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神经源性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2
1
作者 孙瑞卿 王贺春 +2 位作者 王韵 罗非 韩济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 :将大鼠右侧L5 /L6脊神经结扎 ,用引起 5 0 %抬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从 5℃冷板上的抬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给与 ...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 :将大鼠右侧L5 /L6脊神经结扎 ,用引起 5 0 %抬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从 5℃冷板上的抬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给与 2Hz或 10 0Hz电刺激。结果 :① 2Hz和 10 0Hz电针均能减轻痛觉超敏 ,2Hz起效较早。②两种频率电针均能减轻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但 2Hz持续的时间长 ,多次电针后 2Hz的镇痛效果可持续长达 4 8h。③针刺而不通电也能显著减轻冷诱发的持续性痛。结论 :电针能减轻神经源性痛 ,且低频 (2Hz)电针的镇痛效果优于高频 (10 0Hz)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 电针 大鼠 神经源性痛 治疗作用 觉超敏
下载PDF
不同频度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贺春 姚磊 +1 位作者 万有 韩济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7-228,共2页
Chronic pain, especially the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long duration, slow recovery and difficulty to control in clinic practice makes it more serious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Nowadays,... Chronic pain, especially the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long duration, slow recovery and difficulty to control in clinic practice makes it more serious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Nowadays, the field of chro nic neuropathic pain has been grasp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present stud 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optimal interval parameter of the electroacupunctur e (EA) treatment. L 5/L 6 nerve ligation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 f EA on neuropathic pain. Mechanical allodynia was assessed by 50% paw withdrawal t hreshold and cold induced ongoing pain was detected by the number of paw lifts within 5 minutes when free rat was put on to 5±1 ℃ cold plate. Han’s Acupoint Nerve Stimulator (HANS) was connected to needles inserted into acupo ints "Jiaji"(EX B 2/L 5) and "Weizhong" (BL 40) on both sides. Other parame ters were: intensity of 0.5~ 1 mA, 1~2 mA , ten minutes each; frequency of 2 H z; and 0.6 ms in pulse width. Different interval parameter was Q 1 day (one tr eatment/day), Q 2 day, Q 3 day and Q 4 day. Results: Optimal interval pla ys a critical r ole for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The interval of Q 1 day ha s a declining analgesic effect or even not any effect. The other 3 groups have accumulative effect and long lasting analgesic effect (24 hours for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1 week for cold induced ongoing pai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or 0.001). Among these 4 in tervals, Q 3 day group is the best. Longer lasting analgesic effect following this interval choice (48 hours for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10 days for cold i nduced ongoing pain). Amongst the 4 interval parameters, Q 3 day group has don e better effect than the others(P<0.01 or 0.00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e EA treatment every 3 days is the optimal interval. And it may have som ething to do with the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源性痛 疗效 动物实验 针刺疗法
下载PDF
2 Hz电针减轻神经源性痛大鼠的痛觉超敏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被引量:32
3
作者 孙瑞卿 王贺春 +3 位作者 景峥 王韵 万有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目的 :已知电针能减轻大鼠辐射热引起的疼痛和急、慢性炎症痛 ,本文探讨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 :将大鼠右侧L5/L6 脊神经结扎 ,用引起 5 0 %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在 5± 1℃冷板上的缩... 目的 :已知电针能减轻大鼠辐射热引起的疼痛和急、慢性炎症痛 ,本文探讨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 :将大鼠右侧L5/L6 脊神经结扎 ,用引起 5 0 %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在 5± 1℃冷板上的缩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给予电刺激 ,波宽 0 .6ms ,频率 2Hz ,电流强度为 0 .5 ,1和 2mA ,各 10min ,共刺激 30min。结果 :2Hz电针能减轻痛觉超敏 (持续 1h)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持续 12小时 )。电针前15min皮下注射纳洛酮 (1mg/kg)能阻断电针对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的作用 ,但不能阻断对痛觉超敏的作用。结论 :低频 (2Hz)电针可能通过阿片机制减轻持续性的神经源性疼痛 ,低频电针也能减轻机械性痛觉超敏 ,该作用可能不是通过阿片机制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Hz电针 神经源性痛 觉超敏 冷诱发 持续
下载PDF
神经源性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4
作者 孙瑞卿 王韵 +1 位作者 万有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神经源性痛(neuropathic pain或neurogenic pain)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以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和痛觉超敏(allodynia)为特征.自发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随机性和持久性... 神经源性痛(neuropathic pain或neurogenic pain)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以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和痛觉超敏(allodynia)为特征.自发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随机性和持久性的烧灼痛、绞痛、抽痛等异常感觉;痛觉过敏是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异常增强和延长的疼痛;痛觉超敏是指由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过敏 敏化 机械 觉超敏 动物模型 脊髓背角 神经源性痛 背角神经 神经 神经元发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穴位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贺春 万有 +1 位作者 王韵 韩济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目的 :比较不同经穴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方法 :选用大鼠L5/L6 脊神经结扎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 ,给予不同经穴的电针治疗 ,穴位选用“夹脊”(L5)、“环跳”、“委中”、“阳陵泉”和“足三里”。采用引起缩足的机械刺激阈... 目的 :比较不同经穴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方法 :选用大鼠L5/L6 脊神经结扎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 ,给予不同经穴的电针治疗 ,穴位选用“夹脊”(L5)、“环跳”、“委中”、“阳陵泉”和“足三里”。采用引起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 ( 50 %缩足阈值 )来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在 5± 1℃冷板上的抬脚次数来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分别于电针后即刻、2 4hr、48hr和 72hr检测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电针后即刻、电针后 1 2hr、2 4hr和 48hr检测机械性痛觉超敏 ( 50 %缩足阈值 ) ,以观察其疗效。结果 :以上五个穴位单次电针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对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的抑制均可持续至电针后 2 4hr,其中“委中”对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可持续至电针后 48hr;对机械性痛觉超敏的镇痛作用即刻效果较好 ,电针后 1 2hr消失。五个穴位镇痛强度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临床经验提示穴位选择是影响针刺镇痛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实验条件下 ,“委中”穴电针后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最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针刺镇 穴位 治疗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神经源性痛大鼠痛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NOS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曹福元 姚开辉 +3 位作者 殷光甫 林传友 胡道松 茹立强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的痛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NOS活性变化以及电针对它们的影响作用。方法:SD大鼠72只分为对照组(n=24,假手术)、模型组(n=24,手术)、电针组(n=24,手术+电针)。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参照Mosconi氏的大鼠坐骨神经慢性... 目的:观察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的痛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NOS活性变化以及电针对它们的影响作用。方法:SD大鼠72只分为对照组(n=24,假手术)、模型组(n=24,手术)、电针组(n=24,手术+电针)。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参照Mosconi氏的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制作。电针取“环跳”和“阳陵泉”穴区。痛阈测定采用热辐射测痛法,分别于术后第2、4、7、14、28 d进行实验观察,NOS活性观察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法。结果:慢性神经源性痛时,大鼠抬腿潜伏期(痛阈值)降低,经多次电针后,随着电针次数的增加抬腿潜伏期也逐渐升高(P<0.05)。脊髓背角的NOS活性,慢性痛大鼠明显降低,电针后又明显回升(P<0.05)。结论: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热痛敏的行为学表现与NOS活性的下调变化相一致,而电针对慢性神经源性痛的抑制及对脊髓背角NOS活性的表达升高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电针 一氧化氮合酶(NOS)
下载PDF
神经源性痛大鼠模型腰髓后角A_β纤维生芽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忠球 潘艳春 +2 位作者 王劼 彭裕文 沈馨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9,T029,共6页
已有研究表明 ,外周神经损伤后 Aβ神经元的初级传入末梢在脊髓的病理性生芽与损伤后痛觉超敏的形成有关。为了证实外周神经损伤后形成的这种生芽是否具有可逆性 ,本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压迫造成神经源性痛模型 ,采用跨神经节的霍乱毒素 ... 已有研究表明 ,外周神经损伤后 Aβ神经元的初级传入末梢在脊髓的病理性生芽与损伤后痛觉超敏的形成有关。为了证实外周神经损伤后形成的这种生芽是否具有可逆性 ,本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压迫造成神经源性痛模型 ,采用跨神经节的霍乱毒素 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 ( CB-HRP)作为示踪剂 ,四甲基联苯胺 ( TMB)反应呈色追踪 Aβ初级传入末梢。结果证实 :对坐骨神经的压迫也能够导致痛觉过敏和 Aβ纤维末梢生芽侵入脊髓后角 层 ,并且这种生芽不伴随对神经压迫的解除而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大鼠模型 腰髓后角 Aβ纤维 生芽 CB-HRP 坐骨神经压迫 大鼠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青山 夏文芳 +2 位作者 解小丽 刘先义 杜大萍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组30只,结扎坐骨神经后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μg.kg-1;0.9%氯化钠溶液组30只,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腹腔注...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组30只,结扎坐骨神经后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μg.kg-1;0.9%氯化钠溶液组30只,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假手术组6只,手术仅暴露而不结扎坐骨神经。于术前和术后6 h、1,3,7,14 d分别进行行为学测定,记录大鼠缩爪与尾弹时间。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脊髓中TNF-α和IL-6的表达,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采用HE染色及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脊髓TNF-α和IL-6表达降低,脊髓神经元凋亡指数降低且疼痛减轻(均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生长因子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较0.9%氯化钠溶液组明显减轻。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和疼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凋亡 神经生长因子 TNF—α IL-6
下载PDF
神经源性痛诱发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邓伦斌 姚磊 +1 位作者 万有 韩济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8-229,共2页
Pain and hyperalgesia occured when L 5 and L 6 spinal nerves were ligated. To ev aluat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that contribute to this sensory patholog y, whole cell current clamp recording was performed in ... Pain and hyperalgesia occured when L 5 and L 6 spinal nerves were ligated. To ev aluat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that contribute to this sensory patholog y, whole cell current clamp recording was performed in DRGs that was obtained from neuropathic pain and control rats. After nerve ligation, action potential threshold reduced (more negative) in b oth small and median sized DRG neurons (-18.98±0.69 mV vs -11.12±1.06 mV in c ontrol small sized neurons; -19.44 ±2.22 mV vs -14.55±1.81 mV in control m edi an sized neurons), but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 half amplitude (APD 1/2 ) and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 did not change sign ifica ntly. In addition, obvious membrane potential oscillations were observed in smal l sized DRG neurons from neuropathic pain rats (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europathic pain increased the exci tability of nociceptors, which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underlying peripher al hypersensi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脊根神经 细胞电生理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小鼠神经源性痛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军阳 曾晓艳 +2 位作者 范桂香 唐敬师 袁育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神经源性痛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神经源性痛筛选新的、毒副作用小的镇痛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单侧L5/L6脊神经结扎痛模型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IFN-α(1.0,2.5和5.0×106U/kg)后,利用机械刺...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神经源性痛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神经源性痛筛选新的、毒副作用小的镇痛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单侧L5/L6脊神经结扎痛模型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IFN-α(1.0,2.5和5.0×106U/kg)后,利用机械刺激和冷刺激诱发的痛觉超敏实验测定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给药前后的痛阈变化;同时,通过给药前30m in注射纳洛酮(1mg/kg)观察阿片受体拮抗剂对其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IFN-α可产生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其中5.0和2.5×106U/kg IFN-α均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镇痛效应分别维持60和30 m in,而1.0×106U/kgIFN-α无明显的镇痛作用。IFN-α产生的镇痛效应可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完全阻断。结论:IFN-α对小鼠神经源性痛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纳洛酮 神经源性痛 小鼠
下载PDF
口颌面神经源性痛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家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28-230,共3页
三叉神经的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可引起口颌面的神经源性痛,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许多研究表明,三叉神经损伤与其他外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包括:传入纤维异位放电的时程与数量、交感神经的作用、神经... 三叉神经的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可引起口颌面的神经源性痛,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许多研究表明,三叉神经损伤与其他外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包括:传入纤维异位放电的时程与数量、交感神经的作用、神经肽的变化以及离子通道的表达的不同。本文将对三叉神经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痛外周、中枢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神经源性痛 异位放电 离子通道 神经
下载PDF
电针联合腹腔注射氯胺酮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杨京利 马国平 +2 位作者 刘菊英 王燕 周青山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腹腔注射氯胺酮对神经源性痛大鼠的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为5组:A组(n=6,正常组);B组(n=6,对照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腹腔注入等量...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腹腔注射氯胺酮对神经源性痛大鼠的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为5组:A组(n=6,正常组);B组(n=6,对照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C组(n=6,电针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1、3、5、7d电针阳陵泉和足三里,频率2Hz/100Hz,强度≤2mA,30min/次;D组(n=6,氯胺酮组):结扎坐骨神经后1、3、5、7d向腹腔注入氯胺酮10mg/kg(1mg/ml);E组(n=6,针药合用组):针药使用方法同C、D组。并于术后1、3、5、7d分别进行行为学测定,记录缩爪时间。于结扎后7d取L4-6脊髓,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结果与A组相比,B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B组相比,C、D、E组机械性触诱发痛减轻(P<0.05);与C组相比,E组机械性触诱发痛显著减轻(P<0.05),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结扎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神经元的凋亡,并与神经源性痛的发展相一致。针药合用的镇痛效果强于单独使用电针。其对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源性痛 凋亡 氯胺酮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保护的研究
13
作者 解小丽 周青山 +1 位作者 李斌飞 张志刚 《当代医学》 2012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为三组:A组(n=6,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B组(n=30,生理盐水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每天腹腔注入2ml...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为三组:A组(n=6,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B组(n=30,生理盐水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每天腹腔注入2ml生理盐水,连续3d;C组(n=30,阿魏酸钠组):结扎坐骨神经后向腹腔注入阿魏酸钠100mg·kg-1·d-1(用2ml生理盐水稀释),连续3d。在术前、术后6h、1、3、7及14d分别进行行为学测定,记录缩足阈值,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脊髓中TNF-α和IL-6的表达,并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坐骨神经结扎后大鼠可诱发出机械性触诱发痛;TNF-α和IL-6于结扎后6h开始表达,3d达高峰,并于术后14d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6h脊髓中开始有少量凋亡神经元出现,凋亡指数于术后1d开始迅速增加,术后3d达峰值。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阿魏酸钠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NF-α和IL-6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减轻大鼠疼痛的发展,对脊髓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阿魏酸钠 脊髓保护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锦鹤 姚开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的抬腿潜伏期变化及电针对其治疗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制作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疼痛组、电针治疗组各 2 4只。电针取坐骨神经压迫侧环跳、阳陵泉穴。痛阈测定采用热辐射测痛法 ,... 目的 观察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的抬腿潜伏期变化及电针对其治疗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制作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疼痛组、电针治疗组各 2 4只。电针取坐骨神经压迫侧环跳、阳陵泉穴。痛阈测定采用热辐射测痛法 ,术前、术后d2、d4、d7、d14、d2 8测后肢抬腿潜伏期 ,电针组并于每次电针前后各测 1次抬腿潜伏期。结果 电针治疗组术后d2开始抬腿潜伏期缩短 ,与慢性疼痛组基本相似。随电针次数增加 ,抬腿潜伏期逐渐延长 ,到d14坐骨神经压迫侧与慢性疼痛组相比明显延长 (P <0 .0 5 )。d2 8已显著延长 ,但仍低于实验对照组假手术侧 (P <0 .0 5 )。结论 多次电针后对坐骨神经压迫引起的慢性神经源性痛大鼠的热痛敏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抬腿潜伏期 电针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源性痛
15
作者 潘艳春 李瑞锡 彭裕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5-567,共3页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源性痛 初发 GDNF 多巴胺能神经 保护作用 纯化 糖蛋白 存活
下载PDF
海洋生物肽Xen2174的抗神经源性痛作用
16
作者 徐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海洋 生物肽 三环类抗抑郁药 生物活 化学稳定 G蛋白耦联 高选择 临床治疗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程昌志 叶青 +5 位作者 曾艳平 蒋宇 邹凯 陈国键 刘蓓 韦葛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术与神经调节术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和武警广西自治区总队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腰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消融...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术与神经调节术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和武警广西自治区总队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腰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消融组和调节组。消融组(n=46)接受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调节组(n=62)接受脊神经后内侧支调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对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评价指标进行随访,并进行组内及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29.67±9.36)个月(15~32个月)的随访。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VAS、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消融组比调节组的两种指标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消融组VAS评分、ODI评分有所下降,而调节组指标疗效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消融组疗效继续下降,而调节组疗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神经调节治疗相比,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后内侧支 射频消融术 神经后内侧支 神经调节
下载PDF
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免疫复合物表达及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土胜 丁宇 +1 位作者 蒋强 张晗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935-2942,共8页
背景:免疫机制在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探讨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免疫复合物表达及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机制,可为预防和及时治疗椎间盘退变... 背景:免疫机制在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探讨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免疫复合物表达及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机制,可为预防和及时治疗椎间盘退变继发的神经痛提供新思路。目的:综述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免疫机制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展望。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数据库(VIP),英文检索词为“Disc degeneration、Lumbar discogenic neuralgia、Lumbar discogenicsciatica、sciatica、PRP、Plateletrichplasma、immunologicalresponse”,中文检索词为“椎间盘退变、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腰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PRP、富血小板血浆、免疫反应”,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最终纳入86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免疫机制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对于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产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各免疫炎症因子是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关键递质。富血小板血浆对于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基于其丰富的生长因子,涉及抗炎及神经保护、免疫调节、促进许旺细胞活化及轴突再生、促进椎间盘退变的修复及血管形成等方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椎间盘神经 椎间盘坐骨神经 免疫反应 椎间盘退变 PRP 坐骨神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立志 张安东 +2 位作者 王婷婷 周雪添 穆敬平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3-66,71,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腰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内热针治疗,对照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腰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腰椎活动度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 d、1周及6月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6月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6月腰椎活动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特殊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内热针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临床操作安全易行,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后支 内热针治疗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跟内侧神经与神经源性跟痛症关系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成安 孙俊 +3 位作者 刘宗良 范炜 张东葵 叶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1-493,497,共4页
目的探讨跟内侧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跟内侧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结果跟内侧神经41.42%起源于胫神经,28.57%起源于胫神... 目的探讨跟内侧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跟内侧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结果跟内侧神经41.42%起源于胫神经,28.57%起源于胫神经分叉处,18.57%起源于足底内侧神经,11.42%起源于足底外侧神经。起点距O点(内踝尖最下缘与跟骨结节内侧突连线中点)(30.22±15.34)mm。跟内侧神经穿出屈肌支持带后分布于足跟内侧及跟底的皮肤和跟垫组织。结论跟内侧神经在踝管内,浅出屈肌支持带处及跟管内可能被卡压;神经卡压或病变可能与足底腱膜炎发生及疼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内侧神经 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