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外侧膝状体中继神经元HRP示踪结合谷氨酸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昌琪 卢大华 +1 位作者 罗学港 刘丹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5-247,共3页
采用 HRP逆行追踪结合谷氨酸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 (d L GN)中继神经元的化学递质。光镜下 HRP标记细胞与谷氨酸免疫阳性细胞清晰可辩。HRP单标记细胞位于外侧膝状体背侧核内 ,胞浆及树突基部充满棕色颗粒。免疫金... 采用 HRP逆行追踪结合谷氨酸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 (d L GN)中继神经元的化学递质。光镜下 HRP标记细胞与谷氨酸免疫阳性细胞清晰可辩。HRP单标记细胞位于外侧膝状体背侧核内 ,胞浆及树突基部充满棕色颗粒。免疫金银法 (IGSS)单标记的谷氨酸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外侧膝状体背侧核与腹侧核 ,胞体内充满黑色银颗粒。在外侧膝状体背侧核内可见 HRP和谷氨酸双标记细胞 ,其数目占 HRP标记细胞总数的 70 .9± 6 .4%。本文提示 ,谷氨酸可能是外侧膝状体背侧核投射至视皮质的中继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HRP示踪 外侧膝状体背侧核 视皮质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中继神经
下载PDF
丘脑中继神经元帕金森状态的滑模控制
2
作者 陈颖源 李会艳 王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43-1946,1950,共5页
深度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针对当前DBS参数无法自动调节的缺点,提出了基于丘脑中继神经元模型的闭环控制方案,通过Terminal滑模控制器使帕金森状态恢复正常。给出了丘脑中继神经元模型及... 深度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针对当前DBS参数无法自动调节的缺点,提出了基于丘脑中继神经元模型的闭环控制方案,通过Terminal滑模控制器使帕金森状态恢复正常。给出了丘脑中继神经元模型及其在帕金森状态下的放电模式,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结果显示Terminal滑模控制器能有效调节DBS输出,消除丘脑中继神经元的病态放电模式,恢复丘脑中继神经元的中继能力;控制方法对噪声干扰具有鲁棒性。这些结果为利用DBS实现帕金森病的闭环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中继神经 滑模控制 帕金森状态 深度脑刺激
下载PDF
外胚层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纤维蛋白支架复合体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雪松 李正南 +3 位作者 荆丹峰 许艺荠 孙太存 崔学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0,225,F0004,共6页
目的:评价外胚层间充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一纤维蛋白支架复合体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于大鼠鼻呼吸黏膜组织获取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MSCs),并诱导为神经干细胞(NSCs)。制作大鼠脊髓横断模型,将EMSCs源性神经干细胞... 目的:评价外胚层间充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一纤维蛋白支架复合体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于大鼠鼻呼吸黏膜组织获取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MSCs),并诱导为神经干细胞(NSCs)。制作大鼠脊髓横断模型,将EMSCs源性神经干细胞一纤维蛋白支架复合体移植入脊髓断端(作为NSCs-纤维蛋白支架移植组;N-F组),每周对大鼠行BBB评分,12周后对脊髓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并利用免疫印迹检测脊髓横断部位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神经丝蛋白-200(NF200)、突触蛋白(synapsin)的表达量,并与纤维蛋白支架移植组(Fg组)、单纯手术组(SCI组)进行比较。结果:鼻呼吸黏膜EMSCs源性神经干细胞高表达巢蛋白(nestin)、CDl33,在纤维蛋白胶内生长良好,并可形成神经元样突起。从术后2周开始,N-F组BBB评分每周均高于Fg组和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印迹检测显示N-F组动物脊髓标本NF200、GAP43、synapsin相对表达量均高于Fg组和SCI组。脊髓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脊髓断端N-F组可见大量阳性神经纤维呈网络状结构,并伸人断端两侧脊髓实质;Fg组有较少量纤维通过;SCI组几乎没有阳性纤维通过。结论:纤维蛋白支架对鼻呼吸黏膜EMSCs源性NSCs的生长分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EMSCs源NSCs对脊髓损伤后的组织学重建和功能恢复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黏膜 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纤维蛋白胶 神经中继
下载PDF
神经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佳慧 林欣怡 +1 位作者 邹剑龙 曾园山 《解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480-483,共4页
严重的脊髓损伤(SCI)通常会引起损伤节段以下肢体感觉和运动丧失。作为目前难以治疗的疾病,SCI困扰着许多的患者。然而,神经组织工程技术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许多新的治疗策略。与其他组织工程一样,神经组织工程也涉及到种子细胞、神... 严重的脊髓损伤(SCI)通常会引起损伤节段以下肢体感觉和运动丧失。作为目前难以治疗的疾病,SCI困扰着许多的患者。然而,神经组织工程技术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许多新的治疗策略。与其他组织工程一样,神经组织工程也涉及到种子细胞、神经生长活性因子和生物支架材料三个方面。本文将就这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逐一阐述,并着重介绍应用干细胞源性神经网络--外源性神经元中继器移植策略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工作,希望可以提供较为全面的神经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研究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源性神经网络 神经中继 移植 脊髓损伤
下载PDF
神经元中继器策略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赖碧琴 曾湘 +2 位作者 丁英 李戈 曾园山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3-1024,共12页
当成年哺乳动物发生严重的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等下行神经纤维(轴突)很难长距离跨越损伤区再生,导致损伤区以下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难以恢复.从开始在脊髓损伤处移植胚胎源性神经组织起至今近30年,神经元中继器(neuronal relay)修复... 当成年哺乳动物发生严重的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等下行神经纤维(轴突)很难长距离跨越损伤区再生,导致损伤区以下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难以恢复.从开始在脊髓损伤处移植胚胎源性神经组织起至今近30年,神经元中继器(neuronal relay)修复脊髓损伤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并得到进一步论证.国内外研究团队相继提出中继器的修复策略,即应用细胞因子、生物材料和干细胞等组织工程新技术,在改善受损伤脊髓组织微环境的同时提供内源或外源性神经元中继器(如神经网络组织或类脊髓组织),接收上、下行神经信息,并将神经信息传递给损伤区两端的脊髓固有神经元.神经元中继器修复脊髓损伤改变了“成年哺乳动物脊髓内上、下行轴突必须再生穿越全横断脊髓损伤区才能恢复脊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传统理念.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在神经元中继器修复脊髓损伤策略的指引下,利用再生医学交叉学科的新技术,恢复严重脊髓损伤后瘫痪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干细胞移植 组织工程 神经中继 神经信息传递
原文传递
先天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的变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纯 王薇 石晶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证实先天性视网膜变性 (RCS)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存在神经原变性。方法 :使用出生后第 18,2 0 ,2 8,35 ,42 ,45 ,5 6 ,6 0 ,70和 10 0d的RCS大鼠视网膜和正常SD大鼠比较 ,利用视网膜内核层细胞标记物 :抗Calbindin ,PKC和Calretinin... 目的 :证实先天性视网膜变性 (RCS)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存在神经原变性。方法 :使用出生后第 18,2 0 ,2 8,35 ,42 ,45 ,5 6 ,6 0 ,70和 10 0d的RCS大鼠视网膜和正常SD大鼠比较 ,利用视网膜内核层细胞标记物 :抗Calbindin ,PKC和Calretinin血清 ,经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标记水平细胞、杆双极细胞及无长突细胞 ,并统计这三种细胞的数目。结果 :和正常SD大鼠视网膜比较 ,RCS大鼠从 18~ 2 0d开始视网膜变性 ,除了外核层细胞死亡 ,内核层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丢失 ,并表现为浓染或水肿。统计结果表明 ,内核层水平细胞数目从出生后 6 0d开始减少 ,杆双极细胞在出生后2 0d即数目已减少 ,但可保持至 10 0d才有进一步减少 ,无长突细胞虽然在出生后 2 0~ 35d数目明显减少 ,但可一直保持这个水平。结论 :RCS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存在神经原变性 ,水平细胞、杆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发生损失的时间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大鼠 视网膜内核层细胞 中继神经原交性 先天性视网膜
下载PDF
A CLINICAL TRIAL ON YU CONG TANG IN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7
作者 王德华 黄霞 杜淑华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2-38,共7页
Yu Cong Tang ([symbol: see text]), a TCM decoction, was used to treat senile dementia. It has the action of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reinforcing the kidney, nourishing yin, strengthening yang,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 Yu Cong Tang ([symbol: see text]), a TCM decoction, was used to treat senile dementia. It has the action of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reinforcing the kidney, nourishing yin, strengthening yang,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dredging the channels, removing phlegm and restoring consciousness. CT, EEG, REG, Hb, PaO2, Tch, TG and 17-OHCS were tested,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d Aged 80 and over DEMENTIA Drugs Chinese Herbal FEMALE Follow-Up Studies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Yang Deficiency Yin Deficien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