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神弦歌》看六朝民间信仰的复杂性
1
作者 郑磊 袁绣柏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神弦歌》是六朝时期建康地区民间祭祀杂神的乐曲。察其所祭之神,既有被视为巫信仰的自然神灵,又有道教众神;视其祭祀仪式,既沿袭巫祭“迎神—祭神—送神”的模式,又模仿道教斋醮仪式。这反映了《神弦歌》巫与道相交融的特点,也体现了... 《神弦歌》是六朝时期建康地区民间祭祀杂神的乐曲。察其所祭之神,既有被视为巫信仰的自然神灵,又有道教众神;视其祭祀仪式,既沿袭巫祭“迎神—祭神—送神”的模式,又模仿道教斋醮仪式。这反映了《神弦歌》巫与道相交融的特点,也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复杂性。这一特点的产生主要有创作群体和文化交融两方面的原因,凸显了建康地区文化信仰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弦歌 巫教 道教 民间信仰 吴声歌曲
下载PDF
《神弦歌》的文化阐释
2
作者 郭建勋 禹翱 《云梦学刊》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南朝乐府民歌中的《神弦歌》,是江南地区的巫觋祭歌。它的产生,与其故楚地区巫鬼文化的传统有关,其音乐远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楚声”;《神弦歌》在祭祀地区性的杂鬼小神的过程中,表现出叹惜生命、向往爱情、钟情山水等世俗化的情感... 南朝乐府民歌中的《神弦歌》,是江南地区的巫觋祭歌。它的产生,与其故楚地区巫鬼文化的传统有关,其音乐远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楚声”;《神弦歌》在祭祀地区性的杂鬼小神的过程中,表现出叹惜生命、向往爱情、钟情山水等世俗化的情感和愿望;《神弦歌》十八首,大多短小精练,且形式多样,语言清丽自然,音调婉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弦歌 巫鬼文化 世俗化 艺术形式
下载PDF
论李贺“神弦”诗对汉魏六朝《神弦歌》的继承与发展
3
作者 王天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22-25,共4页
唐代诗人李贺有一组"神弦"系列的诗歌,这三首诗写得"神意森索",极富特色。同汉魏六朝的《神弦歌》相比,李贺诗歌在描写对象和内在结构上都有所继承,同时在诗歌句式、情调氛围和性质用途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 李贺 神弦歌 古代文学
下载PDF
从娱神到娱人——南朝乐府之神弦歌
4
作者 吉凌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74-79,共6页
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清商曲辞里的神弦歌18首为研究对象,横向考察神弦歌作为民间创作,产生与流传的社会环境及其地位;纵向探讨神弦歌作为祭祀歌谣,在巫觋淫祀的文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意义,由此可为神弦歌作出中国文学史上较为准确的... 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清商曲辞里的神弦歌18首为研究对象,横向考察神弦歌作为民间创作,产生与流传的社会环境及其地位;纵向探讨神弦歌作为祭祀歌谣,在巫觋淫祀的文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意义,由此可为神弦歌作出中国文学史上较为准确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弦歌 祭祀 娱人
下载PDF
论《神弦歌》的神性空间与表演体制
5
作者 戚悦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神弦歌》十一曲包含十八首诗歌,是《乐府诗集》中一组特殊的祭祀歌曲,其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各曲之间前后呼应、环环相扣,营造出特定的神性空间,并通过歌舞表演完成一场较大规模的祭祀仪式。作为一组用于祭祀的诗歌文本,《神弦歌》还具... 《神弦歌》十一曲包含十八首诗歌,是《乐府诗集》中一组特殊的祭祀歌曲,其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各曲之间前后呼应、环环相扣,营造出特定的神性空间,并通过歌舞表演完成一场较大规模的祭祀仪式。作为一组用于祭祀的诗歌文本,《神弦歌》还具有戏剧脚本的提示功能,可以据此绘制出一张清晰的神灵空间分布图;其祭祀仪式融入了散乐百戏的表演体制,具有一定的情节内容,呈现出一种初级的戏剧形态,乃是六朝时期江南水乡祭祀歌舞活动的一份生动记录,对研究中国早期戏剧的发展情况,具有不容忽视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弦歌 性空间 表演体制 散乐百戏
原文传递
中晚唐人对吴越神弦歌的接受与楚骚精神的复苏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智安 《乐府学》 2007年第1期169-186,共18页
与楚地盛行淫祀而兴"楚辞"类似,吴越之地亦因媚顺鬼神而兴神弦歌。吴越的神弦歌与楚地的"楚辞"风貌绝不类似,然而中晚唐人在接受吴越神弦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以"楚辞"写神弦歌辞的现象,由此而促成了楚骚... 与楚地盛行淫祀而兴"楚辞"类似,吴越之地亦因媚顺鬼神而兴神弦歌。吴越的神弦歌与楚地的"楚辞"风貌绝不类似,然而中晚唐人在接受吴越神弦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以"楚辞"写神弦歌辞的现象,由此而促成了楚骚精神的复苏。换言之,不是现实的楚地文化,而是现实的吴越文化促成了楚骚精神的复苏。这主要是因为,唐人接触了现实中的吴越神弦歌,却不能深入把握,故而以经典读物"楚辞"作为创作时首选的借鉴对象,从而创作出了"楚辞化"的吴越神弦歌辞。这种现象的出现,体现了诗乐关系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不能或没有充分把握现实乐歌的条件下,文人相关的曲辞创作主要因袭于类似的古辞;而音乐对于诗歌的影响,就主要表现为一种间接的、曲折的中介,而不是直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吴越 神弦歌
原文传递
早期道仪:清商曲辞《神弦歌》新解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素琴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7,共12页
《神弦歌》是汉魏六朝乐府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归于清商曲辞类,却和同类清商曲辞有较大不同,呈现出明显的道教特征,被认为是“道门乐府”的代表之一。文章以《神弦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和比较研究方法分析... 《神弦歌》是汉魏六朝乐府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归于清商曲辞类,却和同类清商曲辞有较大不同,呈现出明显的道教特征,被认为是“道门乐府”的代表之一。文章以《神弦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和比较研究方法分析其来源和属性,并围绕其十一曲的曲辞推论其祭祀神系、结构、内容和舞容,继而推论其性质。《神弦歌》受汉魏六朝时期道教的兴起,道教仪式的规制化建立和造神运动的影响,在南方民间祭仪的基础上融入道教因素,并被改造为道教仪式,是乐、舞、诗一体的早期道仪。其仪式受到早期天师道、灵宝和上清派仪式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对道教仪式《宿启》的化用之上。道教仪式系统、完整、稳定的程序和仪轨,使《神弦歌》的结构得以呈现出诗、乐、舞一体,唱、念、做并重的复杂且精致的系列“套曲”结构。《神弦歌》不仅体现出民间俗乐舞受到道教影响而逐渐规制化、系统化和雅化的倾向,也为唐代大型套曲乐舞的系统化、结构化发展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弦歌 结构 舞容 宿启 早期道仪
原文传递
《神弦歌》在《乐府诗集》中的属类考辨
8
作者 李晓龙 《乐府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39-147,共9页
《神弦歌》本为东吴时期民间祀神乐曲,后传至宫中,并用于宫中宗庙祭祀仪式。然其在《乐府诗集》中的属类是'清商曲辞',而非记载宫廷仪式乐辞的'郊庙歌辞'。郭茂倩对《神弦歌》的归类源于《神弦歌》的内容和风格。
关键词 神弦歌 仪式音乐 郊庙歌辞
原文传递
《吴声歌曲》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影响
9
作者 罗永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62-70,共9页
“五四”以后,无论是中国文学史或诗歌研究的著作,对南朝《吴声歌曲》都有专章和专论加以论述。但从思想根源出发来谈论其历史文化意义及其影响的并不多,本文即想在这方面谈一点看法,以供讨论。
关键词 吴声歌 历史文化意义 中国文学史 子夜四时歌 诗歌研究 神弦歌 道教思想 山水诗 宫体诗 尽意
下载PDF
楚骚与神弦交轨的哀辞——论王维《祠渔山神女歌》的独特性
10
作者 陈芯芸 冷卫国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2-17,共6页
王维《祠渔山神女歌》作为骚体诗,被誉为"《骚》之匹也"。综合《祠渔山神女歌》音韵、形式结构、语言风格、地域文化等多个角度研究其创作情况,发现其歌辞不是因声而作歌,而是拟古基础上的自创新辞,且其拟古针对的是模拟神弦... 王维《祠渔山神女歌》作为骚体诗,被誉为"《骚》之匹也"。综合《祠渔山神女歌》音韵、形式结构、语言风格、地域文化等多个角度研究其创作情况,发现其歌辞不是因声而作歌,而是拟古基础上的自创新辞,且其拟古针对的是模拟神弦歌结构模式;其创作意图是结合身世贬谪之感的应酬之作,且其所具有的雅的特征,决定了其选词入乐的可能性很低,在不被作为地方祭祀乐章的情况下,显然也不会被纳入国家宗庙祀神乐章体系中,即不被登于乐府。同时从其创作情况总结,《祠渔山神女歌》是糅合神与骚、祠祀与爱恋的产物,具有杂糅与复归两大独特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渔山女歌》 楚骚 神弦歌 杂糅 复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