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保护药和抗炎药对小鼠脑片缺氧缺糖/再灌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国平 葛求富 魏尔清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 在离体脑片缺血性损伤模型上 ,建立筛选与评价神经保护药和抗炎药的方法。方法 小鼠离体脑片缺氧缺糖 /再灌诱导 (OGD/RP)的模型上 ,以 2 ,3,5 三苯基氯化四氮唑 (TTC)产物formazan定量测定评价脑片活性 ,观察不同药物离体给药... 目的 在离体脑片缺血性损伤模型上 ,建立筛选与评价神经保护药和抗炎药的方法。方法 小鼠离体脑片缺氧缺糖 /再灌诱导 (OGD/RP)的模型上 ,以 2 ,3,5 三苯基氯化四氮唑 (TTC)产物formazan定量测定评价脑片活性 ,观察不同药物离体给药或整体预给药 7d对脑片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抗氧化剂依达拉奉、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及神经生长因子可显著减轻脑片的缺血性损伤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ONO 10 78和孟鲁司特、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及中枢抗炎药米诺环素无明显作用。整体给予地塞米松 (0 2 ,2 ,5mg·kg-1)能减轻脑片对缺血损伤的程度 ;孟鲁司特仅大剂量给药 (15mg·kg-1)有增强作用。结论 离体小鼠脑片TTC产物formazan定量分析评价药物抗缺血性损伤作用的方法 ,可用于初筛具有直接神经保护作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药 抗炎 小鼠 脑片缺氧缺糖 再灌损伤 脑缺血
下载PDF
神经保护药、高压氧及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殷宪敏 李敦臣 +2 位作者 杨晓雯 王淑珍 李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关键词 神经保护药 高压氧 早期干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保护药转化医学的现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小蒙 罗玉敏 陈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550-555,共6页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唯一被国际认可的治疗急性期脑缺血有效的药物。然而,因溶栓时间窗及溶栓禁忌证的限制,能成功进行溶栓的患者极少。即使成功溶栓后恢复脑血流,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并无神经保护作用,且本身存...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唯一被国际认可的治疗急性期脑缺血有效的药物。然而,因溶栓时间窗及溶栓禁忌证的限制,能成功进行溶栓的患者极少。即使成功溶栓后恢复脑血流,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并无神经保护作用,且本身存在神经毒性,还需要其他神经保护药物进行治疗。抗栓治疗虽可降低卒中的复发率及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且可增加出血性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保护药 转化医学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分析及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毅 孙智善 +1 位作者 孟然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缺血性脑损伤(卒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早期,通过对卒中发病机制和调节介质的研究,提示神经保护药是潜在、有效的干预和治疗药物。此后,大量研究采用动物模型来探讨缺血后脑内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改变,证实部分药物确实具... 缺血性脑损伤(卒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早期,通过对卒中发病机制和调节介质的研究,提示神经保护药是潜在、有效的干预和治疗药物。此后,大量研究采用动物模型来探讨缺血后脑内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改变,证实部分药物确实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为神经保护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通过MEDLINE检索引擎(PubMed)以“neuropro-tection”和“stroke”为关键词搜索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神经保护药 生物医学研究 综述
下载PDF
Na^+通道:神经保护药物的药靶
5
作者 TaylorCP 徐积恩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96年第2期75-78,共4页
众所周知,阻滞电压依赖性Na+通道的药物有局部麻醉药、抗心律失常药和抗惊厥药。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在脑缺血、低氧和头部创伤的动物模型中也提供了有效的细胞保护机制。木文综述Na+通道阻滞剂神经保护作用的证据和提出电压... 众所周知,阻滞电压依赖性Na+通道的药物有局部麻醉药、抗心律失常药和抗惊厥药。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在脑缺血、低氧和头部创伤的动物模型中也提供了有效的细胞保护机制。木文综述Na+通道阻滞剂神经保护作用的证据和提出电压依赖性Na+通道阻滞剂分子作用位点的新论点。几种药物目前正在进行中风和头部外伤的临床研究。作者对这些药物的治疗潜力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通道 阻滞剂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巧用神经保护药
6
作者 魏开敏 《健康生活》 2019年第7期48-48,共1页
案例回放患者李先生,男,54岁。去年3月份的时候患了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双足麻木,并伴有烧灼感和刺痛感。在当地卫生院就诊后医生开给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谷维素等药物。经过一周的治疗,目前麻木程度已得到缓解,但仍然偶尔有刺痛感。想... 案例回放患者李先生,男,54岁。去年3月份的时候患了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双足麻木,并伴有烧灼感和刺痛感。在当地卫生院就诊后医生开给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谷维素等药物。经过一周的治疗,目前麻木程度已得到缓解,但仍然偶尔有刺痛感。想了解还有没有适宜的神经保护药?神经保护药是一类对中枢及外周神经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当神经系统受到损伤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药 神经节苷脂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抗抑郁药万拉法新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珍琦 张萱 +3 位作者 刘扬 吕吉吉 贾晓晶 龚守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万拉法新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损伤模型以模拟抑郁症时的病理改变,在体外通过MTT法检测万拉法新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并且测定万拉法新应用前后L DH的释放、GSH水平、MD... 目的:探讨万拉法新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损伤模型以模拟抑郁症时的病理改变,在体外通过MTT法检测万拉法新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并且测定万拉法新应用前后L DH的释放、GSH水平、MDA含量和SOD活性的改变情况。结果:万拉法新抵抗了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提高了神经元存活率,减少了L DH的释放,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了神经细胞内SOD活性和GSH水平,降低了MDA含量。结论:万拉法新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拉法新 抗抑郁 神经保护药 谷氨酸 神经
下载PDF
抗抑郁药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珍琦 刘光伟 龚守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7-830,共4页
应激和抑郁引起以海马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萎缩、海马容量降低。抗抑郁药的慢性治疗通过促进海马细胞增殖和神经元数目增加 ,抵抗或克服应激诱导的海马神经元萎缩和丢失 ,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在于抗抑郁药可能作用于调节神经元的... 应激和抑郁引起以海马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萎缩、海马容量降低。抗抑郁药的慢性治疗通过促进海马细胞增殖和神经元数目增加 ,抵抗或克服应激诱导的海马神经元萎缩和丢失 ,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在于抗抑郁药可能作用于调节神经元的生成和存活的特殊的转录因子和靶基因。深入地理解应激和抗抑郁药治疗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 理学 神经保护药 理学 海马/物作用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成晓 叶建新 +1 位作者 林航 穆军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388-392,共5页
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降低血脂水平而问世。
关键词 卒中 西司他汀类 神经保护药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奎硫平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萱 刘颖 +1 位作者 刘纯岩 王珍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9-783,共5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奎硫平的神经保护作用,阐明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Glu)损伤模型以模拟抑郁症时的病理改变。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Glu损伤组和奎硫平给药组。体外MTT法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奎硫平的神经保护作用,阐明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Glu)损伤模型以模拟抑郁症时的病理改变。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Glu损伤组和奎硫平给药组。体外MTT法检测各组神经元存活率,酶学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50、100、200和500μmol.L-1)奎硫平应用前后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水平、谷胱甘肽(GSH)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Glu损伤组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约为正常的50%(P<0.05);与Glu损伤组比较,奎硫平在200μmol.L-1时神经元存活率升高(P<0.05)。Glu损伤组LDH的释放急剧升高,是正常组的7.4倍(P<0.001);与Glu损伤组比较,奎硫平组LDH的释放减少(P<0.01)。Glu损伤组的GSH的量下降,为对照组的9.2%(P<0.05),与Glu损伤组比较,奎硫平给药组GSH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Glu损伤组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Glu损伤组比较,奎硫平给药组SOD活性均升高(P<0.001)。Glu损伤组MDA水平升高,奎硫平给药组MDA水平较Glu损伤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奎硫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升高GSH水平和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硫平 抗精神病 神经保护药 谷氨酸 神经
下载PDF
中草药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娟 魏亚洲 范正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草药部分药学成分对神经元细胞病理损伤的恢复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9-01/2001-12与中药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herb,neural protec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 目的:探讨中草药部分药学成分对神经元细胞病理损伤的恢复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9-01/2001-12与中药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herb,neural protec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6-01/2003-12与中药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中药疗法、神经保护药”,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然后,对筛选出的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5篇与中药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的文章,其中8篇来源于近期发表或权威的杂志,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多项观察结果显示,部分中草药的药学成分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有治疗及保护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以下途径中:对抗钙离子的细胞内流、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不良作用及拟雌激素样作用。结论:中草药的部分药学成分黄芩甙、银杏内酯、芹菜素、三七总皂甙、川芎嗪、丹参酮、丹参素、人参皂甙等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有治疗及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不同类型神经保护药单独和联合应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志勤 于江华 +5 位作者 耿雅新 袁栋材 张金荣 朱建国 韩东亮 郭力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不同药理学机制的神经保护药联合应用是否较单独应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应用尼莫地平(1mg/kg,n=10)、硫酸镁(100mg/kg,n=10)、MK-801(1mg/kg,n=10)、还原... 目的探讨多种不同药理学机制的神经保护药联合应用是否较单独应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应用尼莫地平(1mg/kg,n=10)、硫酸镁(100mg/kg,n=10)、MK-801(1mg/kg,n=10)、还原型谷胱甘肽(1g/kg,n=10)、环磷酰胺(63mg/kg,n=10)单独或联合腹腔注射,缺血后6h和24h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并观察神经元凋亡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后6h和24h时,联合处理组的神经元凋亡数量显著减少,Bcl-2表达明显增加,与各单药处理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保护药联合应用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药 脑缺血 细胞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争论 神经保护药和抗栓药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克江 高宗恩 王桂敏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8期633-636,共4页
脑血管痉挛相关的脑缺血可通过积极治疗而得到预防甚至避免,出于这一设想,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努力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保护的药物和方法,但结论始终难以统一,而且存在不少争论。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保护药 抗栓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药: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兴泳 黄如训 裴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治疗策略,神经保护药被用于拮抗脑缺血时的一系列有害分子生物学事件。文章综述了神经保护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状,以及从临床前研究证据向临床试验转化所面临的挑战。应将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神经元作为... 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治疗策略,神经保护药被用于拮抗脑缺血时的一系列有害分子生物学事件。文章综述了神经保护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状,以及从临床前研究证据向临床试验转化所面临的挑战。应将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神经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神经保护药
原文传递
神经保护药物干预治疗退行性眼底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春霞 李根林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3-947,共5页
近年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可以作用于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多个环节,对退行性眼底病的视网膜损伤有保护作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及其相关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乙酰胆碱受体类药物,通过抑制谷氨酸盐引起的兴奋性毒性,... 近年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可以作用于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多个环节,对退行性眼底病的视网膜损伤有保护作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及其相关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乙酰胆碱受体类药物,通过抑制谷氨酸盐引起的兴奋性毒性,对视网膜的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内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阻止细胞凋亡,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丧失。抗氧化剂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通过抑制细胞内的过氧化反应,减少超氧自由基的产生,对退行性眼底病的视网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另外,神经营养因子激活相应的受体,对视网膜细胞也有重要的营养和保护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神经保护药物干预治疗退行性眼底病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聪群杂志,2012,48:943-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药 视网膜变性 青光眼 黄斑变性 物疗法
原文传递
丙氨酸抑制PKM2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
16
作者 王茜钰然 高靖辰 +2 位作者 葛承延 王倚天 万芪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丙氨酸(Ala)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Ala对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表达水平的调节。方法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并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将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OGD/R模型组以及OGD/R后Ala干预组(OGD/R+Ala)... 目的研究丙氨酸(Ala)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Ala对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表达水平的调节。方法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并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将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OGD/R模型组以及OGD/R后Ala干预组(OGD/R+Ala),应用CCK-8方法检测Ala干预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la对OGD/R模型神经元内PKM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随机将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以及MCAO后Ala干预组(MCAO+Ala),每组12只,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内Ala含量的变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各组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la干预对缺血损伤脑组织中PKM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CCK-8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神经元存活率及PKM2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86.88、20.83,P<0.05),OGD/R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KM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t_(LSD)=4.65、10.95,P<0.05);OGD/R+Ala组细胞存活率较OGD/R组显著增加,PKM2蛋白表达较OGD/R组明显下降(t_(LSD)=4.98、4.69,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MCAO组大鼠受损神经元内Ala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TTC结果显示,Ala干预使MCAO模型大鼠缺血面积减少(F=83.90,t_(LSD)=3.4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AO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PKM2表达水平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3.60,t_(LSD)=5.10,P<0.05),Ala干预后脑组织中PKM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_(LSD)=6.20,P<0.05)。结论Ala可能通过抑制PKM2蛋白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丙氨酸 丙酮酸激酶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神经保护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还是无效?
17
作者 苏克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6期477-480,共4页
尽管动物实验显示神经保护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有效,但是临床试验却未能重现动物实验的结果。这导致人们开始怀疑这种治疗是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确实有效。文章概述了相关的争论。
关键词 神经保护药 缺血性卒中 治疗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与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宋贵军 唐建武 +2 位作者 尹琳 王乃昌 包礼平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为5个亚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 h后解除栓塞,给予依达拉奉3 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 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时间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 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均P<0.05),各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涛 曲方 +1 位作者 周中和 宋福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W 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和小剂量组(B组,阿司匹林20 mg/kg)、中等剂量组(C组,阿司匹林80 mg/kg)、大剂量组(...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W 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和小剂量组(B组,阿司匹林20 mg/kg)、中等剂量组(C组,阿司匹林80 mg/kg)、大剂量组(D组,阿司匹林320 mg/kg),每组12只。实验组于脑缺血-再灌注术后连续3 d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脑缺血-再灌注后当日始连续4 d对每组动物进行Bederson评分并记录。第4天处死各组大鼠,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梗死灶体积,用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原位标记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调节基因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用阿司匹林干预后,B、C、D组大鼠肢体功能改善,与A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梗死体积显著缩小(分别较A组缩小16.3%、19.2%和12.8%);缺血周边区凋亡细胞阳性率A组为58%,B组为37%,C组为35%,D组为40%;缺血区BCL-2蛋白表达A组为38%,B组为55%,C组为60%,D组为50%;BAX蛋白表达A组为50%,B组为34%,C组为33%,D组为42%。三个药物组间进行比较,小、中等剂量阿司匹林组对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大剂量组。结论早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神经保护药 脱噬作用 基因 BCL-2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保护时间窗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怀军 杨冀萍 +3 位作者 刘瑞春 王志红 李英 武柏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分子影像医学和神经病学实验室进行。34只雄性4.5~5月龄新西兰...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分子影像医学和神经病学实验室进行。34只雄性4.5~5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生理盐水组(n=8),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n=10)和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n=10)。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线栓插入的深度不同。因子治疗组在缺血2h再灌注损伤后3h和6h应用微量进样器将2.5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50μL和神经生长因子400AU(相当于16μg/L)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生理盐水组则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再灌注72h,应用MR影像学、红四氮唑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评价各组动物脑梗死体积、灶周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率、表观弥散系数值比率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表达。在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后24,72h,采用Purdy评分标准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得分最低为2分,表示无神经功能缺陷;总得分最高为11分,表示动物意识丧失或死亡。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2h再灌注72h,MR影像测得梗死灶主要限于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和部分尾壳核。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脑梗死百分率分别较生理盐水组下降44.0%和33.3%。②缺血2h再灌注72h的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6.4±0.5),(4.8±0.8),(5.4±0.5),P<0.01);犤(2.8±0.4),(3.2±0.8),(4.6±0.5),P<0.01犦。③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犤(79.2±0.5)%,(79.9±0.6)%,(81.8±0.3)%,0.01犦。④缺血2h再灌注72h的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灶周皮质区梗死灶周区表观弥散系数值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89±3)%,(83±3)%,(74±4)%,P<0.01犦。这两组灶周皮质凋亡率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表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犤(10.4±0.7)%(15.5±1.2)%(20.2±1.3)%,P<0.01犦;犤(17.4±1.3),(26.1±1.0),(54.1±6.9),P<0.01犦。结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元护作用,有效时间窗最少是再灌注后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