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更年期大鼠抑郁行为及加速清除脑内损伤相关模式分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猛 彭飞飞 +2 位作者 程应湘 周脉涛 邵东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更年期大鼠抑郁行为及脑内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s)中主要分子浓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2月龄,体重180~22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更年期大鼠抑郁模型组(M组),星状神...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更年期大鼠抑郁行为及脑内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s)中主要分子浓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2月龄,体重180~22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更年期大鼠抑郁模型组(M组),星状神经节注射生理盐水组(MN组)和星状神经节注射罗哌卡因组(MR组),每组10只。C组大鼠正常喂养;M组、MN组和MR组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建立更年期大鼠模型,术后第8~28天行慢性束缚应激实验(CRS)建立更年期大鼠抑郁模型。术后第29~49天每日同一时点MN组于右侧星状神经节注射生理盐水0.2 ml,MR组于相同位置注射0.25%罗哌卡因0.2 ml。于手术当天、术后第7、14、21、28、35、42、49天行体重测量和糖水偏好实验,术后第28、35、42、49天行强迫游泳实验。术后第49天各项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DAMPs主要分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热休克蛋白70(HSP70)、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ATP和尿酸(UA)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M组、MN组和MR组术后第7、14、21、28、35、42、49天体重明显减少(P<0.05),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28、35、42、49天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M组和MN组术后第49天海马组织HMGB1、HSP70、S100B、ATP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MN组比较,MR组术后第35、42、49天体重明显增加(P<0.05),术后第42、49天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5、42、49天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第49天海马组织HMGB1、HSP70、S100B、ATP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改善更年期大鼠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加速清除脑内DAMP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更年期 抑郁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 大鼠
下载PDF
光学相关不变性模式识别的局限性及其出路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延炘 申金媛 +3 位作者 张文伟 刘玥 陈戍 郭鹏毅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74,共6页
本文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分析了光学相关不变性模式识别的局限性,在保持光学相关模式识别方法的合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层神经网络的不变性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了这种方法的普适性、适应性、最优并行性及其在硬件实现上的优点,并... 本文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分析了光学相关不变性模式识别的局限性,在保持光学相关模式识别方法的合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层神经网络的不变性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了这种方法的普适性、适应性、最优并行性及其在硬件实现上的优点,并给出该方法用于多个飞行目标多畸变不变性识别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关 变性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 局限性
下载PDF
再生周围神经轴突髓鞘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继银 劳杰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轴突髓鞘化是神经再生过程的重要环节。该文从沃勒变性以及细胞外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神经调节素等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轴突和髓鞘的内在联系、髓鞘形成的调节等周围神经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这个重要环节的认识,... 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轴突髓鞘化是神经再生过程的重要环节。该文从沃勒变性以及细胞外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神经调节素等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轴突和髓鞘的内在联系、髓鞘形成的调节等周围神经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这个重要环节的认识,有助于深入认识神经再生过程,指导髓鞘病变相关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化 机制研究 神经轴突 周围神经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 周围神经再生 重要环节 再生过程 细胞外基质 分子生物学 再生轴突 沃勒变性 内在联系 神经调节 髓鞘形成 相关疾病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家族介导疼痛和痒觉信号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丽 白占涛 +2 位作者 王志红 高永静 刘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9,共10页
疼痛和瘙痒是两种主观体验不同的躯体感觉,两者存在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特的机制。尤其是在慢性疾病的条件下,疼痛和瘙痒共享一些病理机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互作网络在慢性疼痛和瘙痒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位于神经免疫界面的... 疼痛和瘙痒是两种主观体验不同的躯体感觉,两者存在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特的机制。尤其是在慢性疾病的条件下,疼痛和瘙痒共享一些病理机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互作网络在慢性疼痛和瘙痒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位于神经免疫界面的Toll样受体(TLRs)作为一类研究较为深入的模式识别受体,负责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和危险相关分子模式,启动针对感染或组织损伤的天然或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外周组织感染或损伤后,表达在免疫细胞或者中枢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中的多种TLRs被激活,进而诱导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间接的调节疼痛和瘙痒信号的产生和处理,并参与外周和中枢敏感化的形成。TLR家族成员还表达于背根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中,这些TLRs被激活后导致特定离子通道开放,诱导内向电流并启动动作电位的发放,进而直接激活感觉神经元或者增强其对致痛或致痒物质的敏感性。在慢性疼痛或瘙痒的病理条件下,TLRs的内源性配体可以被合成和释放,进而激活不同的TLR,最终促进慢性疼痛或瘙痒的外周或中枢敏化。总之,靶向TLR家族成员进行干预,有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镇痛或止痒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疼痛 背根神经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危险相关分子模式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飞 李世亭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Alzheimer病 神经干细胞(NSC) 神经组织移植 神经变性疾病 神经生物学 移植免疫学 分子生物学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相关学科 分子水平 神经科学 研究发现 脑移植 移植后
下载PDF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的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肖彬 郭纪峰 唐北沙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残存神经元中Lewy小体形成。5~10%帕金森病患...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残存神经元中Lewy小体形成。5~10%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虽然,大部分帕金森病病例为散发型,但阐明家族性帕金森病的分子机理对于整个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已经明确的帕金森病相关蛋白的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帕金森病 相关蛋白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 disease 神经变性疾病 姿势平衡障碍 分子机理 静止性震颤 病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彭超 汤颖 李国忠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8-680,共3页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antothenate kinase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又称脑内金属离子沉积性神经变性病1型,即通常所称的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或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antothenate kinase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又称脑内金属离子沉积性神经变性病1型,即通常所称的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或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变性 相关 分子机制 临床特征 激酶 泛酸 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萍 闫东明 +4 位作者 黄茜 郑晓琼 任超 杨兆祥 张建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50-1755,共6页
目的从抗炎角度探索三七总皂苷(PNS)与阿替普酶(r-tPA)联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考察PNS在不同时间点给药的脑保护作用;以凝血酶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考察PNS与阿替普酶联用的治疗作用;... 目的从抗炎角度探索三七总皂苷(PNS)与阿替普酶(r-tPA)联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考察PNS在不同时间点给药的脑保护作用;以凝血酶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考察PNS与阿替普酶联用的治疗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NS对线栓法致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梗死侧大脑巨噬细胞聚集的影响;用PNS处理LPS诱导的炎症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于缺血/再灌注前或再灌注后给予PNS,均能明显降低模型鼠的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百分率,且r-tPA联合PNS(40 mg·kg^(-1))对模型鼠具有更优的治疗效果。同时,给予PNS治疗的小鼠梗死侧大脑巨噬细胞的数量呈下降趋势。100 mg·L^(-1)的PNS预处理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TNF-α和IL-6的表达。结论溶栓联合PNS治疗脑卒中动物模型疗效明显,提示血管再通时进行抗炎症反应管理可以减轻再灌注脑损伤和增强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三七总皂苷 脑缺血性损伤 神经保护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炎性因子
下载PDF
PICALM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王丽霞(综述) 杨林(审校)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3期675-675,共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以神经炎性斑(NP)、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及β-淀粉样蛋白变性(Aβ)为典型病理特征。目前AD病因还未完...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以神经炎性斑(NP)、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及β-淀粉样蛋白变性(Aβ)为典型病理特征。目前AD病因还未完全清楚,主要认为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但随着遗传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开始从基因层面来寻找AD的发病机制。随着研究的进行,有学者发现磷脂酰肌醇结合网格蛋白组装蛋白基因(phosphatidylinositol-binding clathrin assembly,PICALM)与AD有关。我们就PICALM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的发展 相关性研究 磷脂酰肌醇 遗传因素 遗传分子 行为改变 神经 临床表现 老年痴呆 记忆障碍 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 蛋白组装 蛋白基因 蛋白变性 抽象思维 常见类型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疾病相关性小胶质细胞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变性中的作用机制及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巫扬标 周贤喆 +3 位作者 李仕鹏 吕雯奇 姚杰然 陈祥荣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3-1287,共5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诱导神经变性和神经退行性改变,这一病理过程与小胶质细胞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功能与其不同细胞亚型密切相关,其中疾病相关性小胶质细胞(DAM)是在最近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部位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小...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诱导神经变性和神经退行性改变,这一病理过程与小胶质细胞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功能与其不同细胞亚型密切相关,其中疾病相关性小胶质细胞(DAM)是在最近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部位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小胶质细胞亚型,被认为是导致神经变性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DAM在TBI后神经变性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可为理解和治疗TBI后神经变性提供新的线索。故本文围绕DAM与TBI后神经变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变性 神经变性相关分子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损伤的化疗诱导外周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先浩 杨浩 +3 位作者 张玉卿 王明 赵琪 汪溪洁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化疗药物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方法之一。但化疗诱导外周神经毒性(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CIPN)已成为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因素。线粒体损伤是导致CIPN发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线粒体损伤时... 化疗药物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方法之一。但化疗诱导外周神经毒性(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CIPN)已成为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因素。线粒体损伤是导致CIPN发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线粒体损伤时,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mitochondrial-derived 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mtDAMPs)被释放到细胞外环境,诱发炎症反应。因此,探讨mtDAMPs在CIPN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虽有大量数据描述mtDAMPs引起CIPN的广泛影响,但确切机制尚未阐明。故该文综述mtDAMPs引起CIPN的机制及潜在治疗药物,为临床和非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诱导外周神经毒性 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线粒体DNA 线粒体ROS
原文传递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左丹丹 于露 +4 位作者 叶新春 沈霞 祖洁 时宏娟 崔桂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5-809,共5页
天然免疫系统作为机体免疫反应的第一道防线,当机体遭受病原微生物或疾病相关宿主分子侵害时,能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感应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和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molecul... 天然免疫系统作为机体免疫反应的第一道防线,当机体遭受病原微生物或疾病相关宿主分子侵害时,能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感应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和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DAMP),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寡聚化结构域 受体蛋白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核苷酸 机体免疫反应 小体 炎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