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3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绪的脑机制在神经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
1
作者 赵丽 杨予涛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351-354,共4页
情绪的脑机制是神经科学的热点和前沿,也是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主动将科研思维融入教学,积极使用新媒体辅助教学和科学选择双语教学等五个方... 情绪的脑机制是神经科学的热点和前沿,也是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主动将科研思维融入教学,积极使用新媒体辅助教学和科学选择双语教学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情绪的脑机制的教学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神经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情绪的脑机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双语教学
下载PDF
神经生物学应用互动式教学大纲的实践与思考
2
作者 赵丽 杨予涛 张颖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前,互动式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而任何教学模式改革都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文章首先阐述了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现状及存在问题,将互动式教学大纲引入神经生物学理论教学,最后评价其教学效果,发现互动式教学大纲对改善学生... 目前,互动式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而任何教学模式改革都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文章首先阐述了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现状及存在问题,将互动式教学大纲引入神经生物学理论教学,最后评价其教学效果,发现互动式教学大纲对改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神经生物学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教学改革 互动式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评估
3
作者 王银 彭涛 +4 位作者 李云鸿 宿瑞琼 潘晓玥 王俊燕 毕逢辰 《教育进展》 2024年第4期665-669,共5页
神经生物学作为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对于学生理解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评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掌握程度。首先,介绍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 神经生物学作为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对于学生理解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评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掌握程度。首先,介绍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其次,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包括虚拟实验和模拟演示以及虚拟现实案例和情境设计。然后,讨论虚拟仿真技术在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的评估框架,包括学生问卷调查、知识测试、实验技能评估和学习成绩分析。最后,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神经生物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失眠与焦虑共存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郑育新 赵敏 +4 位作者 刘飞祥 董紫琲 张兢方 李肇基 张晓彤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8-422,共5页
失眠与焦虑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对独立,却又相互作用的关系。焦虑会导致失眠反复发作,反之失眠也可加重焦虑状态,两者在临床常以共病形式存在。该文通过系统梳理文献,发现失眠共病焦虑的机制比较复杂,最主要涉及5-羟色胺系统、下丘脑-垂体... 失眠与焦虑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对独立,却又相互作用的关系。焦虑会导致失眠反复发作,反之失眠也可加重焦虑状态,两者在临床常以共病形式存在。该文通过系统梳理文献,发现失眠共病焦虑的机制比较复杂,最主要涉及5-羟色胺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食欲素及其受体通路、多巴胺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神经生物学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异常 焦虑 神经生物学 血清素 综述
下载PDF
针刺抗抑郁症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海永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快感缺乏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情感障碍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针刺治疗抑郁具有独特的疗效,然而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从针刺调控神经核团功能、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及...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快感缺乏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情感障碍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针刺治疗抑郁具有独特的疗效,然而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从针刺调控神经核团功能、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等角度为切入点,归纳总结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抑郁症 神经生物学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李亚东团队联合揭示慢性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17,共1页
2024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李亚东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罗艳佳研究员等团队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发表题目为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rojections to the dors... 2024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李亚东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罗艳佳研究员等团队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发表题目为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rojections to the dorsal medial striatum underlie insomnia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ain的研究成果,揭示慢性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麻醉科 慢性疼痛 睡眠障碍 神经生物学机制 神经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团队联合 松江
下载PDF
针刺十三鬼穴理论渊源及神经生物学作用机制探讨
7
作者 张儒奇 董晓婕 +1 位作者 朱炳旭 王盛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6期56-59,共4页
十三鬼穴最早记载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于治疗以“鬼病”之称的癫狂症,后世发展成为治疗各类情志病的经验效穴。针刺十三鬼穴体现孙思邈“必通十二经脉”“治道阴阳”“荡涤五脏六腑”“精神内守”的养病与针灸学术思想。目... 十三鬼穴最早记载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于治疗以“鬼病”之称的癫狂症,后世发展成为治疗各类情志病的经验效穴。针刺十三鬼穴体现孙思邈“必通十二经脉”“治道阴阳”“荡涤五脏六腑”“精神内守”的养病与针灸学术思想。目前,已证实针刺十三鬼穴可通过神经生物学机制有效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失眠、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等疾病,但相关机制的系统总结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十三鬼穴理论渊源及其干预疾病的神经生物学作用机制,以期为十三鬼穴的现代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十三鬼穴 孙思邈 神经生物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以航海神经科学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神经生物学课程建设
8
作者 韩少明 王彦 +3 位作者 孙定亚 程腾 曹莉 俞仲望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为响应学校办学定位,贯彻学校办学方针,满足航海医学人才培养要求,探索神经生物学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文章就医学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现状,从多方面总结一系列改革尝试和教学经验,在重点解决...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为响应学校办学定位,贯彻学校办学方针,满足航海医学人才培养要求,探索神经生物学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文章就医学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现状,从多方面总结一系列改革尝试和教学经验,在重点解决既往教学实践传统矛盾的基础上,对航海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针对性地融入海洋元素,有意识地契合航海医学人才培养要求,以期获得顺应要求的教学效果,持续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航海神经科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将STEM核心能力培养整合于医学生神经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9
作者 唐传喜 李风 +3 位作者 高锦 刘静 张宝乐 姚瑞芹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147-150,共4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改革仍受到来自经济、社会、环境等诸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医学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多课程知识点交叉的学科,也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其学科交叉和多层次研究十分必要。鉴于... 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改革仍受到来自经济、社会、环境等诸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医学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多课程知识点交叉的学科,也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其学科交叉和多层次研究十分必要。鉴于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STEM)教育法因其跨学科及实践理念,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新观点,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作用。STEM教育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有助于巩固他们之前学习的基础课知识,并为未来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它不仅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至关重要。文章基于STEM教育思想,阐述了医学生的神经生物学课程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交叉,提出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转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强调了教师要围绕STEM教育视角将神经科学知识与其他医学课程知识联系起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前沿的欲望。以此作为课改思路,探索基于医学生神经生物学的STEM课程实践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法 创新能力 医学神经生物学 高等医学教育 跨学科 教育改革
下载PDF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苏玺在神经生物学1区Top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10
作者 韩勇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6-66,共1页
近日,河南省精神病医院苏玺在神经生物学1区Top期刊《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发表了题为《Autophagy defects at weaning impair complement-dependent synaptic pruning and induce behavior deficit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 近日,河南省精神病医院苏玺在神经生物学1区Top期刊《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发表了题为《Autophagy defects at weaning impair complement-dependent synaptic pruning and induce behavior deficit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以苏玺为论文第一作者,《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主编吕路线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医院 神经生物学 心身疾病 第一作者单位 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第一作者
下载PDF
关于通过生物力学与神经生物学联合途径探索神经血管耦合规律和脑疾病发病机理的探讨
11
作者 Sunny C.Li 谌小维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1期97-98,共2页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脑疾病伴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认为脑功能仅基于神经元活动和其网络连接.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脑疾病伴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认为脑功能仅基于神经元活动和其网络连接.但是,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指出,胶质细胞和血管也紧密参与到脑活动及其调控中,而脑血管的病变更有可能直接与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在不同尺度上和不同生理状态下血管与神经的相互调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 国民健康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脑疾病 神经生物学 神经元活动 血流动力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神经生物学课程建设与探索
12
作者 易晟 钱天梅 +1 位作者 黄丽 龚蕾蕾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325-327,共3页
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为科技强国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能量。神经生物学是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数字化课程建设有利于知识体系可视化和简易化,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化,有利于及时全面评估教学效果。在... 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为科技强国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能量。神经生物学是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数字化课程建设有利于知识体系可视化和简易化,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化,有利于及时全面评估教学效果。在数字化神经生物学教学中,需要提高教师素质,结合数字化特点融入思政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科高水平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神经生物学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探讨医科研究生开设神经生物学课程的必要性
13
作者 龚歆 王银 李云鸿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4期191-192,共2页
神经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一个明星学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神经生物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研究进展更新迅速,作为医科的研究生不仅要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础内容,更要及时跟进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因此,大多... 神经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一个明星学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神经生物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研究进展更新迅速,作为医科的研究生不仅要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础内容,更要及时跟进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因此,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已经给研究生开设了神经生物学这门课程,甚至越来越多的学校给本科生也开设了神经生物学必修课。本文从神经生物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特点以及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出发,结合本校发展的实际特点,探讨了为医科研究生开设神经生物学课程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科研究生 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课程 必要性
下载PDF
90年代中期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14
作者 吕国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88-192,共5页
90年代中期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进展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吕国蔚1995年是“脑的十年”的第5年,分子神经生物学新进展层出不穷。笔者根据几个大型国际会议的见闻,做如下的简要介绍。1发育神经生物学研究1.1神经元... 90年代中期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进展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吕国蔚1995年是“脑的十年”的第5年,分子神经生物学新进展层出不穷。笔者根据几个大型国际会议的见闻,做如下的简要介绍。1发育神经生物学研究1.1神经元发育基因经典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昆虫神经生物学研究技术:触角电位图记录 被引量:36
15
作者 赵新成 阎云花 +1 位作者 王睿 王琛柱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触角电位图记录是昆虫神经生物学中用于昆虫嗅觉、信息素生物测定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敏感性、选择性高及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该文以荷兰Syntech公司的产品为例详细介绍了此技术原理、装置。
关键词 昆虫 神经生物学 触角 性信息素 嗅觉 触角电位图
下载PDF
神经生物学教学实践引发的几点理性思考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吕国蔚 崔秀玉 +2 位作者 李菁锦 赵兰峰 李俊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教学实践 生物教育 教学效果 教学安排
下载PDF
癌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张瑛 韩济生 王韵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癌症痛是影响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严重问题 ,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 ,对其神经机制的研究甚少。近年出现的小鼠股骨、跟骨、肱骨和大鼠胫骨癌症痛模型 ,极大地推动了癌症痛的基础研究。初步研究表明 ,癌症痛有其独特的神... 癌症痛是影响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严重问题 ,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 ,对其神经机制的研究甚少。近年出现的小鼠股骨、跟骨、肱骨和大鼠胫骨癌症痛模型 ,极大地推动了癌症痛的基础研究。初步研究表明 ,癌症痛有其独特的神经化学机制 ,骨质破坏、外周敏化、中枢敏化及神经侵蚀都参与了癌症痛的产生。本文综述了癌症痛动物模型、癌症痛的产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痛 癌症病人 生活质量 神经生物学 机制
下载PDF
从慢性应激探讨肝郁脾虚证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晓红 李晶晶 +1 位作者 刘玥芸 陈家旭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证实质的研究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可利用中医病证结合、方证相关的研究思路来探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从现代应激理论入手,结合中医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运用中医方证相关的研究思路,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大鼠... 证实质的研究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可利用中医病证结合、方证相关的研究思路来探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从现代应激理论入手,结合中医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运用中医方证相关的研究思路,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前期实验结果提示肝郁脾虚证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脑肠轴以及中枢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及其受体密切相关,涉及下丘脑、海马、皮层、杏仁核等多个脑区。今后将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并与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结合,以期揭示肝郁脾虚证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肝郁脾虚证 神经生物学 综述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依赖戒断后渴求行为和焦虑情绪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Ⅱ:吗啡对小鼠学习记忆及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陆林 李静 +3 位作者 黄明生 孙学礼 刘志中 刘知源 《华西医学》 CAS 199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吗啡对小鼠的记忆能力及对应激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开场行为自发活动、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和强迫游泳检测昆明品系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及对应激的耐受性。结果:吗啡小鼠在新异环境中自发活动的探究行为减少,学习记忆能... 目的:探讨吗啡对小鼠的记忆能力及对应激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开场行为自发活动、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和强迫游泳检测昆明品系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及对应激的耐受性。结果:吗啡小鼠在新异环境中自发活动的探究行为减少,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退,与生理盐水组小鼠有显著性差异;吗啡小鼠对应激的耐受性亦明显下降。结论:吗啡干扰了小鼠正常的学习记忆能力,并导致对应激的警觉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依赖 戒断 渴求行为 焦虑情绪 神经生物学
下载PDF
运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泽军 季浏 褚昕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7-1043,1055,共8页
人体研究与动物实验证明,运动会影响脑的多种功能,对脑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包括提高认知能力[1],延缓由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2,3]以及降低抑郁症状[4,5]。关于运动影响脑功能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方面,如神经... 人体研究与动物实验证明,运动会影响脑的多种功能,对脑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包括提高认知能力[1],延缓由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2,3]以及降低抑郁症状[4,5]。关于运动影响脑功能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方面,如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树突棘密度与血管新生等[6,7]。特别是海马作为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能力 神经生物学机制 运动会 神经可塑性 突触可塑性 脑功能 动物实验 人体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