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显示:100强阔步向前县域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毅 《调研世界》 2003年第1期7-8,共2页
据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算结果,2001年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达到27.6分,比2000年上升了1.5分,其中最发达100县①(名单附后)的综合指数平均已经达到56.2分,比2000年上升了4.2分。最发达的前10位依次是:广东顺德、广东南海... 据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算结果,2001年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达到27.6分,比2000年上升了1.5分,其中最发达100县①(名单附后)的综合指数平均已经达到56.2分,比2000年上升了4.2分。最发达的前10位依次是:广东顺德、广东南海、江苏张家港、江苏江阴、江苏昆山、江苏常熟、浙江萧山、江苏太仓、上海南汇、浙江绍兴。 本次测算方法与去年完全一样,仍采用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33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每个指数值的范围介于0到100之间,指数为100代表基期年度(2000年)的最好水平。参加测算的县级单位也与去年一致,以保持测算范围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整体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下载PDF
乡(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评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浙江省农调队课题组 《浙江统计》 2002年第9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乡镇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综合测评 指标体系 测评方法
下载PDF
2000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前100名的县(市)
3
《调研世界》 2002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2000年 中国 县域经济 经济统计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下载PDF
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评结果分析
4
作者 张毅 《调研世界》 2002年第2期14-15,共2页
县(市)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县城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综合性职能很强,是实现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的重要环节。准确评价一个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全... 县(市)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县城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综合性职能很强,是实现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的重要环节。准确评价一个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全面了解和比较县(市)之间的差异,对促进各县(市)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运用最新的县(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次对我国全部县及县级市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测评和比较。本刊在2002年第一期独家发布了这次测评的主要结果,即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前100名的县(市)及有关测评方法。为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反映这次测评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前100名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本刊特邀请直接参与测评工作的专家张毅同志,对这次测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以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次测评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县市级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可持续发展 县城经济 人口素质
下载PDF
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评方法
5
《调研世界》 2002年第1期15-23,共9页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测评方法 发展水平 发展活力 发展潜力
下载PDF
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6
《北京统计》 2003年第11期7-7,共1页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计算方法 综合指数 中国
下载PDF
广东百强县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何问陶 王金全 《南方农村》 2005年第5期39-44,共6页
本文运用县域经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数100强的评价结果,结合广东百强县的发展实际,分析广东百强县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并基于研究的基本结论提出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百强县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基本竞争力指数
下载PDF
基于ESDA的山东省四大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时涛 孙奎立 徐笑腾 《现代商业》 2013年第30期78-79,共2页
本文基于AHP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应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2007-2011年山东省四大经济圈五年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格局做以详细的分析,力求客观描绘山东... 本文基于AHP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应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2007-2011年山东省四大经济圈五年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格局做以详细的分析,力求客观描绘山东省非均衡发展的现状,为进一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A 四大经济 经济社会发展指数 时间演变 空间格局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立军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长三角地区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三农”问题 发展县域经济 东部发达地区 国家统计局 物质基础 基层政权 发展空间
下载PDF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士宁 杨方 +4 位作者 陆宇航 陈星 王利兵 宁叶 王昊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8年第5期537-548,共12页
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污染、加快能源转型已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解决方案。为系统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各国的发展成效和进程,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从电力互联、绿色低碳和能源经济社... 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污染、加快能源转型已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解决方案。为系统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各国的发展成效和进程,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从电力互联、绿色低碳和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三个维度系统反映各个国家能源电力系统发展水平。采用了对数极差法对传统数据标准化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方法相比传统极差法对统计国家数量多、数据离散程度大的情况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最后分析了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及电力互联发展的相关性及区域分布特征和规律,以期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研究咨询机构等制定政策、规划研究、投资咨询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 电力互联指数 绿色低碳指数 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指数
下载PDF
突出特色 统筹发展 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11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近年来,即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社会呈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近年来,即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社会呈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7亿元,增长2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增长14.2%;各项存款余额17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2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和15.7%;农民人均纯收入6478元,增长12.9%。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名列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第38位,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综合实力 统筹发展 县域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农民人均纯收入 科学发展
下载PDF
比较视角下的广东县域经济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问陶 王金全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7-79,共3页
本文运用县域经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数的评价结果,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对广东县域经济进行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并基于研究的基本结论提出加快发展广东县域经济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基本竞争力指数
下载PDF
比较视觉下的广东县域经济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金全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8-279,共2页
本文运用县域经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数的评价结果,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对广东县域经济进行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并基于研究的基本结论提出加快发展广东县域经济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基本竞争力指数
下载PDF
福建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忠俊 《当代经济》 2006年第03S期8-9,共2页
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泉州地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101.3万。在改革开放之前,晋江是个要靠吃国家救济的穷地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后,逐步发展成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 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泉州地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101.3万。在改革开放之前,晋江是个要靠吃国家救济的穷地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后,逐步发展成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9亿元,工业总产值757.14亿元,财政总收入33.11亿元的经济强市。2004年晋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8位、第5位。2005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又上升至13位。截止2005年10月,晋江市已拥有15枚“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名牌,拥有品牌数目位居全国县(市)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市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集群发展 福建 “中国名牌产品” “中国驰名商标” 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 改革开放 县域经济
下载PDF
发展中的晋江
15
《中国发展》 2008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关键词 晋江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国家体育总局 农民人均纯收入 地区生产总值 装备制造业 财政总收入 福建省
下载PDF
八闽增岁 晋江长最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中勇立潮头
16
作者 陈铭勋 《发展研究》 2006年第1期97-99,共3页
晋江是福建省最具有魅力的县级市。2005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最发达100个县(市、区)第13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5位,11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这一年,打造品牌战略中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1枚,中国名牌产品9项,国家免检... 晋江是福建省最具有魅力的县级市。2005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最发达100个县(市、区)第13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5位,11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这一年,打造品牌战略中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1枚,中国名牌产品9项,国家免检产品18件,福建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52项,7个品牌入选2005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晋江已培育“国字号”企业品牌40项,福建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187项,分别此2000年增加39项和149项。晋江获“中国鞋都”、“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伞都”等11个“国字号”区域品牌,拥有品牌数量居全国县(市)前列。可以这样说,2005年晋江市呈现一派:万象更新,百业振兴,岁月峥嵘,情盈人间的好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市 福建省 财政总收入 经济区建设 中国驰名商标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中国名牌产品 海峡 再创 品牌战略
下载PDF
高速公路宏观社会经济影响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隋丽娜 孟祥海 李士莲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9-33,共5页
高速公路投入运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是验证高速公路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而且为今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从定量分析角度出发,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与经济指标、交通指标间的关系,建立了高速公路社会经... 高速公路投入运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是验证高速公路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而且为今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从定量分析角度出发,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与经济指标、交通指标间的关系,建立了高速公路社会经济影响贡献模型,计算高速公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值.然后,在贡献值的基础上提出贡献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利用贡献值及贡献率综合确定高速公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后,以宜州至柳州高速公路为例,应用上述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指数 经济影响贡献模型 贡献值 贡献率
原文传递
生态足迹模型修正研究——以辽中地区矿业城市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顾康康 刘景双 王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3-639,共7页
以辽中地区矿业城市(鞍山、抚顺、本溪)为例,基于能值理论并加入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生态足迹修正模型计算,辽中地区矿业城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72hm2,人均生态足迹为6.95hm2,人均生态赤字5.2... 以辽中地区矿业城市(鞍山、抚顺、本溪)为例,基于能值理论并加入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生态足迹修正模型计算,辽中地区矿业城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72hm2,人均生态足迹为6.95hm2,人均生态赤字5.23hm2,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生态足迹构成中能源足迹比例最大,达到55%.经过验证,生态足迹修正模型计算结果更加全面、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能值分析 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指数 生态足迹修正模型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
下载PDF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效果评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和军 樊寒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2,共6页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效果评价能为新常态下中部新一轮崛起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区域比较方法对2004-2014年间战略实施总体效果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0年间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上升幅度最大,与东部及东北的...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效果评价能为新常态下中部新一轮崛起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区域比较方法对2004-2014年间战略实施总体效果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0年间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上升幅度最大,与东部及东北的差距急剧缩小,与西部的差距在明显扩大,表明战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到大类指标,中部在科技教育文化方面成就最大,但在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方面发展相对不足。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内生动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途径,进一步推动中部新一轮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崛起战略 实施效果 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指数
下载PDF
2000-2015年鄂尔多斯高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瑞杰 闫峰 张学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8,107,共9页
[目的]分析2000-2015年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为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脆弱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鄂尔多斯高原2000,2005,2010和2015年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转移矩阵分析的基础... [目的]分析2000-2015年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为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脆弱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鄂尔多斯高原2000,2005,2010和2015年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转移矩阵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指数修正生态足迹模型研究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2000-2015年鄂尔多斯高原土地覆被类型间转换以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为主,2000-2010年生态足迹增速较快,2010年后增速相对放缓,生态足迹多年平均递增速率为15.93%;②鄂尔多斯市以准格尔旗总生态承载力最高,达拉特旗和杭锦旗次之,鄂托克前旗相对最低;人均生态承载力以杭锦旗相对最高,其次是鄂托克旗、准格尔旗,东胜区除2000年相对较高外,其他年份均较低.[结论] 2000-2005年鄂尔多斯高原处于生态盈余状态,2005 2015年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处于严重透支状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指数 鄂尔多斯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