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放射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
3
1
作者
危丽萍
文国萍
《现代护理》
2003年第11期856-856,共1页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放射治疗是经皮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插管在电视监视下将微导管送至靶血管,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及溶栓药物注入病灶部位,使病变血管闭塞或使血管再通,溶栓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技术不仅使病人痛苦少,见效快,而且安全有效...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放射治疗是经皮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插管在电视监视下将微导管送至靶血管,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及溶栓药物注入病灶部位,使病变血管闭塞或使血管再通,溶栓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技术不仅使病人痛苦少,见效快,而且安全有效,是脑血管疾病神经治疗的一种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放射治疗
护理
电视监视
溶栓
治疗
微导管血管内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2例介入神经放射治疗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
3
2
作者
郝建萍
周蓉
王征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年第9期1655-1655,共1页
关键词
介入
神经
放射
治疗
护理
血管内手术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雷威
杨爱云
+1 位作者
马怀宾
陈会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8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的患者3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使用瑞芬太尼6.0~15.0μg/(kg.h),丙泊酚3~5mg/(kg.h)微量泵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在...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的患者3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使用瑞芬太尼6.0~15.0μg/(kg.h),丙泊酚3~5mg/(kg.h)微量泵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在麻醉前、气管插管后10min、股动脉置管后1min、重要手术操作(放置弹簧圈、支架或注射栓塞剂)时、拔除气管导管后3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前和拔管后除外)和有无体动反应。记录停药距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的时间;观察苏醒期患者有无呛咳、躁动等,术后询问有无术中知晓。结果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平稳,术后苏醒快、拔管早,无术中知晓病例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麻醉疗效确切,适合用于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的麻醉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介入
神经
放射
学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经外科疾病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
1
4
作者
马廉亭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63-64,共2页
神经外科疾病的血管内治疗卫称介入神经放射治疗、因治疗所用导管为3F以下.有的甚至微细到1.5F(0.49mm),故又称之为微导管血管内治疗。
关键词
神经
外科疾病
血管内
治疗
介入
治疗
介入
神经
放射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邹存伟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14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进行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进行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永久性致残率分别为2.0%、1.0%,对照组分别为10.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4.188,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32±3.12)d,对照组为(20.83±5.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8,P<0.05)。结论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栓塞程度较高,手术成功率大,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疗效显著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可以缩短疗程、节省开支、不需要开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术
血管内
治疗
手术方式
神经
系统疾病
介入
神经
放射
治疗
原文传递
出版消息
6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9年第19期24-24,共1页
▲《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由凌锋、李铁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0年前,国外神经放射学的前辈们为了解决一些开颅手术不能解决或极难解决的疾病,在介入神经放射学这条崎岖狭窄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地探索。30年来这门新兴学科有了大...
▲《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由凌锋、李铁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0年前,国外神经放射学的前辈们为了解决一些开颅手术不能解决或极难解决的疾病,在介入神经放射学这条崎岖狭窄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地探索。30年来这门新兴学科有了大的发展,在我国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地丰富了脑血管病学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神经
放射
学
介入
神经
放射
治疗
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瘤
开颅手术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脊髓血管畸形
中枢
神经
系统
影像学
新兴学科
原文传递
题名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放射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
3
1
作者
危丽萍
文国萍
机构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现代护理》
2003年第11期856-856,共1页
文摘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放射治疗是经皮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插管在电视监视下将微导管送至靶血管,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及溶栓药物注入病灶部位,使病变血管闭塞或使血管再通,溶栓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技术不仅使病人痛苦少,见效快,而且安全有效,是脑血管疾病神经治疗的一种新方式.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放射治疗
护理
电视监视
溶栓
治疗
微导管血管内
治疗
分类号
R473.74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2例介入神经放射治疗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
3
2
作者
郝建萍
周蓉
王征
机构
山西省肿瘤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出处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年第9期1655-1655,共1页
关键词
介入
神经
放射
治疗
护理
血管内手术
脑血管疾病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雷威
杨爱云
马怀宾
陈会波
机构
河南省洛阳脑血管病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8期33-34,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的患者3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使用瑞芬太尼6.0~15.0μg/(kg.h),丙泊酚3~5mg/(kg.h)微量泵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在麻醉前、气管插管后10min、股动脉置管后1min、重要手术操作(放置弹簧圈、支架或注射栓塞剂)时、拔除气管导管后3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前和拔管后除外)和有无体动反应。记录停药距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的时间;观察苏醒期患者有无呛咳、躁动等,术后询问有无术中知晓。结果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平稳,术后苏醒快、拔管早,无术中知晓病例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麻醉疗效确切,适合用于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的麻醉维持。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介入
神经
放射
学
治疗
Keywords
Propofol
Remifentanil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treatment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外科疾病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
1
4
作者
马廉亭
机构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63-64,共2页
文摘
神经外科疾病的血管内治疗卫称介入神经放射治疗、因治疗所用导管为3F以下.有的甚至微细到1.5F(0.49mm),故又称之为微导管血管内治疗。
关键词
神经
外科疾病
血管内
治疗
介入
治疗
介入
神经
放射
治疗
分类号
R65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邹存伟
机构
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14期82-83,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进行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永久性致残率分别为2.0%、1.0%,对照组分别为10.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4.188,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32±3.12)d,对照组为(20.83±5.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8,P<0.05)。结论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栓塞程度较高,手术成功率大,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疗效显著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可以缩短疗程、节省开支、不需要开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术
血管内
治疗
手术方式
神经
系统疾病
介入
神经
放射
治疗
分类号
R65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出版消息
6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9年第19期24-24,共1页
文摘
▲《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由凌锋、李铁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0年前,国外神经放射学的前辈们为了解决一些开颅手术不能解决或极难解决的疾病,在介入神经放射学这条崎岖狭窄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地探索。30年来这门新兴学科有了大的发展,在我国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地丰富了脑血管病学的知识。
关键词
介入
神经
放射
学
介入
神经
放射
治疗
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瘤
开颅手术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脊髓血管畸形
中枢
神经
系统
影像学
新兴学科
分类号
R-5 [医药卫生]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放射治疗的护理
危丽萍
文国萍
《现代护理》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62例介入神经放射治疗病人的护理
郝建萍
周蓉
王征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的应用
雷威
杨爱云
马怀宾
陈会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神经外科疾病的血管内治疗
马廉亭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邹存伟
《社区医学杂志》
2015
0
原文传递
6
出版消息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