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位不可多得的蜀中英才——蒋琬论
1
作者 王前程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42-45,共4页
在《三国演义》中并不引人注目的人物蒋琬其实是一位真正的三国历史名人,其宽广无私的领袖气质、精明稳健的政治家风范和非凡的战略头脑使之成为诸葛亮之后支撑蜀汉大局的众望所归的社稷之器,为蜀汉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蒋琬 社稷之器
下载PDF
咸承诸葛成规的蒋琬、费祎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玉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6-67,共2页
诸葛亮死后,相继代他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蒋琬、费(礻韦),是诸葛亮一手培养并委之以大任的人才.蒋琬初为广都长,“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刘备不加察,要问蒋以罪,诸葛亮不轻率附和,请于刘备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 诸葛亮死后,相继代他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蒋琬、费(礻韦),是诸葛亮一手培养并委之以大任的人才.蒋琬初为广都长,“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刘备不加察,要问蒋以罪,诸葛亮不轻率附和,请于刘备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备从亮议,只允蒋官,不加罪戮。之后,琬果如亮之所言,把所主管的事情做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琬 费祎 社稷之器 广都 蜀国 刘禅 杨仪 延仪 启诲 足食足兵
下载PDF
关于诸葛亮的“重大失误”问题——与李淳、新材二同志商榷
3
作者 张占斌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24-26,31,共4页
《晋阳学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李淳、新材二同志的文章,题目是《诸葛亮的重大失误》(以下简称《失误》)。作者对诸葛亮的用人提出了新的估价,读后颇受启发。但我认为文中有的观点尚有商榷的必要,故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就... 《晋阳学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李淳、新材二同志的文章,题目是《诸葛亮的重大失误》(以下简称《失误》)。作者对诸葛亮的用人提出了新的估价,读后颇受启发。但我认为文中有的观点尚有商榷的必要,故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就教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淳 蜀国 蜀汉政权 社稷之器 扬武将军 蒋琬 黄皓 刘禅 刘巴 晋阳
下载PDF
诸葛亮人才思想初探
4
作者 林维平 《湖湘论坛》 1994年第5期46-48,共3页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关于人才的素质、选用和激励等方面的思想非常丰富。对此,笔者试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关于人才的素质 东汉末午和三国时期,一个政治集团的兴衰往往直接取决于战场上的胜负,因此,对人才素...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关于人才的素质、选用和激励等方面的思想非常丰富。对此,笔者试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关于人才的素质 东汉末午和三国时期,一个政治集团的兴衰往往直接取决于战场上的胜负,因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极为严格。诸葛亮对此作了大量的论述。 1、人才要具备优良的品德。关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政治集团 人才思想 人才素质 蒋琬 社稷之器 张裔 战场上 将苑 刘禅
下载PDF
试论诸葛亮死后的蜀汉政权
5
作者 陈前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81-85,共5页
关于蜀汉政权,史学界似乎形成一种公论,即值得称道的只是诸葛亮治蜀。至于诸葛亮死后的蜀汉,则往往轻描淡写,并给予了不太公正的评价。 这是值得商榷的。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此前的蜀汉仅存十三年(从刘备称帝算起),此后的蜀汉却达三十... 关于蜀汉政权,史学界似乎形成一种公论,即值得称道的只是诸葛亮治蜀。至于诸葛亮死后的蜀汉,则往往轻描淡写,并给予了不太公正的评价。 这是值得商榷的。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此前的蜀汉仅存十三年(从刘备称帝算起),此后的蜀汉却达三十年之久。试想;如果诸葛亮死后的蜀汉继承者皆是无所作为的平庸之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政权 姜维传 蒋琬 蜀国 邓芝 平庸之辈 社稷之器 霍峻 谯周 蜀军
下载PDF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刘备与诸葛亮鱼水关系评析
6
作者 李绍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3-6,共4页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内修政理,外结孙权,南抚各族,北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名垂千秋的“隆中对策”。刘备幸得此策,顿如拨开云雾而睹青天,一再敬请出山相助,并自喻“孤...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内修政理,外结孙权,南抚各族,北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名垂千秋的“隆中对策”。刘备幸得此策,顿如拨开云雾而睹青天,一再敬请出山相助,并自喻“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根据其策略,刘备联吴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并先后占领荆、益,建立了与魏、吴鼎足而立的蜀国,定都于成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中对 鼎足而立 刘备三顾茅庐 至公 蜀国 政理 社稷之器 游辞巧饰 夏侯渊 彭蒙
下载PDF
从楼底镇到娄底市
7
作者 刘后昌 《国土资源导刊》 2014年第1期95-95,共1页
"娄底"之名最早出现在宋朝。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编修的《湘乡县志》。该志写道:娄底之名始于宋熙宁六年(1073),为湘乡八大集镇之一。不过,当时不叫娄底,而称"楼底"。当时的"楼底镇"主要... "娄底"之名最早出现在宋朝。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编修的《湘乡县志》。该志写道:娄底之名始于宋熙宁六年(1073),为湘乡八大集镇之一。不过,当时不叫娄底,而称"楼底"。当时的"楼底镇"主要指濒临涟水半边街这一带地方。为什么叫"楼底"?据史料记载,宋熙宁年间,半边街这一带叫"竹山坡",因地处湘乡至新化交通要道,又是双峰永丰至宁乡大道交叉点,过往客商每到中午和傍晚,都要在此吃饭或住宿。于是,当地人在山坡竹林间办起小客栈、屠铺和作坊,接待四方来客,也因此有了最早的建筑。这些小店铺因面积狭小,楼下营业,楼上住宿,竹山坡便慢慢叫出了新地名—"楼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乡县志 楼底镇 大集镇 熙宁 康熙十二年 于宋 社稷之器 涟水 娄星区 涟源县
下载PDF
三国名臣蒋琬籍贯、故里考
8
作者 吕国康 《寻根》 2020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记载:"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诸葛亮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由于...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记载:"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诸葛亮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由于史书记载比较简单,蒋琬继诸葛亮为蜀丞相,其籍贯、故里之争日趋激烈,众说纷纭,需深入研究。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辑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琬 书佐 名臣 史书记载 三国志 社稷之器 诸葛亮 故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