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贸英语信函话语基调分析
1
作者 陈其功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0-112,共3页
话语基调是交际双方身份特征与关系的体现。在经贸英语信函交际中 ,话语的正式程度倾向受公司类型的影响。由交际目的所引发的对方主导型倾向在词汇 ,句子结构的选择方面得到体现。
关键词 经贸英语 信函 话语基调 交流基调 社会角色关系 交流角色关系 身份特征 话语正式程度
下载PDF
从礼貌原则看模糊语言的表达功能 被引量:4
2
作者 韩庆玲 《云梦学刊》 1999年第2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模糊语言 礼貌原则 模糊性 发话人 交流角色关系 形容词 模糊限制词 社会角色关系 《红楼梦》 表达功能
下载PDF
评价理论在政治演讲中的运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熠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17-118,129,共3页
运用评价系统理论对11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进行描述性分析,认为语篇发话者即新一任总统在就职演说这一特殊的平台上通过巧妙运用评价资源构建了其与听众的社会角色关系,最终实现其得到肯定或赞同的目的。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评价理论 政治演讲 社会角色关系
下载PDF
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 被引量:51
4
作者 么孝颖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4,共5页
论文针对语言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混淆称谓语和称呼语概念范畴这一问题,从语义和语用的视角,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进行了区分,称谓语表示人们相互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的名称系统,称呼语指在言语交际中,处在一个言... 论文针对语言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混淆称谓语和称呼语概念范畴这一问题,从语义和语用的视角,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进行了区分,称谓语表示人们相互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的名称系统,称呼语指在言语交际中,处在一个言语事件两端的讲话者和受话者,通过一定的渠道(口头、书面或电讯)交际时直接称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称谓语属语义范畴,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称呼语属语用范畴,具有灵活性、特殊性。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辖的区域,又有各自的独立区域。对二者进行区分具有语言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语 称呼语 指称 社会关系社会角色
下载PDF
论侵害熟人的犯罪
5
作者 张宝义 《青少年犯罪问题》 1997年第3期6-9,共4页
在众多的社会犯罪中,有一种犯罪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即以熟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这种犯罪的特点是犯罪者与被侵害人在犯罪前已经相识或熟识,犯罪行为是依业已存在的确定社会关系而进行的,不具有陌生人之间犯罪那样的“随机性”,因此该... 在众多的社会犯罪中,有一种犯罪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即以熟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这种犯罪的特点是犯罪者与被侵害人在犯罪前已经相识或熟识,犯罪行为是依业已存在的确定社会关系而进行的,不具有陌生人之间犯罪那样的“随机性”,因此该类犯罪较准确地反映社会关系内在的矛盾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为了对该类犯罪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对天津市1995年入狱的2189名罪犯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调查发现全部罪犯中以熟人为侵害对象的占24.1%,以陌生人为侵害对象的占39.1%,其余36.8%的罪犯是以非自然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如盗窃公有财物、贪污、受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者 侵害对象 犯罪原因 陌生人 受害人 熟人 社会角色关系 犯罪类型 强奸犯罪 对应关系
下载PDF
人际交往心理宜平和自然
6
作者 马从伟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9年第2期31-31,共1页
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公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人们对人际交往心存偏差,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围城”。于是,剖析公众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便成为引导人们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烦恼起于多情。
关键词 人际交往 社会角色关系 心理误区 提高生活质量 公众生活 健谈者 “围城” 师生关系 心理活动规律 强制性规范
下载PDF
Winesburg, Ohio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7
作者 陈敏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
In Winesburg, Ohio, Sherwood Anderson vividly presented a group of lonely people, deformed in spirit and depressed in life, and longing for love but lack of communication. Such "grotesques" became considerable image... In Winesburg, Ohio, Sherwood Anderson vividly presented a group of lonely people, deformed in spirit and depressed in life, and longing for love but lack of communication. Such "grotesques" became considerable images in the research of American literature history. Their life reveals the social role that women play and the change of the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n it was in its transition to industrialis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this paper conducts a systematical analysis on the social life, social role and family role of the female "grotesques", and tentatively talks about man-woman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esburg Ohio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social role of female man-woman relationshi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