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碱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1
作者 孙海东 邓敏 +1 位作者 苏霞 潘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究苦参碱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组(10 mg/kg)、苦参碱高剂量组(20 mg/kg)、苦参碱高剂量+晚... 目的探究苦参碱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组(10 mg/kg)、苦参碱高剂量组(20 mg/kg)、苦参碱高剂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血清蛋白组(20 mg/kg苦参碱+100 mg/kg AGE血清蛋白)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Longa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HMGB1、RAGE蛋白表达。结果苦参碱高剂量组Longa评分、脑梗死面积、IL-1β、IL-6、TNF-α、HMGB1和RAGE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和苦参碱低剂量组(P<0.05)。苦参碱高剂量+AGE血清蛋白组Longa评分、脑梗死面积、IL-1β、IL-6、TNF-α、RAGE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苦参碱高剂量组[(2.93±0.30)分vs(1.10±0.12)分,(38.18±4.04)%vs(15.52±1.74)%,(78.57±8.33)pg/ml vs(39.27±4.76)pg/ml,(203.14±24.39)pg/ml vs(92.45±11.23)pg/ml,(243.53±26.81)pg/ml vs(150.49±18.79)pg/ml,0.73±0.07 vs 0.44±0.04,P<0.05]。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减轻IS大鼠的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卒中 大鼠 Sprague-Dawley 模型 动物 神经炎 HMGB1-RAGE信号通路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2
作者 宋征宇 胡瑾 +1 位作者 王玲玲 史可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取90只Va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200 mg/kg+20 mg/kg),18只/组。另取18只正常大鼠为假手术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ion AMPK,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逐渐明显降低,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逐渐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47.64±5.39)s vs(26.45±3.27)s,P<0.05],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显著降低[(21.78±3.51)s vs(35.22±5.02)s,P<0.05];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汉黄芩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通路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并抑制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大鼠 汉黄芩素 认知 神经炎
下载PDF
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功能训练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李斌 纪茹英 +2 位作者 陆艳卉 郭佳 郭君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功能训练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前庭神经炎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训练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功能训练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前庭神经炎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训练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甲磺酸盐酸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前庭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眩晕程度[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前庭功能检查参数[半规管轻瘫值(CP)和优势偏向(DP)、自发性眼震角度(SN)]、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ADL)]、前庭功能状态、脑血流速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氧化应激[25羟维生素D3(25(OH)D3)、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的躯体性、情感性、功能性评分及DHI总分分别为(2.26±0.37)、(2.18±0.34)、(2.02±0.33)、(6.48±1.1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的CP、DP、SN分别为(52.75±6.45)%、(23.25±3.46)%、(0.35±0.10)°/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的BBS评分为(32.36±3.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DL评分为(28.65±4.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2.30±1.57)g/mL、(11.41±1.05)pg/mL、(10.24±2.05)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血清25(OH)D3、SOD水平为(22.03±3.02)ng/mL、(65.67±6.43)U/mL,高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分别为(3.97±0.35)nmoL/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36.01±1.55)、(33.44±1.62)、(34.60±2.17)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前庭神经炎治疗中前庭功能训练能够提升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前庭功能训练 平衡功能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小议“非典型视神经炎”
4
作者 赖春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42-443,共2页
非典型视神经炎作为“诊断”术语经常应用于不同于典型视神经炎的炎性视神经病中,帮助患者进行分类;近些年在认识上不断有新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小议几个与诊断相关的观念及争议。1非典型视神经炎不是独立疾病实体非典型... 非典型视神经炎作为“诊断”术语经常应用于不同于典型视神经炎的炎性视神经病中,帮助患者进行分类;近些年在认识上不断有新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小议几个与诊断相关的观念及争议。1非典型视神经炎不是独立疾病实体非典型视神经炎不是独立的疾病实体也非综合征[1],是包括多种疾病的、基于临床特征的描述性分类,准确地讲是症状学分类而非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 疾病诊断 症状学 神经 临床特征 多种疾病 非典型 描述性
下载PDF
马石铭浅刺多捻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经验
5
作者 刘敏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10期918-918,共1页
马石铭主任中医师擅长使用针灸治疗面神经炎、乙脑后遗症、痛经、小儿腹泻等症。笔者有幸跟随马老临证,观其运用浅刺多捻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等疾病方面疗效较为显著,深受启发。现将马老浅刺多捻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经验加以总结,以供同道... 马石铭主任中医师擅长使用针灸治疗面神经炎、乙脑后遗症、痛经、小儿腹泻等症。笔者有幸跟随马老临证,观其运用浅刺多捻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等疾病方面疗效较为显著,深受启发。现将马老浅刺多捻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经验加以总结,以供同道学习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 针灸疗法 马石铭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针刺激治疗癌症患者化疗后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付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4111-4113,共3页
目的:观察探讨癌症化疗后末梢神经炎患者应用穴位电针刺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接收的90例癌症化疗后末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应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45例应用甲钴胺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 目的:观察探讨癌症化疗后末梢神经炎患者应用穴位电针刺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接收的90例癌症化疗后末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应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45例应用甲钴胺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电针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神经症状、生活质量、炎症因子、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正中神经SCV、右侧正中神经SCV、左侧正中神经MCV、右侧正中神经MC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总分、生命质量核心问卷量表(QLQ-30)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针刺激治疗癌症化疗后末梢神经炎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够显著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轻神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下调炎症因子表达,并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后末梢神经炎 穴位电针 甲钴胺 神经传导速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刘青建 贾艳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5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面神经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分析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面神经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肌电图指标、生活质量、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与面神经运动恢复时间、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面神经功能与面神经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面神经负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指标均高于治疗前,RI潜伏期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神经传导速度、cMAP指标更高,RI潜伏期更短(P<0.05);两组面部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进一步提升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在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神经面部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均有一定的优越性,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 神经生长因子 糖皮质激素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刘秀 尤汉生 吴祥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究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神经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36条目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调节神经相关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面部表情操 超短波 甲钴胺 周围性面神经炎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温针灸与下关穴甲钴胺注射治疗效果对比
9
作者 姚辉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10-11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温针灸与下关穴甲钴胺注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12月本院60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纳入研究,单双号分为对照组(温针灸,30例)、观察组(下关穴甲钴胺注射,30例),全面分析治疗作用。结果: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温针灸与下关穴甲钴胺注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12月本院60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纳入研究,单双号分为对照组(温针灸,30例)、观察组(下关穴甲钴胺注射,30例),全面分析治疗作用。结果:观察组面部残疾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优,P <0.05。结论:温针灸作为中医疗法,具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面神经炎 温针灸 下关穴甲钴胺注射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梅毒性视神经炎1例合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韩心阳 李元彬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376-382,共7页
目的:报道1例梅毒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分析该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该病例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全身辅助检查,眼底照相,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 目的:报道1例梅毒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分析该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该病例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全身辅助检查,眼底照相,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诊断为“梅毒性视神经炎左眼”,行青霉素注射治疗,随访5个月,病情稳定。结论:梅毒性视神经炎临床并不常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的视功能十分重要。Objective: To report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key point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 case of syphilitic optic neuritis, an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the disease and its treatment prognosis. Method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the case was reviewed, and the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were analyzed in the light of relevant literature. Results: Based on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symptoms, signs, systemic auxiliary examination, fundus photography, syphilis serology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as “syphilitic optic neuritis of the left eye”, and was treated with penicillin injection, and the condition was stabilised after 5 months of follow-up. Conclusion: Syphilitic optic neuritis is not common in the clinic, and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treatment are very important for controlling the disease and improving the patient’s visua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性视神经炎 神经梅毒 神经炎
下载PDF
灵孢多糖在神经炎性变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彦青 王翰斌 +4 位作者 杨立志 张嘉旭 宋丽娟 王青 马存根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38-1042,1062,共6页
神经炎性变性疾病(NIDs)以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坏死为特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运动神经元疾病等。目前的疗法只能缓解症状,还没有方法来阻止这些疾病的进行性加重。NIDs具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 神经炎性变性疾病(NIDs)以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坏死为特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运动神经元疾病等。目前的疗法只能缓解症状,还没有方法来阻止这些疾病的进行性加重。NIDs具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凋亡等共同病理机制。灵孢多糖(GLPS)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由于其抗炎、抗氧化和神经保护活性,已被广泛用于NIDs的研究。通过系统综述GLPS在体外和体内NIDs模型中的作用,探讨其在抗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NIDs的治疗和GLPS的研究应用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性变性疾病 灵孢多糖 神经炎 抗氧化 机制
下载PDF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视神经炎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冀鲁 焦文鑫 +2 位作者 周芷伊 龙思羽 王影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研究视神经炎(ON)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方法纳入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于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使用中医药治疗ON的医案及文献。将中医证型、...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研究视神经炎(ON)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方法纳入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于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使用中医药治疗ON的医案及文献。将中医证型、处方组成及治法录入Excel软件并建立数据库,对中药名称规范化处理后,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的数据挖掘模块对中医证型、中药四气、五味、高频中药使用频次、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医案15个和文献110篇,包含68种证型,“肝郁气滞证”出现频次最高(28次,12.02%);233个中药复方,涉及中药211味,累计频次为2,579次,四气以寒性最多(49味,23.22%);五味以甘味药最多(76味,36.02%);归经以肝经药物最多(73味,34.60%)。(2)高频中药使用频次:用药频次≥30次的中药共21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当归(165次,70.82%)、茯苓(143次,61.37%)、柴胡(127次,54.51%)、白芍(118次,50.64%)、白术(110次,47.21%)。(3)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共得到8类核心药对,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白芍-当归”“柴胡-当归”“白术-当归”“白术-茯苓”“白芍-茯苓”。(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得到4个药物聚类,功效分别为清热凉血活血、疏肝健脾益气、养阴清心凉血、补肾益气利水。(5)复杂网络分析:提取出的核心处方为丹栀逍遥散加减,涵盖10味中药。结论 ON的中医辨证与“肝”密切相关,中药治疗ON以调肝为主,分别采用疏肝、清肝、养肝之法;且兼顾心脾,补益气血;同时辅以子类药,具有脏窍同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神经炎 古今医案云平台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中药益气活血法结合耳穴埋豆治疗化疗药物致外周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叙皇 袁华墅 +3 位作者 胡蓉 张裕龙 江玲玲 戴桂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9期24-27,共4页
目的:分析中药益气活血法结合耳穴埋豆在化疗药物致外周神经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泰和县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使用长春碱类、铂类、紫杉类等药物治疗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 目的:分析中药益气活血法结合耳穴埋豆在化疗药物致外周神经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泰和县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使用长春碱类、铂类、紫杉类等药物治疗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使用中药益气活血法结合耳穴埋豆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炎发生率、外周神经炎症状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外周神经炎并发症改善程度、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神经炎发生率为52.43%,低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神经炎持续时间为(17.62±2.85)d,短于对照组的(27.98±3.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707,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神经并发症评分(肢体麻木、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法结合耳穴埋豆在化疗药物致外周神经炎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改善神经病变程度,促进外周神经炎并发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炎 化疗 中药益气活血法 耳穴埋豆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14
作者 唐正 李纪新 +2 位作者 李涵 张永臣 李心沁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1-877,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8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有关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频次、属性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穴位频繁项集;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穴位共现复杂网络,并分析核心穴位拓扑属性值,筛选核心处方;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核心穴位组间联系进行系统聚类,绘制谱系图,挖掘穴位间聚类关系。结果:1)共纳入111篇文献,提取113条有效针灸处方,涉及54种腧穴,总频次479次;2)腧穴分布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居多;3)所选取的腧穴多位于下肢;4)经穴频次前3为风市、伏兔、髀关;所选特定穴以五输穴主,其中合穴频次最高;5)腧穴配伍方面,风市-伏兔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针灸处方包括“关元、商丘、肾俞、气海俞”等7组,并挖掘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新核心针灸处方“风市、阳陵泉、伏兔、阿是穴、足三里、髀关、梁丘、血海、中渎、阴市”。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以局部穴和循经取穴为主,且多应用特定穴,重视多经脉,远近相配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炎 针灸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聚类分析 经络 五输穴 核心处方
下载PDF
前庭神经炎视频头脉冲试验及双温试验结果分析
15
作者 郭君君 李斌 纪茹英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5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患者急性期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及双温试验结果,探讨其对于VN诊断的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唐山市眩晕诊疗康复中心收治的V...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患者急性期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及双温试验结果,探讨其对于VN诊断的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唐山市眩晕诊疗康复中心收治的VN急性期患者40例,依据半规管轻瘫(cannal paralysis,CP)值患者分为A组(CP>50%)15例,B组(25%≤CP≤50%)17例,C组(CP<25%)8例,比较分析其vHIT、双温试验结果。结果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vHIT阳性均高于后半规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温试验结果阳性率80.00%。A组受损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受损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患者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高频受损概率高于后半规管。双温试验CP值越大,相应水平半规管vHIT的增益值越低。VN超早期水平半规管可能出现低频损伤反应延迟现象,需联合vHIT共同评估半规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视频头脉冲试验 双温试验
下载PDF
视频头脉冲试验联合血清CGRP、Ficolin-3对前庭神经炎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16
作者 郭君君 李斌 +1 位作者 周桂娟 郭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3期2889-2893,2898,共6页
目的 探究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联合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对前庭神经炎(VN)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92例VN患者为VN组,选取同期92例在该院治疗的前庭性偏头痛(VM)... 目的 探究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联合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对前庭神经炎(VN)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92例VN患者为VN组,选取同期92例在该院治疗的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为VM组,另选取92例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中CGRP、Ficolin-3的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N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vHIT联合血清CGRP、Ficolin-3水平对V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N组和VM组血清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5),Ficolin-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VM组比较,VN组血清CGRP水平及3个前庭眼动反射(VOR)增益不对称值明显升高(P<0.05),Ficolin-3水平明显降低(P<0.05);水平半规管(HC)不对称值、上半规管(AC)不对称值、后半规管(PC)不对称值、CGRP为V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icolin-3为VN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AC不对称值、HC不对称值、PC不对称值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三者联合诊断优于AC不对称值、HC不对称值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AC不对称值)=2.506、Z_(三者联合-HC不对称值)=2.329,P=0.012、0.020);HC不对称值、AC不对称值、PC不对称值、血清CGRP、Ficolin-3水平单独诊断VN的AUC分别为0.782、0.787、0.856、0.857、0.881,而五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48,显著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Z_(五者联合-HC不对称值)=4.578、Z_(五者联合-AC不对称值)=4.908、Z_(五者联合-PC不对称值)=3.085、Z_(五者联合-CGRP)=3.559、Z_(五者联合-Ficolin-3)=2.867,P<0.05)。结论 VN患者血清CGRP水平升高,Ficolin-3水平降低,且CGRP水平是V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icolin-3水平为VN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vHIT联合CGRP、Ficolin-3诊断VN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视频头脉冲试验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纤维凝胶蛋白-3
下载PDF
前庭神经炎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17
作者 王双志 曹飞虎 +3 位作者 王柳 何佳蔚 邹欣 张弟文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6期557-561,566,共6页
背景 前庭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并可能导致前庭神经炎慢性化加剧,影响预后。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讨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与前庭... 背景 前庭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并可能导致前庭神经炎慢性化加剧,影响预后。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讨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与前庭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前庭神经炎患者86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眩晕评定量表(DARS)以及眩晕残障量表(DHI)进行评定。根据HAMD-17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症状组(n=46)和无抑郁症状组(n=40)。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抑郁症状组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检出46例(53.49%)前庭神经炎患者存在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组和无抑郁症状组的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DARS评分和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2、4.921、2.712、3.529、5.471,P均<0.01)。抑郁症状组HAMD-17评分与DARS评分、DH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5、0.335,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352,95%CI:1.520~12.462)、病程(OR=3.772,95%CI:1.339~10.630)、受教育年限(OR=0.074,95%CI:0.235~0.923)、DARS评分(OR=1.213,95%CI:0.405~3.628)和DHI评分(OR=3.619,95%CI:1.246~10.514)是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前庭神经炎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前庭症状呈正相关。患者年龄、病程以及前庭症状严重程度是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抑郁症状 前庭症状
下载PDF
基于肌力分级法构建个性化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模式
18
作者 孟楠 周凤华 高敏行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肌力分级法构建个性化治疗模式对周围性面神经炎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接受相同的对症治疗和物理疗法。对照组接受面操训练,观察组接受基于肌力分级... 目的:观察基于肌力分级法构建个性化治疗模式对周围性面神经炎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接受相同的对症治疗和物理疗法。对照组接受面操训练,观察组接受基于肌力分级法的个性化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4周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H-B分级量表)和Sunnybrook评分量表评估治疗效果。治疗4周后评价2组的治愈率,6个月随访时评价2组的联带运动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从第3周开始H-B分级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3周和第4周的H-B分级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2组均从第2周开始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3周和第4周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26.7%,χ^(2)=10.181,P=0.003);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的联带运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17.8%,χ^(2)=4.050,P=0.044)。结论:基于肌力分级法构建的个性化治疗模式可以精准描述面部肌肉损伤情况,制定精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联带运动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分级法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个性化 康复治疗模式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视神经炎选穴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璐 段俊国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视神经炎(ON)的选穴规律,从而为临床针刺治疗ON选穴提出新的思路。方法 检索各大数据库中有关针刺治疗ON的文献,进行文献的筛选以及腧穴的统计,并通过Excel、TCMICS等软件对各腧穴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所...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视神经炎(ON)的选穴规律,从而为临床针刺治疗ON选穴提出新的思路。方法 检索各大数据库中有关针刺治疗ON的文献,进行文献的筛选以及腧穴的统计,并通过Excel、TCMICS等软件对各腧穴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所得结果分析并探究针刺治疗ON的选穴与组方规律。结果 纳入有效文献共计18篇,有效处方共计20首;针刺治疗ON的5个主穴依次为:睛明、球后、风池、合谷、攒竹;所选穴位以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为主;所选腧穴多分布在头面部,而以眼周穴位居多。结论 针刺治疗ON多采用经外奇穴、足少阳经腧穴、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所选腧穴以“近部选穴”为主;睛明、球后、风池、合谷、攒竹为针刺治疗ON的主要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 针刺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下载PDF
盐诱导激酶1在有氧运动改善衰老小鼠神经炎性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中的作用
20
作者 丁显怡 李雪 +2 位作者 周洪莲 金毓 魏昌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2-1580,1605,共10页
目的:探讨盐诱导激酶1(salt induced kinase 1,SIK1)在有氧运动对衰老小鼠神经炎性反应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54只分为青年组(C组,n=18)、衰老组(A组,n=18)和衰老运动组(E组,n=18)。C组和A组小鼠自然... 目的:探讨盐诱导激酶1(salt induced kinase 1,SIK1)在有氧运动对衰老小鼠神经炎性反应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54只分为青年组(C组,n=18)、衰老组(A组,n=18)和衰老运动组(E组,n=18)。C组和A组小鼠自然喂养,E组小鼠进行8周有氧跑台运动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实验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筛选运动改善衰老学习记忆功能的靶基因;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的荧光强度;实时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SIK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相关指标平均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神经元显著破坏,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激活相关基因Iba-1荧光强度增加(P<0.01);小鼠海马转录组水平受到干扰,其中175个基因上调,66个基因下调;炎症相关基因SIK1、NF-κB m RNA(P<0.05,P<0.01)和蛋白(P<0.01,P<0.01)表达升高,IL-1β mRNA表达增加(P<0.05);运动干预后,衰老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减少,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1),神经元损伤减弱,Iba-1荧光强度减弱(P<0.01),19个基因上调,12个基因下调,SIK1、NF-κB mRNA(P<0.01,P<0.05)和蛋白(P<0.05,P<0.05)表达降低,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8周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衰老小鼠海马SIK1及其下游NF-κB、IL-1β的表达,抑制MG激活,减轻神经炎性反应,最终改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衰老 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 神经炎性反应 SIK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