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雅明的思想立场与精神救赎探析
1
作者 周颖 张金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雅明的精神探索以救赎意识为核心,包容并蓄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传统,这使其思想立场呈现出独特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在早期的神学立场中,对语言、经验和文学艺术的思考成为通向救赎之路的重要策略。后期在马克思主义与神学立场之间,本雅明... 本雅明的精神探索以救赎意识为核心,包容并蓄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传统,这使其思想立场呈现出独特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在早期的神学立场中,对语言、经验和文学艺术的思考成为通向救赎之路的重要策略。后期在马克思主义与神学立场之间,本雅明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若干方法实现其精神救赎理想。对本雅明来说,思想和学问不是象牙塔内的枯燥思辨,也不仅仅是学者们的谋生手段,而是生活得以存在的理由,是毕生面对世界的重要形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珊桑塔格称他为"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神学立场 马克思主义立场 精神救赎
下载PDF
艾略特的“宗教诗歌”观念与当代中国诗歌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季杉 荣光启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01,105,共4页
艾略特认为,文学的伟大性不能单单用文学标准来衡量,只有把宗教精神与宗教感受力也包括在内才能使它完满;有些宗教诗歌被人视为"次要诗歌",其原因在于创作者不是以宗教精神和宗教感受力来处理复杂的现实经验,而是在简单分享... 艾略特认为,文学的伟大性不能单单用文学标准来衡量,只有把宗教精神与宗教感受力也包括在内才能使它完满;有些宗教诗歌被人视为"次要诗歌",其原因在于创作者不是以宗教精神和宗教感受力来处理复杂的现实经验,而是在简单分享宗教题材;决定一种诗人伟大与否的要素不在于宗教信仰、时代精神、哲学思想这些"材料"和"媒介",而在于他"把人类的行动转化成为诗歌"的能力。当代中国诗坛已有越来越多的涉及宗教内容的优秀诗歌,但我们不能以"次要诗歌"的偏见视之。正如艾略特认为文学批评应该由具有明确的伦理和神学立场的批评来完善,当代中国诗歌世俗化倾向亦需要"神学立场"来挽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标准 宗教文学 宗教诗歌 次要诗歌 神学立场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3
作者 吴宏政 王野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理解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钥匙”。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世界历史理论都持有“神学立场”,而马克思通过世界观革命,创建了世界历史的唯物史观书写范式。马克思立足“现实的人”探讨“...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理解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钥匙”。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世界历史理论都持有“神学立场”,而马克思通过世界观革命,创建了世界历史的唯物史观书写范式。马克思立足“现实的人”探讨“人类向何处去”和“世界向何处去”两大世界历史问题,建构了“人学立场”的世界历史理论。因此和西方古典世界历史理论相比较,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真正转向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另一方面提出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神学立场 人学立场 人类命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