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位神经科学家分享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丰桥 王晓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5,共4页
关键词 神经科学院 2000年诺贝尔奖 生理学 医学 神经递质 突触传递 学习记忆模型
下载PDF
著名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教授莅院演讲
2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生物学家 Hopkins大学 美国加州大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突触可塑性 生物物理 哥伦比亚大学
下载PDF
西南干细胞研究计划正式启动
3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西南干细胞研究计划 启动 干细胞研究中心 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GFP转基因小鼠
下载PDF
中国科学家发现阿片受体相互功能调控新机制 被引量:1
4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期15-15,共1页
《中国医药科学》讯(中科院)1月13日,美国《神经元》(Neuron)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研究员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鲍岚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Facilitation of μ-opioid re... 《中国医药科学》讯(中科院)1月13日,美国《神经元》(Neuron)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研究员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鲍岚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Facilitation of μ-opioid receptor activity by preventing δ-opioid receptor-mediated co-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家 功能调控 阿片受体 RECEPTOR 细胞生物学 医药科学 科研团队
下载PDF
中国科学家发现大脑中有一个“引路人”
5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3-37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引路人” RHO GTP酶 CDC42 RHO A 神经纤维 医学
下载PDF
我国首次发现胶质细胞突触具有可塑性
6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8-90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胶质细胞 首次发现 可塑性 突触 学术杂志 科学家 研究员
下载PDF
胶质细胞突触具有可塑性
7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292-29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胶质细胞 可塑性 突触 学术杂志 研究员
下载PDF
2009-044 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所树突生长研究最新发现
8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97-197,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熊志奇教授课题组最近在《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神经元电活性如何决定神经元形态的研究工作“CREB共激活因子TORC1调控活性依赖的CREB下游基因转录和皮层神经元的树突发育”。该项工...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熊志奇教授课题组最近在《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神经元电活性如何决定神经元形态的研究工作“CREB共激活因子TORC1调控活性依赖的CREB下游基因转录和皮层神经元的树突发育”。该项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杂志 树突 中科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皮层神经 生长 CREB
原文传递
我国科学家发现脑发育关键基因
9
作者 李天舒 胡德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3期12-12,共1页
日前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丁玉强指导的研究小组取得的成果,找到了小鼠胚胎早期控制中脑和后脑发育的关键基因——Lmx1b。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脑发育 基因 科学家 早期控制 小鼠胚胎 研究员 中脑
下载PDF
《小脑与认知》述评 被引量:4
10
作者 J. Schmahmann 方环海 张东平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2-377,共6页
关键词 《小脑与认知》 美国 哈佛医学院神经科 书评 Jeremy D.Schmahmann 神经影像学 临床神经心理学
原文传递
我科研人员发现抑郁症分子机制
11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26-426,共1页
人民日报9月1日报道,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但人们对于抑郁症的成因一直没有明确认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胡海岚研究组首次确定,大脑外侧缰核内一种名为“βCaM... 人民日报9月1日报道,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但人们对于抑郁症的成因一直没有明确认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胡海岚研究组首次确定,大脑外侧缰核内一种名为“βCaMKII”的分子是导致缰核过度兴奋和抑郁症发生的关键分子,这一发现揭示了新的抑郁症发病机理,并为抑郁症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抑郁症 科研人员 CAMKII 外侧缰核 精神疾病 人类生活
原文传递
小鼠抓脸不止可能源于“传导阻滞”“专职蛋白”归位可望治疗强迫症
12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7年第18期7-7,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冯国平等科研人员在世界上率先发现强迫症生理机制,该论文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该杂志为此配发了评论文章。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强迫症 传导阻滞 《自然》杂志 治疗 蛋白 能源 小鼠
原文传递
痒觉传导机制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13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7年第17期8-8,共1页
近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题为《痒觉的中枢环路》的研究论文。皮肤病、肝病等患者经常出现慢性瘙痒症状,... 近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题为《痒觉的中枢环路》的研究论文。皮肤病、肝病等患者经常出现慢性瘙痒症状,并且与其相伴的难以克制的长期搔抓行为可导致严重的皮肤和组织损伤。慢性瘙痒还经常引起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传导机制 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学》杂志 瘙痒症状 智能技术 研究论文 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院士共论脑科学发展与未来
14
作者 袁昊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8年第19期11-11,共1页
9月8日上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的院士讲座正式开始,为体现大会“神经外科站位脑科学计划”的主题,大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段树民院士、首都医... 9月8日上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的院士讲座正式开始,为体现大会“神经外科站位脑科学计划”的主题,大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段树民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四位院士针对神经可塑性、神经环路、脑网络、人工智能等脑科学领域的热点难点话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解析,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本文仅对其中部分内容作一简要整理,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脑科学 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