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话语分析视阈下的语码转换研究
1
作者 韩雪 王晓宇 《珠江论丛》 201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的过程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在人们的社会语言生活中,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接触现象,尤其在双语种或多语种使用的地区更为常见.对于语码转换的研究有许... 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的过程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在人们的社会语言生活中,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接触现象,尤其在双语种或多语种使用的地区更为常见.对于语码转换的研究有许多路径,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社会话语分析的双向视角,两者为辩证统一的关系,从社会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并结合系统功能语法、认知心理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的相关成果,能够建构融合语言、社会、文化、心理和认知因素为一体的语码转换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转换 社会话语分析 理论建构
下载PDF
翻译研究的综合路径:从文化翻译研究到社会话语分析——《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述评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晶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自从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提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中国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与语言学派之间就争论不断。文化学派聚焦文本以外的因素,关注翻译的结果和制约翻译选择的文化因素,而语言学派则聚焦文本。关注语言的转换过程,并为此而质疑... 自从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提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中国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与语言学派之间就争论不断。文化学派聚焦文本以外的因素,关注翻译的结果和制约翻译选择的文化因素,而语言学派则聚焦文本。关注语言的转换过程,并为此而质疑文化学派的翻译研究,认为这种研究失去了本体,迷失了方向,翻译研究必须回归到文本研究。社会话语分析视域下的翻译研究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提炼译者的主体性,并将译者主体性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考察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进而揭示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理论模式将文本分析与文化分析融合起来,对翻译进行综合考量,多层面、宽视域地揭示了翻译的语言和文化属性,成为翻译综合研究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综合路径 社会话语分析 《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译者主体性的综合研究——评贺爱军著《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如意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92,共3页
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注重语言层面的转换与"对等",文化学派的翻译研究则聚焦操控译本和翻译策略选择等语言外因素。译者主体性在这两种不同的路向中具有不同的表征。在语言学派翻译研究中,译者主体性被极度遮蔽,而在文化学派... 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注重语言层面的转换与"对等",文化学派的翻译研究则聚焦操控译本和翻译策略选择等语言外因素。译者主体性在这两种不同的路向中具有不同的表征。在语言学派翻译研究中,译者主体性被极度遮蔽,而在文化学派翻译研究中,译者主体性则被过度凸显。《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一书基于文本分析的社会话语分析理论从源文与译文对比出发,提炼译者主体性,并从社会历史语境、诗学规范、语言形式的维度解读译者的主体性。这一理论整合了文本分析和文化研究,多维度、宽视域地探究译者主体性,从而展现了译者主体性的整体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社会话语分析 佛经译者 西学译者
原文传递
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非政治化和突生结构——以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丁建新 秦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3,共6页
Van Dijk提出的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是语言研究的又一新维度。透过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深层次的幕后认知,限制性语码在意图语义框架完型的过程中,将灾害完全归咎于自然现象,隐瞒其中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从而将西方哲学启... Van Dijk提出的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是语言研究的又一新维度。透过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深层次的幕后认知,限制性语码在意图语义框架完型的过程中,将灾害完全归咎于自然现象,隐瞒其中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从而将西方哲学启蒙运动以来自然/社会二元对立所体现的意识形态进一步主流化。也正是在突生结构中,SANDY与物质固着物MONSTER得以捆绑,实现了非政治化,从而进一步稳固了权势关系的统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 概念合成 突生结构 非政治化 拟人化
下载PDF
社会文化视域下的互动话语研究理据及其方法建构 被引量:29
5
作者 高瑛 张绍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109,共7页
社会文化视域是二语习得研究新兴的理论视角,它与认知视域一起构成二语习得两大对立流派。本文提出并论证了社会文化视域下课堂互动话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说明社会文化视域是外语课堂互动话语研究的必然选择。重新建构的社会文化话... 社会文化视域是二语习得研究新兴的理论视角,它与认知视域一起构成二语习得两大对立流派。本文提出并论证了社会文化视域下课堂互动话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说明社会文化视域是外语课堂互动话语研究的必然选择。重新建构的社会文化话语分析法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的优点,为"本土化"外语课堂互动话语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话语 社会文化视域 认知视域 社会文化话语分析
下载PDF
谁的责任:中国媒体气候变化的责任归属话语研究——基于《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2010—2018)的气候报道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静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本研究从框架理论出发,运用社会认知话语分析,考察2010—2018年《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对气候变化责任归属的话语实践。研究发现:中国媒体的责任归属话语表达与气候变化作为国际议题或国内议题密切相关。国际政治是媒体气候报道... 本研究从框架理论出发,运用社会认知话语分析,考察2010—2018年《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对气候变化责任归属的话语实践。研究发现:中国媒体的责任归属话语表达与气候变化作为国际议题或国内议题密切相关。国际政治是媒体气候报道最为显著的主题,国家的责任、国家及同盟间责任区分主导着媒体的话语表达。近年中国媒体也开始将气候变化呈现为国内议题,凸显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的责任,也逐渐重视本地气象或环境风险下的民众个体责任。但总体上,媒体气候报道预设了国家或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国家间责任区分的认知图式,该认知图式可能也主导着公众的信息理解。研究拓展了我们对气候变化媒体呈现的认识,也为面向公众的气候传播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责任归属 框架理论 社会认知话语分析
下载PDF
课堂语码转换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及其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程晓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二语习得研究历经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认知和社会两大研究范式,它们在语言观、学习观、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两大范式从不同角度对二语习得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可以互为补充。本文结合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分析了从社会文化... 二语习得研究历经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认知和社会两大研究范式,它们在语言观、学习观、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两大范式从不同角度对二语习得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可以互为补充。本文结合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分析了从社会文化视角进行课堂语码转换研究的理据,并指出社会文化话语分析法和微变化方法契合了社会文化理论的特点,是对传统方法的拓展,从宏微观视角,结合动静态描写对课堂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将进一步完善二语习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语码转换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话语分析 微变化研究法
下载PDF
多元话语分析: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 被引量:35
8
作者 谢立中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101,共34页
客观主义社会分层论者将"社会分层"现象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致力于探究支配着"社会分层"现象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主观主义社会分层论者则... 客观主义社会分层论者将"社会分层"现象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致力于探究支配着"社会分层"现象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主观主义社会分层论者则将"社会分层"现象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致力于考察导致"社会分层"现象产生和变化的那些主观意识。与此二者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社会分层"现象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之下、借助于一些特定的话语策略而建构出来的"话语性现实",主张致力于探讨人们将社会关系建构为"社会分层"现象的那些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话语系统(话语构成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客观主义社会分层模式 主观主义社会分层模式 社会分层的多元话语分析模式
原文传递
《后现代社会中的话语:批评话语分析再思考》评介 被引量:27
9
作者 田海龙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中的话语:批评话语分析再思考》 内容介绍 思考角度 社会批评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