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2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痛性肌萎缩8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马维娅 吴士文 +2 位作者 苏惠 冉敏 杨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主要的临床特点。结果和结论5例(63%)患者病前存在可能的诱因;7例(88%)以疼痛起病,随后出现肌无力和萎缩,1... 目的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主要的临床特点。结果和结论5例(63%)患者病前存在可能的诱因;7例(88%)以疼痛起病,随后出现肌无力和萎缩,1例未出现疼痛。臂丛的上、中干受损害最多见。2例患者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在5例行脑脊液检查者中,2例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5例患者因颈椎MRI检查而曾被误诊为颈椎病。6例接受激素及康复治疗,2例患者仅接受康复治疗,随访2~18个月,5例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化云 吴士文 +1 位作者 纪慧茹 王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诊治、护理经过。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42%表现为双侧同时或先后受累,92%以严重肩背部或上肢的疼痛为首发表现,给予激素、丙种球... 目的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诊治、护理经过。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42%表现为双侧同时或先后受累,92%以严重肩背部或上肢的疼痛为首发表现,给予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系统化整体护理及物理康复治疗后,11例患者1~2周内疼痛缓解,随访2~13个月,67%的患者肌力完全恢复,33%部分恢复。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与病情观察有利于神经痛性肌萎缩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护理
下载PDF
电针治疗神经痛性肌萎缩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国庆 杨沈秋 刘丽萍 《针灸临床杂志》 1997年第1期36-36,共1页
电针治疗神经痛性肌萎缩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马国庆杨沈秋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丽萍神经痛性肌萎缩又称肩神经炎,可发于任何年龄,初发症状为肩及上臂疼痛,大部分病例为一侧,约1/3病例为... 电针治疗神经痛性肌萎缩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马国庆杨沈秋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丽萍神经痛性肌萎缩又称肩神经炎,可发于任何年龄,初发症状为肩及上臂疼痛,大部分病例为一侧,约1/3病例为双侧,呈灼痛或深戳痛,持续数日至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肌萎缩 电针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伴有颅神经损害的神经痛性肌萎缩1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娟 张宝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123-123,共1页
笔者近日遇伴有颅神经损害的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双上肢无力6个月入院。于6个月前感冒、喉痛、流涕,T37.2℃,3d后突感左上肢酸胀、疼痛,无麻木,6d后感患肢无力,不能拿牙刷、杯子,... 笔者近日遇伴有颅神经损害的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双上肢无力6个月入院。于6个月前感冒、喉痛、流涕,T37.2℃,3d后突感左上肢酸胀、疼痛,无麻木,6d后感患肢无力,不能拿牙刷、杯子,半月后右上肢亦疼痛酸胀,继之无力,20余天后开始麻木、疼痛,咳嗽时无加重,无复视,无抬头困难,大小便无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神经损害
下载PDF
神经痛性肌萎缩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
5
作者 周丽丽 徐曼曼 吕志素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8期932-933,共2页
神经痛性肌萎缩(neuralgicamyotrophy,N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容易误诊。本院收治NA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文献复习 临床综合征
下载PDF
神经痛性肌萎缩研究进展
6
作者 郑晟源 陈宏 +1 位作者 韩家衡 朱庆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0-384,共5页
神经痛性肌萎缩(neuralgicamyotrophy,NA)是一类影响臂丛神经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包括免疫、机械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典型表现为肩背部及手臂的疼痛和肌肉无力。NA诊断主要依靠于患者的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辅以磁共振及... 神经痛性肌萎缩(neuralgicamyotrophy,NA)是一类影响臂丛神经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包括免疫、机械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典型表现为肩背部及手臂的疼痛和肌肉无力。NA诊断主要依靠于患者的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辅以磁共振及肌电图检查等,临床中不易诊断,需要与具有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NA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也可作为选择。临床医师应增加对NA的认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臂丛神经 肌无力 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神经痛性肌萎缩两例报道
7
作者 谷彩萍 贾华 《中国民康医学》 1995年第1期46-46,共1页
神经痛性肌萎缩两例报道谷彩萍,贾华神经痛性肌萎缩是一病因未明的支配肩关节带部的单根或多根神经病,临床少见,现报道两例如下。例1,男,35岁,入院前6个月无诱因突感右肩部持续性剧疼,向脊柱放射,夜间更甚,20天后自行缀... 神经痛性肌萎缩两例报道谷彩萍,贾华神经痛性肌萎缩是一病因未明的支配肩关节带部的单根或多根神经病,临床少见,现报道两例如下。例1,男,35岁,入院前6个月无诱因突感右肩部持续性剧疼,向脊柱放射,夜间更甚,20天后自行缀解。3个月前感右肩部力弱,2个月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肩关节 肩胛上神经 肌电图 诱发电位 神经损害 三角肌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脊髓传导速度 神经
下载PDF
遗传性神经痛性肌萎缩症:1例报道与家族性Parsonager-Turner综合征
8
作者 Husson M. Goizet C. +1 位作者 Rivera S. 刘健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0-20,共1页
遗传性神经痛性肌萎缩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 其特征是臂丛神经痛反复发作。作者报道了1例12岁男孩,其双侧肩部肌肉严重疼痛、萎缩。本病的始发年龄不确定,最常见的是在20岁或者30岁,10岁以前发病罕见。遗传性神经痛性肌萎缩症与偶发... 遗传性神经痛性肌萎缩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 其特征是臂丛神经痛反复发作。作者报道了1例12岁男孩,其双侧肩部肌肉严重疼痛、萎缩。本病的始发年龄不确定,最常见的是在20岁或者30岁,10岁以前发病罕见。遗传性神经痛性肌萎缩症与偶发性的Parsonag- er-Tumer综合征不同之处是疼痛的反复发作、肌无力和出现相似的家庭病例。几个家庭的分析显示遗传性神经痛性肌萎缩症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TURNER 臂丛神经痛 肌无力 肩部肌肉 病理生理学 酮酸 不一致
下载PDF
神经痛性肌萎缩一例诊治思考
9
作者 韩桂玲 叶群荣 +5 位作者 金平 李凯 王训 赵静 韩咏竹 杨任民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神经痛性肌萎缩(neuralgic amyotrophy,NA)是一种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疾病,其核心特征是臂丛神经支配肌肉的剧烈疼痛、无力,以及随后发生相应的肌肉萎缩和感觉异常[1]。该病于1887年首次被描述,1948年Parsonage和Turner[2]描述了... 神经痛性肌萎缩(neuralgic amyotrophy,NA)是一种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疾病,其核心特征是臂丛神经支配肌肉的剧烈疼痛、无力,以及随后发生相应的肌肉萎缩和感觉异常[1]。该病于1887年首次被描述,1948年Parsonage和Turner[2]描述了136名患有这种疾病的大型系列病例,此病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包括Parsonage-Turner综合征、急性臂丛神经病、急性臂丛神经炎、特发性臂丛神经病变、特发性臂丛神经炎、麻痹性臂丛神经炎等。现报道1例NA患者的诊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综合征 周围神经疾病 臂丛神经 神经痛性肌萎缩 臂丛神经 肌肉萎缩 麻痹 感觉异常
下载PDF
遗传性神经痛性肌萎缩的组织学研究
10
作者 Van Alfen N. Gabre■ls-Festen A.A.W.M. +1 位作者 Ter Laak H.J. 王晓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7期31-32,共2页
We report the findings in five muscle and three sural nerve biopsies,and in on e post mortem plexus specimen, from six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neuralgic amyot rophy (HNA). We found that the sensory nerves are definit... We report the findings in five muscle and three sural nerve biopsies,and in on e post mortem plexus specimen, from six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neuralgic amyot rophy (HNA). We found that the sensory nerves are definitely involved in HNA des pite the mainly motor symptoms, and that lesions in nerves and muscles are more wide spread throughout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han clinically presumed, b ut, simultaneously, very focally affect isolated fascicles within individual ner 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腓肠神经活检 肌肉活检 组织学研究 运动症状 外周神经系统 NERVES 肌肉损伤 PLEXUS 神经
下载PDF
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比较
11
作者 聂会勇 张丹丹 +2 位作者 王辉 王欢 王锁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3-998,共6页
目的 综合比较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7例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组(AHN组,3个月内)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PHN组,3个月以上... 目的 综合比较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7例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组(AHN组,3个月内)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PHN组,3个月以上)。分析和比较两组脉冲射频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疼痛程度(VAS)、睡眠质量(AIS)、焦虑抑郁(GAD-7和PHQ-9)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2个月各时点的VAS、AIS、GAD-7和PHQ-9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AHN组在术后1个月至12个月,VAS、AIS、GAD-7和PHQ-9评分均较PHN组下降更多(P<0.001)。随访12个月时,AHN组口服普瑞巴林和阿片类药物患者例数少于PHN组(P=0.001)。结论 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在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及焦虑抑郁方面优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可能有利于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神经痛 带状疱疹 脉冲射频 生活质量 失眠
下载PDF
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疗效的影响
12
作者 杨秀环 梁华杰 +3 位作者 李泉 林宗航 苏适夷 李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30例。治疗A组予以伐昔洛韦治疗,治疗B组则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治疗A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B组PSQ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血清疼痛介质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β-内啡肽(β-EP)指标明显高于治疗A组,血浆P物质(SP)及一氧化氮(NO)指标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A组,而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发生的头晕、胃肠不适及皮肤瘙痒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血清疼痛介质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昔洛韦 神经阻滞 期带状疱疹神经痛 睡眠质量 疼痛介质指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单明 王毅 +2 位作者 吕波 毛宏亮 程宏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了解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责任血管走行并模拟手术;术中显微镜下不能充分暴露或操作困难时,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及操作。结果55例术中确认存在责任血管,其中12例在神经内镜下确认;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5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发现的责任血管与术中发现一致;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为阴性,包括术中证实为静脉压迫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42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明显减轻13例,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4例、口周疱疹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15~47个月,BNI疼痛分级Ⅰ~Ⅱ级53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有效率为94.6%。结论应用MVD治疗PTN时,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有助于术前明确责任血管及其走行,可模拟手术以优化手术规划,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探查与牵拉。神经内镜可弥补显微镜视野盲区,有助于暴露责任血管,减少责任血管遗漏,并可辅助确认及调整棉片的位置,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3D-TOF-MRA 3D-FIEST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神经内镜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14
作者 刘海建 陈锴 +3 位作者 崔志超 王芳 王晶 赵春燕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 分析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常规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目的 分析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常规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PMC治疗,观察组行3D打印导板定位PM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即刻疗效、手术前后不同时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总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9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2周的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显示,观察组术后4周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合计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合计复发率20.00%(P<0.05)。观察组术后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唇疱疹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定位PMC较常规PMC能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与手术总时间,且术后即刻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导板定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原发三叉神经痛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Meta分析
15
作者 马虹宇 刘东 +3 位作者 陈元武 张明明 季昭臣 张黎媛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1期0134-0136,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21年4月11日。据既定纳入和...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21年4月11日。据既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取文献资料后,将资料信息录入至RevMan5.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Meta结果示:埋线组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改善PTN患者临床症状,但受样本量、文献质量及研究方法等因素限制,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原发三叉神经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
16
作者 史皓威 郭文昌 +4 位作者 王银占 王永宇 杨嗣徽 李洋 钱涛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BC的1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BC的1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第1、3、6、12个月分别进行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量表评分(BNI-P)、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面部麻木评分(BNI-N)评估面部麻木、疼痛情况,并进行瞬目反射检测(涉及传导通路R1、R2及R2′的潜伏期及波幅)。根据患者术后第3年随访结果分为治愈组(120例)和复发组(3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评价模型拟合优度。结果患者术后1 d及术后第1、3、6、12个月BNI-P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均P<0.05)。患者行PBC后,R1、R2、R2′潜伏期总体均呈现降低趋势,R1、R2、R2′波幅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0.05)。纳入最全面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比值比=1.254,P=0.028),病程(比值比=1.072,P=0.008),术前BNI-P(比值比=2.189,P=0.040),术前R1、R2、R2′潜伏期(比值比=3.546、4.165、1.314,P=0.012、0.014、0.038)、术前R1、R2、R2′波幅(比值比=0.933、0.920、0.942,P=0.009、0.003、0.002)均为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P=0.796)。结论对PTN患者行PBC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瞬目反射各项指标均随术后随访时间呈现降低趋势,且与患者面部麻木症状呈现正相关性,患者个体因素及术前BNI-P、瞬目反射指标水平等均对患者术后长期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瞬目反射 长期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控制与护理进展
17
作者 徐慧 章向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26-0029,共4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疼痛综合征,该疾病在临床表现上主要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突然出现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疼痛。同时这一疼痛现象通常也会因为刷牙、进食等行为被触发,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现阶段PTN...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疼痛综合征,该疾病在临床表现上主要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突然出现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疼痛。同时这一疼痛现象通常也会因为刷牙、进食等行为被触发,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现阶段PTN的整体发生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且患者年龄表现出日益年轻化的特点,因而受到全社会对其的广泛关注。本文从PTN发生的机制入手,对其的疼痛控制和护理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期望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痛 疼痛控制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媛婧 王稳 +3 位作者 刘春华 努尔比亚·阿布拉 李怡帆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收治的PTN病人,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球囊压迫组(P组)55... 目的:比较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收治的PTN病人,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球囊压迫组(P组)55例和射频热凝组(R组)53例。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总体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疼痛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两组术后1小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球囊压迫组的整体面部麻木程度较射频热凝组轻(P<0.05),两组术后出现口唇疱疹、角膜反射下降、干眼症、咀嚼肌无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射频热凝组的复发率更高。结论: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均可有效治疗PTN,均可出现面部麻木等并发症,1年后射频热凝组的复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痛 经皮球囊压迫术 射频热凝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江江 刘志红 刘宝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其中常规显微镜组(A组)36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B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其中常规显微镜组(A组)36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B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责任血管发现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B组责任血管发现率(95.2%)明显高于A组责任血管发现率(80.6%)、治愈率(97.6%)高于A组(83.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B组(14.3%)比A组(30.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助于避免责任血管遗漏,提高责任血管发现率和手术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显微镜
下载PDF
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徐晶 谭磊 +5 位作者 陈秋霞 李美康 赖菁菁 李伟茜 韩海涛 李婕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放血疗法通过刺破人体浅表脉络等,放出血液,可排出体内热毒、瘀血等,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从调节血清P物质...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放血疗法通过刺破人体浅表脉络等,放出血液,可排出体内热毒、瘀血等,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从调节血清P物质水平、调节免疫因子水平、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对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机制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痛 放血疗法 机制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