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IGF-1围术期变异性与脑瘫患儿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疗效的相关性
1
作者 艾克拜尔·哈里克 童凌霄 +2 位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闫宝锋 宋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93-197,20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围术期变异性与脑性瘫痪(CP)患儿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的CP患儿17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围术期变异性与脑性瘫痪(CP)患儿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的CP患儿17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而后对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统计随访结束时患儿疗效情况,分析IGF-1变异性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截至2023年6月30日随访结束,179例患儿中,疗效评价为显效61例,有效84例,无效34例,按疗效分为好转组(n=145)及无效组(n=34)。无效组患儿各时间点血清IGF-1、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CV)均显著低于好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CV)(优势比=0.059)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IGF-1(CV)对脑瘫患儿手术疗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优于IGF-1(术前)及IGF-1(术后7 d)(P<0.05),IGF-1(CV)预测准确性显著高于IGF-1(术前)及IGF-1(术后7 d)(P<0.05)。结论围术期IGF-1变异情况与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CP患儿的疗效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变异性
下载PDF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脑瘫34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哨军 徐开河 +1 位作者 张东印 徐庆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482-483,共2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未成熟大脑的非进行性欠缺或病损引起的一组综合征。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就此问题在不同环节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近年来临床中又出现了应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瘫的方法。我院1990年...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未成熟大脑的非进行性欠缺或病损引起的一组综合征。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就此问题在不同环节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近年来临床中又出现了应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瘫的方法。我院1990年以来开展这项工作34例,效果不很理想,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4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23岁,平均8岁4个月,其中3~12岁组21例。痉挛型18例,手足徐动型1例,共济失调型1例,强直型4例,混合型10例。术前智力基本正常14例,差2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总动脉 周围交感神经 剥脱术
下载PDF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穆苍山 王东 +6 位作者 靳欢 金永健 张波 张毅 杨凯 潘海鹏 申俊峰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486-1489,共4页
目的:观察脑性瘫痪患儿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后流涎症状、吞咽障碍及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经不同方式治疗的74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37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脑性瘫痪患儿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后流涎症状、吞咽障碍及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经不同方式治疗的74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37例,作为对照组,将进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的患儿37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流涎症状、吞咽障碍、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应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可对流涎、吞咽功能起到显著改善作用,同时可有效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剥脱切除术 流涎 吞咽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脑瘫16例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恒良 柳逸斌 +2 位作者 梁仁致 蒙繁华 邓宏达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1163-1164,共2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用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16例不同类型的脑性瘫痪患者,分析其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6例中,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结论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 目的探讨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用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16例不同类型的脑性瘫痪患者,分析其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6例中,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结论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是一种对脑性瘫痪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
下载PDF
患肢畸形矫正术或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对混合型脑瘫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智 朱明海 +1 位作者 毕军花 蔡晓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3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患肢畸形矫正术或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改善混合型脑瘫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5例混合型脑瘫住院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矫正组52例给予患肢畸形矫正术,剥离组53例给予颈总动脉周... 目的分析患肢畸形矫正术或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改善混合型脑瘫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5例混合型脑瘫住院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矫正组52例给予患肢畸形矫正术,剥离组53例给予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采用Fahn肌张力障碍评分评价肌张力障碍改善情况,采用Rusk康复研究所评分评价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组均能够降低Fahn肌张力障碍评分,但剥离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矫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均能够提高术后Rusk康复研究所评分,术后12个月末Rusk康复研究所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肢畸形矫正术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混合型脑瘫效果确切,均能够改善术后运动功能,但前者改善肌张力障碍效果优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肢畸形矫正术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剥离术 混合型脑瘫 肌张力障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治疗脑瘫的临床研究(附30例)
6
作者 黄恒良 邓宏达 +4 位作者 柳逸斌 梁仁致 蒙繁华 李朝辉 岳进 《中国伤残医学》 2008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治疗脑瘫的疗效,评估对有智商、流涎、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术后改善情况。方法:30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脑瘫患者,行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术后进行系统性康复治疗。随访半年... 目的:探讨通过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治疗脑瘫的疗效,评估对有智商、流涎、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术后改善情况。方法:30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脑瘫患者,行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术后进行系统性康复治疗。随访半年,进行疗效评估。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颅内血流变化,对脑血流改变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对脑瘫患儿的智商、流涎、语言及肢体功能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后较术前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加快,血流量增加。30例中,显效20例,有效9例,好转1例,无效0例。流涎停止18例,减轻12例,无效0例。26例发音障碍患者,改善17例,有效率65.3%。1 1例术前智商仅40%~50%,术后8例反应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占72.7%。30例术后四肢痉挛明显减轻。结论: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可以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肢体痉挛,促进智商的提高,可以抑止或减少流涎,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周围交感神经切除 颈动静脉
下载PDF
针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婿洋 王秋烜 +1 位作者 韩景献 张雪竹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566-569,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甚则产生自杀倾向,危害机体健康。针灸是治疗抑郁症的较好方法,对其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针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的归纳性文献。因此,从针灸对抑郁症神经递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甚则产生自杀倾向,危害机体健康。针灸是治疗抑郁症的较好方法,对其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针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的归纳性文献。因此,从针灸对抑郁症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神经内分泌、脑肠轴、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线粒体稳态、神经周围网、细胞焦亡、氧化应激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入手,详细地对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进行归纳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 电针 线粒体稳态 细胞焦亡 神经周围网
下载PDF
神经元周围网和Nogo受体在大鼠视皮层的发育及氟西汀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解来青 徐国旭 +2 位作者 张积 倪勇 宋鄂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探讨视皮层神经元周围网(PNN)及Nogo受体在大鼠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氟西汀对成年大鼠视皮层PNN及Nogo受体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1)按出生后周龄(1、3、5、7、9周)将Wistar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观察大鼠脑正常发育过程中视皮层... 目的探讨视皮层神经元周围网(PNN)及Nogo受体在大鼠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氟西汀对成年大鼠视皮层PNN及Nogo受体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1)按出生后周龄(1、3、5、7、9周)将Wistar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观察大鼠脑正常发育过程中视皮层PNN及Nogo受体的变化;(2)根据氟西汀给药周数不同将成年(出生后10周)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及氟西汀2、4、6、8周组,每组8只,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对大鼠脑视皮层PNN及Nogo受体的影响;(3)设立双眼形觉剥夺(BFD)组作为阳性对照,按干预方式不同将成年(出生后10周)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阴性对照组、氟西汀组、BFD组和BFD+氟西汀组,每组8只,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大鼠脑视皮层PNN和Nogo受体的影响效果。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大鼠脑视皮层Nogo受体和PNN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视皮层Nogo受体蛋白的表达。组间比较根据方差齐性与否,选择t检验、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并对检验水准进行调整;组内指标变化趋势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随大鼠发育周龄增加,PNN(b=0.97,P=0.005)及Nogo受体阳性细胞密度(b=0.96,P=0.010)在视皮层呈逐渐增加;Nogo受体蛋白表达随出生后周龄逐渐增加(b=0.96,P=0.010),7周龄组(131.83±3.78)接近成年(9周龄组,135.11±3.92)水平(Z=1.93,P=0.062)。(2)免疫荧光显示氟西汀可显著降低成年大鼠视皮层的PNN,氟西汀喂养健康成年大鼠4周视皮层PNN阳性细胞密度(86.22±7.68)个/mm^2与3周龄大鼠(84.21±6.68)个/mm^2相当(t=2.08,P=0.073)。随氟西汀喂养周数增加,成年大鼠视皮层PNN(b=-0.88,P=0.040)及Nogo受体(b=-0.90,P=0.007)阳性细胞密度逐渐下降。(3)免疫荧光显示氟西汀组、BFD组及BFD+氟西汀组均较阴性对照组出现PNN(t=10.09、7.64、13.01;P=0.007、0.011、0.001)及Nogo受体阳性细胞密度(t=13.42、11.47、18.13;P=0.012、0.013、0.001)的下降;但氟西汀组与BFD组间Nogo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1,P=0.153)。免疫印迹显示氟西汀组、BFD组及BFD+氟西汀组相对阴性对照组Nogo受体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81.83±2.68、81.39±2.09及72.90±1.01,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9,P=0.041);且氟西汀联合BFD降低Nogo受体蛋白表达上与各自单独作用不同,表现为二者联合效果优于各自单独效果(氟西汀组与BFD+氟西汀组比较,Z=4.22,P=0.005;BFD组与BFD+氟西汀组比较,Z=3.09,P=0.010)。结论大鼠脑视皮层的PNN和Nogo受体的发育呈视觉经验依赖性,随大鼠视觉发育,其视皮层PNN和Nogo受体逐渐增加;氟西汀可显著降低成年大鼠脑视皮层内的PNN和Nogo受体,且其效果与BFD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 Nogo受体类 神经元可塑性 氟西汀 神经周围
原文传递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家鹏 王家勤 +3 位作者 常崇旺 王玉峰 马世江 冯宇飞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 CP )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纳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脑科疾病中心2008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学龄前CP患儿69例。其中采...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 CP )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纳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脑科疾病中心2008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学龄前CP患儿69例。其中采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43例(手术组),拒绝采用手术治疗患儿26例(未手术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的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改善情况,并测定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的发育商( DQ)、智商( IQ)、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手术组患儿的肌张力评分[(2.2±1.1)分]、步行能力评分[(3.5±0.7)分]均显著优于未手术组[(4.5±0.6)分、(2.7±0.8)分](P均〈0.05),同时较治疗前[(4.8±0.6)分、(2.2±0.9)分]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6个月后,手术组患儿IQ评分、大动作、精细动作、社会适应、个人社交、语言评分及MCA的平均流速( MV)、峰值流速( PV)、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测定值显著高于未手术组,同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CP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剥脱切除术 脑性瘫痪 临床效果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患肢畸形矫正术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混合性脑瘫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常青松 詹金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患肢畸形矫正术、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混合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对86例混合性脑瘫病人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36例,A组采取患肢畸形矫正术,B组采取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手术肢... [目的]探讨采用患肢畸形矫正术、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混合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对86例混合性脑瘫病人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36例,A组采取患肢畸形矫正术,B组采取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手术肢体痉挛、肌张力障碍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病人肌张力障碍均有所改善,A组术后2周Fahn肌张力障碍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6个月Fahn肌张力障碍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Fahn肌张力障碍评分术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病人的Rusk康复研究所评分均明显缓解,A、B两组术后12、24个月Rusk康复研究所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Rusk康复研究所评分术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患肢畸形矫正术、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混合性脑瘫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患肢畸形矫正术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剥离术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Diagnostic value of optic disc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for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11
作者 Xiao-hong WU Jing-wen FANG +4 位作者 Yin-qiong HUANG Xue-feng BAI Yong ZHUANG Xiao-yu CHEN Xia-hong LI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911-920,共10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optic disc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thickness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Methods:Nine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including 60 patients with...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optic disc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thickness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Methods:Nine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including 60 patients without DPN(NDPN group)and 30 patients with DPN(DPN group),and 30 healthy participants(normal group)were enrolled.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was used to measure the four quadrants and the overall average RNFL thickness of the optic disc.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drawn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was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RNFL thickness in the optic disc area for DPN.Results:The RNFL thickness of the DPN group was thinn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and NDPN groups in the overall average((101.07±12.40)μm vs.(111.07±6.99)μm and(109.25±6.90)μm),superior quadrant((123.00±19.04)μm vs.(138.93±14.16)μm and(134.47±14.34)μm),and inferior quadrant((129.37±17.50)μm vs.(143.60±12.22)μm and(144.48±14.10)μm),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diagnostic efficiencies of the overall average,superior quadrant,and inferior quadrant RNFL thicknesses,and a combined index of superior and inferior quadrant RNFL thicknesses were similar,and the AUCs were 0.739(95%confidence interval(CI)0.635–0.826),0.683(95%CI 0.576–0.778),0.755(95%CI 0.652–0.840),and 0.773(95%CI 0.672–0.854),respectively.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RNFL thickness in the superior quadrant reached 93.33%.Conclusions:The thickness of the RNFL in the optic disc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method for D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2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IAGN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