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9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地区维管植物区系特征
1
作者 李嘉楠 王博 +2 位作者 赵硕 张发梅 周国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0-1552,共13页
研究植物区系对植物资源保护及利用意义重大。祁连山地区作为生态过渡带具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但该区植物区系组成尚未得到系统化整理。为保证物种名录的准确性,探究植物区系分布状况,该研究通过对不同文献分散数据的搜集整理完成初步统... 研究植物区系对植物资源保护及利用意义重大。祁连山地区作为生态过渡带具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但该区植物区系组成尚未得到系统化整理。为保证物种名录的准确性,探究植物区系分布状况,该研究通过对不同文献分散数据的搜集整理完成初步统计,利用植物标本信息进行校对以确定区系组成。结果表明:(1)祁连山地区共有维管植物1952种,隶属108科527属,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44种,受威胁植物100种。(2)祁连山地区植物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乔木最少,大多耐寒、耐旱,其中仅含1种植物的属数目最多,占比最大,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且温带分布型占绝对优势。(3)祁连山东段物种丰富度最高,其次是中段,西段最少;随经度西移,相似性指数下降。这表明物种组成及地理成分性质是当地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及多样化的生境类型综合作用的结果。(4)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共计中国特有种717种,祁连山地区特有种45种,反映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多样性及复杂性。该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维持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本底资料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R/T值 生物多样性 祁连山地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时空演化及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祁连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研究祁连山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韧性,以期有效治理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三维空间矢量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复... 祁连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研究祁连山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韧性,以期有效治理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三维空间矢量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复合生态系统韧性和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揭示影响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的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祁连山地区复合生态系统韧性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从东部逐渐向西部降低的趋势;自然子系统韧性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中东部向西北部逐渐降低的趋势;经济子系统韧性呈上升趋势,且增速较快,高经济韧性集中分布于东部和北部;社会子系统韧性上升幅度不大,高社会韧性集中分布于东部。(2)祁连山地区复合生态系统韧性耦合度提升明显,已达到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等级。(3)自然子系统对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提升影响较大,来自经济子系统的指标障碍度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韧性 三维空间模型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祁连山地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百婷 李宗省 +3 位作者 冯起 陆志翔 张百娟 程文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87-4202,共16页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环节,而核算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制定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亟需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环节,而核算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制定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亟需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开展研究以服务后期生态环境建设。基于此目的,使用1990—2020年祁连山地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并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测算了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了其动态变化过程,并明确了各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1990—2020年,草地和荒漠是祁连山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水域>湿地>耕地>荒漠>草地>林地。草地和耕地以及草地和荒漠相互转化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2)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持续增加趋势,由1990年的7231.36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836.07亿元,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主体主要为水域、草地和林地,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反映了调节服务是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3)水域、草地和湿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是近30年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1990—2020年,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的敏感性总体呈增加态势(1.48%—7.91%),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逐步增强。系统揭示了过去30年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联系,重点阐释了水域、草地、林地和湿地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为祁连山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生态保护管理等提供基础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模型 祁连山地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得才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祁连山地区的林业病虫害主要有云杉叶锈病、云杉梢斑螟、落叶松球蚜、落叶松叶蜂、圆柏大痣小蜂等,发生病虫害的面积约10 000 hm^(2)。面对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该地区采取了“预防为主、治理为要、监管为重”的治理方针,在实施过程中取得... 祁连山地区的林业病虫害主要有云杉叶锈病、云杉梢斑螟、落叶松球蚜、落叶松叶蜂、圆柏大痣小蜂等,发生病虫害的面积约10 000 hm^(2)。面对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该地区采取了“预防为主、治理为要、监管为重”的治理方针,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进一步提升该地区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效果,需要加大应用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力度,在具体实践中应结合该地区实际,针对云杉叶锈病、云杉梢斑螟、落叶松球蚜、落叶松叶蜂、圆柏大痣小蜂等专项病害,综合采用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减轻病虫害对林业的危害,持续推进祁连山地区林业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地 林业病虫害 生物防治技术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祁连山地区土壤保持功能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5
作者 石建丽 仲俊涛 刘美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4,共10页
[目的]探讨祁连山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为该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5—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地形、土壤和气象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模拟土壤保持服务... [目的]探讨祁连山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为该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5—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地形、土壤和气象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模拟土壤保持服务、探究土壤保持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价值,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归因分析。[结果]①祁连山地区2005—2020年土壤保持量变化区间为5.02×10^(9)~7.89×10^(9)t,呈下降趋势;土壤保持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高值区均集中在研究区青海湖东侧和祁连山脉区域。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土壤保持总量最大,林地土壤保持强度最大;土壤保持强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单峰曲线,随坡度增加呈线性增大。③研究区年均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为3.912×10^(13)元,以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E 1为主。④地理探测结果显示:坡度和土壤类型对土壤保持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最高,整体上以植被覆盖度和土壤类型交互作用解释力最高。[结论]坡度和土壤类型共同作用于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为影响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应将部分耕地转为草地或林地,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保持能力,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土壤保持功能 祁连山地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基层林业防火工作管理措施研究
6
作者 杜永林 《河南农业》 2024年第6期46-48,共3页
祁连山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同时也面临极其严峻的防火形势。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多,森林火灾频发,给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探讨影响祁连山地区基层林业防火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 祁连山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同时也面临极其严峻的防火形势。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多,森林火灾频发,给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探讨影响祁连山地区基层林业防火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祁连山地区基层林业防火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祁连山地区的防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森林火灾 防火工作 祁连山地 参考和借鉴 全球气候变化 基层 管理
下载PDF
过去40 a来祁连山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7
作者 杨斐 冯祥 +1 位作者 张飞民 王澄海 《干旱气象》 2024年第3期385-394,共10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植被生长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祁连山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对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2022年GIMMS NDVI数据及ERA5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祁连山地区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植被生长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祁连山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对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2022年GIMMS NDVI数据及ERA5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祁连山地区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NDVI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段(0.6~0.8),并自东向西逐渐减小。过去40 a,祁连山地区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主要由于生长季NDVI的显著增加,而在非生长季,祁连山中、东部部分地区NDVI呈减小趋势。祁连山地区NDVI的变化与气温、降水整体呈正相关关系,但生长季NDVI与降水在祁连山东部部分地区呈负相关,非生长季NDVI与气温在祁连山西部部分地区呈负相关。祁连山夏季NDVI与对应时段气温和降水之间存在显著耦合模态,气温和降水的增加整体上对NDVI增加有益,但祁连山东部地区生长季NDVI增加主要由气温升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NDVI 气候变化 耦合模态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过去500 a年代际旱涝事件演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8
作者 任子健 王江林 +1 位作者 徐贺年 秦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7,共14页
祁连山地区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年代际重大干旱事件对其植被、冻土等生态要素影响显著。根据前人所重建的干湿变化数据集,分析了祁连山地区过去500 a年代际旱涝事件的发生规律、演化趋势及可能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 祁连山地区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年代际重大干旱事件对其植被、冻土等生态要素影响显著。根据前人所重建的干湿变化数据集,分析了祁连山地区过去500 a年代际旱涝事件的发生规律、演化趋势及可能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祁连山地区近几十年来气候呈现明显的湿润化趋势,且1951年之后的变湿趋势已超出了历史时期自然变率范围。(2)亚洲夏季降水数据集对研究区历史干湿状况代表性良好,该地区过去7次年代际干旱事件降水差异显著,其中严重程度最高的是1786—1796年干旱;4次年代际湿润事件持续时间差异显著,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发生在1968—2009年长达42 a的湿润事件。(3)年代际旱涝事件受气候外强迫和海温内部变率综合影响,太平洋和大西洋年代际海温模态变化及二者位相组合是调节祁连山年代际旱涝事件的关键因子。太阳辐射与祁连山降水呈同相位变化,火山活动则主要影响年代际干旱事件。研究强调长时间背景对评估当前祁连山地区气候异常的重要性,并建议评估未来该地区发生重大旱涝事件风险时需综合考虑外强迫和海温内部变率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旱涝 小冰期 气候驱动因素 祁连山
下载PDF
生态修复前后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晶晶 焦亮 +3 位作者 张华 杜达石 朱许丽 车曦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8-418,共11页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祁连山地区为研究区,分析1986—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计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率,进而评估...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祁连山地区为研究区,分析1986—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计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率,进而评估生态修复工程对于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1986—2020年间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变化趋势为0.022/10a;中高覆盖度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西北地区仍然是以低覆盖度为主,且1999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施行后,中低覆盖度向中高覆盖度方向转化。(2)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因素对植被覆盖的贡献率为93.40%,人类活动贡献率为6.60%,气候因素是祁连山区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但人类活动在植被变化中的影响程度逐年增加。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呈转好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祁连山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为后续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地 植被覆盖度 生态修复工程 气候变化 贡献率
下载PDF
190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衰减特征
10
作者 任雪梅 李文君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3年第8期979-986,共8页
文章通过对190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7级以上强震发生后震中区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7级以上强震发生后1~6年震中100~220 km范围内5级地震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增震效应;7级以上强震发生的23~56年震中100~220 km... 文章通过对190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7级以上强震发生后震中区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7级以上强震发生后1~6年震中100~220 km范围内5级地震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增震效应;7级以上强震发生的23~56年震中100~220 km范围内5级地震活动减弱,表现为减震效应。由于发震构造的不同,1920年海原的8 1/2级地震和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余震活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地震带 衰减特征 增震 减震 发震构造
下载PDF
门源M_(s)6.9地震序列及祁连山地震带余震序列的统计特征研究
11
作者 张成军 严武建 康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3,共8页
基于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余震序列数据和祁连山地震带24次5.0级以上地震余震序列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门源M_(s)6.9地震震源机制与余震序列类型,以及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性、余震序列类型及分布规律、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关... 基于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余震序列数据和祁连山地震带24次5.0级以上地震余震序列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门源M_(s)6.9地震震源机制与余震序列类型,以及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性、余震序列类型及分布规律、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关系及余震序列类型与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门源M_(s)6.9地震为主余型类型地震;该地震带5.0级以上中强地震存在3个丛集活动阶段且持续时间约为4 a,门源M_(s)6.9地震的发生意味着祁连山地震带进入了中强地震活跃阶段;以主余型余震序列类型为主,震群型和孤立型余震序列为辅,具有显著的分区特性,且主余型序列类型主震震级与1 a内最大余震震级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余震序列主震与主震断层类型以主震破裂滑动型为主,占比达到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9级地震 祁连山地震带 序列类型 最大余震震级 主震断层性质
下载PDF
不同排放情景下祁连山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全平 刘刚 +1 位作者 高君元 俞君贤 《青海草业》 2023年第3期54-62,共9页
为了分析祁连山地区2021~2050年不同排放情景对祁连山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本文使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me-BGC),模拟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在SSP126、SSP245、SSP5853种排放情景下2021~2050年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 为了分析祁连山地区2021~2050年不同排放情景对祁连山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本文使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me-BGC),模拟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在SSP126、SSP245、SSP5853种排放情景下2021~2050年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3种排放情景下,祁连山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都呈现增加趋势,SSP126情景、SSP245情景下2021~2050年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增加趋势。SSP585情景在2041~2050年更利于植被生长,2021~2040年不利于植被生长。空间分布呈现中部高、两头低的分布特征,西北与东南相比偏低10~20 gC/m^(2)/a,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青海省海北州及海西州天峻县境内,NPP普遍处于60~180 gC/m^(2)/a左右;低值区位于青海省海西州西南部,NPP值小于20 gC/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地 Biome-BGC模型 时空分布 年际变化
下载PDF
秩序与规范:媒介视域下祁连山地区口传文学研究
13
作者 杨伟 张毅 李海钰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5-39,共5页
充满自然气息和生命特征的口传文学是祁连山地区“文化走廊”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活在该区域的族群在处理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时形成了一系列融合历史、风俗、秩序与规范的口传文学。丰富的口传文学在历史传承中濡化为族群成员共享... 充满自然气息和生命特征的口传文学是祁连山地区“文化走廊”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活在该区域的族群在处理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时形成了一系列融合历史、风俗、秩序与规范的口传文学。丰富的口传文学在历史传承中濡化为族群成员共享的社会经验,遵守的秩序与规范。文章通过对祁连山地区典型性口传文学的描述,试图了解伴随互联网媒介技术的迅速传播,传统口传文学传播空间、传播路径和传播关系发生改变,继而对传统口传文学时代搭建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口传文学 媒介视域 秩序 规范
下载PDF
青海省祁连山地区某煤矿地质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修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立 徐辉 +4 位作者 王彦君 王佟 郑震 黄丽莉 张发金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8期87-92,99,共7页
矿区位于中祁连中间隆起带中的华力西—印支期断陷盆地中,属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植被类型为高山草甸植被,植被覆盖度70%左右。矿区为露天开采,已被揭露厚度303 m。地质环境影响范围为4.29 km^(2),包括采坑4个、弃渣堆16处、道路19条、生... 矿区位于中祁连中间隆起带中的华力西—印支期断陷盆地中,属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植被类型为高山草甸植被,植被覆盖度70%左右。矿区为露天开采,已被揭露厚度303 m。地质环境影响范围为4.29 km^(2),包括采坑4个、弃渣堆16处、道路19条、生产生活区3处、不稳定边坡3段、其他损毁区。造成不稳定边坡,压占草地,损毁自然植被,破坏自然景观,破坏地下含水层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不稳定边坡清理、采坑回填、渣堆平整、道路复垦、植被恢复等治理工程,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改善居住区被破坏而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祁连山的水源涵养。研究为当地的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及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高寒地区 露天煤矿 地质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治理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及经济价值估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雷馨 海新权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45-1854,共10页
人类活动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通过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间接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分析了2000—2020年祁连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InVEST模型估算了祁连山地区... 人类活动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通过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间接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分析了2000—2020年祁连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InVEST模型估算了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结合复利现值公式估算了各时期碳储量经济价值。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草地和未利用地是祁连山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土地利用类型总面积80%以上,且两者之间转换最为显著。因人类活动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祁连山地区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他地类面积增加;(2)由于该地适宜的地理环境、植被保护力度的加强与人工管理的作用,2000—2020年祁连山地区碳储量增加44.26×10^(4)t,并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显著相关。其中,耕地、草地和水域碳储量增加73.1×10^(4)t,林地和未利用地碳储量减少28.8×10^(4)t;(3)2000—2020年祁连山地区碳储量经济价值由2325.9×10^(6)元增加至3908.8×10^(6)元,增量为1582.9×10^(6)元,增长率为68.1%。其中,草地碳储量经济价值20 a间增加了851.8×10^(6)元,增长率为71.5%,成为该地区碳储量经济价值增加的主要驱动力。祁连山地区碳储量呈增加趋势,未来相关部门在延续先前管理方案的同时,也要警惕当前气候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制定优化土地利用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碳储量 碳储量经济价值 祁连山
下载PDF
CMIP6气候模式对祁连山地区气温要素模拟能力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全平 高君元 朱生翠 《青海科技》 202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文章采用客观评价、年际变化模拟、水平分布模拟等方法评估了10个全球气候模式对祁连山地区气温要素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0个全球气候模式都能模拟出1970年至2014年祁连山地区气温变化的大致趋势;其中,模式CESM-WACCM对祁连山地区气温要... 文章采用客观评价、年际变化模拟、水平分布模拟等方法评估了10个全球气候模式对祁连山地区气温要素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0个全球气候模式都能模拟出1970年至2014年祁连山地区气温变化的大致趋势;其中,模式CESM-WACCM对祁连山地区气温要素模拟能力最优,再现了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均方根误差RMSE、虚报比例FAR(False Alarm Ratio)、频率偏离指数FBI(Frequency Bias Index)和公正预兆得分ETS(Equitable Threat Score)4项评估指标在模式客观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评估结果对预测祁连山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气候模式 温度 模拟评估
下载PDF
柴达木—祁连山地块内部震间上地壳块体运动特征与变形模式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葛伟鹏 王敏 +2 位作者 沈正康 袁道阳 郑文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94-3010,共17页
以青藏高原北缘及东北缘的柴达木—祁连山地块内的活动断裂、由断裂所围限的微小块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整理区内活动断裂定量参数和GPS速度场等资料,使用球面应变率计算方法分析研究区内GPS速度场得到现今构造应变率场,讨论区内最大... 以青藏高原北缘及东北缘的柴达木—祁连山地块内的活动断裂、由断裂所围限的微小块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整理区内活动断裂定量参数和GPS速度场等资料,使用球面应变率计算方法分析研究区内GPS速度场得到现今构造应变率场,讨论区内最大剪应变率、面膨胀率与旋转率等参数与区域构造变形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区内详实的活动断裂资料建立精细的微小活动块体模型,利用Backslip模型反演断裂所围限的各个块体边界断裂的滑动速率、块体内部统一应变率及块体欧拉运动学参数等,并与活动构造方法获得的滑动速率做对比;最后,讨论研究区内由GPS速度场所揭示的地壳运动变形模式.结果表明:(1)柴达木—祁连山地区地壳运动,在沿着山脉走向上具有带状区域分块运动特征,大范围内具有弥散变形特征;(2)青藏高原北部变形场应是通过不同断裂差异性相对运动、区域内部逆冲挤压和块体旋转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鄂拉山到古浪民勤一带具有强烈的逆冲活动,其两侧地壳块体分别具有逆向旋转的运动性质;(3)在研究区东部GPS速度场所呈现顺时针旋转的形态,应是处于不同地块边界处的中下地壳与地幔介质差异驱动机制对上地壳块体所产生的作用,并以近地表断层应变率积累形式表现的结果,是祁连山地块、阿拉善块体、鄂尔多斯地块等大型块体推挤旋转影响下的复杂运动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祁连山地 应变率场 震间上地壳运动块体模型 变形模式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对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锁锁 吕世华 +2 位作者 高艳红 文莉娟 柳媛普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8,共7页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依据祁连山地区复杂地形下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设计了一个控制试验和一个敏感性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MM5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祁连山地区的降水;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对周围地区甚至较远地区的降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依据祁连山地区复杂地形下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设计了一个控制试验和一个敏感性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MM5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祁连山地区的降水;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对周围地区甚至较远地区的降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区域平均降水减少约2%,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很不利;模拟区域感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减小,但是潜热通量变化的绝对值大于感热通量变化的绝对值,因此热通量是减小的;模拟区域气温和地面温度升高,同时土壤温度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地 生态环境恶化 数值模拟 中尺度模式MM5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人土拉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增加 王大虎 +4 位作者 张宇撰 栗多寿 石淑珍 罗运琼 孙朝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5年第7期320-320,共1页
祁连山地区人土拉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兰州730020)刘增加,王大虎,张宇撰,栗多寿,石淑珍,罗运琼,孙朝霞土拉菌病又称野兔热,系由土拉伦斯杆菌经患病野生动物、吸血昆虫或遭受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祁连山地区人土拉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兰州730020)刘增加,王大虎,张宇撰,栗多寿,石淑珍,罗运琼,孙朝霞土拉菌病又称野兔热,系由土拉伦斯杆菌经患病野生动物、吸血昆虫或遭受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为了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热病 流行病学 祁连山地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植被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61
20
作者 陈桂琛 彭敏 +1 位作者 黄荣福 卢学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1期63-72,共10页
分析和讨论了祁连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祁连山地区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表现为整体抬升,植被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边缘效应特征和高原地带性规律。该区植被虽然受到四周的较大影响,但各类高寒植被占有绝对优势,表现出与... 分析和讨论了祁连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祁连山地区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表现为整体抬升,植被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边缘效应特征和高原地带性规律。该区植被虽然受到四周的较大影响,但各类高寒植被占有绝对优势,表现出与青藏高原植被整体明显的相似性和广泛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本区植被也有其特殊性及与高原面存在一些差异。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地 植被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