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要素与碳排放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杨青林 赵荣钦 +4 位作者 胡月明 肖连刚 谢志祥 揣小伟 谢英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58-3472,共15页
碳排放受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模式等经济社会多要素的综合影响。开展区域经济社会要素与碳排放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区域内部各要素空间格局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制定差别化的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推动... 碳排放受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模式等经济社会多要素的综合影响。开展区域经济社会要素与碳排放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区域内部各要素空间格局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制定差别化的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推动区域低碳协调和均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京津冀地区2005—202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区域重心模型、空间关联性分析方法、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区域人口、经济、消费水平、第二产业、贫困度、碳排放量等经济社会要素的重心转移特征和地理集中度,并对各要素与碳排放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京津冀地区各经济社会要素均不同程度偏离区域几何中心,各要素在空间上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不均衡状态有所减缓。(2)研究期内,各经济社会要素的重心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京津冀地区各要素重心格局易于波动,碳排放与其他要素重心空间耦合性呈现波动式变化。(3)人口因素是影响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贫困度、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数值也都较高,贫困度、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发展水平也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4)京津冀地区各县(市、区)各要素地理集中度在空间上大多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且主要表现为“核心-外围”之间的差异。(5)2005—2020年间京津冀地区各要素不均衡指数逐渐增强,各要素与碳排放空间分布逐步向空间均衡发展变化,且这种变化趋势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区域协同发展有助于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经济社会要素 重心 地理集中度 时空耦合关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地表水体经济社会驱动要素
2
作者 杨振华 赵铜铁钢 +3 位作者 田雨 杨芳 郑炎辉 陈晓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78-6787,共10页
采用水体解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识别—驱动关系分析的研究思路,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粤港澳大湾区长序列地表水体动态,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应用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辨析地表水体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经济社会驱动要素.结果表明:近30... 采用水体解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识别—驱动关系分析的研究思路,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粤港澳大湾区长序列地表水体动态,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应用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辨析地表水体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经济社会驱动要素.结果表明:近30a大湾区城市地表水体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非线性特征,且取决于水体与耕地、不透水面之间的转化特征,1990~2000年地表水体面积增长了1323.14km^(2),2000年以后呈波动下降;粤港澳大湾区地表水面率与单位面积GDP的EKC总体呈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平缓回升的N型特征,体现出人为覆被对水体挤占与生态修复/水库扩容工程对水体的扩张;DARDL-UECM模型明确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R~2>0.7, P<0.000)和各因子的贡献率,无论短期波动阶段还是长期均衡阶段,不透水面、林地和耕地面积比重均为城市地表水体的主要驱动要素,三者累计贡献率均值为0.96和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地表水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经济社会驱动要素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经济社会要素流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承良 李江敏 张红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6,51,共8页
都市圈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空间表现形式为城市间、城市-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经济社会要素流。基于城际功能集散效应影响量建立城市流模型:F=NE,揭示出:武汉都市圈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要素流强度空间差异明... 都市圈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空间表现形式为城市间、城市-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经济社会要素流。基于城际功能集散效应影响量建立城市流模型:F=NE,揭示出:武汉都市圈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要素流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对外经济联系呈现显著规模等级分布,空间结构上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鞍形"圈层结构。通过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从实证角度分析得出:武汉成为圈域经济社会要素流集散中心,城际经济社会要素流不同程度表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等级放射状"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经济社会要素 城市流模型 武汉都市圈
下载PDF
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思蕾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第10期4-7,共4页
一、前言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在社会经济要素贡献中,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清洁技术作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对经济发展... 一、前言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在社会经济要素贡献中,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清洁技术作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如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科技创新的集体作用,达成协调发展的目标,还需要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要素 智能技术 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助推作用 产业创新发展 绿色清洁 不断提升
下载PDF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及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肖悦 田永中 +4 位作者 许文轩 刘瑾 万祖毅 张雪倩 刘旭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8-526,共9页
大气污染因影响人类健康、制约国家发展而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基于2016年中国361个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法分析中国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尺度探讨空气污染的... 大气污染因影响人类健康、制约国家发展而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基于2016年中国361个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法分析中国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尺度探讨空气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污染等级上看,全国及各区域空气质量以优、良和轻度污染天气居多。(2)从时间变化上看,全国及各区域空气质量呈现出"夏低冬高,春降秋升"的"U"型月变化规律。(3)从空间变化上看,全国空气质量整体呈现出由沿海到内陆、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由非采暖区到采暖区、由欠发达到发达区逐渐加重的态势,其中,京津冀、山东半岛和黄河中游属于高污染热点集聚区,而南部沿海、青藏和云贵高原属于低污染冷点集聚区。(4)从全国层面上,人口集聚、工业化和能源消耗对大气污染的恶化具有推动作用;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城市绿化的提高则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5)从区域层面上看,绿地覆盖率对各地大气污染呈不同程度的负向改善效应;人口密度、能源消耗、第二产业占比和民用汽车拥有量对各地大气污染呈不同程度的正向加重效应;而科技支出占比和人均GDP对各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具有双向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寻求污染治理办法提供理论参考,并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演化特征 社会经济要素 中国
下载PDF
基于模糊关系识别的多要素空间离散化方法——以江苏阜宁人口与经济分析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俞肇元 宗真 +1 位作者 陆玉麒 袁林旺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2,共6页
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离散化是精细化县级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关系识别的空间数据离散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广义权距离实现对专家知识与多系统分层要素的综合集成,并通过建立待离散化要素与其影响指标的模糊关... 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离散化是精细化县级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关系识别的空间数据离散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广义权距离实现对专家知识与多系统分层要素的综合集成,并通过建立待离散化要素与其影响指标的模糊关系识别模型,获得空间离散化权重。以2009年江苏省阜宁县人口、GDP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离散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空间离散化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可较好揭示各影响要素对待离散要素的空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离散化 模糊关系识别 社会经济要素 主体功能区划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匹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祁丽霞 杨承佳 王国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0-36,共7页
运用基尼系数的相似方法构建区域基尼系数模型,根据河南省2014年的水资源统计数据,绘制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农业用水量与第一产业值、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农业用水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及耕地面积之间的洛伦兹曲线,并依次计算... 运用基尼系数的相似方法构建区域基尼系数模型,根据河南省2014年的水资源统计数据,绘制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农业用水量与第一产业值、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农业用水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及耕地面积之间的洛伦兹曲线,并依次计算其基尼系数,分析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总量、产业间水资源分配、农业生产要素间的匹配程度。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处于相对匹配状态;农业、工业用水量与第一、第二产业值均处于相对匹配状态;农业用水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处于相对匹配状态;农业用水量与耕地面积处于比较合理匹配状态。同时,通过对2010—2014年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匹配状况多年均处于相对匹配状态。通过对地区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河南省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地区应采取用水管理措施,为实现水资源高效配置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河南省
下载PDF
经济联合与经济发展战略关系小议
8
作者 朱林兴 《改革》 1987年第1期43-44,共2页
横向经济联合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后者是前者的依据和出发点,而前者是后者的实现途径和手段。社会经济要素的自身目的,是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内在动因。
关键词 经济联合 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经济要素 社会经济发展 健康发展的轨道 生产要素 社会劳动量 轻工行业 城市之间 关联方式
下载PDF
主编的话
9
作者 王英 《城市设计》 2023年第5期3-3,共1页
城市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演进之中,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对于城市发展的未来塑造成为广为关注的议题。另一方面,城市既有发展所形成的社会经济要素与建成环境在持续更迭。本期专题为“城市未来与转型(city future and... 城市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演进之中,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对于城市发展的未来塑造成为广为关注的议题。另一方面,城市既有发展所形成的社会经济要素与建成环境在持续更迭。本期专题为“城市未来与转型(city future and transformation)”,收录了两篇城市未来主题的特邀报告和6篇城市转型的专题报告,以及一篇空间转型主题的教学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要素 城市转型 特邀报告 专题报告 人工智能 发展演进 空间转型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原湖泊流域污染负荷入湖总量预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志芸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9-182,共4页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耦合流域社会经济要素:人口、GDP和产业构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解析流域社会经济–水环境–水资源的时间响应关系与作用机理,使用VENSIM_PLE软件作为工具,建立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总量预测模型,以抚仙湖为例,定量预测...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耦合流域社会经济要素:人口、GDP和产业构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解析流域社会经济–水环境–水资源的时间响应关系与作用机理,使用VENSIM_PLE软件作为工具,建立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总量预测模型,以抚仙湖为例,定量预测分析流域污染负荷入湖量,为湖泊流域水污染防治、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社会经济要素 湖泊流域污染预测
下载PDF
普通地理图发展方向初步探讨
11
作者 李启光 《地矿测绘》 1994年第2期44-45,40,共3页
普通地理图发展方向初步探讨李启光(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100054)普通地理图是地理制图的组成部分。普通地理图是研究地理综合体的学科之一,它以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这样异常复杂的物质体系为基础,将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大量... 普通地理图发展方向初步探讨李启光(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100054)普通地理图是地理制图的组成部分。普通地理图是研究地理综合体的学科之一,它以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这样异常复杂的物质体系为基础,将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大量空间信息展示在图上,是地理信息存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地理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地理制图 地理综合体 社会经济要素 人类社会系统 水下沙脊 信息存贮 信息展示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新技术革命与教学地图发展
12
作者 李启光 《地图》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6-47,共2页
地图制图作为研究地理综合体的学科之一,它以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这样异常复杂的物质体系为基础,将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大量空间信息展示在图上。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存贮、传输的主要媒介之一,是较为直观有效的... 地图制图作为研究地理综合体的学科之一,它以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这样异常复杂的物质体系为基础,将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大量空间信息展示在图上。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存贮、传输的主要媒介之一,是较为直观有效的教学工具。教学地图要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就必需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地图 地理综合体 人类社会系统 当代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要素 新技术革命 地图制图 信息存贮 信息展示 地形起伏
下载PDF
从经典区位论到现代点轴论
13
作者 付强 《西部广播电视》 2010年第8X期56-63,共8页
点轴理论认为,在国家和地区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社会经济要素都在"点"上聚集,点与点之间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而形成"轴"。这里的"点"指的是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的是由交通、通讯、干线和... 点轴理论认为,在国家和地区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社会经济要素都在"点"上聚集,点与点之间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而形成"轴"。这里的"点"指的是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的是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论 工业区位 社会经济要素 陆大道 中心城市 非均衡发展战略 基础设施 增长极理论 城市群 非均
下载PDF
主题概念图式区域地理教学模式研究
14
作者 谭会慧 武素兰 于冬 《地理教育》 2015年第A01期23-24,共2页
一、研究背景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选择和组织加工,进入基础地理教育的课程,成为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成之一... 一、研究背景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选择和组织加工,进入基础地理教育的课程,成为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成之一。区域地理内容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首先,区域地理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区域自然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和社会经济要素(人口、民族、工业、农业和城市等)等方面综合认识区域特征,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理 教学模式研究 主题概念 地理课程 区域特征 教学价值 地理教学 分异规律 社会经济要素 地理要素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被引量:33
15
作者 孙思奥 汤秋鸿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61-2273,共13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亟需开展水资源需求管理,以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二级流域为基本单元,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方法分析2003—2015年黄河流域用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流域用水时空变化的主...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亟需开展水资源需求管理,以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二级流域为基本单元,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方法分析2003—2015年黄河流域用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流域用水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用水量占比全国用水量8.0%~9.3%,年用水总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人均用水量则呈下降趋势。(2)各二级流域用水量随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不一致,人口与人均GDP增长为用水量增加的主导因素,用水强度降低与产业结构升级能起到抑制用水量增长的作用。黄河二级流域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显著,用水强度对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的影响最显著,各因素对二级流域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的影响逐年减小。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黄河流域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 用水量 社会经济要素
原文传递
推动“物联、数联、智联”全面发展
16
作者 李喆 王志成 《通信企业管理》 2020年第6期30-32,共3页
从本质上说,"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基建,而"新物联"是数字基建的重要基础。"新物联"不仅仅是单纯的万物互联,而是"物联、数联、智联"的全面发展。"新基建"下的物联网发展趋势数字化时... 从本质上说,"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基建,而"新物联"是数字基建的重要基础。"新物联"不仅仅是单纯的万物互联,而是"物联、数联、智联"的全面发展。"新基建"下的物联网发展趋势数字化时代,社会经济要素需要全互联、高速流动、一体化整合。"新基建"就是以全连接的方式,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赋"新"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整合 社会经济要素 万物互联 高速流动 数字化时代 基建 物联网发展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前沿交叉学科项目引导的深度学习
17
作者 赵以霞 张思思 +1 位作者 陶奕湲 李治 《高教文摘》 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大批工程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人才培养,亟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社会...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大批工程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人才培养,亟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经济要素、可持续发展、民生改善及国家安全为核心,布局未来前沿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梯队建设,孕育一批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以推动工程教育培养模式革新,并以优质的资源积累面向国家、地区服务。当前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涉及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工程教育面临人力资源和教育系统的挑战。《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4年度)》显示,中国工科毕业生在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方面明显薄弱,毕业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稍显薄弱。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作为中国最大的科研机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在部分优势学科领域建成若干具有鲜明学术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创新高地,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这将对培养我国高水平工程科技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毕业生 项目引导 深度学习 科研机构 科学研究中心 工程科技人才 人才梯队建设 社会经济要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