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结构紧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渠章才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40-44,共5页
当前中国正经历一个"社会结构紧张"的时期。由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状况彻底被打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结构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不断摩擦、对立,甚至在构建某种情况下会产生激烈冲突的过程。"仇富"... 当前中国正经历一个"社会结构紧张"的时期。由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状况彻底被打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结构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不断摩擦、对立,甚至在构建某种情况下会产生激烈冲突的过程。"仇富"、"仇官"现象是"社会结构紧张"时期的突出表现,它对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挑战。能否化解"仇富"、"仇官"现象,顺利解决"社会结构紧张"的状况,将决定我国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紧张 阶层结构 官民结构 社会和谐
下载PDF
结构正义与教育公平:一种社会学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桑志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2,共4页
无论从分配正义抑或承认正义来解释中国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将其归因于不合理制度造成的后果。基于中国的社会现实来看,教育不公平主要根源于社会变迁造成的结构性紧张而非某种制度性原因。由此,化解教育不公平的出路就在于... 无论从分配正义抑或承认正义来解释中国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将其归因于不合理制度造成的后果。基于中国的社会现实来看,教育不公平主要根源于社会变迁造成的结构性紧张而非某种制度性原因。由此,化解教育不公平的出路就在于构建一种结构正义的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结构正义 社会结构紧张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的虚拟社会集体行动形成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曾润喜 杨琳瑜 《新媒体与社会》 2013年第4期99-110,共12页
变迁、结构和话语影响或决定任何集体行动产生和发展的宏观结构。从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紧张、国家治理变迁和虚拟社会崛起等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提出集体行动2.0概念,解释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国家治理机制变革的背景下,网民在虚拟... 变迁、结构和话语影响或决定任何集体行动产生和发展的宏观结构。从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紧张、国家治理变迁和虚拟社会崛起等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提出集体行动2.0概念,解释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国家治理机制变革的背景下,网民在虚拟社会的场域中通过话语、情感和符号互动并经过线上线下勾连而发生的集体行动。治理集体行动,政府应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构建中国网络公共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社会结构紧张 国家治理 虚拟社会
下载PDF
多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兼职现象审视
4
作者 邓艳君 《教师》 201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大学生兼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牵涉家庭、学生个体、学校、雇主、政府部门、社会媒体等参与者。从大学生个体和其家庭角度来说,先赋性因素——家庭资本缺乏是大学生兼职行为的外在压力;后致性因素——文化资本积累为大... “大学生兼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牵涉家庭、学生个体、学校、雇主、政府部门、社会媒体等参与者。从大学生个体和其家庭角度来说,先赋性因素——家庭资本缺乏是大学生兼职行为的外在压力;后致性因素——文化资本积累为大学生兼职行为提供了内在可能,资本间的转化助拉了大学生兼职行为的发生。而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和雇主在劳动市场上存在博弈中的不对等以及社会结构紧张中的越轨与理性选择时的自利、法律制度的真空与法律意识淡薄等往往使大学生深陷窘境。对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政府部门要想方设法为底层社会群体增加收入创造条件,减少越轨行为发生的几率;加强社会公共性建设,提升全民素质;立法部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加强制度监管;加强学校帮扶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兼职 社会结构紧张 理性选择 多学科视角
下载PDF
论志愿服务在我国社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罗公利 丁东铭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38,共5页
我国现代化已进入多重境域,社会结构性矛盾进入突发期,社会风险日益呈现扁平化特征,由于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促成"社会整合",而且可以缓解"社会结构紧张",因此,积极扶植、引导和开展旨在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志愿服务活... 我国现代化已进入多重境域,社会结构性矛盾进入突发期,社会风险日益呈现扁平化特征,由于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促成"社会整合",而且可以缓解"社会结构紧张",因此,积极扶植、引导和开展旨在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我国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改善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整合 社会结构紧张
原文传递
对中国“反拐”刑事政策的扩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启梁 《刑法论丛》 CSSCI 2008年第3期383-411,共29页
1979年以来以刑法为核心的"反拐"法律制度体系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犯罪态势。在这一过程中,反拐刑事政策的形成具有较为明显的政治决策色彩。在实践中形成了国家机关多部门合作的"打击一解救&qu... 1979年以来以刑法为核心的"反拐"法律制度体系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犯罪态势。在这一过程中,反拐刑事政策的形成具有较为明显的政治决策色彩。在实践中形成了国家机关多部门合作的"打击一解救"运动式打拐、国际合作、社会参与的反拐机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经验,但是仍然有诸多障碍和局限导致拐卖犯罪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大量的拐卖犯罪之所以发生,其根源还在于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紧张,导致正式的社会控制和非正式的社会控制都很容易失效。要有效控制拐卖人口犯罪,需要从社会结构和犯罪学入手,建构以多元社会控制和治理手段为核心的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对拐卖 刑事政策 社会结构紧张 社会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