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及数字干预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海宁 董现玲 +2 位作者 刘海虹 刘艳丽 李现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3-885,共13页
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作为临床前驱期,探究其形成和发展机制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现有研究显示,多个执行域缺陷与aMCI记忆衰退密切相关,但尚... 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作为临床前驱期,探究其形成和发展机制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现有研究显示,多个执行域缺陷与aMCI记忆衰退密切相关,但尚未回答何种执行域是关键致病因子、关键干预治疗靶标等科学问题。为突破以往研究将执行功能视作整体抑或割裂元素的局限性,本研究拟从执行功能结构全貌着眼,在提出aMCI执行功能与记忆损害关系假说的基础上,利用脑电技术系统考察aMCI抑制、刷新和转换三种执行功能子成分的时域、时频和动态脑网络特征;并结合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筛选、识别执行功能缺陷的特异性神经靶标,探索将抑制域相关神经标记物加入aMCI早期识别的可能性;最后,通过纵向因果设计分析不同靶向数字干预对aMCI患者的训练效果及神经基础,以揭示抑制域相关额顶控制网络在干预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有望从计算认知神经视角阐明抑制是aMCI执行功能缺损和干预的认知新靶点,进而为aMCI早期识别和制定精准化诊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功能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神经机制 数字干预 深度学习
下载PDF
自发性疼痛的神经机制--前边缘皮层存在特异性编码自发性疼痛的神经元群体
2
作者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9-749,共1页
自发性疼痛是慢性疼痛病人的重要主诉,但其机制不甚清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既往研究发现,持续性的自发疼痛和内侧前额叶的活动相关。该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内侧前额叶神经元群体如何编码和调控自发性疼痛行为。主... 自发性疼痛是慢性疼痛病人的重要主诉,但其机制不甚清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既往研究发现,持续性的自发疼痛和内侧前额叶的活动相关。该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内侧前额叶神经元群体如何编码和调控自发性疼痛行为。主要结果:(1)慢性炎症痛模型大鼠出现自发性疼痛行为,表现为舔舐足底和抬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疼痛 模型大鼠 慢性疼痛 内侧前额叶 神经机制 特异性 持续性 治疗手段
下载PDF
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神经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柯梓 刘巍 +6 位作者 熊志浩 阚伯红 朱洪航 李星萍 刘洋 韩江秦 陈付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1-55,共5页
近年来,电针以其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在临床上取得的良好疗效,而见诸于临床报道中。与手针相比,电针具有刺激量稳定、可重复性高且不完全依赖医者手法操作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作者通过查阅相... 近年来,电针以其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在临床上取得的良好疗效,而见诸于临床报道中。与手针相比,电针具有刺激量稳定、可重复性高且不完全依赖医者手法操作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机制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但尚缺乏归纳与总结,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运用与推广。该文从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理学等角度出发,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溯源求本,发现电针治疗PSD主要涉及的神经机制,包括调节、兴奋皮质吞咽中枢、皮质下结构、脑干吞咽中枢等中枢神经系统及调节吞咽功能相关的周围神经及肌群等方面。最终,试对电针治疗PSD的神经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电针治疗PSD提供可视化依据,并为未来电针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神经机制 综述
下载PDF
第三方惩罚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好 陈荣荣 买晓琴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12,I0015-I0021,共22页
第三方惩罚(third-party punishment,TPP)指个体作为第三方或者观察者为维护社会规范对违规者所实施的惩罚行为。大量研究为揭示TPP行为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启示,但鲜有研究关注不同功能性脑网络在其中发挥的整体作用。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 第三方惩罚(third-party punishment,TPP)指个体作为第三方或者观察者为维护社会规范对违规者所实施的惩罚行为。大量研究为揭示TPP行为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启示,但鲜有研究关注不同功能性脑网络在其中发挥的整体作用。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TPP相关的研究,对相关理论模型和脑网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TPP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系统地对TPP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进行解释和整合。在该模型中,情绪系统和奖赏系统是TPP的动力来源,认知系统主要负责责任评估以及惩罚的选择;奖赏网络、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和中央执行网络分别参与不同认知加工阶段。该模型建立了TPP相关研究在心理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上的联系,对TPP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行了更加整体、全面的解释。未来可以引入元分析或基于机器学习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背景信息和更加复杂的社交情境下探讨第三方干预偏好以及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惩罚 认知神经机制 脑网络 FMRI
下载PDF
记忆辨别力受老化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庆贺 崔晓宇 +1 位作者 唐为 李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8-1151,共14页
记忆辨别力是对相似的记忆经验进行准确辨别的能力,其依赖于名为模式分离的神经计算机制,在人类被试中,通常使用记忆相似性任务对其进行测量与研究。在老化过程中,老年人的记忆辨别力会出现十分明显的衰退,这种衰退与海马、内嗅皮层等... 记忆辨别力是对相似的记忆经验进行准确辨别的能力,其依赖于名为模式分离的神经计算机制,在人类被试中,通常使用记忆相似性任务对其进行测量与研究。在老化过程中,老年人的记忆辨别力会出现十分明显的衰退,这种衰退与海马、内嗅皮层等内侧颞叶脑区的结构和功能衰退以及其他新皮层结构和功能老化关系密切。由于记忆辨别力高度依赖于内侧颞叶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因此,它能够反映出认知障碍发展早期的异常脑结构和功能变化,使得记忆相似性任务具备了应用于认知障碍早期识别的巨大潜力。未来研究需要采用更精细的成像技术单独考察海马齿状回和CA3亚区在记忆辨别中的作用及其老化的影响,并更多关注前额叶等新皮层结构老化影响记忆辨别力的神经机制,同时也需要建立大样本前瞻队列来验证记忆相似性任务在认知障碍早期识别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辨别力 模式分离 老化 认知神经机制 认知障碍
下载PDF
精神疲劳及其神经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俊飞 郭凯峰 +1 位作者 陈小异 蒋军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精神疲劳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高强度的认知活动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都产生消极影响。文中重点介绍了精神疲劳的各种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主观评估工具,如自我报告问卷,以及客观的生理和行为指标,如近红... 精神疲劳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高强度的认知活动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都产生消极影响。文中重点介绍了精神疲劳的各种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主观评估工具,如自我报告问卷,以及客观的生理和行为指标,如近红外、磁共振、脑电图等手段,为精神疲劳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总结了现有的缓解精神疲劳的缓解和治疗方法:心理咨询、程序性手段、药物治疗等方式。通过综合考虑认知、行为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精神疲劳视角。为理解精神疲劳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对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等实际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疲劳 神经机制 EEG
下载PDF
抑郁症疼痛加工的行为特点及神经机制
7
作者 丁颖 汪紫滢 李卫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5-1327,共13页
生理疼痛和心理疼痛是抑郁症常见的两种疼痛类型,它们的共存给抑郁症的及时诊断、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提升带来了挑战。通过综述文献可发现相比健康被试,在行为指标方面,抑郁症在不同类型的生理疼痛上表现出不一致的疼痛敏感性,在心理疼... 生理疼痛和心理疼痛是抑郁症常见的两种疼痛类型,它们的共存给抑郁症的及时诊断、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提升带来了挑战。通过综述文献可发现相比健康被试,在行为指标方面,抑郁症在不同类型的生理疼痛上表现出不一致的疼痛敏感性,在心理疼痛上表现出疼痛阈限更低、持续时间更长和痛苦感更强等特点;在神经机制方面,抑郁症患者生理疼痛与心理疼痛的特征模式与健康被试相似。未来研究可以注重探究两种类型疼痛-抑郁共病的特点,厘清抑郁症疼痛加工的影响因素,探讨抑郁症的生理疼痛加工和心理疼痛加工的共性和差异性,阐明抑郁症伴随疼痛的功能性神经学变化,为更精准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生理疼痛 心理疼痛 行为特点 神经机制
下载PDF
汉语具体词和抽象词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
8
作者 闫静 李文娟 +3 位作者 张婷婷 张俊俊 金贞兰 李凌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6,共8页
具体词和抽象词加工的神经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但过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拼音文字,发现抽象词加工更多激活语言系统,而具体词加工更多激活感知觉系统。该文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过记忆-自由回忆任务,探究了汉语具体词和... 具体词和抽象词加工的神经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但过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拼音文字,发现抽象词加工更多激活语言系统,而具体词加工更多激活感知觉系统。该文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过记忆-自由回忆任务,探究了汉语具体词和抽象词加工在记忆编码过程中的大脑活动情况,结果是两种词类的记忆加工都主要激活了颞枕皮层和左侧额下回。除此之外,抽象词记忆更多激活了默认脑网络,而具体词记忆更多激活了感觉运动皮层。结果表明具体词和抽象词的记忆都会激活语言和执行控制系统,但也会依赖不同的脑区进行记忆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词 具体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神经机制
下载PDF
裁判员判罚决策的认知与情绪神经机制的理论探索
9
作者 马林晓 邢金明 +1 位作者 翟泳宾 王锡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96,共8页
认知和情绪在裁判员的判罚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来深入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归纳法对裁判员判罚决策展开理论分析,认为裁判员的判罚决策存在着兼顾比赛整体利益和比... 认知和情绪在裁判员的判罚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来深入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归纳法对裁判员判罚决策展开理论分析,认为裁判员的判罚决策存在着兼顾比赛整体利益和比赛公平性的双重考量,是认知和情绪共同参与的结果。并且,裁判员判罚是由感知系统到知觉神经再到慎思神经的决策过程,并且会调动背侧注意网络、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奖赏网络以及中央执行网络等神经网络系统,共同处理情绪和认知控制,这为提高裁判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比赛的公正性提供了理论指导。本研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1)验证不同因素参与裁判员情绪与认知的神经机制;(2)探究裁判员专业经验与判罚决策神经机制的关系;(3)分析人工智能裁判对传统裁判员判罚决策的影响;(3)从实验角度系统验证裁判员判罚决策过程中的大脑活动模式、神经网络连接以及认知与情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员判罚决策 情绪 认知 公平感知 神经机制
下载PDF
预期视角下音乐节拍结构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10
作者 孙丽君 杨玉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7-1577,共11页
节拍结构作为音乐在时间维度的组织框架,不仅是作曲家的创作基础,还是人们欣赏音乐美感、体验音乐情绪以及理解音乐意义的前提。在预期编码理论的框架下,本文拟围绕节拍结构的预期与整合两方面,通过行为实验和脑电技术,探查音乐节拍结... 节拍结构作为音乐在时间维度的组织框架,不仅是作曲家的创作基础,还是人们欣赏音乐美感、体验音乐情绪以及理解音乐意义的前提。在预期编码理论的框架下,本文拟围绕节拍结构的预期与整合两方面,通过行为实验和脑电技术,探查音乐节拍结构的认知神经基础。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研究:(1)考察在节奏序列展开过程中,听者构建节拍结构心理表征从而建立预期的动态神经响应;(2)考察听者通过预期错误实现节拍结构预期更新的神经机制;(3)以乐句为结构单元,考察听者在小时间尺度上整合多层级节拍结构的认知神经机制;(4)在乐段水平上,考察听者如何依据远距离依存关系整合嵌套节拍结构。以上研究将有利于揭示音乐结构认知的一般机制,为音乐认知神经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相关研究结论还将为音乐鉴赏活动与音乐美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在音乐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认知 文艺心理学 神经机制 节拍结构 脑电图
下载PDF
语音识别缺陷的分类及中枢神经机制
11
作者 李娉婷 郑净 +1 位作者 薛紫炫 耿立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78,共5页
语音识别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语音识别缺陷患者往往因不能准确识别说话者的身份而苦恼。语音识别缺陷指在没有听觉损伤的情况下,仅通过声音难以识别说话者的身份。从大脑损伤的情况来看,该症状分为先天性语音识别缺陷和获得性语... 语音识别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语音识别缺陷患者往往因不能准确识别说话者的身份而苦恼。语音识别缺陷指在没有听觉损伤的情况下,仅通过声音难以识别说话者的身份。从大脑损伤的情况来看,该症状分为先天性语音识别缺陷和获得性语音识别缺陷,先天性语音识别缺陷与颞叶和杏仁核间的功能联结障碍有关,获得性语音识别缺陷患者受损脑区主要包括颞叶和额叶等。今后应重点关注语音识别缺陷患者的筛选方法、神经机制及与其他听觉认知障碍患者的差异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语音识别缺陷 发展性语音识别缺陷 神经机制
下载PDF
从肾-骨-髓-脑探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痿的神经机制
12
作者 黄祖儿 许云腾 +4 位作者 张海凤 卓俊宽 王鼎珍 秦艺菲 李西海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11期46-50,共5页
《黄帝内经》“肾主骨生髓,髓充骨养脑”理论提出肾-骨-髓-脑之间在生理特性及病理特点方面内存联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痿”范畴,病变在骨,病位在肾,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肾-骨-髓-脑间在不同层次存在共... 《黄帝内经》“肾主骨生髓,髓充骨养脑”理论提出肾-骨-髓-脑之间在生理特性及病理特点方面内存联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痿”范畴,病变在骨,病位在肾,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肾-骨-髓-脑间在不同层次存在共性,天癸竭、肾精枯,则生髓不足、骨失荣养,与绝经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通过对激素水平影响参与骨代谢过程相似,为解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痿形成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初步探讨肾-骨-髓-脑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痿形成过程的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丰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痿形成的病因病机,进一步诠释肾-骨-髓-脑理论的科学内涵,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骨-髓-脑 骨痿 神经机制
下载PDF
焦虑青少年无意识恐惧的神经机制及干预
13
作者 雷怡 梅颖 +1 位作者 王金霞 袁子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1232,共12页
焦虑症的患病率在青春期达到顶峰,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灵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对青少年焦虑发生发展的了解主要依赖于意识层面恐惧加工的相关工作,忽略了青少年前额叶功能和皮层自上而下的控制功能还不够成熟这一重要事实。因此,将这种自上... 焦虑症的患病率在青春期达到顶峰,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灵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对青少年焦虑发生发展的了解主要依赖于意识层面恐惧加工的相关工作,忽略了青少年前额叶功能和皮层自上而下的控制功能还不够成熟这一重要事实。因此,将这种自上而下的干预机制应用于青少年焦虑的临床治疗或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捕捉青少年自动的恐惧加工或许有助于明晰青少年焦虑的病理机制。本研究以健康、焦虑易感以及焦虑障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究1)青少年无意识恐惧加工发生发展规律的认知神经机制及慢性应激激素的影响作用;2)无意识恐惧加工在青少年焦虑发展中的作用;3)青少年无意识恐惧的无创干预手段。本研究将为青少年焦虑的预防、识别及干预提供科学支撑,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 焦虑障碍 青少年 认知神经机制 恐惧消退
下载PDF
音乐心理审美的脑神经机制与形式体验研究
14
作者 张婷婷 杜青青 《北方音乐》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音乐心理审美研究领域之一,是脑神经机制与形式的体验,这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文章通过分析音乐元素对审美体验的影响、音乐结构与情感体验的关联性,以及音乐表达方式对听众体验的影响,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形式对个... 音乐心理审美研究领域之一,是脑神经机制与形式的体验,这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文章通过分析音乐元素对审美体验的影响、音乐结构与情感体验的关联性,以及音乐表达方式对听众体验的影响,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形式对个体的心理反应和情感体验的作用。通过音乐心理审美的实证研究,包括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不同受试群体的音乐心理审美研究比较,以此探讨音乐心理审美的发展与变化。结论表明:该研究有助于揭示音乐心理审美在不同人群和时期的差异性,为个性化音乐教育和治疗提供有益的指导,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心理审美 神经机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形式体验 情感体验
下载PDF
自闭症儿童睡眠障碍神经机制和干预研究现状
15
作者 蒙艳 谢甦 赵爱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435-1437,F0003,共4页
自闭症(ASD)儿童具有较高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其病发机制尚不明确。自闭症所造成的睡眠障碍可能会引起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语言发展等多方面的障碍,增加护理难度和成本,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其父母的健康生活质量都造成了较大影响。... 自闭症(ASD)儿童具有较高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其病发机制尚不明确。自闭症所造成的睡眠障碍可能会引起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语言发展等多方面的障碍,增加护理难度和成本,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其父母的健康生活质量都造成了较大影响。自闭症儿童睡眠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能够帮助了解患儿发生睡眠障碍的生理病理原因,进一步改善患儿的治疗方案。对自闭症儿童的睡眠障碍进行多种策略干预有助于患儿的核心并发症的有效缓解。本文综述了自闭症儿童睡眠障碍的神经机制并对常见的干预策略效果进行梳理分析,旨在为临床自闭症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一定文献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儿童 睡眠障碍 神经机制 干预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亲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及其改善措施综述
16
作者 贺琴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2,共5页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和总结了亲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突出揭示了亲社会行为激活的三个神经网络,首先,亲社会行为激活了与心智化能力广泛相关的社会认知网络;其次,亲社会行为在动机与共情广泛相关的突显网络中实现;最后,亲社会行为...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和总结了亲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突出揭示了亲社会行为激活的三个神经网络,首先,亲社会行为激活了与心智化能力广泛相关的社会认知网络;其次,亲社会行为在动机与共情广泛相关的突显网络中实现;最后,亲社会行为的信息整合和决策过程在认知控制网络下完成。基于亲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提出可能改善和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干预措施,通过音乐、冥想、情境模拟等方法对心智化、共情、决策的训练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神经机制 心智化网络
下载PDF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绮婷(综述) 陈仰昆(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47-751,共5页
冻结步态(FOG)是一种致残性的步态障碍,多见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导致跌倒或受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目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发病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治疗策略效果较差。本文就帕金森病冻结步态... 冻结步态(FOG)是一种致残性的步态障碍,多见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导致跌倒或受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目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发病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治疗策略效果较差。本文就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步态 帕金森病 病理生理 神经机制
下载PDF
听得见,说不清、说不对怎么办?——听觉辨别及其神经机制
18
作者 申敏 梁巍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S01期21-22,41,共3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已经帮助大量听力障碍人士轻松解决听不见的问题,听得见从纯音听阈(常称作"香蕉图")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有些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助听听阈甚至可以达到20 dBHL.不过,还有是相当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已经帮助大量听力障碍人士轻松解决听不见的问题,听得见从纯音听阈(常称作"香蕉图")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有些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助听听阈甚至可以达到20 dBHL.不过,还有是相当数量的听障人士存在说不清、说不对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助听器验配 纯音听阈 神经机制 听力障碍 助听听阈 听障人士
下载PDF
数字认知和数学能力及其内在神经机制的关系
19
作者 卢奕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3期341-345,共5页
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下的一般逻辑推理内在机制已经有了丰富且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以“双机制理论”进行解释。两种不同机制理论的关键不同在于是否需要语言及规则的介入。对于有着更大概念外延的数学逻辑,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 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下的一般逻辑推理内在机制已经有了丰富且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以“双机制理论”进行解释。两种不同机制理论的关键不同在于是否需要语言及规则的介入。对于有着更大概念外延的数学逻辑,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人们的数量获得过程中就已经产生。相对来说,简单的代数推理是简单数字的加工过程,是一种数学的低阶信息加工,不需要语言介入;而语言推理相对抽象复杂,需要相应的支持语言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激活。因此,区分出数字认知和数学逻辑非常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认知 数学逻辑 认知神经机制
下载PDF
听力障碍者语义加工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班爽 周永红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8期58-64,72,共8页
听力障碍者由于听力方面的限制,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以语义加工为主。现有的神经影像学、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从神经机制层面揭示了听力障碍者的语义加工过程,主要表现为右额下回与颞上回的显著激活,以及更大的N400效应和减弱的N170波幅。目... 听力障碍者由于听力方面的限制,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以语义加工为主。现有的神经影像学、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从神经机制层面揭示了听力障碍者的语义加工过程,主要表现为右额下回与颞上回的显著激活,以及更大的N400效应和减弱的N170波幅。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听力障碍者的语义加工认知神经机制与健听者存在差异,未来研究需要强化对听力障碍者语义加工的共性解释,考虑多种技术结合以更全面地展现听力障碍者语义加工的神经网络动态机制,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其语义加工过程及特点,进而对其语言学习和发展提出更有效的教育干预建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者 语义加工 神经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