的尴尬处境造成了书法学的身份危机。要实现书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有必要确立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并积极推进跨学科研究,以及积极吸收社会科学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 学科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学科间难以对话的尴尬处境造成了书法学的身份危机。要实现书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有必要确立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并积极推进跨学科研究,以及积极吸收社会科学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的进展并及时在书法研究中加以应用。书法研究需要强化选题导向、问题导向、理论导向、方法导向和数据导向,以保证书法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处于"同一波段"上并进而实现"同频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学 学科建设 学科对话 身份危机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书法研究与其他学科对话的困境和途径——西方艺术史学视野带来的启示
20
作者 冯健 《西泠艺丛》 2021年第4期17-23,共7页
书法学的身份危机、学科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学科间难以对话的尴尬处境产生了"陈振濂之问"。书法学研究无法与其他学科对话的原因主要在于:统一学科范式的缺乏、过于强调接受"史料"为事实的本体论所带来的局限性、... 书法学的身份危机、学科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学科间难以对话的尴尬处境产生了"陈振濂之问"。书法学研究无法与其他学科对话的原因主要在于:统一学科范式的缺乏、过于强调接受"史料"为事实的本体论所带来的局限性、过于强调"专业性"使研究视野受限的认识论以及研究方法的单一化、老化和难以与时俱进。要解决"陈振濂之问",有必要借鉴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和西方艺术史学者关于中国书法的实证研究成果,从创新意识、问题导向、理论建设和方法应用等方面保证书法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处于"同一波段"并进而实现"同频共振",为书法学科建设寻求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学 学科建设 身份危机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西方艺术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