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公的神圣超越世界及其权力话语——《尚书·金縢》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玉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26-33,F0002,146,共10页
孔子的“轴心突破”使儒家开始走向“内在超越”,其所突破的正是周公所尊奉的“外在超越”的神圣世界,堪称“周孔之变”。这是因为这个神圣世界为世俗权力所垄断,事实上丧失了对权力的规训制约作用。这在《尚书·金縢》里有一个集... 孔子的“轴心突破”使儒家开始走向“内在超越”,其所突破的正是周公所尊奉的“外在超越”的神圣世界,堪称“周孔之变”。这是因为这个神圣世界为世俗权力所垄断,事实上丧失了对权力的规训制约作用。这在《尚书·金縢》里有一个集中的体现,即周公的两个世界——“礼”的世俗世界与“天”的超越世界之间的关系:世俗权力凭借两种话语,即祭祀与龟卜,请托祖先神,最终影响操控至上神的“天意”。因此,对于儒家来说,“圣”与“王”的分离、神圣超越者的内在化,就是抗衡权力、争夺神圣话语权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尚书·金縢》 神圣超越世界 世俗权力话语 祭祀
下载PDF
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周易》与现象学的启示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玉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8,共12页
哲学在轴心时代以宗教的对立面出现,否弃了外在神圣超越,而走上了人本主义的内在超越之路,但在取得丰硕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当今思想的根本任务是克服理性与信仰的对立,这意味着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对此,现象学"... 哲学在轴心时代以宗教的对立面出现,否弃了外在神圣超越,而走上了人本主义的内在超越之路,但在取得丰硕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当今思想的根本任务是克服理性与信仰的对立,这意味着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对此,现象学"解构→还原→建构"的思想方法和《周易》"古歌→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建构路径都有深刻的启示,后者"理→性→命"的命题结构亦可用以阐明重建神圣超越的具体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现象学 理性与信仰 神圣超越 哲学重建
原文传递
天吏:孟子的超越观念及其政治关切——孟子思想的系统还原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玉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103,253,254,共20页
孟子的超越观念并非"内在超越",而是继承了孔子"外在超越"的神圣之"天"。这根源于孟子的问题意识,即对人民水深火热处境的关怀所引出的对政治权力的批判,由此导出"规训权力"的根本宗旨。这在... 孟子的超越观念并非"内在超越",而是继承了孔子"外在超越"的神圣之"天"。这根源于孟子的问题意识,即对人民水深火热处境的关怀所引出的对政治权力的批判,由此导出"规训权力"的根本宗旨。这在逻辑上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是规训者的确立,他必须具有对于权力的价值优越性,于是孟子树立了拥有"天爵"的"天吏"即"王者师"形象,而这又需满足以下第二、第三两个条件;第二是规训者的先天资质,即必须具有与权力者同等的天然禀赋,于是孟子创立了"天民"心性论(这是诱发后儒内在超越转向的根由),在人性层面上破除社会等级观念;第三是规训者的后天资质,即必须是同类中的优异者,以保证其规训资格,于是孟子建构了"劳心劳力"论与"先觉后觉"论及境界功夫论。以上三个条件的共同的支撑条件,则是必须坚持超越之"天"的外在性与神圣性。但上述这一切却与孟子的君臣伦理和臣属意识相矛盾,使其"得志行道"的理想沦为幻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儒家 神圣超越 政治关切 天吏
下载PDF
世俗与超越——试论传统宗教音乐的审美性特征
4
作者 张婷婷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3-38,44,共7页
作为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两种重要文化现象,宗教与音乐不仅在形式上相得益彰,而且在终极意义上也高度一致。艺术的审美境界和宗教的信仰境界,二者完全可以在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境域中交涉互融。旷观古今中外,宗教与音乐从来都是联系最为... 作为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两种重要文化现象,宗教与音乐不仅在形式上相得益彰,而且在终极意义上也高度一致。艺术的审美境界和宗教的信仰境界,二者完全可以在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境域中交涉互融。旷观古今中外,宗教与音乐从来都是联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因此,宗教音乐形式较之其他世俗音乐形式,有着自身特殊而丰富的审美特性。无论从终极关怀与至高乐境进行分析,或从日常世俗与神圣超越展开探讨,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宗教音乐的审美境域,理解宗教音乐的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音乐 终极关怀 至高乐境 日常世俗 神圣超越
下载PDF
自由:主体性超越——儒家自由的超越论省思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4-163,共10页
自由问题与哲学、宗教的一个根本问题——超越问题相契合,可以说,自由即主体性超越。其中,相对主体性超越,是以绝对主体性为终极目标的超越,其实质是自由的程度问题;绝对主体性超越则是绝对主体性的时代性转变,也即超越目标的更新,其实... 自由问题与哲学、宗教的一个根本问题——超越问题相契合,可以说,自由即主体性超越。其中,相对主体性超越,是以绝对主体性为终极目标的超越,其实质是自由的程度问题;绝对主体性超越则是绝对主体性的时代性转变,也即超越目标的更新,其实际指涉着自由的历史型变。因此,儒家现代自由的展开需要在现代性生活方式下重建绝对主体性,即确立现代自由的超越目标,据此展开现代相对主体性超越,从而提升现代主体的自由度。鉴于现代新儒学在超越维度上存在的风险,我们不仅要将社会制度建构确立为相对主体性超越的基础性内容,而且要重建现代性的、外在神圣性的超越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主体性超越 自由程度 历史形态 现代神圣超越
下载PDF
生活儒学的内在转向:神圣外在超越的重建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玉顺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0-171,192,共13页
生活儒学的"内在转向"是指其本体论的转变,即从"变易本体论"转为"超越本体论"。这个转向首先解构关于"内在超越"的两个教条--中国哲学的"内在超越"较之西方哲学的"外在超越&qu... 生活儒学的"内在转向"是指其本体论的转变,即从"变易本体论"转为"超越本体论"。这个转向首先解构关于"内在超越"的两个教条--中国哲学的"内在超越"较之西方哲学的"外在超越"既是独特的、也是优越的;而还原到中国前轴心期的神圣的外在超越;最终建构一个顺应现代生活方式的、神圣性的外在超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学 内在超越 内在转向 外在超越 神圣超越 超越本体论
原文传递
鲁迅与非基督教运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世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58-163,共6页
1922 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当时大多数文化精英都介入了这一运动,但鲁迅并未直接参与,其中缘由值得探讨。鲁迅虽未介入这一运动,但仍然受到影响,他对基督教的态度由此发生变化,鲁迅走向基... 1922 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当时大多数文化精英都介入了这一运动,但鲁迅并未直接参与,其中缘由值得探讨。鲁迅虽未介入这一运动,但仍然受到影响,他对基督教的态度由此发生变化,鲁迅走向基督教神圣超越价值的可能断绝,也就直接影响到鲁迅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深度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非基督教运动 基督教 神圣超越价值
下载PDF
“情感超越”对“内在超越”的超越——论情感儒学的超越观念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玉顺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0-50,127,128,共13页
蒙培元“情感儒学”的超越观念不同于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观念,它是主体心灵境界的“自我超越”,即不是存有论的超越观,而是境界论的超越观。不仅如此,情感儒学通过反思而超越“内在超越”,其自我超越乃是“情感超越”,其中最为重要的... 蒙培元“情感儒学”的超越观念不同于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观念,它是主体心灵境界的“自我超越”,即不是存有论的超越观,而是境界论的超越观。不仅如此,情感儒学通过反思而超越“内在超越”,其自我超越乃是“情感超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敬畏”的情感体验。当然“情感超越”也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内在超越”,因此“内在超越”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情感超越”所存在的问题。其中最重大的问题是:“内在超越”或“情感超越”不能导向“神圣超越”,会导致“超越者”的神圣性丧失。为此,需要在“前主体性”的情感本源上重建超越观念,即建构现代性的“神圣超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超越 情感儒学 敬畏 情感超越 神圣超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