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0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衰减特征
1
作者 任雪梅 李文君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3年第8期979-986,共8页
文章通过对190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7级以上强震发生后震中区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7级以上强震发生后1~6年震中100~220 km范围内5级地震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增震效应;7级以上强震发生的23~56年震中100~220 km... 文章通过对190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7级以上强震发生后震中区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7级以上强震发生后1~6年震中100~220 km范围内5级地震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增震效应;7级以上强震发生的23~56年震中100~220 km范围内5级地震活动减弱,表现为减震效应。由于发震构造的不同,1920年海原的8 1/2级地震和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余震活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地震 衰减特征 增震 减震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3年2次肃北5级及以上地震的PI和LURR特征回溯性研究
2
作者 于磊 曹均锋 +6 位作者 王建广 李伸亮 李鹏飞 王季雨 疏鹏 李玲利 方良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2023年10月24日和12月1日在甘肃省肃北县分别发生M_(S)5.5和M_(S)5.0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山地震带西段,采用图像信息(PI)和加卸载响应比(LURR)探查2次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状态和震后地震活动趋势,为分析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参考... 2023年10月24日和12月1日在甘肃省肃北县分别发生M_(S)5.5和M_(S)5.0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山地震带西段,采用图像信息(PI)和加卸载响应比(LURR)探查2次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状态和震后地震活动趋势,为分析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PI热点计算结果显示,肃北地区存在显著的背景应力异常,其幅度指示该区域在未来1年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②LURR的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显示,2023年3月起LURR时序曲线呈显著上升异常变化,且异常空间分布持续向震源区迁移,表明在中短期内有发生强震的可能;③2次地震发生后,震源区LURR异常的时空特征仍呈现持续发展状态,尚未恢复到小于1的正常水平。因此,仍需关注祁连山地震带西段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M_(S)5.5地震 肃北M_(S)5.0地震 图像信息法 加卸载响应比 祁连地震
下载PDF
门源M_(s)6.9地震序列及祁连山地震带余震序列的统计特征研究
3
作者 张成军 严武建 康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3,共8页
基于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余震序列数据和祁连山地震带24次5.0级以上地震余震序列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门源M_(s)6.9地震震源机制与余震序列类型,以及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性、余震序列类型及分布规律、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关... 基于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余震序列数据和祁连山地震带24次5.0级以上地震余震序列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门源M_(s)6.9地震震源机制与余震序列类型,以及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性、余震序列类型及分布规律、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关系及余震序列类型与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门源M_(s)6.9地震为主余型类型地震;该地震带5.0级以上中强地震存在3个丛集活动阶段且持续时间约为4 a,门源M_(s)6.9地震的发生意味着祁连山地震带进入了中强地震活跃阶段;以主余型余震序列类型为主,震群型和孤立型余震序列为辅,具有显著的分区特性,且主余型序列类型主震震级与1 a内最大余震震级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余震序列主震与主震断层类型以主震破裂滑动型为主,占比达到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9级地震 祁连地震 序列类型 最大余震震级 主震断层性质
下载PDF
2015年11月23日青海祁连M_S5.2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发震构造初步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萍 张辉 冯建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53,185,共5页
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2015年11月23日青海祁连MS5.2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其最佳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109°、倾角58°、滑动角21°,节面Ⅱ走向8°、倾角72°、滑动角146°,矩震级MW5.16,矩心震源深度约... 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2015年11月23日青海祁连MS5.2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其最佳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109°、倾角58°、滑动角21°,节面Ⅱ走向8°、倾角72°、滑动角146°,矩震级MW5.16,矩心震源深度约为9km。结合震区的活动构造,判定发震断层面为节面Ⅰ,推测托勒山北缘活动断裂中段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托勒山北缘活动断裂
下载PDF
1993年祁连6.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与断层形变变化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祝意青 《高原地震》 1997年第1期59-64,共6页
总结了1993年10月26日祁连6.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与断层形变变化特征。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快速下降后反向回升阶段,至于断层形变,则随测点与震中关系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特征。
关键词 重力异常 断层形变 祁连地震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序列类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小凤 肖丽珠 +1 位作者 梅秀萍 徐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0,共5页
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具有成组活动特征,震前地震活动图象表现为地震空区、前兆地震、区域地震活动增强等.地震空区以中期异常为主,中期向短期过渡的标志为空区边缘或内部出现前兆地震、空区停止围空1~3个月或空区内发生小地震而导致... 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具有成组活动特征,震前地震活动图象表现为地震空区、前兆地震、区域地震活动增强等.地震空区以中期异常为主,中期向短期过渡的标志为空区边缘或内部出现前兆地震、空区停止围空1~3个月或空区内发生小地震而导致空区解体.前兆地震一般于震前1~6个月出现,多数前兆地震与主震之间距离小于30 km,震级差1.5~3.0.通过序列类型及参数的统计分析,为震后趋势判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特征 地震序列类型 祁连地震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增强现象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程建武 杨立明 王振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0-334,共5页
应用能量应变释放曲线和地震频次曲线对祁连山地震带MS5.0以上的20次地震震前中小地震活动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的地震在震中附近2°×3°范围内震前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地震活动增强持续时间约为6~12个... 应用能量应变释放曲线和地震频次曲线对祁连山地震带MS5.0以上的20次地震震前中小地震活动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的地震在震中附近2°×3°范围内震前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地震活动增强持续时间约为6~12个月,其演化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两种类型:A:背景→增强→平静→发震;B:背景→增强→发震.增强区能量释放曲线有明显的幂指数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地震 地震活动性 地震前兆 幂指数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带两次中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佐唐 何少林 +4 位作者 许健生 施行觉 王志高 汤晓昌 王振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研究了祁连山地震带两次中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 ,讨论了基于天然地震序列的样本条件对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的影响 ,提出处理序列中 4
关键词 天然地震序列 样本条件 加卸载响应比 地震预报 祁连地震 地震前兆
下载PDF
青海祁连M_S5.2地震微震检测与目录完备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尹欣欣 曾文浩 +3 位作者 李少华 赵林林 蒲举 高永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2015年11月23日青海省祁连县M_S5.2地震进行遗漏地震检测研究,由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中遗漏事件较多,故对主震后1天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主震后1天内青海测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个数(包括单台)共62个,选取主震后M_L1.... 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2015年11月23日青海省祁连县M_S5.2地震进行遗漏地震检测研究,由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中遗漏事件较多,故对主震后1天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主震后1天内青海测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个数(包括单台)共62个,选取主震后M_L1.0以上余震30个作为模板事件,通过匹配滤波的方式扫描出遗漏地震31个,约为台网目录给出的0.5倍。基于包络差峰值振幅与震级的线性关系估测检测事件的震级参数,最后将检测后的余震目录与台网余震目录在主震后1天内的最小完备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检测后最小完备震级从M_L1.2降到了M_L0.7,得到青海测震台网在祁连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_L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完备性 匹配滤波 遗漏地震 祁连MS5.2地震
下载PDF
祁连—海原地震带中强地震序列类型分布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立明 王振亚 +1 位作者 程建武 殷志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研究了 1 970年以来发生于祁连—海原地震带的 1 8次中强地震序列特征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震序列类型 ,研究了各种类型地震序列的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该带的 1 8次中强地震序列中有 44%为主震型 ,5 6 %为孤立型 .西海固地区的中强地... 研究了 1 970年以来发生于祁连—海原地震带的 1 8次中强地震序列特征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震序列类型 ,研究了各种类型地震序列的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该带的 1 8次中强地震序列中有 44%为主震型 ,5 6 %为孤立型 .西海固地区的中强地震序列一般为孤立型 ;1 0 1°~ 1 0 3.5°E范围内的祁连山中东段的中强地震序列一般为主震型 ;99°~ 1 0 1°E范围内的祁连山中段为孤立型和主震型序列并存 ;99°E以西的祁连山西段的中强地震序列为孤立型 .将上述结果应用于 2 0 0 0年 6月 6日景泰MS5 .9地震的震后趋势快速判定 ,判定结果与实际地震活动情况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海原地震 地震序列类型 空间分布 震后趋势判定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特点及震前异常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柴炽章 马禾青 金春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358,共5页
将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分为东、中、西三段,以分段的方式研究了该带中强地震的迁移特点,并对各段地震活动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到各段的迁移规律和各段中强地震震前异常特征.
关键词 祁连山-六盘山地震 分段 异常
下载PDF
2015年11月23日祁连5.2级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浩 付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基于喜马拉雅地震科学台阵和青海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采用广义极性振幅技术反演了2015年11月23日祁连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利用逆时成像技术重新定位了祁连5.2级地震及64次ML1.0以上余震的震源位置。基于上述研究,综合分析祁连5.2... 基于喜马拉雅地震科学台阵和青海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采用广义极性振幅技术反演了2015年11月23日祁连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利用逆时成像技术重新定位了祁连5.2级地震及64次ML1.0以上余震的震源位置。基于上述研究,综合分析祁连5.2级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源机制以及64次ML1.0以上的余震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托莱山断裂构造性质探讨了发震构造。结果显示,祁连5.2级地震的发震时刻为北京时间2015年11月23日5时2分38.9秒,震中位置位于(37.95°N,100.46°E),震源深度为12.4km。祁连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Ⅰ的走向108°/倾角44°/滑动角40°,节面Ⅱ的走向347°/倾角63°/滑动角126°。节面Ⅰ与托莱山断裂左旋走滑兼具逆冲的性质相同,也与余震勾勒出的断层面倾向SW,倾角约48°的产状相同,因此节面Ⅰ为发震断层面。结合震源机制结果和托莱山断裂的构造性质,推测主震的发震构造为一条北西西向的断层,倾向SW,倾角在深部较缓而在浅部可能较陡。由于托莱山断裂带次级断裂发育、产状复杂、缺乏准确位置,因此无法通过定位结果来判断发震构造为托莱山主断裂还是其次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成像技术 广义极性振幅技术 发震构造 祁连5.2级地震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分类系统在祁连山及海原地震带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莹甄 王海涛 龙海英 《内陆地震》 2005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预报分类系统”,建立祁连山及海原地震带3个区的以预报未来3个月最大地震为目标的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能预测出5级以上地震,给出的有效重叠震级区间的模型在祁连西段、祁连中东段检验情况较好,而... 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预报分类系统”,建立祁连山及海原地震带3个区的以预报未来3个月最大地震为目标的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能预测出5级以上地震,给出的有效重叠震级区间的模型在祁连西段、祁连中东段检验情况较好,而在海原断裂带应用检验较差。另外对较低震级的检验情况一般要好于较高震级。对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间6.1、5.8级地震进行了实际的应用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分类系统 地震活动性 短期综合预报 祁连地震 海原地震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M_S≥4地震活动增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佳佳 张辉 +1 位作者 窦喜英 张丽琼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72-73,共2页
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主要断裂带包括祁连山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祁连山断裂带是由多条NWW向活动断裂和NNW向活动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其除了在NE向受构造应力的强烈挤压作用之外,还受主边界断裂的走滑挤压作用的影... 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主要断裂带包括祁连山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祁连山断裂带是由多条NWW向活动断裂和NNW向活动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其除了在NE向受构造应力的强烈挤压作用之外,还受主边界断裂的走滑挤压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左旋走滑兼有逆断性质的逆冲推覆体,区内构造形迹相对复杂,由西向东分别为酒西盆地的北祁连山冲断推覆构造、老君庙冲断推覆带和武威盆地的古浪推覆体构造,从而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隆起—盆地交替出现的构造特征;阿尔金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隆起并向东滑移而形成的,是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一条晚第四纪高速左旋走滑的巨型边界深大断裂,也是青藏块体与新疆块体的分界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地震 阿尔金地区 地震活动增强 阿尔金断裂带 青藏高原北缘 青藏高原隆起 逆冲推覆体 MS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图象识别
15
作者 马文静 《内陆地震》 1987年第4期418-421,共4页
本文采用模式识别中的CORA—3方法。通过祁连山地震带近二十年地震活动的图象识别,对该区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做了预测。文章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特征因子的选取及其对结果的影响。(2)通过历史试验,K值试验等自我检验证明结果的... 本文采用模式识别中的CORA—3方法。通过祁连山地震带近二十年地震活动的图象识别,对该区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做了预测。文章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特征因子的选取及其对结果的影响。(2)通过历史试验,K值试验等自我检验证明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结合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图象识别 误识率 图形识别 模式识别 祁连地震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祁连—西秦岭地震带流体异常震例分析
16
作者 赵小茂 窦玛丽 +2 位作者 张国强 王新 方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5期72-77,共6页
总结1980—2010年祁连—西秦岭地震带地下流体有关震例,对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进行统计。发现:祁连—西秦岭地震带地震异常以原始曲线方法提取出的高值、化学量、中期异常为主;流体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成负相关关系,即异常最先出现在... 总结1980—2010年祁连—西秦岭地震带地下流体有关震例,对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进行统计。发现:祁连—西秦岭地震带地震异常以原始曲线方法提取出的高值、化学量、中期异常为主;流体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成负相关关系,即异常最先出现在与地震较近的台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西秦岭地震 地下流体 震例 统计研究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前热红外异常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美娇 张元生 张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3-1076,共4页
对祁连山地震带1991-2004年间发生的13次中强地震,采用NOAA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数据库进行地面温度的时空网格化扫描,获得多年连续的热红外时序,研究地震前后的温度演化过程,提取震前地表温度的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有38%的地震在震... 对祁连山地震带1991-2004年间发生的13次中强地震,采用NOAA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数据库进行地面温度的时空网格化扫描,获得多年连续的热红外时序,研究地震前后的温度演化过程,提取震前地表温度的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有38%的地震在震前出现了热红外异常现象,有的表现为温度降低,有的则表现为温度升高,体现了地震诱发因素的复杂性;温度异常幅度均为2-3℃,异常出现的时间均在2个月内;震级越大,异常越明显,但并非所有6级以上地震都比5-6级地震的热红外异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异常 祁连地震 遥感
下载PDF
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M_S≥5.1地震时空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爱娟 殷淑燕 延军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6-1130,共5页
根据1954年以来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的地震数据,通过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分析和可公度结构系分析,对该地区地震灾害的时间对称性进行了趋势判断。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个年... 根据1954年以来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的地震数据,通过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分析和可公度结构系分析,对该地区地震灾害的时间对称性进行了趋势判断。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个年份强震信号较强,有可能发生较大震级地震。根据空间对称性和强震震中经、纬向迁移特征分析,判断出下一次地震发生地点大致在36°-39°N,95°-101°E区域。本研究可丰富重大灾害趋势判断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六盘山地震 地震趋势判断 可公度计算 蝴蝶结构图 可公度结构系 空间对称性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带小震活动增强指标提取与预报效能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冬瑶 张博 冯建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0-1095,共6页
总结2015年以来、2010年以来和198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活动增强指标,得到祁连山地震带5年、10年以及40年尺度的小震频度预报效能。祁连山地震带ML2.0以上地震月频度持续增强的异常出现时间在3个月以上,异常出现后1~3个月,祁连山地震带... 总结2015年以来、2010年以来和198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活动增强指标,得到祁连山地震带5年、10年以及40年尺度的小震频度预报效能。祁连山地震带ML2.0以上地震月频度持续增强的异常出现时间在3个月以上,异常出现后1~3个月,祁连山地震带及边邻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高。作为短期预报指标,祁连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增强对甘肃及边邻地区的地震预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地震 地震活动性 频度增强 预报效能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构造带沙层应力仪观测记录与地震活动初步分析
20
作者 程建武 郭雪莲 +1 位作者 董治平 郑卫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5,171,共7页
采用2008年在祁连山地震构造带上兰州观象台和嘉峪关中心台架设的两台沙层应力仪4年多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层应力记录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探讨了沙层应力记录与强震孕育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层应力记录在一定程度上... 采用2008年在祁连山地震构造带上兰州观象台和嘉峪关中心台架设的两台沙层应力仪4年多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层应力记录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探讨了沙层应力记录与强震孕育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层应力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一些应力变化信息,对于捕捉临震信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分析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沙层应力记录 应力变化 祁连地震构造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