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神经根鞘内麻醉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清平 朱光 杨旭东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6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鞘内麻醉 疗效观察 手术中
下载PDF
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效果
2
作者 安立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将颈椎间盘患者的麻醉方案作为课题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不同麻醉路径具备的优势。方法 令2021年全年覆盖范围内次年全年覆盖范围内因高度疑似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就诊的患者纳为课题试验受试样本(n=80),依据双盲分组方案结局、麻醉路... 将颈椎间盘患者的麻醉方案作为课题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不同麻醉路径具备的优势。方法 令2021年全年覆盖范围内次年全年覆盖范围内因高度疑似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就诊的患者纳为课题试验受试样本(n=80),依据双盲分组方案结局、麻醉路径以及登记次序落入麻醉1组(n=40,行颈椎后根神经阻滞麻醉)与麻醉2组(n=40,行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判定内容主要包括:生命监测结局;氧化应激与免疫功能指标表达;功能性评分、恢复以及生存情况临床评估。结果 麻醉2组患者除T0时点外的常规生命监测指标表达水准均更高,完成与麻醉1组的统计比较后其组间存在的试验不具备意义的概率低于0.05(P<0.05);麻醉2组患者除T0时点外的氧化应激指标表达均更低,完成与麻醉1组的统计比较后其组间存在的试验不具备意义的概率低于0.05(P<0.05);麻醉2组患者除CD8+外,所有免疫功能指标均存在除T0时点外的免疫指标表达更低的结果,完成与麻醉1组的统计比较后其组间存在的试验不具备意义的概率低于0.05(P<0.05),同时CD8+在各时点内的表达经与麻醉1组比较其组间存在的支持试验不具备统计意义的概率大于0.05(P>0.05);麻醉2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指标临床评估分数更高,同时患者麻醉阻滞中枢阻滞持续时间短,完成与麻醉1组的统计比较后其组间存在的试验不具备意义的概率低于0.05(P<0.05)。结论 更改患者麻醉路径可在保留患者麻醉效果的同时回避患者形成术后生理应激的局面,为其不同阶段的手术安全性提供了医疗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治疗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根麻醉
下载PDF
神经根痛点麻醉下手法治疗顽固性复杂性腰腿痛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万宏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602-603,共2页
关键词 顽固性复杂性腰腿痛 神经痛点麻醉 推拿手法复位
下载PDF
基础麻醉下股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股骨骨折手术30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绪才 董补怀 肖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30-230,共1页
我们对30例单侧股骨骨折手术的患儿,在基础麻醉下复合股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麻醉 神经根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麻醉对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凯 《临床医药实践》 2019年第11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拟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颈神经根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拟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颈神经根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前臂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法(MB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后VAS评分、前臂MBS运动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麻醉对肩关节镜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下载PDF
B超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姬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 目的:观察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Q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分别为(13.01±1.34)、(57.19±9.84)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神经痛/病因学 神经痛/药物疗法 利多卡因/治疗应用 曲安奈德/治疗应用 神经根麻醉 @普瑞巴林
下载PDF
椎旁神经根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7例分析(摘要)
7
作者 胡志向 张新琪 +1 位作者 王惠英 张增高 《齐鲁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68-68,共1页
椎旁神经根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7例分析(摘要)胡志向1张新琪2王惠英1张增高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疱疹的皮损已完全治愈,但仍有持续性剧烈的疼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痛症之一。近年来我院疼痛治疗中心采用椎旁... 椎旁神经根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7例分析(摘要)胡志向1张新琪2王惠英1张增高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疱疹的皮损已完全治愈,但仍有持续性剧烈的疼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痛症之一。近年来我院疼痛治疗中心采用椎旁神经根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麻醉 带状疱疹 疼痛 治疗学
下载PDF
喉罩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2
8
作者 郑兰兰 王仿 +2 位作者 吴献伟 张晗 王德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联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评分Ⅱ~III级,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复合神经阻滞组(S组,40例)和单纯喉罩全麻组(D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联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评分Ⅱ~III级,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复合神经阻滞组(S组,40例)和单纯喉罩全麻组(D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插喉罩时(T_1)、切皮时(T_2)、拔喉罩时(T_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停药后苏醒时间,观察并记录苏醒时是否躁动,计算并记录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嗜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T_0)和插喉罩时(T_1)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皮时(T_2)及拔喉罩时(T_3),S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D组(P<0.05);S组的停药后苏醒时间短于D组(P<0.05),苏醒时躁动及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VAS)低于D组(P<0.05),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安全有效,全麻用药量少,循环系统稳定,术后疼痛明显降低,苏醒质量高,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神经根麻醉 喉面罩 超声检查 介入性 神经 坐骨神经 老年人
下载PDF
用BD针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体会
9
作者 丰浩荣 王东 王祥和 《临床误诊误治》 2006年第2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套管针 臂丛 神经根麻醉 镇痛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伯炜 王树德 +3 位作者 王君 张俊秾 徐海文 郭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6例,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A组33例,腰硬联合麻醉(CSEA),经硬膜外间隙自控镇痛(PCEA);B组33例,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6例,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A组33例,腰硬联合麻醉(CSEA),经硬膜外间隙自控镇痛(PCEA);B组33例,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LPB),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压、心率、麻醉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方法都能很好的满足手术需求,对阻断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都较强。与A组比较,B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无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术后12hVAS、12h和24h肌力恢复评分均优于A组(P<0.055),总体镇痛满意度均可达Ⅱ~Ⅳ级,但达到Ⅳ级(优)A组15例、B组51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管留置延长、低血压等副作用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5)。两组均发生因镇痛不满意、导管脱落改为PCIA或者伍用氟比洛芬酯止痛病例。结论: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作为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选择,定位准确、成功率高、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恶心呕吐、镇静过度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神经损伤、感染、血肿发生,尤其适用于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或多系统器官功能退行性改变造成经典麻醉方式选择管理困难的老年患者,并能较好的应用于围术期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外科手术 神经根麻醉 麻醉 脊尾 镇痛 老年人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Tau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曦 孟双双 +1 位作者 张钰 孙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377-1378,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舒张...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指标;Tau蛋白血清浓度;认识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的DBP、SB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研究组的DBP、SBP、HR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对照组患者Tau蛋白血清浓度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Tau蛋白血清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对照组患者POCD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改善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意识和认知能力,降低POCD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au蛋白血清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麻醉 全身 神经根麻醉 意识障碍 T 蛋白质类
下载PDF
改良腱鞘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可 王斌 +1 位作者 刘钦毅 张为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0-614,697,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腱鞘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小儿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接受急、慢诊手部手术患儿102例(104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传统指根神经阻滞麻醉组(54例,54指)和改良腱鞘... 目的:探讨改良腱鞘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小儿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接受急、慢诊手部手术患儿102例(104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传统指根神经阻滞麻醉组(54例,54指)和改良腱鞘麻醉组(48例,50指)。完成麻醉后5min内间隔1min对4个部位采用FLACC评分法(<7岁)或视觉模拟评分(VAS)法(7~18岁)进行痛觉检测,注射后5min内疼痛评分为0则表示麻醉成功。5min以后患儿仍然感觉疼痛无法接受手术为麻醉失败,改用传统指神经阻滞麻醉完成手术。检测2组患儿麻醉成功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以及麻醉药剂量。结果:改良腱鞘麻醉组和传统指根神经阻滞麻醉组患儿麻醉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指根神经阻滞麻醉组比较,改良腱鞘麻醉组患儿麻醉平均起效时间缩短(P<0.05),平均麻醉药剂量减少(P<0.05)。结论:改良腱鞘麻醉具有使用麻醉药剂量小、麻醉起效快、操作简便和患儿痛苦小等优点,适用于小儿手外伤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改良腱鞘麻醉 传统指神经阻滞麻醉 儿童
下载PDF
臂丛阻滞中增强运动与感觉分离效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元信 侯书健 +3 位作者 王菊荣 张海灵 李素梅 高忠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28-30,37,共4页
目的 :用布比卡因配伍使用地塞米松和罂粟碱以施行臂丛阻滞麻醉 ,观察研究是否能产生感觉阻滞增强 ,运动阻滞相应减弱的分离效应。方法 :对 1 36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A、B、C和D 4组 (n =34)... 目的 :用布比卡因配伍使用地塞米松和罂粟碱以施行臂丛阻滞麻醉 ,观察研究是否能产生感觉阻滞增强 ,运动阻滞相应减弱的分离效应。方法 :对 1 36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A、B、C和D 4组 (n =34)。A组为对照组 ,用质量分数为 0 .5浓度的布比卡因 1 .5mg/kg ;B、C、D组为观察组 ,在同量布比卡因中 ,分别加入 0 .2 5mg/ml的地塞米松 (B组 )、0 .0 62 5mg/ml的罂粟碱 (C组 )、0 .2 5ng/ml的地塞米松和 0 .0 62 5mg/ml的罂粟碱 (D组 )。均选腋路臂丛一针法穿刺麻醉给药 (39.9± 3 .1 )ml(x±s,下同 )。比较 4组药物对运动阻滞与感觉阻滞分离效应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感觉阻滞B、D两组起效时间短于A组 ,作用维持和术后镇痛时间长于A组 (P >0 .0 1 ) ,C组与A组基本持平 ;运动阻滞深度以其明确的程度依序减弱 (B >A >D >C) ,A、B两组肌肉收缩、肌腱张力关节活动消失 ,D、C两组部分存在。结论 :布比卡因、地塞米松和罂严粟碱三药配伍联用 ,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协同与拮抗并存的敏感化作用 ,可产生感觉神经纤维阻滞效应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阻滞 增强运动 感觉分离效应 布比卡因 地塞米松 罂粟碱 臂丛神经根麻醉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南海 金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评价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甲状腺手术 4 0例 ,随机分观察组2 0例 ,对照组 2 0例 ,均行“一针法”颈丛阻滞 ,监测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和血氧饱和度 (SPO2 ) ,记录麻... 目的 :评价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甲状腺手术 4 0例 ,随机分观察组2 0例 ,对照组 2 0例 ,均行“一针法”颈丛阻滞 ,监测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和血氧饱和度 (SPO2 )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3min、5min、1 0min的上述指标变化。观察组在麻醉后立即静脉注射 (静注 )小剂量艾司洛尔 (0 .5mg/kg)。 结果 :两组术前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麻醉前后的SBP、DBP、HR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观察组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相对平稳 ,尤其HR、SB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麻醉后 ,HR和SBP 5min和 1 0min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麻醉 艾司洛尔 颈丛 心血管副反应
下载PDF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徐忠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797-799,共3页
目的:探讨0.75%罗哌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腰椎间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采用传统的硬膜外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及呼吸相关参数。同时观察镇... 目的:探讨0.75%罗哌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腰椎间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采用传统的硬膜外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及呼吸相关参数。同时观察镇痛肌松效果。结果:A组镇痛肌松满意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手术中,0.7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呼吸循环稳定,镇痛肌松效果完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神经根麻醉 罗哌卡因
下载PDF
原位直接缝接术治疗手指末节离断伤19例
16
作者 谢振宇 杜焱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2期111-111,共1页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离断伤原位直接缝接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12年7月采用原位直接缝接术治疗手指末节离断伤,选择典型19例切割伤所致手指末节离断伤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9例23指,其中21指完全成活,2指末节坏死行截指;随...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离断伤原位直接缝接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12年7月采用原位直接缝接术治疗手指末节离断伤,选择典型19例切割伤所致手指末节离断伤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9例23指,其中21指完全成活,2指末节坏死行截指;随访4个月~3年,17指外形和功能良好,感觉恢复正常;4指指甲增厚卷曲,且有不同程度指腹萎缩。结论:手指末节离断伤,在基层医院由于受医院条件和技术限制,且患者经济困难者;原位直接缝接术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对手指末节离断伤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挽救治疗措施,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离断 原位直接缝接术 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引导式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17
作者 杨建光 钟少华 +1 位作者 张宏文 赵永斌 《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引导式经皮穿针固定 末节指骨骨折 手术方法 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罂粟碱对臂丛神经阻滞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元信 侯书健 +3 位作者 王菊荣 于学军 王延东 康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用不同浓度罂粟碱配伍布比卡因作臂丛麻醉 ,研究其对痛觉和运动的阻滞作用。方法 对 175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 5组 :( 1)对照组 :用质量分数为 0 .0 5的布比卡因 ( 1.5mg·kg-1)... 目的 用不同浓度罂粟碱配伍布比卡因作臂丛麻醉 ,研究其对痛觉和运动的阻滞作用。方法 对 175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 5组 :( 1)对照组 :用质量分数为 0 .0 5的布比卡因 ( 1.5mg·kg-1)行臂丛麻醉。 ( 2~ 5 )观察组 :在同量布比卡因中 ,分别加入 0 .2 5mg/ml罂粟碱、0 .12 5mg/ml罂粟碱、0 .0 62 5mg/ml罂粟碱和 0 .0 3 12 5mg/ml的罂粟碱。均选腋路臂丛一针法穿刺麻醉给药 [( 4 0 .0± 2 .6)ml( x±s ,下同 ) ]。比较 5组药物对肌肉收缩、关节活动范围的阻滞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2~ 5组的起效时间按顺序逐渐缩短 ,维持时间依序延长 (P <0 .0 5 ) ;肌肉收缩、关节活动范围的阻滞程度按序逐渐增强 ,但均弱于第 1组。结论 罂粟碱有拮抗布比卡因效能的作用 ,可加快阻滞臂丛痛觉神经纤维的时间 ,对运动神经纤维的作用轻微。药物作用和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碱 布比卡因 臂丛 神经根麻醉
原文传递
血管球瘤2例报告
19
作者 孙守忠 邢太和 《青岛医药卫生》 1995年第11期24-18,共2页
血管球瘤是外科临床疾病中不多见的良性肿瘤,常被误诊,我院发现2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女,37岁,因右食指末节疼痛半年,遇冷或受触后疼痛剧烈,无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右食指指甲粗糙,甲下有一紫蓝色斑点,局部无红、肿,指甲... 血管球瘤是外科临床疾病中不多见的良性肿瘤,常被误诊,我院发现2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女,37岁,因右食指末节疼痛半年,遇冷或受触后疼痛剧烈,无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右食指指甲粗糙,甲下有一紫蓝色斑点,局部无红、肿,指甲区人头针试验(+),X片指骨未见异常。入院诊断:血管球瘤(右食指)。在指根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将右食指指甲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血管球体 指甲 拇趾 神经阻滞麻醉 指骨 大头针 指末节 良性肿瘤 外科临床
下载PDF
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与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用于肌腱修复与重建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元信 侯书健 +6 位作者 王振军 孟宪斌 张勤 张海灵 徐颖 武春敏 王德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 探讨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与患者自控镇痛 (PCA)技术用于肌腱修复与重建手术以及术后主、被动功能锻炼的可行性。方法  2 10例患者 ,均采用 0 2 5 %布比卡因、0 0 6 2 5mg/ml罂粟碱和 0 2 5mg/ml地塞米松混合液作腋路臂丛运... 目的 探讨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与患者自控镇痛 (PCA)技术用于肌腱修复与重建手术以及术后主、被动功能锻炼的可行性。方法  2 10例患者 ,均采用 0 2 5 %布比卡因、0 0 6 2 5mg/ml罂粟碱和 0 2 5mg/ml地塞米松混合液作腋路臂丛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麻醉药物 ,随机分为A、B和C 3组 ,每组 70例患者。A组为空白对照组 ,B、C组为实验组。B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PCIA)泵药液为曲马多 0 0 1~ 0 0 15mg/kg、恩丹西酮 0 0 5~ 0 10mg/kg ,C组在B组PCIA泵用药基础上加用咪唑安定 0 15~ 0 30mg/kg ,泵液均加生理盐水至 10 0ml,阻滞注药后开启。PCA设置 :背景剂量 2ml/h ,单次剂量 2ml,锁定时间 6 0min ,维持时间 4 8h。比较阻滞注药后 1、2、3、6、12h等 5个时点运动感觉阻滞深度及开泵后即刻、12、2 4、4 8h 4个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镇静评分法 (Ramesay)评分相关数值。结果  3组患者 1、2、3h 3个时点运动阻滞深度逐渐增强 ,6和 12h 2个时点明显减弱 ;感觉阻滞深度均满意 ,VAS、Ramesay评分 ,2 4、4 8h 2个时点镇痛、镇静深度 ,A组 <B组 <C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与两种PCIA配方超前镇痛 ,均适用于肌腱修复与重建手术的麻醉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镇痛技术 肌腱修复 重建手术 临床研究 神经根麻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