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16年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下水位数据集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常明 申国珍 +5 位作者 徐文婷 熊高明 樊大勇 周友兵 葛结林 谢宗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2期87-94,共8页
地下水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水位数据可为研究地下水的长期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神农架站,SNF)采用人工记录方法观测的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地下水... 地下水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水位数据可为研究地下水的长期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神农架站,SNF)采用人工记录方法观测的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地下水位埋深数据,共计1675条记录。为了便于用户了解本站地下水位的概况(如平均埋深及其变化),我们计算了神农架站地下水位埋深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差、累计月动态、年际变化及趋势。地下水井设置于神农架站树木园,海拔1290 m。每天20:00测定地下水位埋深。初步分析表明,神农架站的地下水位有下降的趋势。但同期的降水量并未减少,且略有增加的趋势。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待持续观测及进一步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北亚热带 神农架站
下载PDF
2009–2018年神农架17种优势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博宇 赵常明 +4 位作者 葛结林 徐文婷 熊高明 申国珍 谢宗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16-26,共11页
植物物候常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明确植物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物候期变化,有助于认识自然季节变化规律,以服务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尤其是全球变化研究。本数据集包含神农架站综合观测场2009–2018年17个优势... 植物物候常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明确植物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物候期变化,有助于认识自然季节变化规律,以服务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尤其是全球变化研究。本数据集包含神农架站综合观测场2009–2018年17个优势物种的人工物候观测记录,数据分为木本植物子集和草本植物子集。木本子集主要记录了叶芽开放期、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果实或种子成熟期、叶秋季变色期和落叶期等物候信息。草本子集则记录了萌动期(返青期)、开花期、果实或种子成熟期、种子散布期和黄枯期等物候信息。本数据集可以结合温度、降水等环境观测数据,分析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反馈机制,为气候变化、碳循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站 植物物候 气候变化 环境变化 人工观测
下载PDF
交通换乘的山区中小型铁路站房集约化设计——以郑万铁路湖北段三站为例
3
作者 王思颖 鲁巍 曹立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6期261-265,共5页
通过对郑万铁路湖北段神农架站、兴山站、巴东北站站房及站前广场交通换乘规划设计策略的分析,结合项目建设背景与城市规划条件,总结出湖北山区交通枢纽设计的一般规律,提出山区中小型铁路站房交通换乘的三种实际方案,并结合集约型土地... 通过对郑万铁路湖北段神农架站、兴山站、巴东北站站房及站前广场交通换乘规划设计策略的分析,结合项目建设背景与城市规划条件,总结出湖北山区交通枢纽设计的一般规律,提出山区中小型铁路站房交通换乘的三种实际方案,并结合集约型土地开发思路,使得交通换乘在立体空间内高效组织利用得以实现。这时,利用场地本身的地形高差来协调城市空间的关系,利用广场高差布置社会车场,在山区的站房设计实践中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中小型铁路 交通换乘 神农架站 兴山 巴东北 前广场 规划设计
下载PDF
2009–2016年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水分含量数据集
4
作者 赵常明 申国珍 +5 位作者 徐文婷 熊高明 樊大勇 周友兵 葛结林 谢宗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2期95-105,共11页
土壤水分含量是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和动态的基础指标,是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带性的植被类型。研究区域位于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是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集水区... 土壤水分含量是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和动态的基础指标,是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带性的植被类型。研究区域位于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是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集水区。本数据集收集了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简称神农架站)2009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土壤水分含量数据,总数据量7425条。测定方法为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定点连续观测,观测深度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观测频度为每月2次。在20 m×5 m(水平投影)的人工径流场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埋设了3根测管,共9根测管。用户可以按照观测时间、观测深度和坡位进行数据检索。初步统计表明: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009–2016年土壤水分含量(体积比)平均值为0.313±0.165,最大值为0.647,最小值为0.000。2)2009年(5-12月)土壤水分含水量最大,为0.342;其次2012年,为0.340。2010年最小,为0.293。3)1月土壤水分含水量最高,为0.343;其次为11月,0.342。8月土壤水分含量最低,为0.271;其次为7月,0.291。4)土壤水分含量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加,10–50cm土层分别为0.084(±0.070)、0.222(±0.092)、0.359(±0.108)、0.431(±0.078)和0.468(±0.065)。5)2009–2012年0–50 cm土壤平均储水量为156.99(±56.99)mm,相当于1569.9(±186.6)t/hm2。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库的建立与共享,为理解水利工程集水区水分涵养和水量调节功能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为理解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该类型森林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数据支撑,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和水文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水文学的科学研究,对推动我国森林水文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含量 TDR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北亚热带 神农架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