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8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建构、反馈效应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停滞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磊 白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75-88,共14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屡次提出研究和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方针策略,然时至今日,全国性的延迟退休政策尚未出台。以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理论为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以1951—2021年54份中央政府文件为样本,考察目标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屡次提出研究和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方针策略,然时至今日,全国性的延迟退休政策尚未出台。以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理论为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以1951—2021年54份中央政府文件为样本,考察目标群体的社会建构如何通过反馈效应影响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进程,研究发现: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被正面建构且因政策受益,产生正反馈,政策长期仅适用于该群体,普通劳动者被正面建构但因政策受损,产生负反馈,以致全国性政策无法出台,政策陷入停滞;而正反馈效应长期积累促使社会建构转向,社会环境因素改变政策认知,进而推动政策进程。因此,政策制定者坚定决心,不断优化政策设计,回应目标群体的社会建构转向;党和中央政府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吸纳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塑造公众政策认知;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政策试验,总结经验教训,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加快政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延迟退休年龄 反馈效应 目标群体 政策进程
下载PDF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统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构建
2
作者 安建业 韩莉莉 卢志义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开设统计专业,学者们对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地支撑统计人才培养,需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育人模式,并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基于此,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统计专业教育特点和数字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开设统计专业,学者们对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地支撑统计人才培养,需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育人模式,并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基于此,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统计专业教育特点和数字化社会职业需求,提出本科统计人才培养“1341”模式。该模式以“一个中心”为核心,聚焦于培养统计创新型应用人才,通过“价值、知识、能力”三个维度革新三大课程构造体系,以“四种融合”联通四个教学情境,并以“一个闭环系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旨在解决本科统计人才培养模式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主义理论 本科统计专业 “1341”人才培养模式 统计创新型应用人才 闭环系统
下载PDF
推进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探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
3
作者 袭开国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生态道德教育是应对生态危机的有效路径。社会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其知识观和教育观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崭新视角。在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道德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由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建构的;道德教育是互动... 生态道德教育是应对生态危机的有效路径。社会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其知识观和教育观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崭新视角。在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道德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由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建构的;道德教育是互动建构的过程,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意义建构过程,道德教育的实现是双向的。在社会建构主义观照下,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德育智育化使生态道德的价值教育成为以生态道德知识传授和生态道德认知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的生态道德知识教育,从而导致生态道德教育目标发生偏离、生态道德价值理念的内化和践履难以实现。二是教师单主体使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以单向道德知识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先在经历和经验被忽视。三是高校缺乏沉浸式生态道德教育环境氛围,使隐性教育不足、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经验感知的内隐学习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生态道德教育场域无法闭环、教育实效受到影响。为此,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提出推进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路。一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融合,重视大学生对自身所经历生态道德生活场景的认识和感悟,将真实生活情境中的生态道德两难问题引入课堂,以回归生态道德价值培育本心,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二是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于民主、平等、协商等公共价值原则展开道德“对话”,使生态道德教育在实现大学生对道德内容从“不知”到“知”的跨越的同时促进其从“知”到“信”的提升。三是注重文化渗透,通过绿色校园建设打造全方位的生态道德育人场域,依托大学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最后,从以下3个方面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一是将“生态道德基因”作为核心内容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各学科生态道德教育内容设置,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育课、通识教育课“三位一体”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二是通过制定并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名师培育工程、建立生态道德教育特聘导师制度等,打造校内外相结合的高素质生态道德教育师资队伍。三是通过在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践行生态道德观、赋予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以生态道德教育功能、将生态道德观念有机融入学校精神文化标识系统、打造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平台等,全方位营造生态道德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态道德教育 构主义 路径 生活实践 师生关系 文化渗透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基础设施化的社会网络建构——中国香港“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
4
作者 陈永明 牛一菲 田恒德 《世界建筑》 2024年第8期37-43,共7页
本研究基于城市更新中基础设施化的理论,探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如何通过技术性平台搭建推动社会网络建构的发展脉络与实践路径。文章详细阐述了基础设施化模式在城市更新中的实际应用,聚焦参与式影像技术如何促... 本研究基于城市更新中基础设施化的理论,探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如何通过技术性平台搭建推动社会网络建构的发展脉络与实践路径。文章详细阐述了基础设施化模式在城市更新中的实际应用,聚焦参与式影像技术如何促进社区转型的社会空间机制,着重阐释以影像传声为载体的技术性平台如何建构积极的社会网络,联结政府、NGO组织、居民等多元行动主体。研究发现影像传声技术平台的搭建不仅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还促进了社区信息的共享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化的社会网络构建有助于加强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从而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基础设施化 会网络 影像传声 “妙想毡开”计划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研究——以内蒙古那达慕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凤霞 杨存栋 《产业创新研究》 2024年第6期67-69,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只有充分关注旅游者体验才能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正确发展方向。本文以建构主义为视角,以内蒙古那达慕大会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只有充分关注旅游者体验才能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正确发展方向。本文以建构主义为视角,以内蒙古那达慕大会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的内容并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模型,最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体验
下载PDF
围猎方式、关系类型与政商腐败的社会建构
6
作者 孙德昊 龙斧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85-97,共13页
不法商人(围猎者)通过“情感联结”的围猎方式与腐败官员(被围猎者)分别建立情感-契约型、情感-支配型政商腐败关系,又通过“威逼利诱”的围猎方式与腐败官员分别建立工具-契约型、工具-支配型政商腐败关系。在这四类关系中,不法商人的... 不法商人(围猎者)通过“情感联结”的围猎方式与腐败官员(被围猎者)分别建立情感-契约型、情感-支配型政商腐败关系,又通过“威逼利诱”的围猎方式与腐败官员分别建立工具-契约型、工具-支配型政商腐败关系。在这四类关系中,不法商人的围猎手段、双方的互动模式以及维系腐败关系的核心要素都有所不同。毕竟,在关系行为的外在形式与根本性质层面、在关系双方权力差异层面以及关系互动的权力变迁方面,政商腐败关系均呈现出非对称性本质属性。这揭示了政商腐败的互动性、结构性,为有效治理腐败问题提供微观研究基础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商腐败 围猎方式 腐败关系类型 非对称性 构主义
下载PDF
深度媒介化理论下的社会建构现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惠玲 《视听》 2024年第5期147-150,共4页
社会深度媒介化进程不断加快,数字媒介与社会系统运作的基础设施相互交织。从媒介化的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数字社会的媒介建构现象表现为个体的量化自我、传播的具身模式和媒介对生命流程的全方位入侵。媒介的修复逻辑、技术使用的应... 社会深度媒介化进程不断加快,数字媒介与社会系统运作的基础设施相互交织。从媒介化的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数字社会的媒介建构现象表现为个体的量化自我、传播的具身模式和媒介对生命流程的全方位入侵。媒介的修复逻辑、技术使用的应手体验、身体的基础设施化和错失恐惧的心理同技术型构共同助推上述现象的产生。个体有必要发挥自主性效能,搭建DAO社区,进行数字化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媒介化 构现象 媒介入侵 型构 媒介逻辑
下载PDF
乡村内生型传统公共营建活动的空间与社会意义:基于木拱廊桥营建的民族志观察
8
作者 刘乃菲 单军 《世界建筑》 2024年第9期30-35,共6页
当今乡村介入式的发展模式面临不可持续性问题,向内生型发展模式转型成为迫切需求。笔者借助人类学民族志的方法,观察了一场内生力量主导的乡村公共营建活动,并基于公共空间理论揭示出乡村内生型营建活动不仅在空间层面上优化了聚落环境... 当今乡村介入式的发展模式面临不可持续性问题,向内生型发展模式转型成为迫切需求。笔者借助人类学民族志的方法,观察了一场内生力量主导的乡村公共营建活动,并基于公共空间理论揭示出乡村内生型营建活动不仅在空间层面上优化了聚落环境,也在社会意义上建构了乡村内部的运行秩序。本研究为构建乡村内生型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型发展 乡村公共营活动 公共空间 木拱廊桥 空间塑造 传统文化复兴 乡村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社会建构形象何以影响随迁子女入学——基于广州市政策设计过程的分析
9
作者 周雅琳 李霖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是确保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目标群体的社会建构形象是影响政策利益差异化分配的重要因素。基于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文本,尝试分析随迁子女的社会建构形象,并从... 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是确保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目标群体的社会建构形象是影响政策利益差异化分配的重要因素。基于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文本,尝试分析随迁子女的社会建构形象,并从政策利益分配、政策论证策略和政策路径选择三个维度探究社会建构形象如何影响随迁子女入学。研究发现,社会建构形象赋予了相关群体不同水平的利益分配标准,政策设计者综合运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策略,分别为不同群体贴上了“可得”和“不可得”的政策身份标签,并最终通过差异化的政策路径实现了随迁子女内部差异化利益分配结果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子女入学 目标群体 政策设计 政策身份
下载PDF
西方音乐会传统的建构与反思——评《作乐:音乐表演与聆听的社会意义》
10
作者 胡红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1期I0017-I0017,共1页
《作乐:音乐表演与聆听的社会意义》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其不仅探讨了音乐的本质和意义,还反思了西方音乐会传统的社会建构及其文化影响力。该书作者试图打破传统的音乐理解模式,提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作品”或艺术形式,而是一种更... 《作乐:音乐表演与聆听的社会意义》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其不仅探讨了音乐的本质和意义,还反思了西方音乐会传统的社会建构及其文化影响力。该书作者试图打破传统的音乐理解模式,提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作品”或艺术形式,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社会行为。通过对音乐会这一特定场景的反思,作者揭示了西方音乐在全球文化中的特权地位及其内在的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影响力 理解模式 音乐表演 音乐会 西方音乐 特定场景 构与反思
下载PDF
在线知识社区知识社会建构中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人机互补的视角
11
作者 裘江南 张方芳 +2 位作者 高双燕 王岍 蔡承杰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随着AI的发展,在线知识社区(OKC)正成为人与机器人协作知识社会建构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人机协作的相关研究缺乏从人机互补的视角来探究知识社会建构中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机制。本文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协调理论,从微观的人机属性... 随着AI的发展,在线知识社区(OKC)正成为人与机器人协作知识社会建构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人机协作的相关研究缺乏从人机互补的视角来探究知识社会建构中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机制。本文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协调理论,从微观的人机属性出发,搭建了人机协作模式形成机制的研究框架,采用流程挖掘、交互作用检验等方法对模型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认知能力、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及感知能力均促进人辅助机器人和机器人辅助人循环结构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而人的知识结构起着负向影响作用;人的知识结构及认知能力、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均促进人辅助机器人和机器人辅助人循环结构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起作用;人的知识结构和机器人的感知能力间存在交互作用,且任务复杂性对人机属性与人机协作模式形成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丰富了有关OKC人机协作的实证研究,拓展了人机互补关系相关理论在OKC人机协作知识社会建构中的应用,同时为社区管理及运营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知识 知识 人机协作模式 人机交互作用
下载PDF
表情语言意义的社会建构及其网络治理回应——以信息传播载体的发展为视角
12
作者 姚纲 甘海霞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作为目前网络环境中公民交流表达的重要方式,表情语言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形式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语言与意义的社会建构理论”将传统形式语言学的二元关系发展至了“语言、人和世界”的三元关系,从这一范式出发并结合信息传播载体发... 作为目前网络环境中公民交流表达的重要方式,表情语言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形式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语言与意义的社会建构理论”将传统形式语言学的二元关系发展至了“语言、人和世界”的三元关系,从这一范式出发并结合信息传播载体发展的历史脉络,能够准确理解、分析表情语言对网络空间的具体影响。首先,就“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而言,表情语言分别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平台搭建实现了网络空间中权力中心的转换。其次,就“人与语言”的关系而言,语言使用者从单维扩至多维的信息质量需求,促成了语言符码媒介意象性的延展。最后,就“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言,表情语言共同体意图摆脱主流叙事这一文化诱因,使得表情语言培育了新的网络话事生态。面对上述网络空间治理的新势态,应当通过表情语言,搭建符合治理者视角的表情语言体系;认可表情语言,丰富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载体形式;守正表情语言,维持网络空间治理的表情运用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治理 表情语言 构论
下载PDF
走向社会建构的老龄设计研究——《为新老龄而设计:设计赋能积极老龄化的理论和方法》书评
13
作者 董华 《设计》 2024年第10期90-91,共2页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迅速且深度推进的老龄化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遭遇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要解决老龄问题首先需要创造性地认识老龄问题。董玉妹博士的专著提出了“设计赋能积极老龄化”,为老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迅速且深度推进的老龄化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遭遇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要解决老龄问题首先需要创造性地认识老龄问题。董玉妹博士的专著提出了“设计赋能积极老龄化”,为老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国内外的老龄研究中都是极具创新性。人们一般认为老化是人的内在属性,人人会老,并且普遍认为逢老必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老龄问题 人口老龄化 内在属性 创新性 理论和方法
下载PDF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和媒介化研究的聚合、分化与延伸
14
作者 陈悦岚 《东南传播》 2024年第10期27-30,共4页
随着信息和传播技术影响日盛,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渐凸显,STS与媒介化研究的跨学科对话也愈发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回顾理论史,展开对作为STS核心理论之一的技术的社会建构论(SCOT)与媒介化研究的对比分析,以探讨SCOT与媒介化研究... 随着信息和传播技术影响日盛,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渐凸显,STS与媒介化研究的跨学科对话也愈发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回顾理论史,展开对作为STS核心理论之一的技术的社会建构论(SCOT)与媒介化研究的对比分析,以探讨SCOT与媒介化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建构论是SCOT与媒介化研究在理论上的交汇处;而发展过程中,两者又在技术研究、形塑作用和社会建构三个层面上呈分化之态;但在未来发展进路上两者仍有共通之处,都在物质性和在地化方面与传播研究相互影响,在各自领域促进着认知和理论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的构论 媒介化 媒介
下载PDF
跨界理念下的设计理论研究——基于文化研究中的社会建构视角
15
作者 周延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快速兴起,作为新文科主要特征和内在要求的跨界融合被广泛关注。在艺术设计领域,跨界设计随着时代变化和技术革新快速发展,但其理论研究却仍然以史论、美学等基本范畴为主,对日渐繁多的设计新现象逐渐失去阐释效力,需...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快速兴起,作为新文科主要特征和内在要求的跨界融合被广泛关注。在艺术设计领域,跨界设计随着时代变化和技术革新快速发展,但其理论研究却仍然以史论、美学等基本范畴为主,对日渐繁多的设计新现象逐渐失去阐释效力,需要引入外部视角和观点激活传统研究思路与内部视角。从设计生产来看,内部视角的局限主要在于不能从社会历史语境的全局意识对设计现象进行原理性解释,造成了理论研究很少能突破设计作品本身从而发掘其与社会生产的关联性。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剖析当代文化现象的学术范型,其社会建构思路对于解读社会之于设计的运作过程颇具启发意义。通过对边沁全景敞视监狱、美国越战纪念碑和天津五大道文旅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文化研究式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运用语境化的方式将原有对象解码,再重组成一个相互交叉的话语空间。设计理论的跨界研究并非要用外部视角取代内部视角,而是以内部视角为基础,实现二者的并存与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跨界 设计理论 文化研究
下载PDF
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英语教学探究
16
作者 曲艺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8期109-112,共4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显示出该理论在英语教育中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英语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显示出该理论在英语教育中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英语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本文介绍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并探究了该理论提倡使用的支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主义 英语教学 支架式教学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农村养老问题探索:基于社会构建理论的视角
17
作者 张琳琳 赵菊连 薛翊雯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9期187-189,共3页
基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以社会建构理论为分析工具,探讨了大运河文化带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城乡差距的一般性和大运河文化带特殊性两重维度梳理了出现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解构土地保障观念... 基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以社会建构理论为分析工具,探讨了大运河文化带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城乡差距的一般性和大运河文化带特殊性两重维度梳理了出现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解构土地保障观念、整合大运河文化带一体化社会形势以及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公共养老服务制度,促进社会整体和谐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理论 大运河文化带 农村养老 会重构
下载PDF
档案文化为社会记忆建构提供文化支撑
18
作者 徐绪琴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3期16-18,共3页
档案文化通过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等活动在社会层面上建构集体记忆,在传承历史、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现界定档案文化的内涵、分析其核心要素与特点,系统阐释档案文化通过传承、丰富、强化、修正等方式影响社会记忆建构的作用机... 档案文化通过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等活动在社会层面上建构集体记忆,在传承历史、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现界定档案文化的内涵、分析其核心要素与特点,系统阐释档案文化通过传承、丰富、强化、修正等方式影响社会记忆建构的作用机制。新时代,要从夯实基础、拓展空间、深化内涵、完善体系等方面加强档案文化建设,为社会记忆建构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彰显档案的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文化 文化自信 会记忆 文化支撑 完善体系 夯实基础 拓展空间 会层面
下载PDF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中职英语职业岗位情景化教学研究
19
作者 胡玉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0期0069-0072,共4页
本文首先概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教育领域的指导意义,进而明确了情景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及优势,并分析了该理论如何促进情景化教学在知识观、学习观及教学方法上的革新;随后分析了当前中职英语职业岗位情景化教学的实施现状... 本文首先概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教育领域的指导意义,进而明确了情景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及优势,并分析了该理论如何促进情景化教学在知识观、学习观及教学方法上的革新;随后分析了当前中职英语职业岗位情景化教学的实施现状,指出存在的教师理论素养不足、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资源配置限制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等问题。最后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提出了加强情境真实性、丰富角色扮演与模拟实践、优化反思评价体系及引入现代教学技术等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主义 中职英语 情景化教学
下载PDF
从组织到行动:行政改革的社会建构转向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军 夏志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6,199,200,共14页
行政改革是提振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以机构改革为牵引的行政改革持续推行,行政组织的功能和公共行政的有效性都得到了显著增强,有力夯实了公共行政的公共性。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改革逐渐显露与发展时... 行政改革是提振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以机构改革为牵引的行政改革持续推行,行政组织的功能和公共行政的有效性都得到了显著增强,有力夯实了公共行政的公共性。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改革逐渐显露与发展时空脱节和主体缺场的缺陷,而且面临改革边际收益下降和成本攀升的困境。因此,行政改革本身也亟需一场深刻变革。在工业社会转向数字社会的复杂场景中,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主义主张以社会场景和社会关系找回时空性和主体性,进而将行政改革的焦点从组织本身的优化转向合作行动的建构。社会建构主义视阈下的行政改革,力求将公共行政思维从回应性转向前瞻性,将目标从协作性转向合作性,将方法从自在性转向他在性,以公共行政的社会性确保公共行政公共性的持续高企。未来的行政改革,当根植数字时代,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单向调适到多维互构共变的历史性跨越,搭建多元主体合作行动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改革 前瞻性 合作性 他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