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0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晶 沈文荣 +2 位作者 郭震 张晋 钱云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颈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颈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 ,包括神经鞘瘤 2 8例 ,恶性神经鞘瘤 2例 ,神经纤维瘤 3例。 2 6例行CT扫描 ,4例行MRI扫描 ,3例同时行MRI和CT扫描。结果 颈部外周... 目的 探讨颈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颈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 ,包括神经鞘瘤 2 8例 ,恶性神经鞘瘤 2例 ,神经纤维瘤 3例。 2 6例行CT扫描 ,4例行MRI扫描 ,3例同时行MRI和CT扫描。结果 颈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因发生在特定的解剖部位 ,易于辨认 ,依据肿瘤引起的骨质缺损或附近间隙、肌肉、血管等移位方向 ,还可推测出它来自于哪一组神经。神经鞘瘤病理上有不同成分组成 ,故在影像学上多呈不均匀低密度 (低信号 )肿块 ,增强后不均匀现象更明显。根据这一现象可作出定性诊断。结论 CT和MRI扫描是诊断该肿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神经肿瘤 CT 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文锋 王善政 +1 位作者 杨国涛 王德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探讨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原则 ,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 7例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 ,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 5例 ,次全切除 2例。治愈 5例 ,复... 目的 探讨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原则 ,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 7例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 ,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 5例 ,次全切除 2例。治愈 5例 ,复发 2例。结论 一期分别切除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胸腔内部分和椎管内部分。防止椎管内出血、脊髓损伤。关胸时勿使椎间孔切开处与胸腔相通 ,严密缝合硬脊膜 ,防止脑脊液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神经肿瘤 科手术
下载PDF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志刚 陈和忠 +4 位作者 金海 杨立信 赵铁军 单正翔 陈岭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策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26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1.8岁。其中9例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17例在... 目的探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策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26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1.8岁。其中9例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17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累及椎管的哑铃型肿瘤5例,4例经后路椎管和侧胸两切口完成切除手术,1例直接经后胸径路手术。结果肿瘤位于纵隔右侧15例,左侧11例。肿瘤平均直径4.9 cm。神经鞘瘤19例(73%),其中包括1例神经纤维瘤病,节细胞神经瘤6例(23%),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4%)。无手术死亡,其中2例哑铃型肿瘤患者因有轻微脑脊液漏,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2例患者因损伤一侧T4以上交感神经干,出现一侧上肢无汗。随访26例,随访时间2个月~5年,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无不适,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多数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可经胸腔镜辅助完整切除,但对累及椎管内和胸廓出口处肿瘤应注意术前仔细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手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肿瘤 纵隔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涛 周乃康 +2 位作者 梁朝阳 柳曦 王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7期467-468,共2页
目的总结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57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整切除55例,部分切除1例,探查活检1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神经... 目的总结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57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整切除55例,部分切除1例,探查活检1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源性肿瘤。结论早期诊断以及根据肿瘤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神经肿瘤 科治疗
下载PDF
椎管内胸腰椎旁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付双林 罗毅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19-221,共3页
1991年11月~1997年8月,我们采用正中切口、椎板切除,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切除巨大突向椎旁的哑铃形神经源性椎管内肿瘤12例,效果满意。现结合有关文献对手术入路作一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 1991年11月~1997年8月,我们采用正中切口、椎板切除,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切除巨大突向椎旁的哑铃形神经源性椎管内肿瘤12例,效果满意。现结合有关文献对手术入路作一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45岁。平均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椎管内肿瘤 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12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滕洪 王述民 +1 位作者 曲家骐 侯维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纵隔 神经肿瘤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外科治疗纵隔原发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径路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谭群友 王如文 +4 位作者 蒋耀光 周景海 龚太乾 赵云平 马铮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9期542-544,共3页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  1963年 3月至2 0 0 3年 9月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91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X线胸片检查 ,其中 65例行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是否向椎管内延伸...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  1963年 3月至2 0 0 3年 9月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91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X线胸片检查 ,其中 65例行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是否向椎管内延伸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其中胸后外侧切口 84例 ,半哈壳状切口 2例 ,高位胸后侧切口 4例 ,胸后外侧加脊柱旁切口 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 6个月~ 15年的术后随访。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 97.8% ( 89/9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4% ( 4 /91)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 79例 ( 86.8% ) ,恶性肿瘤12例 ( 13 .4% )。 1例神经纤维瘤 2年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治愈 ;恶性肿瘤平均生存 3 8.1个月。结论 适当的手术径路是提高纵隔原发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神经肿瘤 手术径路
下载PDF
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毅 魏翔 潘铁成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4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相关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6例中男9例,女7例,12例有胸闷、胸痛、咳嗽... 目的探讨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相关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6例中男9例,女7例,12例有胸闷、胸痛、咳嗽和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1例双下肢瘫痪,3例无症状。全部病例经胸部CT和磁共振检查提示诊断,均行一期完整切除肿瘤,治愈出院。结论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和生长形态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案。采用后正中切口联合胸腔镜辅助手术是治疗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较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哑铃型肿瘤 神经肿瘤 科治疗
下载PDF
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庞大志 曾伟生 乔贵宾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总结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一期完整切除肿瘤,治愈6例。结论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分布进行个性化设计。采用后正中切口联合胸腔镜... 目的总结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一期完整切除肿瘤,治愈6例。结论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分布进行个性化设计。采用后正中切口联合胸腔镜辅助手术是治疗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较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增 神经肿瘤 科治疗
下载PDF
外周脑源性细胞外囊泡作为神经精神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监测标志物的前景与展望
10
作者 谢新晖 徐淑娴 刘忠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4-1089,共6页
细胞外囊泡(EV)是一组源自内体系统或从细胞质膜脱落的膜质结构。EV可以携带一组异质性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和其来源细胞的膜受体。EV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可以通过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将来自脑的EV(BDEV)从外周血中提取出来。... 细胞外囊泡(EV)是一组源自内体系统或从细胞质膜脱落的膜质结构。EV可以携带一组异质性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和其来源细胞的膜受体。EV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可以通过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将来自脑的EV(BDEV)从外周血中提取出来。由于BDEV携带了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如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使得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探索中枢神经系统工具。该文综述BDEV成为神经精神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以及将其作为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指标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囊泡 细胞囊泡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精神疾病 生物标志物 药物疗效监测
下载PDF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艳 薛恩生 +6 位作者 何以敉 叶琴 陈舜 梁荣喜 郭晶晶 林文金 林礼务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研究该院2012年1月—2016年3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70例外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以及重点观察肿瘤...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研究该院2012年1月—2016年3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70例外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以及重点观察肿瘤与神经干的关系。结果外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声像图表现以椭圆形、梭形为主,边界清晰,有完整清晰的包膜或假包膜。神经鞘瘤部分肿瘤内部回声均匀,部分出现液化。神经纤维瘤及神经纤维瘤病的肿瘤内部回声均匀,均无液化。CDFI显示大部分肿瘤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且以I^II级血流为主。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特征性表现是肿瘤两端或一端或其旁可见条状低回声的神经干相连,该研究中28例可发现此征象,其中位于四肢22例(占78.6%)。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特别是对于四肢部位的神经源性肿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瘤与神经干的关系。术前超声明确诊断对临床手术成功治愈且不留后遗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彩色多普勒超声 神经肿瘤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3期6-8,共3页
关键词 纵隔神经肿瘤 科治疗 临床诊断 原发 神经压迫症状 神经节组织 纵隔肿瘤 神经鞘瘤 自主神经 胸腔内
下载PDF
颈部径路咽周-颅底神经源性肿瘤外科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向军 刘华盛 +1 位作者 邹苑斌 黄健男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径路咽周-颅底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将1997-2013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采用颈颌入路和腮颈颌入路手术切除咽周-颅底神经源性肿瘤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入路及施术要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均顺利施... 目的:探讨颈部径路咽周-颅底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将1997-2013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采用颈颌入路和腮颈颌入路手术切除咽周-颅底神经源性肿瘤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入路及施术要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均顺利施行全切,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神经鞘膜瘤23例、神经纤维瘤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术中出现舌咽、迷走神经损伤4例,其中1例8个月后恢复;霍纳征1例,术后6个月恢复;舌下神经损伤2例,可能为永久性损害;腮腺漏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颈颌入路与腮颈颌入路是该区较好的手术途径,下颌骨截断对涉及颅底难以切除的肿瘤提供了较宽阔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周 颅底 神经肿瘤
下载PDF
骶椎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14
作者 任可 樊根涛 +3 位作者 周志文 吴苏稼 施鑫 陆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观察Ⅰ期肿瘤切除手术治疗骶椎神经源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原理。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26例骶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0例;年龄21~69(39.3±10.9)岁;病程3~56(17.9... 目的:观察Ⅰ期肿瘤切除手术治疗骶椎神经源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原理。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26例骶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0例;年龄21~69(39.3±10.9)岁;病程3~56(17.9±10.1)个月;骶前肿块直径3.3~19.6(8.7±4.1)cm;骶前肿块上缘高于和不高于L_(5)S_(1)间隙水平者分别为6和20例。手术均先取后入路,必要时附加前入路,Ⅰ期切除肿瘤,部分患者行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中视情况决定是否保留载瘤神经根。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缓解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评估腰骶椎稳定性和神经功能,并检查有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果:26例均Ⅰ期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160.4±35.3)min,术中出血量(1092.3±568.8)ml。单纯后入路21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前后联合入路者骶前肿块直径11.3~19.6(15.1±3.2)cm,单纯后入路者为3.3~10.9(7.2±2.4)cm。骶前肿块上缘高于L_(5)S_(1)间隙的6例患者中5例采取了前后联合入路,不超过L_(5)S_(1)间隙的20例均为单纯后入路。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82(45.4±18.2)个月。术后腰骶痛、下肢根性痛均明显缓解,感觉、肌力和二便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例,脑脊液漏2例。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7例,神经纤维瘤7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2例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局部复发,1例恶性神经鞘瘤术后20个月时死于肺转移。17例高位骶骨神经源性肿瘤有4例未行内固定重建,其中2例术后脊柱失稳。7例切除载瘤神经根,其中1例同时切除S_(2)和S_(3)神经根的患者术后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异常,且未能完全恢复,另6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损害或恢复良好。结论:后入路能直接显露病灶,处理神经根和血管也方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症状缓解程度、并发症率和复发转移率均能控制在适当水平,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但当骶前肿块上缘高于L_(5)S_(1)水平或骶前肿块直径达到10 cm以上时,应考虑附加前方入路。脊柱和骨盆之间应力较高,高位骶椎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中应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骨盆的力学连续性。载瘤神经根多已丧失功能,切除单根载瘤神经根不易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而邻近神经根具有代偿功能,术中应尽量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肿瘤 骶椎 重建术 科手术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93例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杜晓辉 李荣 宋少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15-917,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原则 ,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源性肿瘤占同期腹膜后肿瘤的 2 0 .6%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原则 ,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源性肿瘤占同期腹膜后肿瘤的 2 0 .6% (93 /4 5 2 ) ,其中神经鞘瘤 2 4例(2 5 .8% )、恶性神经鞘瘤 19例 (2 0 .4% )、副节瘤 14例 (15 .1% )、神经纤维瘤 16例 (17.2 % )、其他少见肿瘤 2 0例 (2 1.5 % )。术前CT和MRI检查的诊断率分别为 65 .6%和 73 .9%。手术切除率为97.9% (91/93 ) ,2例行探查活检。良、恶性肿瘤术后的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9% ,80 .1%和42 .4% ,10 .5 %。良性肿瘤术后复发 8例 ,复发率为 13 .1% ;恶性肿瘤复发 14例 ,复发率为 43 .8%。结论 CT和MRI对本病诊断有辅助意义 ;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科学 神经源性肿瘤/外科学
下载PDF
25例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16
作者 葛家华 李真华 +3 位作者 蔡阳群 刘勇 徐晓 侯昌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481-1482,共2页
目的:探讨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5例颈部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6岁-74岁。肿块大者(8.0×6.0×5.0)cm,小者(2.0×1.5×1.5)c... 目的:探讨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5例颈部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6岁-74岁。肿块大者(8.0×6.0×5.0)cm,小者(2.0×1.5×1.5)cm。术前分别作彩超、CT或MRI检查和诊断性穿刺,21例明确诊断,4例诊断不明。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源性肿瘤。其中良性22例,恶性3例。术后恢复好。结论:颈部神经源性肿瘤大多系良性肿瘤,多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膜瘤,恶性神经鞘瘤只占10%左右。手术切除肿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术中重点是注意神经干的解剖和保护及神经干周边大血管的保护,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恶性者应行术后化疗、放疗,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神经肿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侵入椎管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17
作者 晁福 施云飞 +1 位作者 杨鸿生 肖正清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400-401,共2页
关键词 纵隔神经肿瘤 椎管 肿瘤侵袭 科手术
下载PDF
良性色素性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18
作者 李娴 张丽红 +5 位作者 王林省 于昊 刘晓龙 王唯伟 王素 陈雨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色素性外周神经源性肿瘤(BMPN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色素性外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CT和MRI扫描,分析其特征。结果7例BMPNT均为单发,其中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位于颈部3例,椎管内2例、鼻腔和后... 目的探讨良性色素性外周神经源性肿瘤(BMPN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色素性外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CT和MRI扫描,分析其特征。结果7例BMPNT均为单发,其中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位于颈部3例,椎管内2例、鼻腔和后纵隔各1例。5例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其内3例合并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7例肿块在MRI平扫均表现为混杂信号影,其内含有不同范围短T1短T2信号区,其在瘤内呈结节状、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3例瘤内合并囊变坏死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含有黑色素是一种少见现象,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神经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T”形切口经胸膜外一次切除椎管内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9例报告
19
作者 王铁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切除 椎管内 纵隔 神经肿瘤 胸膜 切口 二期手术 形神 成功
下载PDF
中耳神经源性肿瘤8例的诊治体会
20
作者 庄璐 费静 +3 位作者 杨婷钰 申雪力 廖娜 李雷激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耳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8例经病理确诊为中耳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首发症状中以耳流脓为主4例,听力下降3例,面瘫1例。5例肿物突入外耳道,3例... 目的 探讨中耳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8例经病理确诊为中耳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首发症状中以耳流脓为主4例,听力下降3例,面瘫1例。5例肿物突入外耳道,3例鼓膜紧张部穿孔。纯音测听示8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其中混合性聋4例、传导性聋3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善中耳CT及MRI,提示肿瘤累及中鼓室或鼓岬表面5例,累及面神经水平段3例,其中1例侵入中颅窝。8例患者均行乳突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鼓室体副神经节瘤4例、面神经纤维瘤2例、面神经鞘膜瘤1例、中耳神经内分泌腺瘤1例;2例患者术前行活检分别诊断为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理误诊率为25%(2/8)。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目前尚无复发病例。结论 中耳神经源性肿瘤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各异,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术前完善CT和增强MRI检查以及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神经肿瘤 面瘫 乳突根治术 误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