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导式教育辅以神经生理学疗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改善与评价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聪敏 张雨平 +3 位作者 廖伟 艾友平 奚敏 姚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7期954-954,957,共2页
目的观察Bobath与Vojta的神经生理学疗法和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与Vojta相结合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年龄1~3岁的脑瘫患儿,观察组1为23例,采用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法;观察组2为25例,采用Bobath和Vojta法。... 目的观察Bobath与Vojta的神经生理学疗法和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与Vojta相结合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年龄1~3岁的脑瘫患儿,观察组1为23例,采用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法;观察组2为25例,采用Bobath和Vojta法。结果表明两观察组脑瘫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得分,不但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疗法组与Bobath和Vojt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疗法优于单纯采用Bobath和Vojta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引导式教育 神经生理学疗法 儿童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肌肉控制能力训练辅以神经生理学疗法对偏瘫型脑瘫儿童站立与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开寿 麦坚凝 何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偏瘫 儿童 肌肉控制能力训练 神经生理学疗法 站立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问题为基础学习法在神经生理学疗法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魏轶 范建中 +1 位作者 张建宏 王惠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9-300,共2页
目的探索将问题为基础学习法(PBL)引入神经生理学疗法(NPT)的教学效果。方法将73名学生分为试验组(n=37,采用PBL教学法)和对照组(n=36,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NPT教学测试结果。结果两组在客观题方面的测... 目的探索将问题为基础学习法(PBL)引入神经生理学疗法(NPT)的教学效果。方法将73名学生分为试验组(n=37,采用PBL教学法)和对照组(n=36,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NPT教学测试结果。结果两组在客观题方面的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例分析题上试验组的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PBL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PBL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为基础学习法 康复医学 神经生理学疗法 教学
下载PDF
神经生理学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效果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小英 罗惠琴 +2 位作者 何爱华 赵萍 张利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理学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婴幼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神经生理学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患儿站立与步态... 目的观察神经生理学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婴幼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神经生理学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患儿站立与步态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结果研究组患儿站立与步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GMFM各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神经生理学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婴幼儿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学疗法 高压氧治疗 婴幼儿脑瘫
下载PDF
脑卒中神经生理学疗法进展
5
作者 梁贞文 万婕 +2 位作者 孙克兴 徐悦莹 黄光法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脑卒中(stroke),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eular 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 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 脑卒中(stroke),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eular 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 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50~100)/10万,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脑卒中存活者中50%~4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1].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降低.而致残率反呈增加趋势,卒中后的康复已越来越受到重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学疗法 脑卒中 局限性脑功能障碍 脑血管意外 临床综合征 持续时间 血管病变 人类健康
下载PDF
神经生理学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一苇 梁莉丹 +1 位作者 余淑素 陈翔 《护理学报》 2010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将神经生理学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NPT)中的Bobath技术引入到脑瘫患儿的静脉输液操作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28例确诊为脑瘫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流程进行操作,观察组... 目的探讨将神经生理学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NPT)中的Bobath技术引入到脑瘫患儿的静脉输液操作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28例确诊为脑瘫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流程进行操作,观察组在原有流程基础上引入NPT疗法的康复理念,先行按摩、拍打、刺激后,再行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患儿重复穿刺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NPT中的Bobath技术引入到脑瘫患儿的静脉输液操作护理中可使患儿有更多的时间维持正确的运动模式,从而达到配合强化巩固康复治疗训练效果的目的,且该方法的使用在确保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率以及提高家长满意度等方面较常规的方法都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提倡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学疗法 痉挛型脑性瘫痪 静脉输液
下载PDF
神经生理学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斌 郭美娜 何俊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1523-1524,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理学疗法治疗对早期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生理学疗法治疗,3个月后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评价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 目的观察神经生理学疗法治疗对早期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生理学疗法治疗,3个月后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评价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生理学疗法在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有明显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学疗法 早期脑卒中 康复 生活能力
下载PDF
神经生理学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王婷婷 张素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3期4285-428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理学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 目的探讨神经生理学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神经生理学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统计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10m最大步行速度(MW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结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MWS均较前加快,TUGT均较前缩短,观察组MWS快于对照组,TUG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较干预前增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生理学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提高其肢体灵活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生理学疗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神经生理学疗法与高压氧联合治疗颅脑损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周斌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12期1252-125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理学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颅脑损伤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及生活能力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神... 目的探讨神经生理学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颅脑损伤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及生活能力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治疗,治疗时间为90 d。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使用Barthel评分)。结果经3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使用Barthel评分,并按照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自理能力的恢复程度)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χ2=12.134 8(自由度υ=2),查表得P<0.005,表示两组治疗前后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生理学疗法结合高压氧能够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所致肢体功能障碍,宜在发病后早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学疗法 高压氧 颅脑损伤综合征 肢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针灸在现代康复医学神经发育疗法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可蓥 余瑾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6期94-96,共3页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神经发育疗法中配合针灸手段有更好的功能康复效果。在运用神经发育疗法时,应选择与该疗法具有协同作用和相似治疗作用的针灸手段,从而有利于神经发育疗法疗效的更大发挥,促进患者功能的尽早康复。
关键词 针灸 康复医学 神经发育疗法 易化技术 神经生理学疗法 Bobath疗法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Brunnstrom疗法
下载PDF
物理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新芳 周延安 +1 位作者 饶立德 洪俊峰 《现代康复》 CAS CSCD 1999年第9期1052-1053,共2页
目的:探讨以物理疗法( P T) 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274 例脑瘫患儿分组治疗。第1 组单纯药物组,第2 组药物、头针、穴位注射组,第3 组综合康复组。疗效评价分4 等:正常化、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总有效率,第... 目的:探讨以物理疗法( P T) 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274 例脑瘫患儿分组治疗。第1 组单纯药物组,第2 组药物、头针、穴位注射组,第3 组综合康复组。疗效评价分4 等:正常化、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总有效率,第1 组62 .9 % ,第2 组91 .1 % ,第3 组92.6% 。第1 组与第2 组总有效率之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 。第2 组与第3 组总有效率之比无显著差异( P> 0 .01) ,但第2 组与第3 组的正常化与显效率之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1) ,即第3 组的治疗质量明显优于第2 组。结论:以 P T为主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较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对轻、中型痉挛型脑瘫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神经生理学疗法(PT) 综合康复治疗
下载PDF
脑功能康复治疗仪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梅君 王玉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096-1098,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积极的药物治疗后,仍可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患者自身、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1]。目前,临... 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积极的药物治疗后,仍可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患者自身、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1]。目前,临床康复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包括手法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和电刺激疗法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生理学疗法 神经功能康复 电刺激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 自主神经紊乱 脑功能 物理治疗 脑血流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
13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3年第5期302-308,共7页
关键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精神疾病 临床分析 神经生理学疗法 临床心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学习困难儿童 疗效观察 小儿急救 攻击性行为
下载PDF
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
14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关键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精神疾病 临床分析 神经系统 中西医结合治疗 正常儿童 神经生理学疗法 多发性抽动症 脑瘫患儿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感觉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东奇 金伟 +2 位作者 李曦光 徐蓉 李亚娟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感觉训练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神经生理学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感觉训练。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的10 m最... 目的探讨感觉训练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神经生理学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感觉训练。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的10 m最快步行速度(10m MWS)、步长、步频。结果研究组10m MWS、步长、步频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神经生理学疗法基础上进行感觉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感觉训练 神经生理学疗法 步行能力 儿童
下载PDF
卧位式康复体操在早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肖勇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1期29-30,共2页
康复体操是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为基础,根据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方式结合现代康复理论为特点的康复娱乐疗法.本操运用的中医康复理论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预防为主和杂合而治.现代康复治疗中常用的神经生理学疗法中的Bobat... 康复体操是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为基础,根据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方式结合现代康复理论为特点的康复娱乐疗法.本操运用的中医康复理论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预防为主和杂合而治.现代康复治疗中常用的神经生理学疗法中的Bobath技术: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本操主要设计了六个基本动作,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节省时间,适合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各节动作要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 康复体操 BOBATH技术 中医基础理论 神经生理学疗法 卧位 人体经络气血
下载PDF
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肖雁 唐冬良 江拥军 《中国康复》 2003年第6期368-368,共1页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 :6 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 ,分为康复组 32例和对照组 2 8例。 2组均按传统神经科药物治疗 ,康复组同时配合神经生理学疗法、心理治疗、认知功能训练等。 2组患者治疗前后测...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 :6 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 ,分为康复组 32例和对照组 2 8例。 2组均按传统神经科药物治疗 ,康复组同时配合神经生理学疗法、心理治疗、认知功能训练等。 2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康复组患者上下肢及手的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全面综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 脑卒中 恢复期 神经生理学疗法
下载PDF
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忠阳 喻雯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9期95-96,共2页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eva)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均高,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及家庭负...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eva)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均高,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随着卒中后生存率的提高,对年中后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最终能较好地回归社会,显得尤其重要。而神经生理学疗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成为脑卒中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科于2009年至2011年间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治疗20例脑卒中患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疗效观察 脑卒中患者 BOBATH技术 急性脑血管破裂 神经生理学疗法
原文传递
Vojta+Bobath法加点穴治疗脑性瘫痪
19
作者 冯喜英 高宾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点穴治疗 BOBATH法 脑性瘫痪 神经生理学疗法 小儿脑瘫 中枢运动障碍 脑瘫患儿 姿势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