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0篇文章
< 1 2 2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德明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年第4期94-97,共4页
通过鄂尔多斯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的分析研究,探讨区域实际情况对今后发展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对人类的生存关系,如何把握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关键词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下载PDF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边志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4,共11页
研究目的:利用2006—2021年全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负向影响效... 研究目的:利用2006—2021年全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负向影响效应,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克服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能够减缓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且后者的调节效应更强。(3)经济增长目标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逐级加码现象,且目标加码行为会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4)当目标约束程度为一般约束和硬约束,以及目标完成情况从未完成、正常完成到超额完成时,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显著且逐渐增强。研究结论:进一步淡化GDP增速在官员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尽量采用“留有余地”的软约束方式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重视环境规制的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环境规制 目标加码 目标约束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市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 被引量:4
3
作者 田成诗 孙瑞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3-1184,共12页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发生较大转变,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强,从“三生空间”角度研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发生较大转变,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强,从“三生空间”角度研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130个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中等以上,其中2000-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保持不变,主要有中等和较高质量两种类型;201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发生变化,中等质量区和较高质量区面积减少,高质量区面积增加。(2)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东北部低、西部、中部和东南部高”。2000-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一致。2010-2020年多数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上升,主要趋势为中等质量转化为较高质量、较高质量转化为高质量。(3)不同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土地利用程度、人口密度和坡度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解释力q值分别为0.776、0.409、0.406,其他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影响相对较弱。(4)任意两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影响,且土地利用程度与其他因子的结合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张磊 张程博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土地利用效率研究有助于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淮海经济区10个地级市的土地要素投入和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模型量化评价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结果显示:淮海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在波动中上升,时间上呈现出不同的发... 土地利用效率研究有助于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淮海经济区10个地级市的土地要素投入和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模型量化评价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结果显示:淮海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在波动中上升,时间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空间上土地利用效率较高的城市呈现沿区域发展轴分布的趋势;投入冗余和产出过量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工业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和GDP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污染程度产生负面影响。建议从产业协同发展、环境规制、减少土地要素冗余和分类引导四方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法 影响因素 淮海经济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以奉节县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夏春华 李阳兵 +4 位作者 曾晨岑 张冰 郑骆珊 陈艳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88-2702,共15页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方法,揭示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的一般规律,综合定量探究坡耕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测量对其耦合变化类型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奉节县坡耕地面积整体缩减,以廊道和边缘斑块坡耕地形态减少为主,减少的坡耕地主要向具有生态功能的林地和生态经济功能的园地转换;(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均呈增长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前者呈“长江河谷区高—山区低”的分布格局,后者呈“长江河谷区低—山区高”的空间格局;(3)坡耕地利用转型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滞后型、社会经济滞后-生态恢复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偏低型5种;(4)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变化的各类型主要受到坡耕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多样性、距县行政中心距离等因子驱动,且整体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大于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利用转型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退耕还林实践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6
作者 刘晓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0期0153-015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退耕还林实践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前后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对比,详细探讨了该政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这些变化对生态环境、气候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退耕还林实践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前后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对比,详细探讨了该政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这些变化对生态环境、气候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退耕还林政策显著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碳储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多个环境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该政策也对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以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7
作者 张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21-0024,共4页
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协调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键领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为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重心开始放在规划导向的土地... 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协调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键领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为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重心开始放在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在此背景下,科学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不仅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和社区福祉。因此,深入探究这类评价的核心理念和实际应用,对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导向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以长江沿岸城市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冰 李阳兵 +1 位作者 夏春华 曾晨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6-449,共14页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均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对区域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研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土地利用隐性功能指数等方法对1990—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社会经...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均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对区域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研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土地利用隐性功能指数等方法对1990—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转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现出明显的土地利用转型趋势,尤其是下游城市主要表现为耕地占比锐减和建设用地占比猛增;土地利用隐性功能指数则呈整体先下降后上升的“U”字型趋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处于失调状态的城市数量波动下降。研究初期耦合协调度与具有生态功能的地类占比呈正相关,与经济功能为主的地类占比呈负相关。根据土地利用隐性功能指数与耦合协调度的增减情况可将城市分为5种类型,处于负-正相关型的城市数量最多,且以下游城市为主,与研究区整体类型一致,各区段类型则主要受到区段内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主导。长江经济带要获得长期良性发展,就要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区域内的联系等方面着手,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区域内的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
下载PDF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9
作者 文艳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3期0025-0028,共4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众多城市开始寻求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以缓解这些问题,并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中,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方式,受到了...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众多城市开始寻求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以缓解这些问题,并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中,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自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已在全球数百个城市实施,其服务范围在中国扩展到360多个城市,平均每天的出行量达到4700万次。公共自行车系统以其低成本、环保和便捷等优势,为解决城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自行车 社会经济影响 环境可持续性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贤贤 周云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0-378,共9页
[目的]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而为长江经济带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 [目的]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而为长江经济带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结果]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度由0.309上升至0.477,从轻度失调转入勉强协调。不同区域间的耦合协调度由下游区域向上游区域逐步递减,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由43.67%上升至46.88%。耦合协调度的Moran's I值由0.095上升至0.134,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H—H”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下游区域,“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区域。地形起伏和坡度呈现负向驱动,城镇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正向驱动,人口密度呈现两级化驱动特征。[结论]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时空异质性,应充分考虑区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土地利用 经济社会环境 时空演变 区域差异 长江经济
下载PDF
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影响评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谢俊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提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概念和目标,研究了进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影响评价的程序及30个评价项目和指标,信息源和综合指标;展望了评价结果的应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可持续利用 社会环境 资源环境 评价
下载PDF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
12
作者 杨惠楠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第4期36-38,共3页
土地资源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土地资源要素的支撑。笔者在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政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 土地资源保护 保护和开发利用 高质量发展 土地资源要素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保障
下载PDF
流空间视角下湖北省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关联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单玉红 程秋月 +1 位作者 柯新利 郑东杰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9,共12页
研究目的:剖析“流空间”背景下湖北省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联动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通过调控碳排放的关联态势推动县域间的协同碳减排。研究方法:夜间灯光数据模拟能源消耗模型、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 研究目的:剖析“流空间”背景下湖北省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联动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通过调控碳排放的关联态势推动县域间的协同碳减排。研究方法:夜间灯光数据模拟能源消耗模型、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湖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明显,整体形成以武汉市区为大核心,以各市辖区为小核心的多组团结构,网络的稳健性较强,等级结构有所弱化,紧密度仍有待提升。(2)武汉、黄石等地的市辖区长期居于网络的核心地位,更多充当净收益角色。(3)人口流、信息流和经济流均显著促进县域间碳排放关联网络的形成,其影响作用具有非线性和交互性特征;各县域在经济、产业结构、信息化、创新方面的差异水平及地理邻近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碳排放关联网络的形成。研究结论:需调控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联强度,依据各县域在碳关联网络中的作用及发展态势探索总体碳平衡目标导向下的差别化碳减排措施,形成协同碳减排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关联网络 要素流动 影响因素 湖北省县域 社会网络分析 QAP回归
下载PDF
宅基地使用权改革对乡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杜晓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8期73-75,共3页
探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改革如何作用于乡村土地使用的效能并就此提供建设性的策略建议。经过对宅基地使用权改革的历史沿革和政策框架详尽分析,展现了这一改革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核心价值和影响力。依据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框架,... 探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改革如何作用于乡村土地使用的效能并就此提供建设性的策略建议。经过对宅基地使用权改革的历史沿革和政策框架详尽分析,展现了这一改革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核心价值和影响力。依据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框架,研究了改革对土地资源配置、经济利用和社会效益的作用途径,突出了在提升乡村土地利用效率的潜在力量与优势。通过实际数据分析与实例考察,建议改进宅基地使用权体系、促进土地转让及集约化利用,增强农民参与收益的政策建议。为提高乡村土地使用效率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方面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改革 乡村土地利用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经济利用效率 社会效益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三生”空间模拟及生态效应评估——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雨柯 翟石艳 +4 位作者 姜昕彤 罗静静 闫培雪 董畅畅 韩嘉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292-8308,共17页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强该流域典型城市群“三生”空间(PLES)时空演变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耦合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模型(FLUS)、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强该流域典型城市群“三生”空间(PLES)时空演变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耦合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模型(FLUS)、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和生态环境效应模型,分析了2025—2100年五种SSPs情景下中原城市群"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2035年不同情景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从2025年到2100年,除SSP4情景外,其余4种情景均表现为生产空间面积持续缩减、生活空间面积明显扩张、生态空间面积略有起伏总体缩减。(2)5种SSPs情景下,“三生”空间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一致。城镇生活用地较为聚集呈片状分布,农村生活用地呈点状零散分布。农业生产用地较大,分布均匀。林地和牧草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水域生态用地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中北部。(3)203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西南高⁃中部低”特征。中间发展情景(SSP2),生态环境质量略高于其他情景。研究结果对中原城市群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三生空间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生态效应
下载PDF
镍氢、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探讨
16
作者 黄雅娟 刘光生 蓝伟锋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4-76,共3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绿色电池时代典型代表的镍氢和锂离子电池受到广泛的运用,也带来大量的报废动力电池。这些废旧电池若无法安全处理,将对社会环境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在实际开展镍氢和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环境影响...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绿色电池时代典型代表的镍氢和锂离子电池受到广泛的运用,也带来大量的报废动力电池。这些废旧电池若无法安全处理,将对社会环境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在实际开展镍氢和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分析项目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并据此探讨了环评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工程分析、清洁生产、环境经济效益,并提出此类项目关注的要点及可行的污染治理措施,以期为电池回收项目建设和环境评价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回收利用 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防治措施 经济环境效益
下载PDF
广西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李蒙蒙 张桂学 张瑜珊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第6期37-41,共5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碳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但不同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相应的区域碳排放效应也存在差异,因此需因地制宜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当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碳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但不同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相应的区域碳排放效应也存在差异,因此需因地制宜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当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关联的探讨方面,较少关注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演变 经济发展程度 碳排放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碳减排政策 因地制宜 经济社会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建红 金利霞 金丹华 《热带地理》 2008年第1期58-62,73,共6页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及人口的增多,南海区土地利用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区域气候、土壤要素、水文环境以及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方面。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分析制...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及人口的增多,南海区土地利用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区域气候、土壤要素、水文环境以及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方面。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分析制约南海区域发展的问题所在,提出适应发达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思路,建设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南海区域可持续发展,也为欠发达地区及发展中地区走健康协调的土地发展模式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影响 南海区
下载PDF
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金哲 陶军德 汤永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36期142-144,共3页
利用哈尔滨市2002—2007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数据,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标体系与权重,计算出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值。建立三种评价模型,分别计算出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指标值、协调度、协... 利用哈尔滨市2002—2007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数据,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标体系与权重,计算出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值。建立三种评价模型,分别计算出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指标值、协调度、协调发展度以及耦合度值,得出哈尔滨市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关性良好,整体呈协调发展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土地利用 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生物质燃料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李学琴 王志伟 +4 位作者 刘鹏 雷廷宙 吴幼青 呼和涛力 杨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48-52,57,共6页
为了研究生物质燃料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产品产量、土地利用变化及类型进行分析,其次,以玉米秸秆清洁水解制备乙酰丙酸乙酯为例,探究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作... 为了研究生物质燃料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产品产量、土地利用变化及类型进行分析,其次,以玉米秸秆清洁水解制备乙酰丙酸乙酯为例,探究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作物资源潜力及储量巨大,为生物质燃料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保证,是农业固碳的主要途径,具有很好的土壤碳汇作用。同时,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且种植土地类型为耕地时,1 g玉米秸秆产生0.124 g乙酰丙酸乙酯作为燃料使用时的排碳量和固碳量分别为0.28、1.10 g CO_(2),加上玉米秸秆收集、运输及转化为乙酰丙酸乙酯的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生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实现碳平衡,这为生物质燃料的额外需求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液体燃料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