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3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书力 冯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2,共6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BDKR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槲皮素(100 mg/kg)组、BD...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BDKR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槲皮素(100 mg/kg)组、BDKRB1过表达质粒组、空载质粒组、槲皮素(100 mg/kg)+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另选12只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以药物分组干预处理后,检测大鼠机械性刺激痛觉、热刺激痛觉与冷刺激痛觉,比较各组机械性缩足阈值、冷刺激抬足时间、热敏潜伏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比较各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阳性细胞比例;试剂盒测量大鼠血清炎症介质IL-17、环氧化酶-2(COX-2)、IL-18水平;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槲皮素+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分别比较,槲皮素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均升高(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均降低(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空载质粒组大鼠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下调BDKRB1表达抑制炎症,减少淋巴细胞浸润,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缓激肽B1受体 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神经根筋膜鞘显影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
2
作者 马斌祥 姚鹏程 +4 位作者 陈国栋 鄢卫平 宫玉锁 郑建鹏 刘帅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筋膜鞘显影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局部封闭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N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5%利多卡因注射液2.5 ... 目的:探讨神经根筋膜鞘显影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局部封闭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N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5%利多卡因注射液2.5 ml+醋酸泼尼松龙2.5 ml(0.125 g/5 ml)规格混合液5 ml单侧注射治疗;治疗组则采用神经根筋膜鞘显影下注射PRP 5 ml,两组患者共治疗12 w。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治疗后1 w、治疗后12 w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肢直腿抬高试验的离床面角度及行走距离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 h、治疗后1 w及12 w的VAS评分、ODI指数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2 h、治疗后1 w及12 w的下肢直腿抬高试验、行走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后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神经根筋膜鞘显影下注射PRP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能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较好地缓解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促进其损伤神经修复及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治疗病理性神经痛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神经根封闭 局部封闭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紫杉醇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3
作者 黄丹 罗振中 +5 位作者 卢俊 肖凡 周斌 彭盛亮 于福平 唐斌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根据对腹部注射紫杉醇制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随后实施腹部注射白藜芦醇,以评价其对于紫杉醇引起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健康的雄性成年SD大鼠共计50只,将大鼠依照随机数字表任意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 目的:根据对腹部注射紫杉醇制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随后实施腹部注射白藜芦醇,以评价其对于紫杉醇引起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健康的雄性成年SD大鼠共计50只,将大鼠依照随机数字表任意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是P组、R+P组、LY+R+P组、R组和C组,制取紫杉醇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腹部注射白藜芦醇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行为心理学数据显示,在T 1,T 2时段,与C组比较,P组与LY+R+P组MWT降低(P<0.05);与P组比较,R+P组MWT上升(P<0.05),LY+R+P组MWT降低(P<0.05);与R+P组比较,LY+R+P组MWT降低(P<0.05)。与此同时,在T 1,T 2时段,与C组比较,P组与LY+R+P组的TWL显著降低(P<0.05);与P组比较,R+P组TWL上升(P<0.05),LY+R+P组TWL降低(P<0.05);与R+P组比较,LY+R+P组TWL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在激活PI3K/Akt转录因子下,有效缓解了纹状体内线粒体损伤,继而有效预防紫杉醇所引起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神经病理性疼痛 白藜芦醇
下载PDF
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对脊髓神经减压术后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的影响
4
作者 刘清宁 王彦哲 +4 位作者 闫春林 刘丽娟 吕守英 韩文莉 赵静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对脊髓神经减压术后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脊柱外科收治的62例行脊髓神经减压术且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 目的探讨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对脊髓神经减压术后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脊柱外科收治的62例行脊髓神经减压术且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运动引导想象训练。比较2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2组疼痛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29.691,P<0.001;F_(组间)=7.063,P<0.001;F_(交互)=25.634,P<0.001);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90.029,P<0.001;F_(组间)=46.914,P<0.001;F_(交互)=180.366,P<0.001)。结论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可以缓解脊髓神经减压术后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睡眠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引导想象训练 脊髓损伤 脊髓神经减压术 神经病理性疼痛 睡眠障碍
下载PDF
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
5
作者 张志峰 颜文璐 夏紫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64-1667,共4页
目的探究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体质量200~220 g,3月龄左右),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建立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 目的探究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体质量200~220 g,3月龄左右),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建立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将成模大鼠[造模成功率为80%(40/50)]随机分为模型组、P38MAPK抑制剂组,造模后第6天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P38MAPK抑制剂,2次/d,连续5 d。术后1、7、11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运动功能评分。术后第11天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背根神经节P38MAPK、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变化不明显;模型组大鼠第7天开始痛阈水平降低,至第11天降至最低;P38MAPK抑制剂组第7天痛阈水平降低,第11天升高(P<0.05),且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P38MAPK抑制剂组在第7天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第11天模型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增加,第11天P38MAPK抑制剂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减轻(P<0.05),且运动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P38MAPK免疫阳性细胞表达<P38MAPK抑制剂组<模型组[(7.35±0.63)%比(25.36±1.85)%比(60.23±2.17)%](P<0.05);假手术组COX-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P38MAPK抑制剂组<模型组[(5.21±2.23)%比(15.14±2.01)%比(33.43±3.02)%](P<0.05)。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有关,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P38MAPK信号通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6
作者 张莹莹 赵力波 +1 位作者 贾霜 李玲梅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3期162-164,共3页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为临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热点。该文围绕SNRIs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分析SNRIs的作用机制,总结SNRIs的治疗效果,讨论SNRIs在治疗中的应用挑战与限制,展望SNRIs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为临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热点。该文围绕SNRIs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分析SNRIs的作用机制,总结SNRIs的治疗效果,讨论SNRIs在治疗中的应用挑战与限制,展望SNRIs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旨在为SNRIs类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薏帆 钟志芳 +3 位作者 刘益鸣 张挺杰 冯艺 李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病人长期忍受慢性疼痛的折磨、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可以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具备神经修复和缓解疼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研究和文献进行... 神经病理性疼痛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病人长期忍受慢性疼痛的折磨、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可以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具备神经修复和缓解疼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研究和文献进行检索及归纳,发现PRP具有促进创伤愈合和抗炎的特性,不仅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而且能有效缓解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损伤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与管理中国指南(2024版) 被引量:3
8
作者 国家疼痛专业质控中心神经病理性疼痛专家组 吴大胜 +3 位作者 陶蔚 朱谦 樊碧发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是损伤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NP全程评估与管理在其诊治过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疾病的反复评价和再认识能够有效地帮助医患...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是损伤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NP全程评估与管理在其诊治过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疾病的反复评价和再认识能够有效地帮助医患双方及时了解疾病走势,把握疾病诊治方向,提升治疗效果。目前各地各级医疗机构NP评估方法不一,管理手段各异,同质化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医患双方 躯体感觉 患者生活质量 评估与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 疾病诊治 管理手段
下载PDF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静仪 陈福刚 王立童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据报道,约有53%的患者会在SCI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1]。根据研究显示目前有多种方法治疗NP[2]:仅...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据报道,约有53%的患者会在SCI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1]。根据研究显示目前有多种方法治疗NP[2]:仅有30%~5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有反应,且部分患者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停止治疗;侵入性皮质刺激(epidural motor cortex stimulation,EMCS)对NP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这种脑刺激有创且昂贵,还可能发生感染、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主要通过电场或磁场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的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具有无创、无痛、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3],治疗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 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及对免疫调节机制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浩 刘婷婷 +3 位作者 曾荧 王敏 李炜 曾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寻芍药甘草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法建立NP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予以芍药甘草汤灌胃治疗14 d。治疗前后监测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细胞凋亡... 目的探寻芍药甘草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法建立NP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予以芍药甘草汤灌胃治疗14 d。治疗前后监测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测定p-STAT3在脊髓中与Iba1的共定位情况,RT-PCR检测CD68、SOCS3、Arg-1的mRNA表达,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STAT3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TWL)明显降低(P<0.01),脊髓背角中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5),IL-1β、1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JAK2、p-JAK2、STAT3、p-STAT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术后7、14 d的CD68、SOCS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Arg-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甘草汤组大鼠治疗后MWT、TWL明显上升(P<0.01),脊髓背角中凋亡细胞减少,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著减少(P<0.01),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CD68、SOCS3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Arg-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可能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进而发挥改善N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芍药甘草汤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JAK2/STAT3通路 大鼠
下载PDF
细胞焦亡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胜 吴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既往的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和细胞死亡与NP的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细胞焦亡是一种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它可以通过释放促... 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既往的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和细胞死亡与NP的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细胞焦亡是一种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它可以通过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来增强或维持炎症反应。本文通过对细胞焦亡及其在NP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引发细胞焦亡的因素,以及相关抑制剂影响细胞焦亡过程并应用于NP防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细胞焦亡 炎症小体 神经炎症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通过海马BDNF-TrkB通路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小鼠工作记忆障碍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玉斌 王星明 +2 位作者 张跃 周志强 杨建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34,共7页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小鼠工作记忆障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5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N组)、慢性坐骨神经压迫(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生理盐水组...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小鼠工作记忆障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5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N组)、慢性坐骨神经压迫(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生理盐水组(CN组)、CCI+艾司氯胺酮组(CE组)、CCI+ANA⁃12组(CA组)、CCI+ANA⁃12+艾司氯胺酮组(CAE)组,每组10只。采用CC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造模后第16天,CE组、CAE组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10 mg/kg,其中CAE组于艾司氯胺酮注射前30 min给予ANA⁃12(一种选择性TrkB受体拮抗剂)0.5 mg/kg;CA组仅给予ANA⁃12;SN组、CN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 d腹腔注射给药。于造模后第21天行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检测小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及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并于造模后第21~23天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2⁃deoxyUridine,BrdU)。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小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齿状回BrdU及双皮质素(doublecortin,DCX)共染阳性(BrdU+/DCX+)细胞数量。结果与SN组相比,CN组、CE组、CA组、CAE组PWT明显降低(P均<0.05),PWL明显缩短(P均<0.05);在旷场实验中,5组小鼠的运动总距离无明显差异(P=0.142);Y迷宫实验中,与SN组相比,CN组自发性交替正确率明显降低(P<0.001),与CN组相比,CE组自发性交替正确率明显升高(P<0.001),与CE组相比,CAE组自发性交替正确率明显降低(P=0.004);与SN组相比,CN组BDNF表达下调(P=0.021),与CN组相比,CE组BDNF表达上调(P=0.030),与CE组相比,CAE组表达下调(P=0.043);与SN组相比,CN组BrdU+/DCX+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25),与CN组相比,CE组BrdU+/DCX+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03),与CE组相比,CAE组BrdU+/DCX+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14)。结论艾司氯胺酮可能通过海马BDNF⁃TrkB神经通路促进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进而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的工作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神经病理性疼痛 工作记忆 海马
下载PDF
基于脊髓背角自噬与凋亡探讨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玲女 卢栋明 +5 位作者 王天翊 郑玉娇 梁英业 杨鹏 唐宏亮 庞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31-737,756,共8页
目的探讨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揭示其抑炎镇痛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和假推拿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通过结扎L_(5)脊神经建立神经... 目的探讨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揭示其抑炎镇痛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和假推拿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通过结扎L_(5)脊神经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术后第1天开始,推拿组以点、拨、揉方法依次刺激胆经上环跳、阳陵泉、悬钟穴共18 min,假推拿组轻抚大鼠后肢18 min,均1次/d,连续干预14 d;其余组不予干预,观察14 d。于术前及术后第1,3,7,14天测定各组大鼠的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和热痛缩足反应潜伏期;术后第14天干预结束后,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L_(4~6)脊髓背角组织中Beclin1、LC3Ⅱ、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RT-qPCR技术检测L_(4~6)脊髓背角组织中Beclin1、Bcl-2 mRNA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模型组、推拿组、假推拿组大鼠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和热痛缩足反应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组、假手术组(P均<0.05),热痛缩足反应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同期正常组、假手术组(P均<0.05);术后第7天、第14天,推拿组大鼠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和假推拿组(P均<0.05),热痛缩足反应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同期模型组和假推拿组(P均<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NF-α水平和脊髓组织中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脊髓组织中Beclin1、LC3Ⅱ、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Beclin1、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血清TNF-α水平和脊髓组织中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脊髓组织中Beclin1、LC3Ⅱ、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Beclin1、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推拿组血清TNF-α水平和脊髓组织中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假推拿组(P均<0.05),脊髓组织中Beclin1、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及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推拿组(P均<0.05),脊髓组织中Bcl-2 mRNA相对表达量与假推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可以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疼痛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背角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从而增强自噬抑制凋亡,减轻促炎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推拿 自噬 凋亡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身痛逐瘀汤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媛婧 刘春华 +4 位作者 胡慧敏 李晨 赵浩成 张家禧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273,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身痛逐瘀汤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和HERB数据库获取身痛逐瘀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搜索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靶点,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交...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身痛逐瘀汤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和HERB数据库获取身痛逐瘀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搜索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靶点,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 3.8.0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借助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同时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中Analyze Network插件计算网络中节点的拓扑参数,筛选出网络中起重要作用的核心靶点。将交集靶点投射到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借助AutoDock Vina 1.1.2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预测身痛逐瘀汤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度。结果:通过筛选得到身痛逐瘀汤活性成分199个,靶点478个;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靶点1902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22个。其中STAT3、IL-6、MAPK1、MAPK3、TNF等靶点在身痛逐瘀汤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生物网络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涉及MAPK、cAMP、IL-17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身痛逐瘀汤活性化合物与MAPK3、FOS、IFNG等关键靶点具有较高结合能力。结论:身痛逐瘀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镇痛作用,为其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神经病理性疼痛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伏硫西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杰 彭淼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作为一种常见、难治性的慢性疼痛,极易伴发情绪障碍而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伏硫西汀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多模态抗抑郁药,作为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作为一种常见、难治性的慢性疼痛,极易伴发情绪障碍而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伏硫西汀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多模态抗抑郁药,作为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调节剂,通过5-HT转运体介导的5-HT再摄取,拮抗5-HT_(3)、5-HT_(1D)和5-HT_(7)血清素受体,激活5-HT_(1A)和5-HT_(1B)受体而发挥其药理活性。研究表明,伏硫西汀对疼痛、超敏反应和情绪障碍有效。在临床研究中,伏硫西汀10~20 mg/d的剂量在灼口综合征的短期和长期治疗中均有效。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比,其临床反应和缓解率更高,可接受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作用潜伏期更低。本文对伏硫西汀治疗NP的可能机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伏硫西汀在NP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伏硫西汀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鹏 雷道赟 +2 位作者 牛英俏 朱云清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其病理机制复杂,主要与神经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离子通道、...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其病理机制复杂,主要与神经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离子通道、线粒体功能、神经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陆续被发现,并有望成为疼痛预防与治疗新靶点。本文就PPAR-γ在NP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N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蒙药那如-3味丸对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越娜 澈力木格 +4 位作者 李辉 吕亮亮 郎海云 铁植 都义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究蒙药那如-3味丸对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确诊为NP的疼痛科住院患者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40~80岁,BMI≥18.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蒙... 目的探究蒙药那如-3味丸对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确诊为NP的疼痛科住院患者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40~80岁,BMI≥18.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蒙药那如-3味丸组(观察组,n=2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1)。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口服普瑞巴林胶囊联合超声引导下疼痛区域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蒙药那如-3味丸(2 g/10粒),每晚临睡前口服3~5粒,共2周。记录治疗前1 d、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数字评分量表(NRS)疼痛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后2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IL-1β、TNF-α浓度。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腹胀、心悸、嗜睡和头晕等。结果与治疗前1 d比较,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两组NRS疼痛评分、SF-MPQ评分、PSQI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周两组血清IL-6、IL-1β、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观察组NRS疼痛评分、SF-MPQ评分、PSQI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IL-6、IL-1β、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蒙药那如-3味丸联合常规疗法可有效减轻NP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可能具有调节神经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那如-3味丸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评分 睡眠质量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基于PKC-P2X3信号通路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王立 程仕萍 +4 位作者 易惺钱 周平生 刘静 陶添明 陈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8-1182,1188,共6页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C(PKC)-配体门控型非选择性离子通道3(P2X3)信号通路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与电针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小鼠构建坐骨神经慢性限...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C(PKC)-配体门控型非选择性离子通道3(P2X3)信号通路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与电针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小鼠构建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I)模型。术后第8天针刺组与电针组接受针刺与电针干预,连续7 d。于术前、术后3 d、5 d、7 d、10 d、12 d、14 d对各组进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与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测试。术后15 d处死所有小鼠,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组织形态,ELISA检测脊髓组织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PKC、P2X3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脊髓神经元PKC、P2X3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大小不一,细胞膜完整,细胞质呈细小颗粒状,细胞核大而圆,核仁居中清晰可见;模型组可见萎缩的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紊乱,轴突肿胀,神经元间形成间隙;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电针组萎缩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有髓神经纤维排布情况改善,电针组较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与相同时间点的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 d、5 d、7 d、10 d、12 d、14 d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患侧后肢的MWT、TWL值明显下降(P<0.05),IL-1β、TNF-α、PKC、P2X3表达量、PKC、P2X3阳性细胞数、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0 d、12 d、14 d针刺组、电针组MWT、TWL值明显上升(P<0.05),IL-1β、TNF-α、PKC、P2X3表达量、PKC、P2X3阳性细胞数、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与针刺组相比,术后10 d、12 d、14 d电针组MWT、TWL值升高(P<0.05),IL-1β、TNF-α、PKC、P2X3表达量、PKC、P2X3阳性细胞数、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减轻CCI模型小鼠神经炎症反应,降低PKC、P2X3表达水平,改善坐骨神经细胞形态与有髓神经纤维排布情况,缩小神经元间间隙,提升MWT、TWL值,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配体门控型非选择性离子通道3 电针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参与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朱贺 闻蓓 +1 位作者 许力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超敏、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存在争议。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效果欠佳且不良反...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超敏、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存在争议。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Wnt信号通路在神经发育中对细胞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神经损伤修复参与pNP的发生。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pNP的联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疼痛 外周敏化 中枢敏化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的Meta整合
20
作者 柴羽菲 贾勤 +7 位作者 戴雅琴 汪盈盈 叶梦圆 吴佳云 高楚 易小燕 方严钰 李思琪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07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提高该人群心理健康和建立支持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 目的:系统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提高该人群心理健康和建立支持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38个原始主题,形成9个新类别并归纳为3个整合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多种体验与影响、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存在未被满足的多维度需求。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经历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独特,应对方式多样,需要相关支持;医护人员应重视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