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景观演化机制及资源治理特征
1
作者 邵甬 崔家滢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目的】将以资源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视野阐明人居环境有形表征下普遍存在的无形社会治理过程,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认知和保护方法的创新。【方法】以滇西地区云龙盐业村落... 【目的】将以资源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视野阐明人居环境有形表征下普遍存在的无形社会治理过程,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认知和保护方法的创新。【方法】以滇西地区云龙盐业村落为案例,采用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与适应性循环模型,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分析,揭示云龙传统盐业村落空间景观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治理情景和特征。【结果】在前循环期,社会-生态系统以资源生产为演化驱动力,行动者在“资源开发维持”与“资源流通管理”两个行动情景中,通过制定一系列可持续的资源分配规则,产出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进而发展出“业缘-血缘-地缘”联结的盐业社会及河谷盐业村落景观、山间古道桥梁景观、山地梯田田园景观。进入以资源转化为演化驱动力的后循环期,经历“资源停滞衰败”与“资源转化更新”行动情景,针对要素关联断裂、空间景观缺乏保护的现状,通过治理策略将遗产资源转化为生态、社会、经济等资源。【结论】传统盐业村落的空间景观演化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围绕盐资源开发利用而进行的复杂治理关系。重识村落演化特征及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智慧、重构以资源治理为核心线索的遗产保护框架、重建以资源转化重组为驱动力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促进传统村落特色空间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社会-生态系统 传统盐业村落 空间景观 演化机制 资源治理 云龙 滇西地区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2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与SPCA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源地识别 被引量:2
3
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表明:(1)在424个备...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表明:(1)在424个备选源地中,极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极不重要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6.1%、25.3%、23.0%和19.4%;(2)共识别极重要、重要源地139个,总面积18.61km^(2),平均面积0.134km^(2),占备选源地总面积的35.6%,占全区总面积的5.0%;(3)区域绿地是重要源地的主体,其次是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4)在规划实践中,可依托区域绿地开展绿林农湿多要素复合,提升源地总体规模和服务功能。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精准识别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源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社会-生态功能 景观连接度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自然-生产-社会系统耦合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静 周钰荃 王少剑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2期65-75,共11页
城市自然-生产-社会系统各功能内部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机理,本研究从生态位视角出发,以广州市自然子系统、生产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近十年广州城市内各功能系统生态位和交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大气环境污染生... 城市自然-生产-社会系统各功能内部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机理,本研究从生态位视角出发,以广州市自然子系统、生产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近十年广州城市内各功能系统生态位和交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大气环境污染生态位、三产生态位、社会基础设施适宜度生态位对自然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贡献最大,明显高于其他指标;对耦合协调度的计算发现,耦合协调趋势在自然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社会子系统6种不同贡献份额的情况下是一致的,表明耦合协调度趋势几乎未受到6类系数比例的影响;从2004年起,广州市3个子系统的交互关系日趋优化,逐渐从基本不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耦合协调度整体表征为上升状态;城市复合系统内部作用规律的揭示,对系统优化提升及合理配比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城市发展中的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自然-生产-社会 交互耦合关系 广州市
下载PDF
森林-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社会-生态系统模拟模型方法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友嘉 刘丽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252-9259,共8页
社会-生态系统(SES)模拟模型是景观格局分析和决策的有效工具,能表征景观格局变化的社会-生态效应及景观决策的复杂反馈机制。文献综述了森林-农业景观格局的SES模型方法进展发现:(1)多数模型对景观过程与社会经济决策的反馈关系分析不... 社会-生态系统(SES)模拟模型是景观格局分析和决策的有效工具,能表征景观格局变化的社会-生态效应及景观决策的复杂反馈机制。文献综述了森林-农业景观格局的SES模型方法进展发现:(1)多数模型对景观过程与社会经济决策的反馈关系分析不足;(2)应集成多种情景模拟和景观效应分析方法,完善现有SES模型的理论方法基础;(3)通过集成格局优化模型和自主体模型会有效改进SES模型功能,具体途径包括:集成情景-生态效应的景观格局模拟方法、完善景观决策的理论基础、加强集成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降低模型复杂性和综合定性-定量数据等。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多尺度森林-农业景观格局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能更好地支持跨学科集成模型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农业景观格局 社会-生态系统 集成建模 自主体模型 景观决策
下载PDF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测度与影响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鑫 帅红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2期257-263,共7页
为提高区域恢复力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选用改进TOPSIS法,探究生态、社会、生产子系统及其综合恢复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恢复力状态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至2018... 为提高区域恢复力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选用改进TOPSIS法,探究生态、社会、生产子系统及其综合恢复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恢复力状态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至2018年恢复力状态回归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综合恢复力高值集中分布,低值分散分布;恢复力影响因子与恢复力状态之间为线性关系,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 影响机理 改进TOPSIS模型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年限-效率模式选择与中国的生产性资本存量核算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开科 曾五一 王春云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5,共13页
本文主要从年限-效率模式选择的角度研究我国的生产性资本存量核算问题。围绕永续盘存法下生产性资本存量核算的步骤和环节,综合利用多源数据开展了资产耐用年限、效率损失参数等针对性估计,测算了不同年限-效率模式下的生产性资本存量... 本文主要从年限-效率模式选择的角度研究我国的生产性资本存量核算问题。围绕永续盘存法下生产性资本存量核算的步骤和环节,综合利用多源数据开展了资产耐用年限、效率损失参数等针对性估计,测算了不同年限-效率模式下的生产性资本存量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应用为标准,探讨了年限-效率模式的选择问题。主要边际贡献有:一是将线性规划方法应用于全社会资产平均耐用年限测算中,二是提出了双曲线模式下效率损失参数的估计方法和检验思路,三是检验出基于双曲线型年限-效率模式所测算的生产性资本存量更适于开展我国的TFP分析。本文建议将双曲线型年限-效率模式纳入我国资本存量核算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之中,该模式下总量层面的效率损失参数为0.58。这一研究为规范我国资本存量核算研究范式、完善资本存量核算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资本存量 年限-效率模式 资产效率损失参数 社会资产平均耐用年限
下载PDF
城市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社会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春娣 Meurk Colin Douglas +2 位作者 吴胜军 陈吉龙 刘峰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4年第1期57-61,共5页
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活跃,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显著改变了这些过程,影响着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湿地景观组分、功能与结构。从城市湿地定义与分类、格局演变、格局与生态-社会过程耦合模拟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湿地景观格... 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活跃,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显著改变了这些过程,影响着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湿地景观组分、功能与结构。从城市湿地定义与分类、格局演变、格局与生态-社会过程耦合模拟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湿地景观格局结合城市背景的研究成果。通过归纳当前研究现状,指出城市湿地景观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亟待发展的领域,构建融合关键生态特征的城市湿地景观分类体系,整合社会经济要素的城市湿地格局与过程耦合模型,以及耦合模型在城市规划与区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格局 景观模型 生态-社会过程
下载PDF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乡村生态景观营造路径探索
9
作者 马嘉 郑睿楠 +2 位作者 段诗璇 王雯飞 李雄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0-1189,共10页
乡村作为以农林渔牧经营为主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人的活动为主导,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制约与补偿,形成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乡村社会-经济-自然... 乡村作为以农林渔牧经营为主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人的活动为主导,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制约与补偿,形成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乡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探讨生态景观作为乡村生态基础设施的营造路径。通过梳理复合生态系统视角下乡村生态景观的自然性、经济性、社会性等基本属性,辨析其空间范畴、要素与功能、权属与生态权益等基本框架,厘清乡村生态景观营造的基本脉络和影响因素。以张家口市崇礼区石窑子乡为例,构建涵盖韧性评估、保育修复、价值转化、管控能力的乡村生态景观营造路径,针对林草交错地区的乡村生态条件和村庄发展特点,进行生态景观的韧性评估,划分林草植被恢复、农林机制重塑、村庄聚落人居3个区域,并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和生态管控能力提升策略,以期优化乡村生态景观营造方法,为乡村生态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自然系统 生态景观 景观营造 人居环境
下载PDF
“多价抗体-微生态制剂技术”成果通过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洪戈 《中国牧业通讯》 2003年第08B期8-8,共1页
关键词 “多价抗体-生态制剂技术” 仔畜 仔禽 感染疾病 防治 生长发育 质量 生产效益 免疫功能 二元活抗感染制剂
下载PDF
河流景观生态服务供给与需求/消费的互馈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保发 刘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707-7716,共10页
河流景观系统孕育了人类文明,为人类社会提供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其本身是一个自然景观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高度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空间异质性、时间动态和鲜明的组织尺度等级结构。当前,对河流景观系统这种特点所决定... 河流景观系统孕育了人类文明,为人类社会提供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其本身是一个自然景观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高度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空间异质性、时间动态和鲜明的组织尺度等级结构。当前,对河流景观系统这种特点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消费互馈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普遍缺乏从过程角度刻画生态服务供给与需求/消费互馈关系及其时空异质性和尺度特征。生态服务供给、需求和消费产生于社会-生态系统,是社会-生态耦合的纽带。阐述了河流景观生态服务供给和需求/消费的时空异质性,阐释了它们时空耦合机制和尺度特征,梳理了当前对生态服务供给、需求/消费互馈机理研究的不足。认为未来需要在社会-生态系统的框架下,从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出发,融合景观生态过程和社会过程来深入认识河流景观系统的生态服务供给与区内人类对生态服务的需求/消费之间的互馈机制。未来应重点关注:(1)河流景观结构和过程决定的生态服务供给和消费的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2)河流生态服务传输的自然和人文载体及其耦合格局;(3)将生态服务需求/消费通过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对生态服务供给的反馈融入生态服务评估的方法框架,研发基于生态服务供给和需求/消费的社会-生态互馈过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供给 生态服务需求和消费 生态服务流 河流景观 社会-生态系统
下载PDF
可持续性的突现:社会-生态系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探析
12
作者 刘益宇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49,共5页
构建可持续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可能性路径在于,理解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并把握其关键慢变量的支配作用。作为关键慢变量之一的知识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演化是构建可持续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步骤。知识生产的逻辑-实验模式面... 构建可持续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可能性路径在于,理解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并把握其关键慢变量的支配作用。作为关键慢变量之一的知识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演化是构建可持续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步骤。知识生产的逻辑-实验模式面临的根本困境在于无法应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所产生的知识不具有可持续性;而知识生产的建构-行动模式则会促使产生社会-生态系统演化交叉点、临界状态整体性知识创新的突现和帮助社会-生态系统承受更多干扰,所产生的的知识更具有可持续性。在知识生产的建构-行动模式中,可持续性的突现产生于行动者层次与观察者层次之间的迭代反馈过程,为社会-生态系统的可能发展路径提供了一种结构性叙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知识生产模式 软系统方法 可持续突现
原文传递
基于文化与政治生态学的社会生态系统演进机制研究——以杭州与西湖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鑫 +1 位作者 吴竑 吴承照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科学认识社会生态系统演进机制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以文化与政治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提出适合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框架,识别了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5个演进阶段,并分析出系统演进中的3种潜在状态。自然、政治... 科学认识社会生态系统演进机制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以文化与政治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提出适合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框架,识别了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5个演进阶段,并分析出系统演进中的3种潜在状态。自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驱动力是影响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人类行为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中扰动的频率、大小和形式并改变西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西湖为城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潜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基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需求,西湖在不同系统状态下为城市供给不同类别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体而言供给与调节服务比例逐渐下降,文化服务逐渐上升,并且后者逐步成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别。杭州与西湖在长期的互馈共生中建立了社会生态系统的自适应性调节机制,其背后的生态智慧可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生态系统 文化生态 政治生态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变迁 杭州-西湖
下载PDF
基于“三生”适宜性的典型喀斯特乡村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新鼎 崔文刚 +3 位作者 韩会庆 梅艳 汪田归 潘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2-422,共11页
[目的]科学地识别喀斯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地冲突,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喀斯特中山、喀斯特盆地、喀斯特槽谷、低山丘陵4种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乡村为例,构建了... [目的]科学地识别喀斯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地冲突,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喀斯特中山、喀斯特盆地、喀斯特槽谷、低山丘陵4种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乡村为例,构建了“三生”适宜性评价体系及用地冲突识别矩阵,并探讨“三生”用地冲突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结果](1)4个典型喀斯特乡村的“三生”适宜性用地空间分布和结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且在空间上存在重叠等突显土地利用冲突现象的特征;(2)土地利用冲突以“生产-生活冲突”和“生产-生态冲突”为主,前者主要分布于地势起伏小的生产-生活热点区,后者主要分布于坡地及生态脆弱区;(3)随着地形梯度增加,冲突强度逐渐降低,即冲突激烈区主要集中于低地形位,冲突微弱区和用地适宜区在高地形位上分布更显著。[结论]典型喀斯特地貌背景下,人类活动受到严重制约,喀斯特乡村土地利用冲突特征明显,亟需因地制宜地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生活-生态 适宜评价 冲突识别 地形梯度 喀斯特乡村
下载PDF
粒度效应对城—乡过渡区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国庆喜 肖少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9-51,共3页
以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哈尔滨市区至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区之间的过渡区域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 ,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 :景观边缘密度、平均分维数、景观多样性、均匀性。比较了不同粒度对景观格局指数... 以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哈尔滨市区至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区之间的过渡区域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 ,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 :景观边缘密度、平均分维数、景观多样性、均匀性。比较了不同粒度对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景观多样性与均匀性对粒度效应反应不敏感 ;景观边缘密度、平均分维数都具有随着空间粒度的增加而明显变小的趋势 ,是对粒度效应比较敏感的参数。但在不同粒度下 ,依靠景观边缘密度、平均分维数计算的城—乡景观格局梯度的变化趋势基本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效应 -乡过渡区 景观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生态 景观多样 景观均匀 景观边缘密度 平均分维数
下载PDF
论“自然生态力”范畴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铭仁 王存金 孙卓廷 《东岳论丛》 2002年第5期73-76,93,共5页
社会生产力是标志人对自然生态系统作用的能力的范畴 ,不能概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部内涵。要全面概括必须提出与社会生产力相对应的新范畴。该范畴的提出具有现实必要性 ,而其提出的方法就是现实问题和矛盾分析方法。该范畴就是“自然生... 社会生产力是标志人对自然生态系统作用的能力的范畴 ,不能概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部内涵。要全面概括必须提出与社会生产力相对应的新范畴。该范畴的提出具有现实必要性 ,而其提出的方法就是现实问题和矛盾分析方法。该范畴就是“自然生态力” ,它是标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 (社会 )作用能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 ,包括 :产生人类的能力 ,一切资源能源产出供给能力 ,各层面规律的制约能力 ,自我建构复制修复消解能力 ,自然破坏能力 ,以及自然生态美化能力等。自然生态力范畴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 社会生产 范畴 -社会-自然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中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被引量:270
17
作者 王世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作为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日益扩展的土地石漠化 ,正在吞噬着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民众的生存空间 ,已经构成灾害和贫困之源。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叠加于脆弱生态地质环境背景上的综合作用结... 作为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日益扩展的土地石漠化 ,正在吞噬着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民众的生存空间 ,已经构成灾害和贫困之源。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叠加于脆弱生态地质环境背景上的综合作用结果。它以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基础 ,以强烈的人类活动为驱动力 ,以土地生产力退化为本质 ,以出现类似荒漠景观为标志。中国西南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而形成的 ,它对喀斯特石漠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运动塑造了陡峻而破碎的喀斯特地貌格局 ,古环境演化奠定了石漠化的物质基础。喀斯特地区的人口压力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退化、植被覆盖度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超载的社会经济压力是导致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最重要的驱动力。尽管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非常艰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石漠化 中国 西南地区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生态保护 人类活动 土地生产 水土流失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解释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思路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少新 何炼成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0,58,共5页
社会资本是指包括信任、共同的规范或习俗、组织三方面内容在内的生产性资源 ,它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降低交易成本 ,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资本理论为解释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经济增长 生产资源 机会主义行为 交易成本 哈罗德-多马模型 社会关系
下载PDF
渭北旱塬户用沼气生态系统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玉凤 樊鸿章 +1 位作者 王虎 郭西宁 《中国沼气》 2005年第2期46-48,共3页
发展户用沼气系统是渭北旱塬建设生态农业及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笔者于2000~2003年在渭北旱塬的彬县小章镇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总结出渭北旱塬地区以沼气为纽带的"三位一体"、"四位一体"、&q... 发展户用沼气系统是渭北旱塬建设生态农业及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笔者于2000~2003年在渭北旱塬的彬县小章镇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总结出渭北旱塬地区以沼气为纽带的"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配套"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彬县乃至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生产力提高,经济收入较快增长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分析 生态系统 户用 2000-2003年 “三农”问题 建设生态农业 渭北旱塬地区 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环境改善 黄土高原地区 沼气系统 示范基地 三位一体 四位一体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经济收入 五配套 生产 彬县
下载PDF
论创新行动的表征性和非表征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三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7-46,共10页
创新,最初在社会学中表现为技术发明及其社会影响,后通过经济学演变成为今天流行的表征性话语。这种表征性创新话语将创新从其实践背景分离出来以表征其生产的功能、效益、影响和意义是必要的,但技术一类的东西首先是生成之物,然后才有... 创新,最初在社会学中表现为技术发明及其社会影响,后通过经济学演变成为今天流行的表征性话语。这种表征性创新话语将创新从其实践背景分离出来以表征其生产的功能、效益、影响和意义是必要的,但技术一类的东西首先是生成之物,然后才有经济和社会的突破或变革。在这种意义上,可以把技术创新看作是生成事件的奇点涌现,而使这种奇点涌现成为可能的条件是要创造各种物质连接。这种连接要求通过共生和联合关系,使自然和社会要素聚合起来。这种聚合在于一种自然-社会人工转换,最终实现某种跨背景转换,因此所谓创新行动是一种人工转换事件。这样来看待创新便构成了创新行动的非表征性话语,它表明我们决不能把创新看作是既有技术的应用,而是要面对一种包含各种人与非人要素的无缝之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行动 生产表征 非表征 自然-社会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