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台垄断的治理转型:一个半自治社会领域理论的分析框架
1
作者 陈子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160,共14页
从单纯强化反垄断到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话语转向对平台垄断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行为主义为导向的反垄断法事后干预治理模式在救济滞后的同时无法准确估量垄断损害,以结构主义为导向的行业规制事前介入治理模式则因过度干预... 从单纯强化反垄断到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话语转向对平台垄断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行为主义为导向的反垄断法事后干预治理模式在救济滞后的同时无法准确估量垄断损害,以结构主义为导向的行业规制事前介入治理模式则因过度干预与保障缺位备受质疑,二者均受限于公权力单向度行使的外部视角,忽视了平台的内生禀赋,无法适应平台垄断治理的新需求。半自治社会领域理论分析框架在坚持包容审慎治理的基础上,强调尊重自治与公私合治的协同,将治理重心落于平台规则的合法性控制,以良善规则引领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满足平台垄断治理转型的现实期待。在内部治理层面,应通过平台与平台内用户的商谈互动共建平台规则;在外部治理层面,应注重监管机构对平台的引导、激励与监督,促进平台规则与监管规则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垄断 治理转型 半自治社会领域理论 软硬法协同
原文传递
学生衣饰准则新探——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启示
2
作者 曹书阳 《基础教育》 2008年第5期4-8,21,共6页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认为,学生对于“衣饰准则”这类学校习俗规则的认知具有领域特征;根据个体对习俗规则的认知推理的发展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质疑习俗规则的发展阶段,自然在遭遇“衣饰准则”的管制时,会有内心抵触和行为反抗;但是作...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认为,学生对于“衣饰准则”这类学校习俗规则的认知具有领域特征;根据个体对习俗规则的认知推理的发展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质疑习俗规则的发展阶段,自然在遭遇“衣饰准则”的管制时,会有内心抵触和行为反抗;但是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应该积极应对,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上,运用与领域相一致的解释、反馈和指导,增进学生对“衣饰准则”的社会功能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社会认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行为规范 衣饰准则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学校习俗规则
下载PDF
当前政治哲学领域的一部创新性著作——读杨仁忠《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
3
作者 马福元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80-181,共2页
杨仁忠教授撰著的《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一书,从政治哲学维度把公共领域从西方市民社会话语中离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范式予以学理建构性的专题研究,并据此探讨了公共领域与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论证了公共领... 杨仁忠教授撰著的《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一书,从政治哲学维度把公共领域从西方市民社会话语中离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范式予以学理建构性的专题研究,并据此探讨了公共领域与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论证了公共领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杨忠仁 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
下载PDF
儿童职业意识的结构及其优化路向——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鹏 刘铖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6,共8页
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是经典的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道德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其明确区分了社会事件或规则的三个不同领域:道德领域、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与职业意识研究具有一定的适切性。... 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是经典的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道德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其明确区分了社会事件或规则的三个不同领域:道德领域、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与职业意识研究具有一定的适切性。采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儿童的职业意识具有三重结构,分别是指向“我—他”关系的道德性、指向“我—群”关系的习俗性和指向“我—我”关系的个人性。据此,教育者需要精准分析儿童的职业意识构成、识别儿童的职业意识偏差类型,并将领域重叠问题作为教育资源,通过“发展性讨论”帮助儿童进行职业意识结构的自我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职业意识 职业启蒙教育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下载PDF
道德和个人领域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及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双珠 陈英和 胡竹菁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7,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173名4~10岁儿童在道德领域和个人领域情绪理解的发展变化特点,以及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与其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主要情绪预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的预测违反规则感到高兴。从8岁开始,儿童预测... 本研究探讨了173名4~10岁儿童在道德领域和个人领域情绪理解的发展变化特点,以及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与其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主要情绪预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的预测违反规则感到高兴。从8岁开始,儿童预测违反道德领域的规则比违反个人领域的规则会更不高兴。(2)在次要情绪预测中,在道德领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儿童预测"违反感觉不高兴"。在个人领域,预测"违反感觉不高兴"的人数在10岁组出现下降。(3)8~10岁组儿童道德领域的情绪理解能显著预测其亲社会行为,儿童预测违反道德规则时的情绪预测越积极,其教师评定的亲社会行为水平越低。这些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展现出越来越丰富、复杂的情绪理解能力,并且儿童道德领域的情绪理解能力能显著预测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领域 个人领域 情绪理解 社会行为 心理理论 社会领域理论
下载PDF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道德教育启示
6
作者 顾伟伟 《文教资料》 2019年第10期150-151,共2页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是当前道德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取向之一,它对社会互动内容进行领域区分,道德领域关注个体行为对他人福祉、公平和权利的影响,习俗领域关注社会规则,个人领域关注个人隐私问题和选择、偏好。领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当代道...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是当前道德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取向之一,它对社会互动内容进行领域区分,道德领域关注个体行为对他人福祉、公平和权利的影响,习俗领域关注社会规则,个人领域关注个人隐私问题和选择、偏好。领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启示: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注重营造信任、开放和互相尊重的校园氛围,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并回应学生的违规行为,在此过程中避免出现"泛道德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道德 习俗 道德教育
下载PDF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视域下中学生教师权威观的重构
7
作者 张卫星 李志楠 《校园心理》 2021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现代社会中学生个人特质发生重大变化,学生的自主要求空前高涨,而原有教师单一权威不断消解,中学生的教师权威和自主需求呈现新的特征。对某初高中949名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教师权威观和个人自主发展都存在不同社会领域的认知差... 现代社会中学生个人特质发生重大变化,学生的自主要求空前高涨,而原有教师单一权威不断消解,中学生的教师权威和自主需求呈现新的特征。对某初高中949名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教师权威观和个人自主发展都存在不同社会领域的认知差异;对社会认知领域各维度而言,中学生普遍更认同道德领域、学校情境性习俗领域的教师权威合理性,在行为上也更为遵从教师的权威规定;在年龄发展趋势上,中学生的教师权威判断上,年龄发展具有明显的拐点,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的中学生教师权威性判断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学生不同社会认知领域的个人自主发展都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基于此,应明确教师不同社会认知领域的权威角色定位,促进学生的社会认知发展,明确中学生合理的个人权限,重构新型师生权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教师权威 个人自主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下载PDF
我国儿童道德判断的领域性发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陆烨 庞维国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9,共9页
研究以道德的社会领域理论为分析视角,以49405名中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我国的中小学生道德判断的领域性发展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对习俗领域的价值判断随年龄增长整体保持稳定;2)中小学生对个人事务领域... 研究以道德的社会领域理论为分析视角,以49405名中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我国的中小学生道德判断的领域性发展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对习俗领域的价值判断随年龄增长整体保持稳定;2)中小学生对个人事务领域的价值判断随年龄增长日趋偏离主流的社会期望;3)中小学生对道德领域的价值判断随年龄增长呈"U型"变化趋势,拐点基本出现在初一阶段。研究建议德育工作应遵循儿童道德判断的阶段性、领域性特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道德观念、习俗规范、个人事务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社会领域理论 德育 中小学生
下载PDF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透视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新视角
9
作者 王天娇 戚万学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190,共6页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简称领域理论,反对只研究儿童道德思维的“结构”忽略“内容”,将目光转向“规则”和“事件”,标志着认知发展视野由单一转向多方。它将社会规则划分为道德领域、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三个领域,儿童通过对社会事件进行...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简称领域理论,反对只研究儿童道德思维的“结构”忽略“内容”,将目光转向“规则”和“事件”,标志着认知发展视野由单一转向多方。它将社会规则划分为道德领域、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三个领域,儿童通过对社会事件进行领域划分,建构出不同的社会领域及其社会知识系统,主张与领域相适应的教育。当前我国德育实践出现了功利化、“泛道德化”、“道德自我”缺失的异化现象,因此从领域理论的视野看道德教育,对于我们反思、突破当前我国在道德教育上的诸多困顿,具有较强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社会规则 领域划分 学校德育
原文传递
高校学生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国际SSCI权威期刊《人的发展》主编拉里·努奇访谈录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地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如何认识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并据此进行道德教育,是中外学界和高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专访中拉里·努奇教授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前沿视角出发,详尽探讨了道德与非道德领域的关系、大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学与教... 如何认识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并据此进行道德教育,是中外学界和高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专访中拉里·努奇教授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前沿视角出发,详尽探讨了道德与非道德领域的关系、大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学与教师的德育责任、对品格的理解,以及美国大学德育发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道德发展 道德教育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下载PDF
第三代建构主义道德发展观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世英 张进明 刘春琼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3-35,共3页
第三代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秉承建构主义的一贯传统,但否认个体道德发展存在普遍化的水平和阶段,它认为道德认知具有领域特殊性,与其他领域认知不断产生交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协同、整合的发展。在该取向下,个体道德发展脱离了第一、... 第三代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秉承建构主义的一贯传统,但否认个体道德发展存在普遍化的水平和阶段,它认为道德认知具有领域特殊性,与其他领域认知不断产生交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协同、整合的发展。在该取向下,个体道德发展脱离了第一、二代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所倡导的纯粹理性,以灵活的方式来应对生活化的世界。以此为基础,学校德育应该倡导与领域思维相适应的理念,以作为大德育模式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 道德发展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德育
下载PDF
引导儿童明晰制度分类促进儿童道德认知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添翼 《福建教育》 2022年第26期1-1,共1页
制度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人类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制度生活。学校是一种制度性机构,学校内部也存在大量规章制度。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角度看,我国中小学的规章制度中包含着道德、习俗、私人等社会领域的规则,且混而不分。应该... 制度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人类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制度生活。学校是一种制度性机构,学校内部也存在大量规章制度。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角度看,我国中小学的规章制度中包含着道德、习俗、私人等社会领域的规则,且混而不分。应该引导学生讨论规则的不同社会性质,从而促进其发展道德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我国中小学 规章制度 讨论规则 儿童 制度性 引导
下载PDF
大中小学德育目标建构的反思与改进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尚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3-44,共2页
作为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的第三代,社会认知领域理论主张将社会规则划分为道德、习俗和个人三大领域,并按领域来思考与实施道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成长。鉴于德育目标在大中小学德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文章运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对... 作为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的第三代,社会认知领域理论主张将社会规则划分为道德、习俗和个人三大领域,并按领域来思考与实施道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成长。鉴于德育目标在大中小学德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文章运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对国家最新文件规定的大中小学德育目标进行了粗略探讨,指出不按领域来建构的操作方式将本属于习俗、个人等领域的问题全部泛化为道德问题,影响了大中小学德育实效。为此,文章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分领域对现行大中小学德育目标进行了初步分类,以期为大中小学提升德育实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德育目标 德育体系 目标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