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及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金花 杨贤英 +1 位作者 张翔 黄林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59-2863,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NA)抑制活性并对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姜黄依次经石油醚渗漉、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和水煎煮提取后得4个提取部位。采用NA抑制剂筛选试剂盒研究不同提取部位及主要单体的抑... 目的:研究姜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NA)抑制活性并对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姜黄依次经石油醚渗漉、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和水煎煮提取后得4个提取部位。采用NA抑制剂筛选试剂盒研究不同提取部位及主要单体的抑制活性,并应用UPLC-Q-TOF-MS技术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姜黄的4个提取部位均显示了一定的NA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抑制活性最好,并从该活性部位中鉴定了14个化学成分,属于姜黄素和萜类化合物,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均显示了一定的NA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姜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NA抑制活性,为抗流感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 抗流感 化学成分 UPLC-Q-TOF-MS 分子对接
下载PDF
1,2,4-三唑-3-硫醚衍生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梅 贺超凡 +5 位作者 刘玲 叶姣 胡艾希 陈云 许律捷 刘艾林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02-2410,共9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1,2,4-三唑-3-硫醚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1H NMR、13C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E)-4-(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氨基)-5-乙基-4H-1,2,4-三唑-3-丙硫醚(1c)的晶体结构.目标化合物...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1,2,4-三唑-3-硫醚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1H NMR、13C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E)-4-(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氨基)-5-乙基-4H-1,2,4-三唑-3-丙硫醚(1c)的晶体结构.目标化合物体外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H1N1)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1具有较好的NA抑制活性,其中(E)-4-(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氨基)-5-乙基-4H-1,2,4-三唑-3-乙硫醚(1b)和1c的NA抑制活性最佳,其IC50值分别为(6.86±2.08)和(9.1±1.5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三唑-3-硫醚衍生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珠芽艾麻中黄酮及其抗N1神经氨酸酶的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杨 卢轩 +2 位作者 李博 于大永 冯宝民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1-935,942,共6页
目的研究荨麻科艾麻属植物珠芽艾麻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具有抑制N1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荨麻科艾麻属植物珠... 目的研究荨麻科艾麻属植物珠芽艾麻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具有抑制N1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荨麻科艾麻属植物珠芽艾麻分离得到了1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acaetin-7-O-rutinoside,1)、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2)、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3)、芹菜素(apigenin,4)、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5)、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金丝桃苷(hyperoside,7)、槲皮素-7-O-β-D-6″-乙酰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8)、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9)、大豆素(daidzein,10)、大豆苷(daidzin,11)、染料木苷(kaemferitrin,12)、红车轴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pratensein-7-O-β-D-glucopyranoside,13)。对化合物1-13的抑制N1神经氨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5、6、9具有较强的活性。结论化合物10-13为异黄酮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荨麻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珠芽艾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6、9抑制N1神经氨酸酶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艾麻 黄酮 异黄酮 N1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设计的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组分中药筛选——以双黄连注射液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邱玲玲 陈龙虎 +4 位作者 鄢丹 张萍 谭曼容 李正明 肖小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471,共6页
旨在建立组分中药组方筛选新方法,以期客观评估多组分内在关系及优化配比。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对双黄连注射液(SHL)中主要指标成分进行抑制NA活性筛选,探讨其活性组分间的相互作... 旨在建立组分中药组方筛选新方法,以期客观评估多组分内在关系及优化配比。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对双黄连注射液(SHL)中主要指标成分进行抑制NA活性筛选,探讨其活性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以SHL为参照,预测组合成分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原方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黄芩苷有较强的NA活性抑制作用,且绿原酸与隐绿原酸间存在拮抗作用,咖啡酸对其他组分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连翘酯苷A、连翘苷等未见明显(或协同)NA活性抑制作用;拟合的模型预测组分最佳配比为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107μg.mL-1∶279μg.mL-1∶7.99μg.mL-1∶92μg.mL-1),经实验验证,其NA活性抑制作用强于SHL(P<0.05)。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具有普筛高效、预测准确等优势,适合用于组分中药组方的筛选与优化配比研究,为有效推进现代组分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中药 筛选模式 响应面设计 流感病毒神经活性抑制 双黄连注射液
原文传递
石蝉草中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及抗N1神经氨酸酶活性研究
5
作者 卢轩 章煜 +2 位作者 冯宝民 秦海宏 程子芪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462-467,共6页
目的研究胡椒科草胡椒属植物石蝉草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具有抑制N1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石蝉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 目的研究胡椒科草胡椒属植物石蝉草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具有抑制N1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石蝉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抗N1神经氨酸酶活性测定。结果与结论从胡椒科草胡椒属植物石蝉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trans-feruloyldopamine(1)、N-trans-feruloyltyramine(2)、methyl(E)caffeate(3)、5,7-二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4)、peperomins E(5)、异高黄芩素-4′-甲醚-8-O-α-L-阿拉伯糖基(1→4)β-D-葡萄糖苷(6)、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8-O-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1、2、3、7为首次从石蝉草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6、7抑制N1神经氨酸酶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蝉草 化学成分 N1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海鞘内生真菌焦曲霉Aspergillus ustus TK-5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莉 李晓明 +3 位作者 李洪雷 Belma Konuklugil 李鑫 王斌贵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0-137,共8页
焦曲霉(Aspergillusustus)TK-5是分离自土耳其海域海鞘(Pyuramomus)新鲜组织中的一株内生真菌,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制备等色谱方法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 焦曲霉(Aspergillusustus)TK-5是分离自土耳其海域海鞘(Pyuramomus)新鲜组织中的一株内生真菌,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制备等色谱方法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血苋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strobilactone A(1), ustusolate E(2), ustusolate C(3), ustusolate D(4),11-hydroustusolate E(5), 11, 6’-hydroustusolate E(6),(2’E, 4’E, 6’E)-6-(1’-carboxyocta-2’, 4’, 6’-triene)-11,12-epoxy-9, 11-dihydroxydrim-7-ene(7), 12-hydroxy-6-epi-albrassitriol (8), ustusolate A (9), deoxyuvidin B(10)和二倍半萜类化合物6-epi-ophiobolinG(11),(6α)-21,21-O-dihydroophiobolinG(12),6-epi-ophiobolin K(13), ophiobolin P(14) ophiobolin H(15), ophiobolin Q(16)及ophiobolin R(17)。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2、6、7、9、11和13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8、37.3、28.4、36.8、46.6和37.6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鞘 内生真菌 焦曲霉 萜类 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超滤质谱技术筛选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22
7
作者 马丽娜 章从恩 +5 位作者 鄢丹 谭曼容 李寒冰 张乐乐 熊吟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2-816,共5页
目的:筛选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超滤质谱技术,筛选板蓝根中具有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并以体外神经氨酸酶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超滤质谱筛选并鉴定出与神经氨酸酶结合的成分主要是精氨酸、告依春和腺苷,其结... 目的:筛选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超滤质谱技术,筛选板蓝根中具有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并以体外神经氨酸酶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超滤质谱筛选并鉴定出与神经氨酸酶结合的成分主要是精氨酸、告依春和腺苷,其结合常数分别为(36.23±1.12)%,(32.54±1.02)%,(9.38±0.47)%;该结果与体外酶活性实验结果一致。精氨酸、告依春的IC50分别为(1.16±0.02),(1.20±0.02)g·L-1,腺苷的IC50大于500 g·L-1。结论:精氨酸和告依春可能是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为板蓝根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亦为中药药效物质的发现提供了一种适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质谱 板蓝根 活性成分 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