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文明观阐释
1
作者 郝书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24年第1期13-18,164,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大论断,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文明观。从文明观角度思考这一重大论断,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深入地理解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大论断,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文明观。从文明观角度思考这一重大论断,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深入地理解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继承、发展和强化“尚和合”的传统文化基因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空,是东西方两个文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价值观 历史时空 文明观 尚和合 契合性 发生学 东西方
下载PDF
乡土重建与社会传统——20世纪三四十年代费孝通的思考
2
作者 小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8,共10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人类学家的费孝通着力激活中国社会生活传统,以复原乡村世界的有机循环,戛戛独辟一条乡土重建之路。与一般乡村建设者倡导的消费性事业不同,费孝通的重建规划将与乡民生计密切相关的工业生产置于显著地位,在技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人类学家的费孝通着力激活中国社会生活传统,以复原乡村世界的有机循环,戛戛独辟一条乡土重建之路。与一般乡村建设者倡导的消费性事业不同,费孝通的重建规划将与乡民生计密切相关的工业生产置于显著地位,在技术上进行改良,在经营环境上继续保持分散性、兼业性和就地性等传统,使近代以来脱栓的乡土工业“齿轮”重新复位。为促成近代工业技术知识下乡,费孝通将传统知识人所葆有的桑梓情谊纳入民族—国家意识的塑造过程中,从而赋予传统意识以近代意义;在筹措工业资本的过程中,他发现勤俭持家、光耀门楣和注重实利等农人德行,具有历久弥新的动员力。成全人性的传统手艺精神在近代乡土工业中的保持,让费孝通确信,机器的使用并不必然导致人和工具之间的关系异化,而可以成为加强乡村共同体生活关系的力量。民国时期费孝通关于乡土重建的理论贡献给我们以诸多方法论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乡土重建 社会传统
下载PDF
传统节日的时间节点性与坐标性重建——基于社会时间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加华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1期23-31,共9页
作为一种人为创造的社会性时间,在以农为本的社会状态下,中国传统节日是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并进而通过崇宗敬祖与神灵崇拜等精神内涵而被建构为一种非日常的神圣性时间。但今天,随着中国日渐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 作为一种人为创造的社会性时间,在以农为本的社会状态下,中国传统节日是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并进而通过崇宗敬祖与神灵崇拜等精神内涵而被建构为一种非日常的神圣性时间。但今天,随着中国日渐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传统节日的这种节点与坐标功能逐渐消逝,传统节日内涵与神圣性也日渐失去。因此,要想传统节日在今天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重建节日在现代民众时间生活中的节点与坐标作用,如实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实行地区性的弹性节假日制度等。同时,还应重塑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以重建这一时间制度的神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神圣性 重建 社会时间
下载PDF
探析社会重建主义下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
4
作者 郭慧敏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3期68-69,共2页
在众多的教育哲学流派中,社会重建主义的教育思想有着特殊的地位及影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社会重建... 在众多的教育哲学流派中,社会重建主义的教育思想有着特殊的地位及影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社会重建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社会重建主义下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得出一些对我国美术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重建主义 美术教学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
5
作者 杨应龙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S1期142-143,41,共3页
社会主义传入中国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并导致中国历史发生巨大的变化,这跟中国文化的内在容纳功能也是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双向选择并相交... 社会主义传入中国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并导致中国历史发生巨大的变化,这跟中国文化的内在容纳功能也是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双向选择并相交融的上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不断建设和丰富社会主义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文化 佛学 古代文化 科学社会 优秀文化 社会历史过程 根开
下载PDF
继承优良传统,树立新型社会主义义利观
6
作者 黄禄银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19,共4页
继承优良传统,树立新型社会主义义利观黄禄银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突出强调了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在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 继承优良传统,树立新型社会主义义利观黄禄银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突出强调了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在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义利观 毛泽东 邓小平 物质利益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革命的功利主义者 英雄主义精神
下载PDF
社会治理传统的再发明——以礼治为核心的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宣朝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7,共13页
中国的社会治理传统来自哪里,我们如何认识当前的协商民主等治理方式,这都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礼在传统中国恰好是节制人类行为、协调利益冲突的社会规范系统,构成礼仪社会和礼治秩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传统。中国社会... 中国的社会治理传统来自哪里,我们如何认识当前的协商民主等治理方式,这都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礼在传统中国恰好是节制人类行为、协调利益冲突的社会规范系统,构成礼仪社会和礼治秩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传统。中国社会传统的核心是以礼教为核心,构建起道德治理、典范治理、乡治的自治传统。在当下对礼教传统的再发明,应该从承认社会的自发性出发,适应个体化时代的需要,做好文化重建、组织重建工作,构筑社会的自治基础。把礼教引回中国社会学的视野,从社会规范构建生活世界的视角来认识中国社会及社会治理,对推动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礼治传统 文化重建
下载PDF
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社会重义道路——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
8
作者 漆晓康 《宜春医专学报》 1990年第Z1期84-86,83,共4页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50周年纪念。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目的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
关键词 爱国主义传统 重义 鸦片战争 党的领导 爱国主义者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人民 150周年纪念 历史的回顾 青年大学生
下载PDF
传统伦理的批判继承与现代伦理重建——道教伦理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姜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47-50,共4页
现代西方伦理已经走入一个思想绝地,面临着日益深刻的危机。而在道教伦理思想这个东方型的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中,有诸多可以医治现代伦理危机症根的独特而优秀的思想因素,值得引起重视和发掘研究。借鉴道教伦理中的优秀思想成分,不仅可以... 现代西方伦理已经走入一个思想绝地,面临着日益深刻的危机。而在道教伦理思想这个东方型的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中,有诸多可以医治现代伦理危机症根的独特而优秀的思想因素,值得引起重视和发掘研究。借鉴道教伦理中的优秀思想成分,不仅可以解决伦理危机和伦理重建中的思想需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 道教伦理 伦理危机与重建 社会控制 现代化
下载PDF
社会体育语境中羌族传统体育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宗贤 罗清扬 +1 位作者 覃荣周 刘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年第10期33-33,9,共2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灾区重建与发展成为热门话题,关于羌族传统体育的抢救、保护和开发研究工作是当地体育科学工作者最迫切的任务。文章以此背景提出在社会体育语境中如何理解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问题,从社会体育与民族...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灾区重建与发展成为热门话题,关于羌族传统体育的抢救、保护和开发研究工作是当地体育科学工作者最迫切的任务。文章以此背景提出在社会体育语境中如何理解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问题,从社会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来源关系、羌族体育的社会体育属性以及在社会体育视角下进行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学者的观点与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体育语 境羌族传统体育解析 “5·12”汶川特大地震 灾区重建与发展 羌族传统体育转型
下载PDF
柏林的“批判性重建”——恢复传统城市品质之努力的瑕与疵 被引量:9
11
作者 FrankRoost弗兰克.鲁斯特 周鸣浩 《时代建筑》 2004年第3期54-59,共6页
柏林目前的规划策略是对战后现代主义转变的一种对抗。二战以后,受包豪斯(风格)影响的建筑,以车行为主的街道模式以及大量的开放空间参与了城市的重构。在今天,这被认为导致城市缺乏品质,因此规划部门发展了所谓“批判性重建”的概念。... 柏林目前的规划策略是对战后现代主义转变的一种对抗。二战以后,受包豪斯(风格)影响的建筑,以车行为主的街道模式以及大量的开放空间参与了城市的重构。在今天,这被认为导致城市缺乏品质,因此规划部门发展了所谓“批判性重建”的概念。该概念针对小尺度的开发,丰富多样的建筑,以及对战前狭小街道网格的再造。尽管东西柏林过去都曾历经现代主义的改造,东部地区在今天对历史性城市景观的重建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更大。尤其是如今来自西柏林的规划者们认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60年代的建筑没有任何价值。甚至有时那个时代出色的建筑范例也被拆除了,尽管它们对东柏林人身份的辨识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 社会变化 传统建筑 城市再开发 批判性重建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文孝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和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尽管他在人性的苦海上,乘东正教的社会主义之筏而迷航,未能登上人道主义的光辉彼岸,但是,在现实主义小说领域中,他倒是一苇渡江,卓然独立,而成为一代宗师。 他无疑属...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和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尽管他在人性的苦海上,乘东正教的社会主义之筏而迷航,未能登上人道主义的光辉彼岸,但是,在现实主义小说领域中,他倒是一苇渡江,卓然独立,而成为一代宗师。 他无疑属于现实主义流派,但他又对现实主义传统作了扬弃。1880年,他总结自己一生创作的甘苦说:“以完满的现实主义在人自身寻找人……人们叫我心理学家,不对。我只是最高意义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现实主义者 人道主义 现实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作家 现实主义传统 传统现实主义 东正教 心理学家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传统礼治的创造性转化与重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新民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1995年第2期1-3,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德治理想,主张通过教化的方式治理天下。教化的客观工具主要是礼,于是历代王朝无不把治礼作乐当作政治大事,由此形成了灿烂的以礼乐为主的典章制度文化,中国也因此成为礼义之邦,以最讲礼义的民族享誉于世界。礼的...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德治理想,主张通过教化的方式治理天下。教化的客观工具主要是礼,于是历代王朝无不把治礼作乐当作政治大事,由此形成了灿烂的以礼乐为主的典章制度文化,中国也因此成为礼义之邦,以最讲礼义的民族享誉于世界。礼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禁忌(taboo)就是原始形态的"习惯礼义"。从类猿生物进化到文明曙光肇启的最初人类"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义 礼治思想 社会生活 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 典章制度 重建 社会秩序 教化 德治
下载PDF
再造沙湾——后工业社会进程中的传统文化空间构建
14
作者 梁桂明 朱钢 《文化遗产》 2008年第3期141-146,共6页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不少先富起来的地区,已经开始走向后工业社会。以强大的政府公共财力作为支撑,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近年来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传统文化空间在现代沙湾得以逐步...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不少先富起来的地区,已经开始走向后工业社会。以强大的政府公共财力作为支撑,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近年来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传统文化空间在现代沙湾得以逐步重现。在经济高速成长之后,历史文化名镇转回头以传统文化作为新动力,实现社会的和谐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湾 后工业社会 传统 文化空间 重建
下载PDF
传统文化对邓小平的影响
15
作者 侯立新 《红岩春秋》 2023年第8期34-39,共6页
邓小平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与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密切相关。同时,与他从小受到的传统文化影响紧密相连... 邓小平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与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密切相关。同时,与他从小受到的传统文化影响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少年邓小平的成长、学习,讲述这个时期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那些事、那些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影响 革命生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开创者 紧密相连 总设计师 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者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重塑──关于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深层思考 被引量:56
16
作者 衣俊卿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4期1-8,共8页
当前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实质是中国民众生存方式的重塑。未来中国社会的命运取决于中国民众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价值选择。工业文明是我们必须经历的,因此不能从道德尺度的浪漫情调出发而企图超越它。实现人的现代化即用工业文明最... 当前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实质是中国民众生存方式的重塑。未来中国社会的命运取决于中国民众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价值选择。工业文明是我们必须经历的,因此不能从道德尺度的浪漫情调出发而企图超越它。实现人的现代化即用工业文明最本质的精神──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重塑中国民众的生存模式。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从总体上把中国传统文化“悬置起来,同时拒斥后现代文化的总体介入,以确保技术理性与人本精神的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现代工业文明 价值重建 社会转型时期 生存模式 技术理性 人本精神 文化精神 中国民众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学贯中西:重建社会学学科知识的基础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毅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 学科知识 中西 学术著作出版 学科重建 知识传统
下载PDF
关于“理想主义者”的小说——解读梅国云的长篇小说《第39天》
18
作者 汪荣 刘复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50-155,共6页
梅国云小说《第39天》以"转业"为议题,通过塑造牛大志这一形象,反映了转型时代的军队与社会生活场景。在作者的叙事中,以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为主线,不断地将人物抛掷于生命的悖论情境。于是,以精神分析承载社会批判,梅国云的小... 梅国云小说《第39天》以"转业"为议题,通过塑造牛大志这一形象,反映了转型时代的军队与社会生活场景。在作者的叙事中,以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为主线,不断地将人物抛掷于生命的悖论情境。于是,以精神分析承载社会批判,梅国云的小说创作成为现实主义传统的一个新的注脚。《第39天》超越了"转业"这个议题,进而超越了军旅小说的框架。梅国云的写作再次证实了小说与历史之间的隐秘联系,也是将小说"再政治化"的创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国云 《第39天》 转业 理想主义者 精神分析 社会批判 现实主义传统
下载PDF
在市场经济背景中实现人格重建——谈人的再社会化及其对策
19
作者 孙嘉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57-60,共4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市场经济,这是经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所证明了的正确的结论。然而,曾经被贴上资本主义标签的商品经济及其市场体系与业已实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产品经济及其计划体系,无论在作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市场经济,这是经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所证明了的正确的结论。然而,曾经被贴上资本主义标签的商品经济及其市场体系与业已实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产品经济及其计划体系,无论在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及其组织形式等各种领域,还是在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规范体系等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市场经济,实际上意味着一场普遍的、深刻的社会文比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社会成员 人格重建 市场经济文化 社会文化变革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转型 规范体系 传统文化 经济基础
下载PDF
社会变革中的话语重建——晚清至“五四”语言变革实践考察
20
作者 刘志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91-93,共3页
1840年海禁大开后,中国传统社会受到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世人慨叹:“今日之事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犤1犦社会剧变和中西冲突,遂演变为国家、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传统文化秩序和价值系统失衡,文言话语... 1840年海禁大开后,中国传统社会受到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世人慨叹:“今日之事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犤1犦社会剧变和中西冲突,遂演变为国家、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传统文化秩序和价值系统失衡,文言话语体系逐渐崩溃,而社会的现代性欲求需要新的话语重建,在此背景下,汉语开始了艰难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革 社会变革 话语重建 文言文 汉语拼音化 五四 白话文运动 语言问题 白话运动 中国传统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