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虏入夏与重建家声:成德军王氏家族祖先记忆的流变
1
作者 王卓凡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5-64,共10页
作为契丹出身的蕃将家族,成德镇王氏家族成员的祖先记忆在中晚唐经历了一系列的流变,其奠基者王武俊带有明显的胡人认同;其子辈开始通过“放逐—回归”模式的祖先叙事将自身世系接续到太原王氏之上;王承元归附入朝后,王氏家族对塞北先... 作为契丹出身的蕃将家族,成德镇王氏家族成员的祖先记忆在中晚唐经历了一系列的流变,其奠基者王武俊带有明显的胡人认同;其子辈开始通过“放逐—回归”模式的祖先叙事将自身世系接续到太原王氏之上;王承元归附入朝后,王氏家族对塞北先祖的记忆逐渐淡化,与此同时王承元的地位却被刻意突出;最后王承元的特殊性被淡化,形成了太原始祖和王武俊两大叙事中心。这一流变过程不仅源于王氏成员文化倾向等客观属性的变化,且与王氏成员面对的权力环境演变相适应,深刻反映了唐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记忆 成德军 蕃将 墓志
下载PDF
祖先记忆与区域历史:“土兵后裔”传说解析——以桂林山区“河池南丹土兵后裔”传说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小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6,共4页
桂林山区普遍存在"河池南丹土兵后裔"的传说,通过分析该传说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并探寻传说背后所体现的寻祖寻根文化,得出结论是:这种文化能够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理清其形成的过程,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区域历史过程。
关键词 祖先记忆 族群历史 寻根文化 南丹土司
下载PDF
广西灌阳的历史与卫所移民的祖先记忆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小安 汪桂芳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14,共8页
以明清以来灌阳方志中提到的卫所遗留村落为基础,通过考察族谱、传说和地方志史料,了解明朝廷为了防范瑶人,在今全州、灌阳一带设置了一些卫所。这些卫所的屯田遍及各地,逐渐形成了以卫所军户命名的村落,并与当地民户以及傜人发生了一... 以明清以来灌阳方志中提到的卫所遗留村落为基础,通过考察族谱、传说和地方志史料,了解明朝廷为了防范瑶人,在今全州、灌阳一带设置了一些卫所。这些卫所的屯田遍及各地,逐渐形成了以卫所军户命名的村落,并与当地民户以及傜人发生了一系列矛盾纠纷。今天自称为军户后裔的姓氏在叙述自己祖先来源之时,添加了不同元素,显示部分姓氏的祖先有可能是傜人,至少受到当地傜人习俗的影响。为研究祖先历史建构过程提供一个新的个案,对卫所军户身份的变化和明代各地卫所的运行状况有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阳 卫所军户 移民 祖先记忆
下载PDF
少数民族的祖先记忆与华夏认同——以广西泗城岑氏土司为例
4
作者 李天雪 朱运来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广西岑氏土司的个案告诉人们:虽然一个族群的历史细节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但这并不能决定这个族群的集体记忆。因为,集体记忆的产生跟"历史本身"并不具有同一性,它只是当时的社会状况一种反映,是对"历史"... 广西岑氏土司的个案告诉人们:虽然一个族群的历史细节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但这并不能决定这个族群的集体记忆。因为,集体记忆的产生跟"历史本身"并不具有同一性,它只是当时的社会状况一种反映,是对"历史"的一种剪裁和拼贴。在此基础上,再来观照华夏族群的发展,就会发现"华夏"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集体记忆系统,5 000年来不同的族群采取不同的方式,不间断地在建构着这一概念,但无论各个族群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如何,无论各个族群想起或忘却什么,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认同华夏文化,共享华夏文明,这也许就是华夏族能够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迅速扩散到整个大中华区域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祖先记忆 华夏认同
下载PDF
唐诗中“祖先记忆”的类型化书写举隅
5
作者 陈文畑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20-22,27,共4页
“祖先记忆”的诗性书写肇始于诗骚,至唐诗而明书暗引不胜其数。作为家族制度与家族意识的诗性投影,唐诗中的“祖先记忆”包括对姓氏起源、远近先祖功业才德事迹、家风家学的追溯等多种内容类型。不同模式的“祖先记忆”书写所蕴含的士... “祖先记忆”的诗性书写肇始于诗骚,至唐诗而明书暗引不胜其数。作为家族制度与家族意识的诗性投影,唐诗中的“祖先记忆”包括对姓氏起源、远近先祖功业才德事迹、家风家学的追溯等多种内容类型。不同模式的“祖先记忆”书写所蕴含的士人心态或情感迥异,自我表述多与获取现实自信相关、自他表述多出于对后裔的褒赞、合并表述与实现情感共识相关、旁观者表述多用以抒发历史沧桑变幻的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祖先记忆 类型化 书写
下载PDF
八部大王传说与祖先记忆——以酉水流域土家族始祖信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八部大王传说是湘西酉水流域土家人共同的祖先记忆。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八部大王传说存在于土家人处理过去和现在关系的过程中,曲折而隐晦地反映出不同时代下的现实需要。对照历史记忆和历史叙事这两类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流传“文本”的... 八部大王传说是湘西酉水流域土家人共同的祖先记忆。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八部大王传说存在于土家人处理过去和现在关系的过程中,曲折而隐晦地反映出不同时代下的现实需要。对照历史记忆和历史叙事这两类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流传“文本”的差异,土家人祖先记忆的多重面相以及不同时代下社会权力关系的变动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部大王传说 祖先记忆 始祖信仰 历史叙事
下载PDF
祖先记忆与国家认同:明清河湟土司家谱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代维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40-48,共9页
家谱是家族记忆和区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边地上层河湟土司也渐习诗书,开始广泛纂修家谱。河湟土司通过在家谱中对祖先权贵、忠贞和纯孝的形象塑造,强化了家族意识,彰显了礼仪之家的身份,使家族正统性文化身份日... 家谱是家族记忆和区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边地上层河湟土司也渐习诗书,开始广泛纂修家谱。河湟土司通过在家谱中对祖先权贵、忠贞和纯孝的形象塑造,强化了家族意识,彰显了礼仪之家的身份,使家族正统性文化身份日渐清晰,逐渐融入地方社会,拓宽了其在王朝国家中的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记忆 河湟地区 土司 家谱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恭城瑶族羊角舞的英雄祖先记忆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2
8
作者 黎靖 马志伟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年第5期65-68,共4页
羊角舞是广西恭城、钟山、富川等地盘瑶支系的重要文化特征,舞蹈的表演蕴藏着有关瑶族祖先盘瓠历史、生产生活的集体族群记忆。在文化空间的场域下观察表演者的身体动作,可以发现羊角舞起到提高瑶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作用,对于保护... 羊角舞是广西恭城、钟山、富川等地盘瑶支系的重要文化特征,舞蹈的表演蕴藏着有关瑶族祖先盘瓠历史、生产生活的集体族群记忆。在文化空间的场域下观察表演者的身体动作,可以发现羊角舞起到提高瑶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作用,对于保护传承瑶族民族文化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舞蹈 英雄祖先记忆 文化认同 羊角舞
下载PDF
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 被引量:119
9
作者 赵世瑜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64,共16页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在明清以来的华北各地流传甚广,研究者多认为它反映了明洪武、永乐时期大移民的史实,并将洪洞视为政府大规模强制移民的中转站,但其中诸多困惑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其实无论口碑传说、族谱还是碑刻、地方志...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在明清以来的华北各地流传甚广,研究者多认为它反映了明洪武、永乐时期大移民的史实,并将洪洞视为政府大规模强制移民的中转站,但其中诸多困惑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其实无论口碑传说、族谱还是碑刻、地方志等文献,都反映了某种对祖先历史的集体记忆,也反映了移民的生活境遇。在这些记忆中,我们看到的是移民家族定居、发展的历史,北方族群关系变化的历史,卫所制度等国家制度对基层社会影响的历史,也看到晚清民国时期地方士绅重构大槐树传说背后的时代取向或追求现代性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记忆 家园象征 族群历史 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
原文传递
钦州西部的地方历史与都峒之民祖先记忆的创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树海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76,109-110,共12页
本文意在分析宋明以降钦州西部溪峒社会的变迁与当地人群祖先记忆创制之间的关系。在宋代,今广西防城港市一带为广南西路钦州西部七峒之地,是一种以地方酋领为核心的社会。进入明代,里甲制度的推行以及宣德年间的弃交趾事件,使七峒中的... 本文意在分析宋明以降钦州西部溪峒社会的变迁与当地人群祖先记忆创制之间的关系。在宋代,今广西防城港市一带为广南西路钦州西部七峒之地,是一种以地方酋领为核心的社会。进入明代,里甲制度的推行以及宣德年间的弃交趾事件,使七峒中的四峒叛附安南。嘉靖间,知州林希元加强了对钦州西部的经营,他还参与当时的"议征安南",积极主战。于是,四峒一事成为林主张"讨"安南、"取"安南的重要理由。此时,四峒之民也急于归正复业。正是在这种情景下,"汉将后裔"的记忆得到创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西部 祖先记忆 族群历史
原文传递
文化融合与祖先记忆——滇南孔姓彝族人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运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9,共6页
明清时期,滇南地方社会儒家文化兴盛,与各民族传统文化发生融合,并对各民族间的交流、互动产生影响。代表中央王权的临安府与彝族纳楼土司的政治角力亦相伴始终。清乾隆年间,彝族尼苏人中的一支由普姓"恢复"为孔姓,建构孔子... 明清时期,滇南地方社会儒家文化兴盛,与各民族传统文化发生融合,并对各民族间的交流、互动产生影响。代表中央王权的临安府与彝族纳楼土司的政治角力亦相伴始终。清乾隆年间,彝族尼苏人中的一支由普姓"恢复"为孔姓,建构孔子祖先记忆。文章依据口述记忆、碑刻墓志铭及田野调查资料,简要勾勒出孔姓彝族人孔氏祖先记忆的社会历史脉络,分析其改姓的行动逻辑,指出这一现象与滇南地方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相关,是文化多样性交融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 彝族 孔氏家族 祖先记忆 文化融合
原文传递
祖先记忆与文献传播:“瓦屑坝”三考的来龙去脉 被引量:3
12
作者 游欢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江西"瓦屑坝"的移民传说,曾广泛流传于明清以后湖北黄州府与安徽安庆府两地。清代康熙以后,在江淮之间的广阔区域内,敬宗收族、寻根问祖成为一时之风尚。以张希良、靖道谟、史珥为代表的湖北、江西两地文化精英,更孜孜于"... 江西"瓦屑坝"的移民传说,曾广泛流传于明清以后湖北黄州府与安徽安庆府两地。清代康熙以后,在江淮之间的广阔区域内,敬宗收族、寻根问祖成为一时之风尚。以张希良、靖道谟、史珥为代表的湖北、江西两地文化精英,更孜孜于"瓦屑坝"确切地点的考证求索,于是便产生了"瓦屑坝"前后三考这一移民传说的精英文本,并进一步规范和影响了地方宗族关于始迁祖的历史记忆。"瓦屑坝"三考文字的产生与流传,既充分体现了地方士大夫在移民传说由口头传述向文字书写转变当中的文化创造作用,也深刻揭示了移民传说流传背后地方宗族发展的区域历史文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记忆 文献传播 瓦屑坝三考
原文传递
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原生态文化概念辨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辅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7,共5页
原生态文化,普遍意义的是指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原生态文化中的"原生态"一词是借用了自然地理和环境科学中的"生态学"之"生态"概念,其是有历史依据的,也是值得信任的。原生态文化是自然形态和历史形态... 原生态文化,普遍意义的是指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原生态文化中的"原生态"一词是借用了自然地理和环境科学中的"生态学"之"生态"概念,其是有历史依据的,也是值得信任的。原生态文化是自然形态和历史形态相结合的文化,是原住民族创造的文化,其内涵体现的是原住民族对人类自己、自然和社会的态度及其价值取向,是祖先记忆、家园象征和族群历史,是发展着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祖先记忆 家园象征 族群历史
原文传递
达斡尔迁徙、口头叙事与祖先记忆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刚 《地域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50-55,154,共7页
口头叙事是民众记忆历史的工具之一,对于没有文字的达斡尔人来说,尤为重要。17世纪前后,关于达斡尔迁徙的文献记载并不是很清晰,如果转换一个视角,从达斡尔口头叙事出发,则会有另外的收获。从达斡尔"地名""抗俄"&qu... 口头叙事是民众记忆历史的工具之一,对于没有文字的达斡尔人来说,尤为重要。17世纪前后,关于达斡尔迁徙的文献记载并不是很清晰,如果转换一个视角,从达斡尔口头叙事出发,则会有另外的收获。从达斡尔"地名""抗俄""驻防"口头叙事资料中,我们发现,达斡尔人记忆指向重要事件,且赋予神性。这些口头叙事历经世代,不断叠加了讲述者所阐释的历史,成为具有历史感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斡尔族 迁徙 口头叙事 祖先记忆
原文传递
唐代粟特康氏的祖先记忆与族群认同——以出土墓志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波涛 《唐史论丛》 2021年第2期219-236,共18页
在中古时期,有相当数量的粟特人进入了华夏地区。若干世代之后,这些人及其后裔变成了具有族群意味的"汉人"的一部分。显然,其族群认同发生了变迁。一般认为,共同的祖源记忆是族群认同的重要内容。易言之,共同的祖源记忆凝聚... 在中古时期,有相当数量的粟特人进入了华夏地区。若干世代之后,这些人及其后裔变成了具有族群意味的"汉人"的一部分。显然,其族群认同发生了变迁。一般认为,共同的祖源记忆是族群认同的重要内容。易言之,共同的祖源记忆凝聚一个族群,而个人或人群经常通过改变原有的祖源记忆,来加入、接纳或脱离一个族群,从而造成族群认同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铭 粟特人 祖先记忆 会稽郡 族群认同 康居国 曹仁贵 周绍良 出土墓志
原文传递
记忆、转化与地方资本的文化遗产——以广西防城港市“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蒙秋月 宗喀·漾正冈布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5,共9页
文化遗产保护是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场社会实践与知识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地方资本为视角,以广西防城港市文保单位“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为例,探讨在地民众将式微的家祠发展为公祠... 文化遗产保护是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场社会实践与知识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地方资本为视角,以广西防城港市文保单位“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为例,探讨在地民众将式微的家祠发展为公祠并使其发展存续的遗产化实践问题,从而揭示遗产得以“活化”利用的地方资本转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黄家祠 地方资本 祖先记忆
下载PDF
岑氏土司国家认同研究——基于《田州岑氏土司族谱》的历史解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亚群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0-15,共6页
经过明清时期对先进文化的吸收,岑氏土司开始形成国家认同观念,并通过修谱牒重构祖先记忆,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向心性。同时,这也是明清两朝推行教化政策、构建新的边疆社会秩序的结果。
关键词 岑氏土司 祖先记忆 教化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元末西夏遗民诗人王翰与东南文化
18
作者 胡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18-126,共9页
王翰是元代迁居东南地区的第四代西夏遗民,主要生活在安徽、福建、广东等东南地区,入明十一年后,自杀殉元。王翰为研究元末明初西夏遗民生存状况提供了范本。东南地区的人文与自然环境都深刻影响了王翰的思想、创作,在王翰的多族交游网... 王翰是元代迁居东南地区的第四代西夏遗民,主要生活在安徽、福建、广东等东南地区,入明十一年后,自杀殉元。王翰为研究元末明初西夏遗民生存状况提供了范本。东南地区的人文与自然环境都深刻影响了王翰的思想、创作,在王翰的多族交游网络中,吴海对王翰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尤其深刻。东南地区理学之风甚盛,为王翰理学思想的形成营造了大环境,王翰的理学思想体现在孝道、忠君爱国等方面。王翰的山水题材的诗歌彰显了他的理学精神,其诗歌带有东南地域色彩,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翰 祖先记忆 东南文化 山水诗 西夏遗民
下载PDF
古老神秘的祭尤节
19
作者 宁坚(文/图) 《方圆》 2020年第21期42-45,共4页
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二个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苗族同胞就会聚在一起,共同祭奠苗族古歌传颂中的祖先蚩尤。“祭尤节”是苗族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苗族子孙追寻祖先记忆、回溯生命历程的仪式。一大早,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 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二个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苗族同胞就会聚在一起,共同祭奠苗族古歌传颂中的祖先蚩尤。“祭尤节”是苗族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苗族子孙追寻祖先记忆、回溯生命历程的仪式。一大早,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男女老少早已在通往蚩尤祠的路上等候着祭祀队伍的到来。上午9时,祭祀的队伍牵着牛、挑着鱼和稻谷,齐聚丹寨县扬颂村祭尤坛上的蚩尤祠,身着传统盛装的苗族同胞虔诚而认真地按照古老的仪式祭祀先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蚩尤祠 苗族古歌 古老神秘 祖先记忆 丹寨县 传统节日 生命历程
下载PDF
Memory consolidation during sleep and 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被引量:5
20
作者 Iyo Koyanagi Katherine G.Akers +3 位作者 Pablo Vergara Sakthivel Srinivasan Takeshi Sakurai Masanori Sakaguch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0-23,共4页
In anticipation of the massive burden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ithin super-aged societies,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utilize neural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The capacity of intri... In anticipation of the massive burden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ithin super-aged societies,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utilize neural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The capacity of intrinsic neural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to regenerate damaged brain tissue remains unclear, due in part to th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how these newly born neurons integrate into functional circuitry. As sizable integration of adult-born neurons naturally occurs in the dentate gyrus region of the hippocampus, clarifying the mechanisms of this process could provide insights for applying neural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in clinical settings. There is convincing evidence of functional correlations between adult-born neurons and memory consolidation and sleep; therefore, we describe some new advances that were left untouched in our recent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sleep deprivation OPTOGENETICS real-time sleep analysis HIPPOCAMPUS fear memory synaptic plasticity memory process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