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资源、文化谱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以祖源传说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杨文辉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0-16,共7页
祖源传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中,充分发掘、运用这一文化资源的潜力,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要义,也是推进相关社会... 祖源传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中,充分发掘、运用这一文化资源的潜力,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要义,也是推进相关社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采用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对各民族祖源传说进行考察,可以看到祖源表述作为一种出自主位视角的集体记忆,可将文化持有者群体紧密地团结、凝聚在一起,起到其他文化元素难以发挥的凝聚功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正是依托于对多元文化资源的合理阐释与谱系书写。作为文化表征的祖源传说及其总体格局,彰显与揭示的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社会历史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源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资源 文化谱系
下载PDF
苗族的祖源传说与身份认同--以清水江上游清江村田氏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袁轶峰 石凯月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4期65-74,154,共11页
长期以来,清水江上游苗族内部广泛流传着祖先起源的历史传说。清江村即是清水江上游的一个传统民族村落。清江田氏通过口耳相传一代又一代将自己的祖源传承下去,又通过传统民俗节日不断强化自己的民族记忆。“中原”“江西”和“鼓”等... 长期以来,清水江上游苗族内部广泛流传着祖先起源的历史传说。清江村即是清水江上游的一个传统民族村落。清江田氏通过口耳相传一代又一代将自己的祖源传承下去,又通过传统民俗节日不断强化自己的民族记忆。“中原”“江西”和“鼓”等汉文化符号始终贯穿其迁徙、定居、土著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漫长迁徙历程中的记忆,时常与王朝政治、历史发展以及自身利益交织在一起。最后,田氏通过祖源传说,淡化自身“外来者”的身份,追求自身文化的正统性,融入地方社会,参与传统仪式与节日空间的建构,塑造和强化着对祖源历史的深切记忆和对国家民族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源传说 历史记忆 身份认同 苗族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变迁--巴蜀祖源传说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勇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6,159,共10页
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历史记忆,祖源传说反映了一定社会情境下人们的族群认同。本文以巴蜀祖源传说为文本分析对象,解读了其中传递的华夏认同、本土记忆、异族认识等族群情感及其产生的社会情境,并结合其他材料探... 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历史记忆,祖源传说反映了一定社会情境下人们的族群认同。本文以巴蜀祖源传说为文本分析对象,解读了其中传递的华夏认同、本土记忆、异族认识等族群情感及其产生的社会情境,并结合其他材料探讨了周秦汉晋时期中原华夏人和巴蜀本土人对巴蜀族群认同发展的三个阶段,旨在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将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文化整合与时空变迁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祖源传说 历史记忆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论嘉绒藏族土司祖源的四种文本及其文化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韩腾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在嘉绒藏族土司的祖源问题上,嘉绒土司、苯教学者、藏传佛教僧侣以及中原史家这四方从各自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解答,因而相应地产生了四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即:"琼鸟卵生说"、"琼部东迁说"、"四(六)氏族说"和&... 在嘉绒藏族土司的祖源问题上,嘉绒土司、苯教学者、藏传佛教僧侣以及中原史家这四方从各自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解答,因而相应地产生了四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即:"琼鸟卵生说"、"琼部东迁说"、"四(六)氏族说"和"皇帝册封说"。通过对这四类历史文本的解读,不仅可以厘清嘉绒土司与临近藏区和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而且从中也能反映出嘉绒地区所具有的多种文化元素互相碰撞、融合、共存的历史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绒土司 祖源传说 历史文本 文化特点
下载PDF
“南京竹子巷”与青海汉族移民——民族学视野下民间传说故事的记忆和流变 被引量:6
5
作者 霍福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8-28,共11页
寻找自己的本源,是各民族中常见的话题。青海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传说,认为青海汉族来自“南京竹子巷”。本文运用文本资料和民俗资料,对这个传说进行解读,认为传说有事实背景。故事的传播源不在南京,而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 寻找自己的本源,是各民族中常见的话题。青海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传说,认为青海汉族来自“南京竹子巷”。本文运用文本资料和民俗资料,对这个传说进行解读,认为传说有事实背景。故事的传播源不在南京,而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的麻地沟,这里的汉传佛教寺院能仁寺所主持的《目连戏》演出是传说的传播源,河湟地区的社火是传说传播的主要载体,这些周期性的文化活动通过其特有的宣教功能,使一个宗教记忆的符号形成了一个汉文化影响圈,并使河湟地区的各民族都认为是信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汉族 祖源传说 故事解读
下载PDF
扬雄《蜀都赋》的知识来源与真伪辨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陶禹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87-93,共7页
旧题扬雄所作《蜀都赋》的真伪向有争议,文学辨伪常用的研判手段并不足以得出铁证。其实文本背后隐含的作者的观念与思想,更堪为确定作品真正时代之法门。自史学维度考察,该赋中“王基既夷,蜀侯尚丛”的祖源传说,实出于晋代常璩对蜀人... 旧题扬雄所作《蜀都赋》的真伪向有争议,文学辨伪常用的研判手段并不足以得出铁证。其实文本背后隐含的作者的观念与思想,更堪为确定作品真正时代之法门。自史学维度考察,该赋中“王基既夷,蜀侯尚丛”的祖源传说,实出于晋代常璩对蜀人先祖谱系的整合与重构,不当为西汉子云所知;以哲学角度探论,赋言“坤宫奠位”所依据的“九宫八卦”理论,乃基于后学对扬雄等人所持“四卦-四时”卦气论的发展,故不应是扬雄所具备的认知。通过多维的综合考察,可定所谓“扬雄《蜀都赋》”为托名之作,并反思文学辨伪的方法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蜀都赋 辨伪 祖源传说 卦气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