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圣空间的地方性生产、居民认同分异与日常抵抗——中国西南哈尼族箐口案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108,共13页
文章基于田野调查、参与式观察和话语访谈分析,对中国乡村旅游开发的典型民族村寨箐口村神圣空间的地方性生产、居民认同分异与日常抵抗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1)旅游作为国家意志在地方空间的表达,使箐口神圣空间所根植的物理、文化和... 文章基于田野调查、参与式观察和话语访谈分析,对中国乡村旅游开发的典型民族村寨箐口村神圣空间的地方性生产、居民认同分异与日常抵抗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1)旅游作为国家意志在地方空间的表达,使箐口神圣空间所根植的物理、文化和社会空间发生深层次结构性生产,村寨传统神圣空间的地方性在社会文化结构和秩序规约层面遭到一定程度消解,发生了'地方'与'无地方'的物理和意义建构,无地方伴随地方感的虚无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地方性。(2)在旅游脱贫致富策略和市场逻辑下,旅游资本化导致村寨社会分化和村民的低权能化,村民利益分享认同表现出明显的'在其中'与'不在其中'的空间分异,村民社会关系出现不同尺度断裂与重构。(3)村民在旅游开发中的'不得其所'和'自我身份认同的非延续性'引发了对外与对内的行为和心理'双抵抗',继而出现村民对村寨主义的坚守。箐口案例明确或暗示性地强调了神圣空间地方性生产中的非正义性可以使冲突者卷入'斗争',这一认识暗含了反抗操控和扬弃异化的作用,明确凸显了经济问题容易引发政治问题,对新时期中国民族建设和维护边疆稳定具有相当大的警示性。未来旅游空间发展与管理,需要重视权能共享的价值本位、模式和权能协同性制度安排以及地方主体性的当代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村寨 神圣空间的地方性生产 认同与抵抗 旅游空间管理 箐口村
下载PDF
地方性空间生产知识——都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大平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5,共4页
受国际都市研究、社会理论空间转向以及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和城市理论影响,以及国内城市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激发,都市马克思主义受到国内相关领域的重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基础性的学术和理论问题,例如,如何理解都市马克思主义... 受国际都市研究、社会理论空间转向以及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和城市理论影响,以及国内城市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激发,都市马克思主义受到国内相关领域的重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基础性的学术和理论问题,例如,如何理解都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属性和意义,如何展开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本文试图提出一种主张:地方性空间生产知识乃是都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目标和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马克思主义 地方空间 空间生产
下载PDF
重建地方感:作为传播物质性的县级融媒体与地方性空间生产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旭魁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2,共6页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进入2.0阶段,然而其对基层社会传播“四力”的影响仍然较弱。文章从传播物质性视角将县级融媒体再语境化,即在地方性社会空间结构中,审视其如何勾连不同形式的空间生产并重建地方感,最终提升舆论引导效能,促进...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进入2.0阶段,然而其对基层社会传播“四力”的影响仍然较弱。文章从传播物质性视角将县级融媒体再语境化,即在地方性社会空间结构中,审视其如何勾连不同形式的空间生产并重建地方感,最终提升舆论引导效能,促进认同达成。文章从地方性物质空间、地方性表征空间与地方性社会空间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县级融媒体在地方性空间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和应用层面提出县级融媒体在重建地方感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物质 空间生产 地方
下载PDF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扬州历史街区旅游商业化与地方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珍琪 包漪娜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3-18,共6页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乎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以徐凝门大街、皮市街和广陵路为研究对象,对相关街道铺面进行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根据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三个维度分析历史街区旅游商业化发展对地方性...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乎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以徐凝门大街、皮市街和广陵路为研究对象,对相关街道铺面进行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根据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三个维度分析历史街区旅游商业化发展对地方性文化的冲击,历史街区的文化空间表征与现代文化消费的脱节,历史街区旅游商业化的空间实践与空间活动者冲突问题。最后针对历史街区的旅游商业化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地方基金反哺文化开发,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扶持当地老字号品牌,增强居民文化自豪感;规划周边文化缓冲区,提高企业入驻门槛;设计公共空间文化符号,营造空间文化氛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历史街区 旅游商业化 地方
下载PDF
表征与非表征视角下民宿对乡村空间的叠写与地方再生产——以成都明月村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兴 余正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民宿实践与乡村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关系,已成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以空间表征和非表征为视角,借助Rost CM6语义分析软件进行网络文本数据处理,深入探讨民宿对乡村空间的地方再生产问题。以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村为典型案... 民宿实践与乡村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关系,已成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以空间表征和非表征为视角,借助Rost CM6语义分析软件进行网络文本数据处理,深入探讨民宿对乡村空间的地方再生产问题。以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村为典型案例,基于民宿改造引发的新旧空间转变分析,研究地方空间的创新发展。结果发现:(1)民宿实践对地方具有重要的表征与非表征建构作用,且经由景观功能的差异化塑造和具身体验实践路径实现对地方空间的表征与非表征,塑造了新的地方空间形象;(2)民宿空间表征与非表征过程中实现了对地方空间意义的叠写与再生产,实现了地方空间的创新发展;(3)媒介宣传与地方的互动构建过程通过协商得以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 空间表征 空间叠写 地方生产 明月村 成都市
下载PDF
地方性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空间表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兰伟 陈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87,共6页
乡村旅游是我国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和实现路径,广大乡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不同程度和阶段的乡土空间重塑,地方性理论和表征与非表征理论是理解和解决乡村旅游地空间再建构问题的理论工具。该文采用经验主义下的文献研... 乡村旅游是我国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和实现路径,广大乡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不同程度和阶段的乡土空间重塑,地方性理论和表征与非表征理论是理解和解决乡村旅游地空间再建构问题的理论工具。该文采用经验主义下的文献研究与规范分析法,解读乡村旅游地空间分析的系列问题。结论如下:1)乡村旅游的空间生产包括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3类行动,在此作用下依次形成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和生活的空间,其空间要素表现为以乡土景观体系为核心的复合系统;2)乡村旅游地空间表征的要素包括空间边界、空间秩序和空间意象,3类要素是乡村旅游地空间实践和空间表征的核心内容;3)乡村旅游地空间表征的路径包括表征手法下乡村旅游地的地理想象、非表征手法下乡土景观实践与具身体验以及乡村旅游地的地方性生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地方 表征 非表征 空间生产 文化地理学
下载PDF
民族古镇地方性生产中的旅游空间不正义表征及发生过程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宏芳 明庆忠 +1 位作者 韩璐 王爱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1,155,共8页
民族古镇地方性生产出现的旅游“空间不正义”成为影响民族古镇发展的现实困境,也是其他古镇的一面“镜子”。以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审视民族古镇地方性生产中的旅游空间不正义表征并解读其发生过程。通过对喜洲、双廊等古镇的深度观察... 民族古镇地方性生产出现的旅游“空间不正义”成为影响民族古镇发展的现实困境,也是其他古镇的一面“镜子”。以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审视民族古镇地方性生产中的旅游空间不正义表征并解读其发生过程。通过对喜洲、双廊等古镇的深度观察和访谈发现:地方性生产中的同质化景观生产、文化生产、生计方式生产及社会关系生产等变化而诱发了环境、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旅游空间不正义表征。其发生过程为:①旅游城镇化中资本、权力、政策等可能引致空间不正义;②地方性生产通过空间资源分配、空间使用与权利所属等空间物化、资本化、权力化过程产生不均衡;③迎合旅游空间生产与消费地方性生产诱发效率与公平、保护与发展间发生矛盾;④空间利益分配环节催生“新贫困”等。科学规划和地方性理性生产是实现空间正义的有效途径,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各种调适机制是其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生产 旅游空间生产 空间正义 发生过程 民族古镇
原文传递
从停顿到想象:城市宣传片的地方感重构与可见性生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奋飞 邵程 《传媒观察》 CSSCI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为迎接世界性体育盛事冬奥会和大运会,北京和成都在短时间内密集推出一系列城市宣传片,生产出特殊的影像空间。在“空间生产”的理论视野中,它们依然是社会的产物,有着特定的生产模式。透过人文地理学的经验视角,视觉感知模式和象征模... 为迎接世界性体育盛事冬奥会和大运会,北京和成都在短时间内密集推出一系列城市宣传片,生产出特殊的影像空间。在“空间生产”的理论视野中,它们依然是社会的产物,有着特定的生产模式。透过人文地理学的经验视角,视觉感知模式和象征模式遮蔽了物理空间,重构了地方感的语境,用想象力占有并改变了空间的含义。影像生产出想象性的空间图式——完美异托邦,象征着无与伦比的卓越秩序,城市的现实形象和人的栖居之梦的化学反应生成了奇妙的可见性。它来自实景与虚像、碎片与整体、假器与真影的影像辩证法。隐含于内在结构的特殊性质,创造了基于纯视觉媒介的可见性生成逻辑,拓展了城市地理的实践视野和批判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异托邦 可见 空间生产 宣传片
原文传递
“地方性”的构建与“景观”感的剥离——纪录片《龙之江》的空间叙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卞芸璐 仲呈祥 《当代电视》 CSSCI 2018年第1期28-29,共2页
在当今的社会生产中,论及地域形象有两个关键词无法越过:一为"景观社会",另一个则是"媒介环境"。前者指明了现代社会中"景观"取代"地志"成为人们地域认知本体的倾向;后者则暗示了在这个媒介对人、社会和文化起到深刻作用的时代... 在当今的社会生产中,论及地域形象有两个关键词无法越过:一为"景观社会",另一个则是"媒介环境"。前者指明了现代社会中"景观"取代"地志"成为人们地域认知本体的倾向;后者则暗示了在这个媒介对人、社会和文化起到深刻作用的时代,媒介又成为了景观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手段。媒介习惯于用戏剧化的视觉表象拉近人与地域的空间距离,而在这一过程中表征与实体的分离,往往导致单一性、断层化、想象化的地理景观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地方 叙事分析 媒介环境 层化 地域文化 关键词 视觉表象 空间叙事 社会生产
原文传递
城郊开发区建设对东道区域地方性消解的影响研究——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孔翔 陈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2,共7页
我国的城郊开发区普遍缺乏地方特色,在招商引资中易陷入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困境,急需通过增强地方性来促进开发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空间生产的相关理论和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地调研,本文初步探讨了城郊开发区建设对东道区域地方... 我国的城郊开发区普遍缺乏地方特色,在招商引资中易陷入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困境,急需通过增强地方性来促进开发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空间生产的相关理论和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地调研,本文初步探讨了城郊开发区建设对东道区域地方性消解的机理。研究表明,城郊开发区建设主要是资本主导下的空间生产过程,主要生产可复制、可交换的同质空间,因而会消解东道区域的地方性,这在调研中突出表现为当地居民对新的空间缺乏深厚的认同和依恋。为此,有必要尊重当地人的发展需求,更好保护东道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从而把开发区塑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宜业宜居"空间,以增强开发区的特色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空间生产 地方 地方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原文传递
城乡要素交互作用下乡村文化消费空间的建构模式——以瓷颜咖啡店为例
11
作者 朱媛媛 邸佳琦 +3 位作者 陈思苒 刘可心 郭韫喆 李星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城乡要素流动进入加速期,乡村文化消费空间作为乡村功能由生产向消费的转型工具而涌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邯郸市彭城镇瓷颜咖啡店为案例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质性研究和计量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演绎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城乡要素流动进入加速期,乡村文化消费空间作为乡村功能由生产向消费的转型工具而涌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邯郸市彭城镇瓷颜咖啡店为案例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质性研究和计量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演绎提出了乡村文化消费空间建构模式。结果显示:1)瓷颜咖啡店以政府、企业的决定型物质构建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消费符号固着于实体建筑为概念,以乡村居民视角下的“新型休闲消费空间”与城市游客视角下的“桃花源”为亲历性空间。2)瓷颜咖啡店作为城乡文化整合的一个节点,其发展模式为物质空间拼贴式发展、社会空间嵌入式发展、文化空间整合式发展。3)乡村文化消费空间的生产是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等内在需求力和政策、资本等外在供给力以及乡土传统消费文化等潜在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4)乡村文化消费空间的发轫所代表的乡村社会空间转变实质上是乡村结构功能的转变,其空间实践也表征了乡村绅士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交互 文化消费空间 空间生产 地方
下载PDF
城市少数民族社区地方认同的消解与重构 被引量:9
12
作者 艾少伟 周文凤 +1 位作者 罗冰 田金超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5,122,共9页
在城市空间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空间形态及功能的重大改变,需通过地方重构以维系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及文化传承。开封善义堂回族社区案例研究发现,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的地方形成以及地方认同建构,依赖于自身独特的居住环境... 在城市空间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空间形态及功能的重大改变,需通过地方重构以维系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及文化传承。开封善义堂回族社区案例研究发现,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的地方形成以及地方认同建构,依赖于自身独特的居住环境及文化传统。少数民族社区由聚居转变为散居的地方变迁,对居民的地方感知及地方归属感具有重要影响。集中代表地方意义的独特空间,有助于地方及认同的重构。城市少数民族社区中被赋予特殊意义的空间,对地方的建构及文化的传承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 地方认同 城市空间生产 城市少数民族社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