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对照
1
作者 李福兴 余水莲 +1 位作者 江桂华 夏爽(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是由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成分组成的原发性低级别肿瘤,表现出双相分化的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能够反映其基本的病理改变。肿瘤强化方式与瘤体实性区分布及血供密切相关,多模态MRI影像检查对于准确诊断RGNT... 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是由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成分组成的原发性低级别肿瘤,表现出双相分化的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能够反映其基本的病理改变。肿瘤强化方式与瘤体实性区分布及血供密切相关,多模态MRI影像检查对于准确诊断RGNT至关重要。综述RGNT的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
2
作者 张超 张钧蕾 王光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89-2092,共4页
目的探讨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的MRI影像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发生在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 目的探讨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的MRI影像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发生在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T_(1)WI呈等低或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DWI显示病灶均未见扩散受限。其中1例呈囊实性改变,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环形强化,1例呈完全囊性改变,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显微镜下见分化良好的神经细胞及胶质成分共存,其中神经细胞形成菊形团或血管周围假菊形团样结构,胶质成分呈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存在Syn、GFAP、S-100等阳性。结论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较罕见,MRI表现中DWI及强化方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最终确诊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清雅 肖华亮 +3 位作者 马瑜 马强 谌燕 钟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7期2724-2727,共4页
目的:探讨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病理学等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 目的:探讨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病理学等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组织学上表现为神经细胞和毛细胞样星形细胞并存,神经细胞较小、一致,围绕神经毡结构形成菊形团样结构或围绕血管形成假菊形团样结构。胶质成分形态学符合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免疫组化显示:神经毡样基质呈Syn、NSE阳性,GFAP、CgA阴性。神经细胞核S-100、Neu-N阳性。胶质成分呈GFAP、S-100阳性,Ki-67<2%。结论: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是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中的少见类型,2007年列入第四版中枢神经系统WHO,是WHO I级的低级别胶质瘤。组织学上以胶质成分及围绕神经毡呈菊形团排列的神经细胞成分为主,免疫组化有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脑肿瘤 形成菊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和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小梅 刘惠敏 +2 位作者 何金 朱维健 徐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neuroepithelialtumour,DNT)和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glioneuronaltumor,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DNT和3例RGNT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neuroepithelialtumour,DNT)和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glioneuronaltumor,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DNT和3例RGN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并随访。结果患者年龄13~41岁,平均21.5岁,男女比为1:1,临床表现有癫痫、头晕、突眼等,MRI检查示DNT病变位于颞叶,RGNT病变均位于第四脑室,5例DNT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3例RGNT的T1、T2加权呈混杂信号。组织学:5例有特征性的胶质神经元结构,病理诊断为DNT;3例第四脑室肿瘤有特异性菊形团结构,并有典型的毛细胞星形细胞和Rosenthal纤维,病理诊断为RGNT。8例免疫表型:GFAP和Syn不同胶质成分阳性。结论RGNT是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提出的肿瘤,与DNT在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上有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第四脑室形成菊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脑蚓部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1例
5
作者 周刚 丁江伟 +2 位作者 董阳 李远 王树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524-524,共1页
1病例资料51岁男性,因头晕、走路不稳2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检查示左侧指鼻试验不稳准,未发现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MRI:小脑蚓部可见不规则团块状混杂长T1、混杂长T2信号(图1A、1B),Flair呈高信号(图1C),DWI弥散不受限(图1D),病变向... 1病例资料51岁男性,因头晕、走路不稳2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检查示左侧指鼻试验不稳准,未发现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MRI:小脑蚓部可见不规则团块状混杂长T1、混杂长T2信号(图1A、1B),Flair呈高信号(图1C),DWI弥散不受限(图1D),病变向前突入第四脑室,增强后小脑蚓部未见明显强化(图1E),病变大小约3.0 cm×2.1 cm×4.4 cm,考虑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瘤 菊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 小脑蚓部 第四脑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正常大鼠下丘脑部分核团神经元的体视学测量 被引量:2
6
作者 吕诚 熊树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3-95,共3页
下丘脑控制着机体的内脏、内分泌、情绪等多种重要机能活动,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其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1,2],因此,对下丘脑的形态学研究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以往作者大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定量描述也大多局限于二维水平... 下丘脑控制着机体的内脏、内分泌、情绪等多种重要机能活动,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其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1,2],因此,对下丘脑的形态学研究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以往作者大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定量描述也大多局限于二维水平,从三维水平来描述下丘脑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形态学 神经元 临床诊断 体视学
下载PDF
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的提取及不同形态的神经元模型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莉 杨平 叶开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提取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并建立不同形态的神经元模型。方法选取出生3~5天的大鼠乳鼠,处死后置于75%乙醇中消毒,逐步解剖出坐骨神经及脊柱,分离脊柱两侧肌肉,行椎板切开及椎间孔破坏,摘取坐骨神经与脊髓相交处的DRG,经过Ⅰ型... 目的提取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并建立不同形态的神经元模型。方法选取出生3~5天的大鼠乳鼠,处死后置于75%乙醇中消毒,逐步解剖出坐骨神经及脊柱,分离脊柱两侧肌肉,行椎板切开及椎间孔破坏,摘取坐骨神经与脊髓相交处的DRG,经过Ⅰ型胶原酶及胰蛋白酶+EDTA或Ⅰ型胶原酶、胰蛋白酶+EDTA及15%BSA溶液作用后种植于基质胶预先包被的35 mm培养皿中,待其贴壁后交替使用Neurohasal培养基和添加阿糖胞苷抗有丝分裂的Neurohasal培养基,分别获得DRG神经元团和神经元模型。结果提取培养的DRG神经元团及神经元生长状况正常,神经元轴突的生长旺盛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βⅢ-tubulin,阳性率达89.39%,并能存活生长至少30天。结论本实验方法可简单提取DRG并建立两种不同形态的神经元模型,对神经元轴突生长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 神经元团 神经元 轴突生长
下载PDF
脊髓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季毅平 詹梦熊 +1 位作者 刘水源 陈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3-934,共2页
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r,RGNT)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病种,而发生于脊髓则更为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的脊髓肿瘤相似,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笔者现将福州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脊髓RGNT患者... 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r,RGNT)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病种,而发生于脊髓则更为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的脊髓肿瘤相似,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笔者现将福州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脊髓RGNT患者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肿瘤 脊髓 菊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
原文传递
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9
作者 李子园 管民 +2 位作者 史大鹏 贺慧 王梅云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探讨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RGNT患者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对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单... 目的探讨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RGNT患者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对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单发病灶6例,4例位于小脑蚓部及其周围区域(其中2例累及松果体区、顶盖),2例位于第四脑室内;多发病灶1例,病灶分别位于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内。7例患者病灶均为以囊变为主的囊实性肿块,位于小脑蚓部及其周围区域者呈多囊性改变,位于脑室内者呈单囊性改变。CT平扫肿瘤囊变区呈低密度影,MRI呈稍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密度/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影像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后发现,肿块密度/信号改变与手术病理标本所见的囊变、出血、钙化相对应,囊性区域的信号改变与肿瘤的黏液基质成分以及陈旧出血改变相一致,肿瘤强化方式与肿瘤实性成分的分布及血供程度密切相关。结论RGNT的影像学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病理改变,结合其特定的发病部位,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系统 菊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 病理学 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