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山古道: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以陇南祁山古道的文献和文学考察为视角 被引量:5
1
作者 蒲向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祁山古道形成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演变成陇蜀贸易通道;秦汉以降,成为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从文献和文学视角考察,该古道广泛的历史文化显于3段:以长道——天水为主的北段,附着有早秦文化发展的痕迹,至明清一直为军商要地;以长... 祁山古道形成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演变成陇蜀贸易通道;秦汉以降,成为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从文献和文学视角考察,该古道广泛的历史文化显于3段:以长道——天水为主的北段,附着有早秦文化发展的痕迹,至明清一直为军商要地;以长道——汉武都(今成县)为主的中段呈主辅分布,文化遗存广泛,在南北丝路的连接和枢纽方面有重大作用;以汉武都——川蜀为主的南段,有较多分支和走向,发挥沟通丝路的南北走廊作用。祁山古道与南北丝路、茶马互市的兴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山古道 南北丝路 陇蜀 文献和文学 陇南
下载PDF
祁山古道北段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苏海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9-73,共5页
祁山古道指由陇右天水翻越祁山,经陇南入四川的道路,其北秦岭段由铁堂峡支道、木门支道和阳溪支道组成。铁堂峡支道起于天水,向南经耤河支流南河沟,后折入西汉水河谷,经铁堂峡至礼县长道镇;木门支道从天水沿耤河西行,经铁炉、秦岭南入... 祁山古道指由陇右天水翻越祁山,经陇南入四川的道路,其北秦岭段由铁堂峡支道、木门支道和阳溪支道组成。铁堂峡支道起于天水,向南经耤河支流南河沟,后折入西汉水河谷,经铁堂峡至礼县长道镇;木门支道从天水沿耤河西行,经铁炉、秦岭南入西汉水支流峁水河谷或稠泥河,后折西南顺西汉水至礼县长道镇;阳溪支道北起洛门,南经渭河支流大南河,西汉水支流固城河或崖城河南下至礼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交通地理 祁山古道 北秦岭段
下载PDF
祁山古道中段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苏海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6-60,共5页
祁山古道中段指西秦岭南支和北支之间的部分,分为寒峡支道和黑谷支道。一、寒峡支道。起于今礼县长道镇,溯西汉水支流漾水河南下至西和县城附近,经骆谷径、龙门径和威武径南下与南段接通:1、骆谷径。在今西和县城折向西南顺洛峪河南下,... 祁山古道中段指西秦岭南支和北支之间的部分,分为寒峡支道和黑谷支道。一、寒峡支道。起于今礼县长道镇,溯西汉水支流漾水河南下至西和县城附近,经骆谷径、龙门径和威武径南下与南段接通:1、骆谷径。在今西和县城折向西南顺洛峪河南下,渡西汉水,在今平乐镇与覆津道连接。2、龙门径。在今西和县城向东南翻越红岭山,经石峡镇坛土关至成县纸坊镇分三路,一路顺甘沟河南下,经府城镇至太石河渡西汉水,接南段覆津支道;一路经小川镇南下,于镡河南渡西汉水接唐鸣水道;第三路东经殿山梁、白洼崖或西狭栈道至同谷古城,接青泥河道、木皮岭道、白水路和青泥岭道。3、威武径。起于西和县城北,东南经芦河、草关村、上六巷、下六巷至石峡镇与龙门径汇合。二、黑谷支道。该道起于白关堡,经汪川、苏城、黄渚、水泉南下至成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交通地理 祁山古道中段 寒峡支道 黑谷支道
下载PDF
陇南“抗金保蜀”战略中的盐、马通道: 祁山古道、牛尾古道
4
作者 鲁建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4-49,共6页
陇蜀古道在甘肃陇南地区纵横交错,彼此相连,将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川蜀大地与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陇原大地连接互通。祁山古道、牛尾古道将土地肥沃、生态良好、素有“陇右粮仓”之称的徽成盆地,水草肥美、井盐资源富集的西垂(甘肃... 陇蜀古道在甘肃陇南地区纵横交错,彼此相连,将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川蜀大地与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陇原大地连接互通。祁山古道、牛尾古道将土地肥沃、生态良好、素有“陇右粮仓”之称的徽成盆地,水草肥美、井盐资源富集的西垂(甘肃省礼县西汉水上游地区),盛产骡马的宕昌舟曲等藏羌民族聚居地区与汉中及川蜀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宋金时期,这一线路连接的陇南西北部(宕昌、礼县、西和、成县、徽县)既是宋金对峙的前沿阵线,更是陇南“抗金保蜀”的第一道战略防线,有力保障了川蜀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祁山古道是陇南北部地区与汉中川蜀地区之间重要的盐、马交易通道;牛尾古道是陇南北部抗金前线藏羌马、西垂马的重要运输供给通道。祁山古道、牛尾古道在促进陇南与汉中、川蜀地区马匹、食盐、茶叶等物资交流及商贸往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抗金保蜀” 通道 祁山古道 牛尾古道
下载PDF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祁山道 被引量:8
5
作者 苏海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1-64,共4页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经陇右地区南下经略川蜀,促进了陇蜀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早在秦代,蜀地丝绸可能经祁山古道北运,供应官府需求和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东汉时,佛教、摇钱树等信仰沿西南丝路与祁山古道影响及陇右地区;虞诩开通下辨...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经陇右地区南下经略川蜀,促进了陇蜀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早在秦代,蜀地丝绸可能经祁山古道北运,供应官府需求和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东汉时,佛教、摇钱树等信仰沿西南丝路与祁山古道影响及陇右地区;虞诩开通下辨(今成县西北)至沮县(今勉县西北)的嘉陵江水道后,蜀地大米、食盐等商品大量输入陇南,陇蜀两地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东晋南朝时期,生活在今陇南地区的氐人在南北贸易中十分活跃,获利颇丰,以祁山古道为中介的陇蜀两地之间的佛教交流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交通地理 祁山古道 佛教 商业 秦汉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从考古看丝绸之路祁山道的形成 被引量:7
6
作者 苏海洋 雍际春 《丝绸之路》 2009年第14期5-8,共4页
四川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北经陇南通向陇右天水地区的祁山古道,是四川与黄河流域沟通并通向中亚、西亚、北非和欧洲的重要的通道之一,但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忽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逐渐形成了一条以渭河上游的天水为... 四川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北经陇南通向陇右天水地区的祁山古道,是四川与黄河流域沟通并通向中亚、西亚、北非和欧洲的重要的通道之一,但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忽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逐渐形成了一条以渭河上游的天水为中心.东连渭河中下游的关中平原乃至中原,南经陇南至川北嘉陵江上游,然后经涪江、成都平原、大渡河下游至云贵高原西北的彩陶文化传播线路。夏商西周时期,中原夏文化、西北寺洼和早秦文化经天水、陇南与早蜀文明发生了密切联系。春秋战国时期,在区域交通的基础上,文化传播线路形成了川蜀经陇南、天水与中亚、西亚、北亚地区联通的国际贸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祁山古道 陇右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