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探儒学社群模式下的民主化资源
1
作者 全国 谢碧霞 《南方论刊》 2008年第8期57-58,共2页
本文尝试通过考察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中隐藏的有益民主发展的资源,提出儒学理念下的新民主概念,即作为社会、社群存在的民主,对深受儒家传统影响的中国发展民主的可能性进行了必要性的论证。
关键词 社群民主 会共同体 市民 革命权利
下载PDF
“民主与独裁”:胡适对杜威“社群主义民主”的接受与调整
2
作者 屠毅力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7-41,共5页
杜威的社群主义民主理想和设计深刻地影响了胡适30年代议政时期的政治态度。在《独立评论》"民主与独裁"的论争中,胡适一方面以其所接受的杜威的民主话语抗衡"独裁派",另一方面则迫于当时形势,不得不重新面对杜威... 杜威的社群主义民主理想和设计深刻地影响了胡适30年代议政时期的政治态度。在《独立评论》"民主与独裁"的论争中,胡适一方面以其所接受的杜威的民主话语抗衡"独裁派",另一方面则迫于当时形势,不得不重新面对杜威思想中最核心的命题:社群民主与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相比于杜威的理想化方案,胡适其时则选择了与对立派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即将民主的效率寄托于政治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主义民主 胡适 《独立评论》
下载PDF
科尔曼“绿色社会”的生态政治学维度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5,共5页
全球环境一直走不出"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怪圈,其"深层"原因在于资本及其权力的过分集中。基于此,科尔曼指出,以"参与型民主"取代"对立型民主",彰显"积极公民"的概念,乃是构建绿色... 全球环境一直走不出"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怪圈,其"深层"原因在于资本及其权力的过分集中。基于此,科尔曼指出,以"参与型民主"取代"对立型民主",彰显"积极公民"的概念,乃是构建绿色社会的政治"基石"。科尔曼的生态政治学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解释原则"有相似之处,促进了环境政治学研究范式从"浅绿"向"深绿"的转换。然而,只想通过"绿色"的改良而非"红色"的变革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多少也让科尔曼的理论带有点儿"抽象的乌托邦主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绿色 生态政治学 社群民主 参与型民主 积极公民
下载PDF
民主社群和公共知识分子:五十年后说杜威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贲 《开放时代》 2002年第4期64-71,共8页
杜威去世后五十年,他的政治和教育理论屡遭攻击、漠视或创造性地误用。但是,他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也正在越来越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尤其是他的积极民主、构建社群和公民参与理念,以及他对政治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的结合。
关键词 教育 民主道德 共同体 实用主义哲学 人性 民主 公共知识分子 杜威
原文传递
面对行政之恶:寻找公共服务的伦理基础 被引量:2
5
作者 盖伊·B.亚当斯 丹尼·L.巴尔夫(著) 刘俊生(译校) 《行政科学论坛》 2014年第1期46-53,共8页
行政之恶(administrative evil)对公共行政的伦理基础构成了一个根本性挑战。我们极不情愿承认行政之恶有其重要性,并视之为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本身和实践的一部分。但也正是这种勉强地接受,强化了行政之恶的持续性影响,并且增加了未来... 行政之恶(administrative evil)对公共行政的伦理基础构成了一个根本性挑战。我们极不情愿承认行政之恶有其重要性,并视之为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本身和实践的一部分。但也正是这种勉强地接受,强化了行政之恶的持续性影响,并且增加了未来以公共利益为名实施非人性破坏活动的可能性。我们希望文章在寻找公共服务伦理基础方面会对人们有所帮助,它将揭露行政之恶的本来面目,至少要表明行政之恶如何为现代化所固有,它是如何成为公共行政本身的一部分的。大屠杀和其他行政之恶的爆发表明,现代技术—理性行政体系中的伦理行为假定和标准最终都无法防止或减轻邪恶———无论它是以模糊形态存在还是以明显形态存在。最后,我们将为接受新的伦理观提出某些积极的建议,这有助于政府中的行政官员避开那些可能会把他们引向行政之恶深渊的暗道和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之恶 技术理性行政体制 社群民主主义 自由民主主义
下载PDF
科尔曼生态政治学的历史解释维度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蕙岚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196,共5页
全球环境一直走不出"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怪圈,其"深层"原因在于资本及其权力的过分集中。为此,以"参与型民主"取代"对立型民主",彰显"积极公民"的概念,乃是构建绿色社会的政治&qu... 全球环境一直走不出"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怪圈,其"深层"原因在于资本及其权力的过分集中。为此,以"参与型民主"取代"对立型民主",彰显"积极公民"的概念,乃是构建绿色社会的政治"基石"。科尔曼的生态政治学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契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解释原则,促进了环境政治学研究范式从"浅绿"向"深绿"的转换,但多少也带有"抽象的乌托邦主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深层原因 社群民主
原文传递
Incorporating Civil Society: China's NGO Strategy
7
作者 Curtis Stone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年第2期87-109,共23页
Dur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Mao Ze-dong developed and used the mass hne to link the top lead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PC) with the masses. Atier 1949, the mass line mechanism fell into disuse;... Dur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Mao Ze-dong developed and used the mass hne to link the top lead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PC) with the masses. Atier 1949, the mass line mechanism fell into disuse; but in today's China, there seems to be a trend toward more openness. Deng-era reforms have decentraliz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eakened adherence to Party ideology, and reduced the state's control. In order to deal with diversified social interests, the CPC is renewing and extending the practice of the mass line through state-liceused 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s. By doing s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not only creating a channel for interest articulation but also deepening state control and regulation of civil society to ensure that power remains largely centr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ORATISM civil society democratic centralism mass li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