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祛湿止痒颗粒药效学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芳 朱艳菊 +3 位作者 刘文君 刘畅 王振华 贾冬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疹的祛湿止痒颗粒是否有止痒、抗炎和调节机体免疫等药理学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祛湿止痒颗粒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对小鼠接触性湿疹模型的影响;对磷酸组织胺致豚鼠瘙痒模型的... 目的:探讨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疹的祛湿止痒颗粒是否有止痒、抗炎和调节机体免疫等药理学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祛湿止痒颗粒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对小鼠接触性湿疹模型的影响;对磷酸组织胺致豚鼠瘙痒模型的影响;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的影响。结果:祛湿止痒颗粒具有抗小鼠急性炎症的作用;对有小鼠接触性湿疹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磷酸组织胺致豚鼠瘙痒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大鼠皮肤蓝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祛湿止痒颗粒 变态反应 动物模型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祛湿止痒颗粒中地肤子皂苷Ic的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华峰 宋青 戴博 《中国药事》 CAS 2011年第10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对祛湿止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建立祛湿止痒颗粒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测定祛湿止痒颗粒中地肤子皂苷Ic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结果含量测定中,阴性样品无干扰,地肤子皂苷Ic在1.... 目的对祛湿止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建立祛湿止痒颗粒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测定祛湿止痒颗粒中地肤子皂苷Ic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结果含量测定中,阴性样品无干扰,地肤子皂苷Ic在1.016~25.4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9.11%,RSD=0.53%。结论鉴别方法简单易行;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能够准确测定祛湿止痒颗粒中地肤子皂苷I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蒸发光散射 祛湿止痒颗粒 地肤子皂苷Ic
下载PDF
祛湿止痒颗粒剂对急性湿疹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杰 李小鹏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7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祛湿止痒颗粒剂对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患者外周血白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例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口服及生理盐水外敷,治疗组予以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口服加... 目的:观察祛湿止痒颗粒剂对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患者外周血白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例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口服及生理盐水外敷,治疗组予以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口服加以祛湿止痒颗粒剂内服外敷;采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患者及35例正常人外周血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1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IL-1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湿止痒颗粒剂内服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疗效可靠,可降低外周血IL-17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湿 湿热蕴结 祛湿止痒颗粒 白介素-17
下载PDF
祛湿止痒颗粒的质量标准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华峰 贾恒明 +3 位作者 赵广 史飞 戴博 宋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对祛湿止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建立祛湿止痒颗粒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其处方组成药味苦参、白鲜皮和牡丹皮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祛湿止痒颗粒... 目的对祛湿止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建立祛湿止痒颗粒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其处方组成药味苦参、白鲜皮和牡丹皮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祛湿止痒颗粒中地肤子皂苷Ic,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结果 TCL鉴别方法能特征地鉴别苦参、白鲜皮和牡丹皮,斑点均清晰,阴性无干扰;地肤子皂苷Ic在2.55~12.76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9.11%,RSD为0.53%。结论鉴别方法简单易行;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能够准确测定祛湿止痒颗粒中地肤子皂苷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湿止痒颗粒 苦参 白鲜皮 牡丹皮 蒸发光散射 地肤子皂苷Ic
原文传递
凉血祛湿止痒颗粒对特应性皮炎血热湿蕴证患者IL-17A、IL-23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占学 王京军 王旭昀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653-5656,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祛湿止痒颗粒对特应性皮炎血热湿蕴证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IL-23、外周血CD4+单核细胞TLR2表达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凉血祛湿止痒颗粒)和对照组(西替利嗪片),每... 目的:观察凉血祛湿止痒颗粒对特应性皮炎血热湿蕴证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IL-23、外周血CD4+单核细胞TLR2表达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凉血祛湿止痒颗粒)和对照组(西替利嗪片),每组34例,观察患者皮肤红斑、水肿、表皮剥脱、苔藓化症状,应用严重度指数评分法评价疗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单核细胞的TLR2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7A、IL-23以及肝肾功能,疗程4周。结果:对照组有效病例32例,脱落2例,治疗组有效病例32例,脱落2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红斑、水肿丘疹、表皮剥脱、苔藓化评分、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及IL-17A、IL-2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4周愈显率[75.00%(24/32)、87.50%(28/32)]显著优于对照组[15.63%(5/32)、46.88%(15/32)](P<0.01),且3个月后复发率[6.25%(2/32)]显著低于对照组[32.14%(9/28)](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凉血祛湿止痒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血热湿蕴证具有一定的疗效,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祛湿止痒颗粒 特应性皮炎 血热湿蕴证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