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解放日报》建党纪念日社论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郭国昌 《兰州学刊》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以《解放日报》为载体,通过建党纪念日社论的特殊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追求不仅完成了从理论探索到具体实践的转换,而且也呈现出以“抗战”与“民生”为中心的历史性内涵。中...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以《解放日报》为载体,通过建党纪念日社论的特殊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追求不仅完成了从理论探索到具体实践的转换,而且也呈现出以“抗战”与“民生”为中心的历史性内涵。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使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新政策的实施让边区人民的“民生幸福”得到了初步实现,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彻底解放中华民族”的对日作战中完成着“中华民族之复兴”的“最主要任务”,而中国共产党也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争得了自己的“政治领导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解放日报》 建党纪念日 社论 初心和使命
下载PDF
日本媒体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的报道分析--以日本政府决策翌日各报社社论为例
2
作者 付佑天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6期89-92,共4页
2023年8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于8月24日正式将福岛核污染水排入海洋。本研究旨在分析日本媒体对政府核污染水排海决策的态度和观点。文章选取11家日本报社排海决定宣布翌日官网发布的社论作为研究对象,涵盖全国性报纸、跨区域发行报纸、... 2023年8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于8月24日正式将福岛核污染水排入海洋。本研究旨在分析日本媒体对政府核污染水排海决策的态度和观点。文章选取11家日本报社排海决定宣布翌日官网发布的社论作为研究对象,涵盖全国性报纸、跨区域发行报纸、地方性报纸和专业类报纸。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社论得出结果:日本报社对核污染水排海的态度可以分为赞成、反对和中立三个派别,支持派强调核污染水的安全性、国内和国际的支持以及福岛复兴和核电站废炉重建的必要性。反对派主要关注政府失信、决策仓促、背叛与渔民的承诺以及核污染水的安全性等问题。中立派主要关注对排海后续问题的应对策略,强调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第一,报纸的类型与报社的态度存在相关性。持反对态度的报纸几乎都是跨区域发行报纸。第二,报纸所属阵营与报社的态度存在相关性。在全国性报纸中,《读卖新闻》《产经新闻》《日经新闻》的亲政权基调和《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的反政权基调在核污染水排海报道上得到了延续。第三,虽然存在三个派别,但整体而言各大报社依旧在日本政府设定的框架之内进行报道。即使是反对派,也受限于政治压力,没有全面质疑政府将核污染水称为“处理水”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 核污染水 日本媒体 日本报纸 报道 社论
下载PDF
党报贯彻实践党管媒体思想的实践面相——基于党的十八大以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本的考察
3
作者 朱清河 张慧青 《新闻知识》 2024年第1期3-11,93,共10页
媒体中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喉舌功能的《人民日报》,以其立场鲜明、集思广益、精见迭出的社论,不断践行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之“党管媒体”思想。本文将《人民日报》“社论”文本置于新时代的整体社会背景中,考察其话语形塑与... 媒体中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喉舌功能的《人民日报》,以其立场鲜明、集思广益、精见迭出的社论,不断践行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之“党管媒体”思想。本文将《人民日报》“社论”文本置于新时代的整体社会背景中,考察其话语形塑与外部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后发现: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地宣传党的理论政策,遵循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传播规律,是其切实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的必由之路与必然之举;同时,亲和力和可读性日益增强,客观性和准确性不断提升,更是其根据新时代党管媒体思想的不断丰富发展做出的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时代呼应性的应然动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报 党管媒体 党报社论 话语分析
下载PDF
社论与解放区文艺政策建构——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郭国昌 马晗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4,共10页
在解放区文艺政策的建构过程中,社论承担着引导和规范解放区文艺发展方向的独特功能。社论既是一种特殊的文艺政策,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文艺运动的独特方式。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分界线,解放区文艺政策建构呈现出明显... 在解放区文艺政策的建构过程中,社论承担着引导和规范解放区文艺发展方向的独特功能。社论既是一种特殊的文艺政策,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文艺运动的独特方式。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分界线,解放区文艺政策建构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主要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建构中心,后期则转换为以“工农兵方向”为建构路径,显示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解放区文艺发展的“大众化”追求。解放区文艺政策建构中的社论,其实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文艺实践活动中探寻文化领导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论 文艺政策 解放区 文化领导权 工农兵方向
下载PDF
《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涉疫社论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5
作者 徐微洁 孔明月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6-58,共13页
社论文章因其特有的评论性与权威性,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的涉疫社论自建小型数据库,分别统计两报的隐喻使用情况,归纳隐喻使用类型,并对... 社论文章因其特有的评论性与权威性,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的涉疫社论自建小型数据库,分别统计两报的隐喻使用情况,归纳隐喻使用类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日报》涉疫社论中战争、旅途、建筑等隐喻的使用频次较多,语篇结构紧凑,内容积极向上,以一对一映射为主;《朝日新闻》涉疫社论的主要隐喻类型为旅途隐喻、拟人隐喻和战争隐喻,呈现出论述主体庞杂,语义氛围紧张,同一源域对应多个目标域的特点。究其原因,一是中日两国在疫情期间的不同政治诉求;二是中日两国对待“灾难与生存”的不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朝日新闻》 涉疫社论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类型
下载PDF
一切都是战斗的:《晋察冀日报》社论的边区抗战动员
6
作者 张金凤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3-128,共6页
《晋察冀日报》社论秉持着“动员一切可以动员力量,为保障革命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思想,围绕“抗日战争”主题,积极培养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同,坚定边区军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动员边区军民积极参加持久战、游击... 《晋察冀日报》社论秉持着“动员一切可以动员力量,为保障革命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思想,围绕“抗日战争”主题,积极培养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同,坚定边区军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动员边区军民积极参加持久战、游击战,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边区的抗战胜利贡献了党媒的舆论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日报 社论 战争动员
下载PDF
社论化:“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一种形态
7
作者 杨文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6-102,共7页
“十七年”时期,社论这一当代报纸的新闻评论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殊的社论化文学批评形态。社论化文学批评以其特定的话语方式,参与了“十七年”的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更以其特殊的话语内容,深度参与了新中国成... “十七年”时期,社论这一当代报纸的新闻评论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殊的社论化文学批评形态。社论化文学批评以其特定的话语方式,参与了“十七年”的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更以其特殊的话语内容,深度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史、思想史的建构。文章超越纯粹的“美学的”批评方式,重返历史现场,分析社论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的时代语境;进而采用史料统计方法,呈现社论化文学批评的运用情况;并采取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社论化文学批评关注的主要内容,以揭示社论化文学批评积极参与社会史、思想史建构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社论 “十七文学年” 文艺报刊 文学社会学
下载PDF
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社论的内容与作用
8
作者 胡倩倩 田雷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3期20-23,共4页
《晋察冀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十分重视社论的撰写,出版期间共发表社论、评论近千篇,真实地反映并指导了晋察冀根据地的各项工作。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社论是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结合晋察冀边区的战斗实际写成的... 《晋察冀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十分重视社论的撰写,出版期间共发表社论、评论近千篇,真实地反映并指导了晋察冀根据地的各项工作。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社论是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结合晋察冀边区的战斗实际写成的。这些社论对根据地的军事战斗、民主建政、经济建设、文化启蒙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报道宣传,成功地动员了边区军民坚持持久抗战,提高了党在边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引领边区军民的精神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日报》 社论 抗战时期
下载PDF
《新华日报》社论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启迪
9
作者 刘岳麓 《新闻知识》 2023年第10期75-79,95-96,共7页
《新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开办的第一份全国性报纸,其社论不仅能够体现出新华日报社的主旨思想和观点,也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话语主题。然而当前的《新华日报》社论存在数量统计不清、性质界定模糊的问题。据统计,《... 《新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开办的第一份全国性报纸,其社论不仅能够体现出新华日报社的主旨思想和观点,也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话语主题。然而当前的《新华日报》社论存在数量统计不清、性质界定模糊的问题。据统计,《新华日报》在办报十年间共发表社论2574篇,并且表现出阶段性演进的特点,但是目前学界缺乏相关议题的研究。因此本文在立足《新华日报》社论史料的基础上,梳理《新华日报》社论的历史演变,并总结其在社论出版中的经验,以期探究改善当代党报社论工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社论 数量
下载PDF
延安《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研究
10
作者 许睿竹 范峻豪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6期66-68,共3页
20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日报》报社曾发表《致读者》《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三篇重要社论。这三篇重要社论是指导《解放日报》成功改版的纲领性文件,开创并奠定了当代报纸版面的基本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和新闻党性原则... 20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日报》报社曾发表《致读者》《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三篇重要社论。这三篇重要社论是指导《解放日报》成功改版的纲领性文件,开创并奠定了当代报纸版面的基本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和新闻党性原则得以形成、确立和阐发的经典文献。文章通过剖析《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发现这三篇重要社论虽主要由报社负责人执笔,但代表的不仅仅是报社的观点,其中还融入了毛泽东的不少见解与思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中央的意志。因此,应加强对这三篇重要社论的研究,肯定《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历史贡献,深刻领会其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 党报 社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党的喉舌
下载PDF
《中国日报》社论鉴赏系统及其评价机制研究
11
作者 孙咏梅 王燕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4-87,共4页
以马丁等人的语言评价理论为框架,对15篇《中国日报》社论语料观察与分析,探讨《中国日报》社论中的鉴赏种类、实现方式,分析"鉴赏"评价资源在英语社论语篇中的总体分布模式,以及社论引言、背景介绍、论证、结论各部分中鉴赏... 以马丁等人的语言评价理论为框架,对15篇《中国日报》社论语料观察与分析,探讨《中国日报》社论中的鉴赏种类、实现方式,分析"鉴赏"评价资源在英语社论语篇中的总体分布模式,以及社论引言、背景介绍、论证、结论各部分中鉴赏资源的篇章分布模式。结果表明,鉴赏性评价集中于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品质"和"影响",且鉴赏资源在社论论证部分,"价值"鉴赏资源在社论"结论"部分分布相对集中。语义评价主要围绕词汇系统来揭示或引唤针对新闻事件及其价值的各种鉴赏意识,且表述形式丰富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日报》社论 鉴赏系统 英语社论
下载PDF
中国政治话语的概念隐喻分析——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玉 詹全旺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5期85-89,共5页
概念隐喻是建构政治话语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为政治话语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历时的角度考察60年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53-2012)中的概念隐喻,总结不同的概念隐喻类型及使用频数,分析三种使用最频繁的隐喻类型(旅途隐喻,建筑... 概念隐喻是建构政治话语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为政治话语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历时的角度考察60年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53-2012)中的概念隐喻,总结不同的概念隐喻类型及使用频数,分析三种使用最频繁的隐喻类型(旅途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的建构方式并探讨这三种概念隐喻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变化情况。不同类型概念隐喻的使用变化与我国的社会变革以及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变化相关联。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政治话语,把握概念隐喻的功用,拓宽概念隐喻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话语 概念隐喻 《人民日报》 元旦社论
下载PDF
注意力转换、媒体宣传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基于人民日报(社论)的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文军 朱稳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1,共4页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国家舆论强有力的引导,转变地方政府过度重视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的倾向。文章引用2003年-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的报道,从注意力转换视角来分析媒体宣传与公共服务政府建设的关系。在注意力转换方面:公共服...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国家舆论强有力的引导,转变地方政府过度重视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的倾向。文章引用2003年-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的报道,从注意力转换视角来分析媒体宣传与公共服务政府建设的关系。在注意力转换方面:公共服务类报道比例超过经济类报道比例;公共服务类报道中,三农、教育、文化较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环境保护较少,需要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公共服务类报道与国家重大时事紧密联系。在注意力固定与持续方面还需要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 人民日报社论 公共服务型政府
下载PDF
英汉社论语篇评价系统对比分析之二——介入资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晓燕 王彦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27,共8页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为框架,分析英汉社论语篇中介入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态度资源与介入资源的结合情况,讨论这些特征对语篇对话性和互文性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英语语篇中借言的比例大大高于汉语语篇,且态度资源与介入资...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为框架,分析英汉社论语篇中介入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态度资源与介入资源的结合情况,讨论这些特征对语篇对话性和互文性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英语语篇中借言的比例大大高于汉语语篇,且态度资源与介入资源紧密结合。在不同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背景作用下,英语社论中评价意义的表达比汉语社论更隐蔽,对话性和互文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论语篇 评价系统 介入
下载PDF
英语社论中互动元话语之功能与句法分析模式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强 成晓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区分基本话语与元话语的关键是确定话语材料是否带有命题意义,传统的功能分析模式并不能对此做出充分解释。笔者提出了功能与句法相结合的分析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英语社论中互动元话语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功能与句法相结合的分析... 区分基本话语与元话语的关键是确定话语材料是否带有命题意义,传统的功能分析模式并不能对此做出充分解释。笔者提出了功能与句法相结合的分析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英语社论中互动元话语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功能与句法相结合的分析模式能够有效判断话语是否具有命题意义,为互动元话语的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与句法 互动元话语 社论
下载PDF
论《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修辞劝说功能的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文娟 鞠玉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155,共5页
元旦社论是一种具有劝说功能的特定体裁。从西方古典修辞理论的视角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各语步的元话语资源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后发现,元旦社论中的元话语使用以人际互动型为主,以文本交互型为辅。各语步能够承载其不同的交际目... 元旦社论是一种具有劝说功能的特定体裁。从西方古典修辞理论的视角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各语步的元话语资源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后发现,元旦社论中的元话语使用以人际互动型为主,以文本交互型为辅。各语步能够承载其不同的交际目的,同时元话语资源能够很好地实现各语步的逻辑诉诸、人格诉诸和情感诉诸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之以威地共同完成元旦社论修辞劝说功能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元旦社论 修辞劝说 元话语 体裁
下载PDF
互动元话语视角下的中美报纸社论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瑞云 黄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35-139,共5页
本文对比分析中美报纸社论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其在互动元话语使用上的差异和共性,揭示其原因,解析中美报纸社论的互动元话语使用特点,认为互动元话语在英语社论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互动元话语 社论 差异 共性
下载PDF
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村田忠禧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8-84,共7页
一、引言。笔者曾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自1956年八大至1997年十五大,以下简称“党代会”)政治报告的字词使用频率的变化看中国的政治变动”为题作过研究报告。笔者在进行该项研究过程中切实感到,这种... 一、引言。笔者曾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自1956年八大至1997年十五大,以下简称“党代会”)政治报告的字词使用频率的变化看中国的政治变动”为题作过研究报告。笔者在进行该项研究过程中切实感到,这种字词频率统计的计量分析方法,的确存在着单纯依据数值解析复杂社会现象的片面性,但也有其不受主观左右而基于客观数据进行判断的积极方面。笔者还发现,通过各种词汇出现频率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历史变动情况,也能发现迄今尚未清醒意识到的问题的存在。具体讲可以举出这样的事实:十三大以后的政治报告中,出现了不拘泥于传统马克思主义框框的用语。详细情况请参见拙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 政治报告 党代会 元旦社论
下载PDF
官与民:对《中央日报》《大公报》七七社论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思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4-241,共8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国内舆论相对一致。本文通过对《中央日报》和《大公报》1938年至1939年的七七社论文本进行较细致的考察,并检索和比较该两种报刊中某些关键词的频率,乃至对于政府、领袖、军事、抗战建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国内舆论相对一致。本文通过对《中央日报》和《大公报》1938年至1939年的七七社论文本进行较细致的考察,并检索和比较该两种报刊中某些关键词的频率,乃至对于政府、领袖、军事、抗战建国等概念的不同提法和态度。分析在当时的抗战大势下,代表官方的《中央日报》与代表民间的《大公报》之异同。进而指出,国民党中央党报的“七七”社论并不重复诠释注解其党魁的“七七”文告,导致蒋介石也对《中央日报》颇为不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日报》 《大公报》 “七七”社论 抗战关链词 文本分析
下载PDF
中美英语报刊社论语篇的介入资源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长忠 眭丹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2,共6页
社论是一种劝说类语篇,对重要事件发表意见、表明态度或立场,以影响读者。但实现社论功能的语言手段如何,特别是中外社论有何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社论语篇为语料,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对中外英语报刊... 社论是一种劝说类语篇,对重要事件发表意见、表明态度或立场,以影响读者。但实现社论功能的语言手段如何,特别是中外社论有何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社论语篇为语料,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对中外英语报刊社论的介入资源分布特征、这些特征的异同以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日报》倾向于使用限制语篇空间的介入资源,保障其话语的权威性,以高于读者的姿态来引导舆论方向;《纽约时报》则偏好就一般的话题,使用扩展语篇空间的介入资源,强调多声的协商,以与读者平等的姿态出现来对读者提出商议。同时发现,这些特点与中外社论语篇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英语报刊 社论 介入资源 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