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祛风湿中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祛风湿止痹痛药与舒筋活络药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小丽 陈瑞明 +2 位作者 张涛 李芳 范引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45-145,共1页
目的本实验观察研究两大类祛风湿中药(祛风湿止痹痛药和舒经活络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induce arthritis,AA)影响,以探讨这两类祛风湿中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作用.方法将SD大鼠12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12组(醋酸地塞米... 目的本实验观察研究两大类祛风湿中药(祛风湿止痹痛药和舒经活络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induce arthritis,AA)影响,以探讨这两类祛风湿中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作用.方法将SD大鼠12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12组(醋酸地塞米松组、模型组、防己组、独活组、拔葜组、秦艽组、寻骨风组、木瓜组、络石藤组、海风藤组、莶草组、桑枝组),每组10只,于每只大鼠左侧后足跖皮内处注射弗氏完全佐剂,每只0.1ml,诱导其发生炎症.建立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醋酸地塞米松组灌胃给予地塞米松,模型组灌胃给予自来水,给药组灌胃给予中药水提物配制溶液,每天给予大鼠1ml/100g灌胃(ig)给药,连续25天,记录各组大鼠后足肿胀程度变化情况,于致炎后第26天处死大鼠.检测指标:致炎前一天分别测量并记录各组大鼠左、右后足的足踝周长(用线绳绕足踝处缠两圈测周长,以减小误差),致炎后密切观察足肿胀情况,分别于致炎后第1、6、8、11、18、25天测量并记录各组大鼠左后足的足踝周长,以同侧足跖致炎前后的足踝的肿胀度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药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计算大鼠左后足踝肿胀度(肿胀度为致炎前足跖周长与致炎后足跖周长之差),最后一次测量足肿胀前,进行关节指数评定致炎后,第26天,取血清测定免疫因子(IL-6,TNF-α),并取出肝脏、胸腺、脾脏,称重并计算器官指数.结果注射后第二天,大鼠左后足即有明显肿胀,出现急性免疫反应,3~5天炎症达到高峰,约11~12天在非注射部位(后足、前足、耳、鼻、尾巴)出现继发性炎症病变:模型组大鼠在非注射部位(右后足)有明显红色斑点出现并伴有中度肿胀,足趾关节间出现关节肿大.观察给药组大鼠除海风藤组大鼠在非注射部位(右后足)出现红色斑点并伴有轻度肿胀外,其它组大鼠醋酸地塞米松组、防己组、独活组、拔葜组、秦艽组、寻骨风组、木瓜组、络石藤组、莶草组、桑枝组大鼠在非注射部位均未出现红色斑点及肿胀.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关节指数平均值明显减小.对各脏器指数的影响:除防己、独活和-莶草的脏器指数有影响外,其它药物的的变化不明显.对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给药组的血清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模型组比较,明现降低.结论① 祛风湿止痹痛药抗炎作用比舒经活络药抗炎作用好.② 注射致炎剂后10天内逐渐出现早期炎症反应,尤其前3天,致炎侧(左侧)足趾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第1-3天足肿胀达到高峰,即急性炎症期(原发性反应期),然后逐渐减轻,即急性炎症缓解期(第7~12天).③ 第10~18天,继发性炎症即迟发型超敏反应期,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为特征的慢性周身炎症,对侧后肢出现肿胀,主要出现在踝关节,也累及整个足趾,并于足趾关节间出现关节肿大,大鼠倦怠,消瘦,多发性关节炎肿胀,活动障碍等类似RA症状,即继发反应期.各组的免疫因子(IL-6,TNF-α)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⑤防己、独活、拔葜、秦艽、寻骨风、木瓜、络石藤、海风藤、莶草、桑枝均可不同程度抑制AA大鼠继发性足肿,降低多发性关节炎指数,抑制免疫因子(IL-6,TNF-α),⑥对10味中药多指标平行系统的比较祛风湿中药共性和特性,以药效谱表示同一性味归经药的共同药理活性,使中药药性概念量化、具体化和现代化,为祛风湿中药药性研究的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祛风湿止痹痛 风湿中药 活络药 灌胃(ig)给药 醋酸地塞米松 多发性关节炎 继发性炎症
下载PDF
独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蕾蕾 《中国民间疗法》 2003年第8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独活 中药 祛风湿止痹痛 发散风寒 头晕 解表散风治外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