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性社会学论纲 被引量:4
1
作者 石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6,共10页
质性社会学主张将质性研究方法上升为社会学的基本理念和出发点,促进其主流化。质性社会学的必要性:社会学研究盲目过度量化倾向需要纠偏,学科发展的逻辑困境需要理顺,应对转型社会的实效性需要增强。质性社会学的可能性:有丰富的实践积... 质性社会学主张将质性研究方法上升为社会学的基本理念和出发点,促进其主流化。质性社会学的必要性:社会学研究盲目过度量化倾向需要纠偏,学科发展的逻辑困境需要理顺,应对转型社会的实效性需要增强。质性社会学的可能性:有丰富的实践积累,有充分的学理依据,契合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质性社会学的目标:重构与世界平等对话的本土社会学话语、评价体系,重塑社会学想象力,重振中华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社会质量科学与人文话语体系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质性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发展质量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旭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在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复杂性、矛盾性特征的同时,对以经济增长为取向的社会发展模式和重物质轻精神的价值观倾向进行质疑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质性社会学产生了。质性社会学具有人文关怀,强调社会发展的质量,致力于在深刻理解、阐释中国社... 在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复杂性、矛盾性特征的同时,对以经济增长为取向的社会发展模式和重物质轻精神的价值观倾向进行质疑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质性社会学产生了。质性社会学具有人文关怀,强调社会发展的质量,致力于在深刻理解、阐释中国社会的基础上,运用其学科知识、理念,并通过学术实践,促进中国社会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人文精神 社会质 价值体系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血液净化患者社会参与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春红 范蔷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索终末期肾脏病血液净化患者社会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及生活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4例,进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并于24h内将资料进行... 目的探索终末期肾脏病血液净化患者社会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及生活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4例,进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并于24h内将资料进行转录分析。结果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净化患者社会参与度水平和影响因素两大方面提炼出社会参与度降低、社会责任感减弱、人际关系分化等9个主题。结论终末期肾脏病血液净化患者的社会参与水平不容乐观,医务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社会参与水平,关注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心理学的建立,并促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参与的环境,促进其参与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血液净化 社会参与$性研究
下载PDF
技术意象、社会基质与人的解放——布克钦技术思想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聘 李亮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布克钦指出技术具有传统的和现代的两种意象,产生技术两种意象的根源在于技术的社会基质。因此,要实现迈向解放的技术、实现人的自由与自然的解放就需要超越技术的传统意象和现代意象,重建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并恢复生态感知。布克钦技... 布克钦指出技术具有传统的和现代的两种意象,产生技术两种意象的根源在于技术的社会基质。因此,要实现迈向解放的技术、实现人的自由与自然的解放就需要超越技术的传统意象和现代意象,重建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并恢复生态感知。布克钦技术思想具有其自洽的理论进路与深刻的实践启示意义,但其在理论上落入了唯心主义,在行动上具有乌托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意象 社会 人的自由 自然的解放
下载PDF
“均质”与“激情”下的规则制定——建国初期的立法及其社会背景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颖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6,共6页
建国初期的中国立法曾经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通过政权力量实行的社会改造,使当时的中国社会呈现静止均质的特点,人们也进入一种激情的生活方式,这使得中国的立法缺少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使建国初期的立法只能是一场短暂的繁荣,使其后中国立... 建国初期的中国立法曾经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通过政权力量实行的社会改造,使当时的中国社会呈现静止均质的特点,人们也进入一种激情的生活方式,这使得中国的立法缺少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使建国初期的立法只能是一场短暂的繁荣,使其后中国立法的衰颓成为某种必然;而当前或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立法的发展,必须考虑中国社会由静止均质和激情生活向多元流动和理性生活转变这一背景性因素,需要"民主"与"效率"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社会背景 静止均社会 激情生活方式
下载PDF
多质态社会行政价值散论——兼论“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 被引量:5
6
作者 乔耀章 芮国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52,282-283,共9页
行政价值是价值在行政领域的具体表现,决定于政治价值,政治价值则是总体社会价值的子系统。多质态的社会存在,决定着多质态的总体社会价值或社会总体价值,进而决定着作为子子系统的行政价值多层面的特质及其生态。然而,行政价值的实现... 行政价值是价值在行政领域的具体表现,决定于政治价值,政治价值则是总体社会价值的子系统。多质态的社会存在,决定着多质态的总体社会价值或社会总体价值,进而决定着作为子子系统的行政价值多层面的特质及其生态。然而,行政价值的实现与提升程度,对于政治价值、总体社会价值的实现与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实践、实际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行政价值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下载PDF
多质态社会管理中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姚尚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管理。多质态的社会决定着多质态的社会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多质态的社会,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必然呈现出共同性和差...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管理。多质态的社会决定着多质态的社会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多质态的社会,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必然呈现出共同性和差异性,必然要求超越“左”右、非此即彼的极化思维,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进行亦此亦彼的全面社会管理。防止和克服社会管理中的“洋教条”和“土教条”以及社会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及其领域管理中的雷同现象。人是异化于社会管理的。从党政一体化的直接管理社会到间接管理社会,由党政合力培育社会组织或公民社会,从社会组织或公民社会间接管理社会到直接管理社会,将是社会管理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社会管理 共同性 差异性 和谐性 社会管理社会
下载PDF
精神内核、社会自性与和谐质性社会的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那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3-63,共11页
黑龙江社会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脉络和精神意蕴,近代以来的“实边移民”“战乱移民”“垦荒移民”“工业移民”给黑龙江带来了多重的社会特性,抗击侵略、开垦北大荒和工业基地克艰而成的集体行动孕育了“四大精神”。多重社会特性与精... 黑龙江社会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脉络和精神意蕴,近代以来的“实边移民”“战乱移民”“垦荒移民”“工业移民”给黑龙江带来了多重的社会特性,抗击侵略、开垦北大荒和工业基地克艰而成的集体行动孕育了“四大精神”。多重社会特性与精神源流在龙江社会的发展中叠合、交融,构成了龙江的社会自性和精神内核,塑造了龙江社会的成训观、结群方式、文化品格和生活逻辑。“贡献于国”的社会成训、“集体化”的结群方式,“公义为先”的地方文化品格,“知足互助”的生活逻辑,这些是龙江振兴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内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性 公私共媒 社会
下载PDF
社会的质量关系
9
作者 肖国进 《时代经贸》 2012年第2期21-21,共1页
社会一这个庞大的怪物,她养育着人类,造就人间幸福,造就人间苦难,造就人间文明,造就人间腐败,造就人间精英,造就人间垃圾……人们在这个神秘的社会之中呱呱坠地,还没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又带着迷茫的眼神匆匆离开——人们在这... 社会一这个庞大的怪物,她养育着人类,造就人间幸福,造就人间苦难,造就人间文明,造就人间腐败,造就人间精英,造就人间垃圾……人们在这个神秘的社会之中呱呱坠地,还没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又带着迷茫的眼神匆匆离开——人们在这个自己天天生活的社会之中迷茫,迷茫1人们一直想揭开社会的神秘面纱,从思考哲学开始,欲以哲学原理作为社会解密的基点,作为社会解密的依据,来探索社会的真相。我亦如此。现在和以后,我将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知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与大家交流。在此先从社会形成、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的质量关系。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质 社会 形成社会事物的作用 第一性 第二性 第三性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中国特色质性社会学的构建及其研究进路——基于对民国社会学的研究
10
作者 那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1,共6页
民国是中国社会学的奠基时期,民国社会学家形成了中国化的质性社会理论和质性研究方法。构建本土质性社会学的学术谱系,必须接续民国传统。质性社会学视野下的民国社会学研究,从社会学史、思想史、学术史相交叉的视角,以民国经典社会调... 民国是中国社会学的奠基时期,民国社会学家形成了中国化的质性社会理论和质性研究方法。构建本土质性社会学的学术谱系,必须接续民国传统。质性社会学视野下的民国社会学研究,从社会学史、思想史、学术史相交叉的视角,以民国经典社会调查为研究对象,提炼和重释民国社会学家的“中国社会理论”、“中国社会研究理论”与“中国社会研究方法”,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大层面构建民国质性社会学理论,呈现中国质性社会学的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与方法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 方法自觉
下载PDF
打开乡村文化研究知识生产的新空间--读《文化、性别与认同--质性社会学视角下的陕西农村调查与思考》有感
11
作者 江波 《西部学刊》 2018年第8期94-96,共3页
我国乡村是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交织杂糅中心的社会时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在乡村的社会时空里同时共存,既有较量、冲突,也有妥协、适应。王旭瑞的新著《文化、性别与认同:质性社会学视角下的陕西农村调查与思考》,以质性社会... 我国乡村是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交织杂糅中心的社会时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在乡村的社会时空里同时共存,既有较量、冲突,也有妥协、适应。王旭瑞的新著《文化、性别与认同:质性社会学视角下的陕西农村调查与思考》,以质性社会学为理论支撑,把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当作基本背景,将宏观社会关怀与微观情感连接贯穿在研究过程中,对文化、性别和民间信仰三大主题展开了多层面、立体性调查、讨论,期望真实地反映社会转型时期三秦大地农村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文化活动、性别差异、精神信仰等方面的状况,通过对历史脉络、现实形态与未来发展的深度揭示和重新解读,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分析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将一些被遮蔽的议题重新显现出来,从而打开了当代乡村文化研究中知识生产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性别 农村 社会
下载PDF
浅析多质态社会管理中的差异和共性
12
作者 李仕武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第8期16-17,共2页
社会的性质决定着社会管理的性质,社会的多质态决定着社会管理的多质态。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多质态社会,资本主义长期与社会主义共存,必然使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存在着差异与共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非此即彼、右... 社会的性质决定着社会管理的性质,社会的多质态决定着社会管理的多质态。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多质态社会,资本主义长期与社会主义共存,必然使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存在着差异与共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非此即彼、右的极化思维进行超越,依照有区别性的共同原则对社会管理予以全面的、亦此亦彼的进行,对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土教条和洋教条进行克服,还要防止在社会的横、纵及领域管理中出现雷同的现象。社会管理的异化是人类。通过党政一体化,从对社会的直接管理发展到间接管理,我国党和政府齐心合力,积极培育公民社会或者社会组织,从间接的管理公民社会或者社会组织到对社会的直接管理,在社会管理的社会化中,已经是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会 和谐性 差异性 共同性 社会管理社会
下载PDF
中国社会政治发展中的特质问题——再论社会主义定向的政治发展
13
作者 乔耀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42,共19页
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的特质是什么,究竟从何而来,向何处去,需要我们在应然、实然和已然的层面上审慎地思考与回答。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思考与回答中国社会政治发展问题的普照之光,由此决定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直面的是多质态的时代,即... 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的特质是什么,究竟从何而来,向何处去,需要我们在应然、实然和已然的层面上审慎地思考与回答。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思考与回答中国社会政治发展问题的普照之光,由此决定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直面的是多质态的时代,即由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直面的是多质态的社会,可谓“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直面的是多质态的政治,依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为定向发展的政治。这些问题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尚未达成真正的共识,对此加强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治发展 态时代 社会 态政治 “后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论问题——生产力理论与生产要素理论的性质辨析
14
作者 许光伟 《马克思主义哲学》 CSSCI 2024年第4期111-122,168,共13页
马克思主义说到底是主体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由此限定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学科命名是历史事件、发展事件和实践逻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新质生产力”界定社会主义生产力,旨在标识主体革命的进步性质,作为社会主义主体论理论成型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说到底是主体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由此限定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学科命名是历史事件、发展事件和实践逻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新质生产力”界定社会主义生产力,旨在标识主体革命的进步性质,作为社会主义主体论理论成型的标志。党在何种意义上能够成为主体性?在于党在行动品格上成为人民主体性的集中化表述,在于确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知”“行”统一。对生产力“知难”与“行难”之解决聚焦于“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主体范畴:从生产方式批判上发力。作为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在认识论上:唯有坚持以“人民主体”为尺度,立足新时代实践,才能厘清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同样,在历史高度上:唯有坚持唯物史观主体(劳动=生产方式)这一行动真理,才能真正厘清“科学的生产力理论”与“庸俗的生产力理论”、“生产力革命”与“生产力中性”以及“主体革命”与“科技创新”的对立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生产力 主体范畴 生产力理论 生产要素理论 认识论 革命 庸俗
原文传递
两岸文化的本质差异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深入、准确地了解两岸文化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目前大陆方面谈论两岸文化的共同性较多,谈论差异性较少,两岸文化是否存在本质的差异,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通过查阅学术界对两岸文化差异的各种说法,说明多... 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深入、准确地了解两岸文化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目前大陆方面谈论两岸文化的共同性较多,谈论差异性较少,两岸文化是否存在本质的差异,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通过查阅学术界对两岸文化差异的各种说法,说明多数人认定两岸文化没有本质的差异。本文从两岸社会性质、社会制度的差异出发,运用文化社会学的"文化突变"概念,论证两岸文化存在本质差异并探讨其原因,进而从当前大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说明两岸文化本质差异的具体表现。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重视解决的三个问题:对两岸文化异同的评估、文化交流的目的、对两岸文化差异的态度,并针对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 社会与文化性 文化突变 主流文化 和而不同
下载PDF
铅作业工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因素的初步探讨
16
作者 张凯 刘根义 +1 位作者 杨东红 张春之 《职业与健康》 CAS 1999年第12期16-17,共2页
为探讨铅作业工人的社会支持因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对60名接铅作业工人及20名非接铅作业工人进行了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发现铅作业工人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在社会支持较低时,易引发强迫症... 为探讨铅作业工人的社会支持因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对60名接铅作业工人及20名非接铅作业工人进行了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发现铅作业工人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在社会支持较低时,易引发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因素的变化,认为铅作业工人在较低的社会支持时,易引起自觉症状及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SCL-90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再定位及前瞻性审思 被引量:6
17
作者 乔耀章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4,共8页
在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越来越成为时髦的词汇和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的时候,潜心厘清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仔细辨析这些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真诚地指出值... 在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越来越成为时髦的词汇和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的时候,潜心厘清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仔细辨析这些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真诚地指出值得注意和防范的错误倾向,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尤为重要,有助于我国坚定以社会主义为定向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下载PDF
Effec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gions Surrounding Chao Lake on Water Quality Change of Chao Lake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腾飞 王晴晴 +2 位作者 唐晓先 刘西军 张云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2期2866-2869,共4页
The research analyze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ound Chao Lake as well as changes of water quality in Chao Lake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 ships of local population and GDP with wate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 The research analyze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ound Chao Lake as well as changes of water quality in Chao Lake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 ships of local population and GDP with wate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otal phosphorus (TP), total nitrogen (TN), chlorophyll and eutrophication index.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population around Chao Lake and GDP kept growing from 2001 to 2013, and water quality was improving. In addi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xcept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GDP and population showed inverse correlation with other indices, demonstrating that water quality has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in Chao Lake rec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rounding Chao Lake areas Water quality of Chao Lak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论写作行为中的主体构成
19
作者 王香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98-101,共4页
作为精神实践行为的写作行为,它是实践者主体意识的全面展示。而主体意识却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意识。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主体性虽是其本质属性,但人不是纯粹的主体活动物.因而主体意识必然是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的有机统一.所以,充分的... 作为精神实践行为的写作行为,它是实践者主体意识的全面展示。而主体意识却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意识。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主体性虽是其本质属性,但人不是纯粹的主体活动物.因而主体意识必然是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的有机统一.所以,充分的主体性一定是主客体运动的双向建构过程。写作行为结果的创造质是审美质与社会质在主体意识中融汇后的表现。审美质使社会质的表现具有了审美效应,社会质使审美质的表现具有了深刻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行为 主体意识 创造 审美 社会质
下载PDF
Changes in functions,forms,and locations of lead during its anthropogenic flows to provide services
20
作者 毛建素 马兰 梁静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33-242,共10页
Knowledge of the changes in a material’s function, form, and location during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s to generate human services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humanity interacts with the e... Knowledge of the changes in a material’s function, form, and location during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s to generate human services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humanity interacts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of how services are formed by human activities. We compared lead’s anthropogenic and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found that the services, pathways, and changes in form requiring the most attention. We traced lead through its life cycle and identified the changes in its functions, forms, and locations by examin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Lead ore and scrap were the two main anthropogenic sources of lead. When lead provides human services, its main functions included the storage and delivery of electricity, anti-corrosion treatments,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the main forms of lead in these products were Pb, PbO2 and PbSO4, and the main location changed from lithosphere in central China to regions in 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vice economy material flow analysis anthropogenic cycle human activity life cycle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