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化治理与社群自治——以网络耽美社群为例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杨玲
徐艳蕊
-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
-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69,共4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0640-ZK1079)
2015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FJ2015B136)
-
文摘
国内学界通常将文化治理理解为国家主导的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然而,在共治模式之外,还存在着社群自治模式。网络耽美社群通过构建社群共识、开展舆论监督和仲裁、协商道德准则等多种方式来维护社群的良性发展。网络耽美社群的自治模式,不仅揭示了新媒体时代中国社会日益复杂的权力分配格局,也为当代文化治理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另类参考。
-
关键词
文化治理
社群自治
耽美
治理术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国家共同体建构路径的新探索:族群成员的跨体系嵌入
- 2
-
-
作者
唐元超
-
机构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2-109,共8页
-
文摘
“国家共同体建构”是国民认同国家并形成共同体的过程,因此,作为其中的关键行为体“国家”和“国民”就成为必须讨论的两个维度。从“国家形态”和“国民身份”两个维度构造分析框架,指出“单一的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帝国”转型的不同路径:前者的重点在于承认其内部不断增多的族群成员及其身份,给多元文化留出一定空间;后者的重点在于拓宽所有国民发展空间,实现个体成员从“群体”狭小空间中走出,形成跨体系嵌入。承认帝国的多元一体性,就是承认帝国内所有群体都属于本国的平等公民,这关系到政权的合法性问题;而创造条件让个体有机嵌入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检验国家现代化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
关键词
自治社群
帝国
国民身份
国族建构
跨体系嵌入
-
Keywords
Autonomous communities
Empire
National identity
Nation-building
Cross-system embedding
-
分类号
D03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网络公益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及其消解
被引量:9
- 3
-
-
作者
赵文聘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出处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2,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公益偏差行为控制机制创新研究"(18BSH097)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公益信任风险问题研究"(2017BSH005)
负责人赵文聘
-
文摘
网络公益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借"公益之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事件,凸显了当前我国网络公益发展过程中公益资源稀缺、公益价值弱化、公益监管不力、信任风险变大等瓶颈问题。我国公益事业发展处在起步阶段,公益资源稀缺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同时公益模式转型中网络公益的突变式创新、制度供给滞后、信任纽带关系断裂等结构性原因和参与主体逐利本性等非结构性原因,共同造成了网络公益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些瓶颈问题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在促进公益资源"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创新网络公益治理模式,推进网络公益的社群自治;加大网络公益基本规范、引导性规范等制度供给,加快法治化进程,厘清网络公益创新边界;加强网络公益信任技术、监管技术、内容技术创新应用,构建网络公益发展技术支持体系,营造健康繁荣的公益文化。
-
关键词
网络公益
技术创新
新信任体系
社群自治
-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偶像产业的文化治理实践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胡冰清
-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
-
出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6-51,122,共7页
-
文摘
在媒介化社会与消费赋权的时代,偶像产业的生产文本从文化文本逐渐偏转至关注个人价值的社会资本类文本。偶像产业注重建构价值引导力,并被期待能够更多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进而作为文化治理推进的基础之一。偶像产业的主要行动者在社群自治与社会共治两个层面上,通过互动、沟通与协商以及制衡,不断达成社会共识、革新社会文化观念,其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提供了更多可能。
-
关键词
偶像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治理
价值引导力
社群自治
社会共治
-
Keywords
idol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governance
value guiding force
community autonomy
social co-governance
-
分类号
G206.3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法国中世纪晚期的狂欢文化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唐运冠
-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82,共12页
-
基金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游戏与法国近代社交研究"(15YJC770030)
-
文摘
近代早期以前,西欧狂欢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和功能并不是它的颠覆性,相反地,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文化建构功能。从根本上说,中世纪的狂欢文化是地方社群自治的重要载体,并为所有阶层、性别和年龄的人所共享。首先,中世纪的狂欢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是人们驱逐集体恐惧和寻求宗教保护的一种手段。其次,狂欢游戏还具有确认和更新集体价值的作用,从而凝聚集体的力量应对共同的生存威胁。在近代早期,随着生活环境和社会观念的变化,狂欢文化出现了明显的世俗化趋向,造成中世纪的"文化共同体"发生分裂。另一方面,狂欢文化的社群管理功能却在延续,它与法国正在崛起的绝对君权发生激烈的冲突,这才使得狂欢文化的颠覆性和反抗性被明显放大。上述演变令狂欢文化的生存土壤出现退化,导致狂欢文化走向衰落。
-
关键词
狂欢游戏
狂欢文化
文化共同体
社群自治
近代化
-
Keywords
carnival culture
culture community
communal autonomy
modernization
-
分类号
K56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