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1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吡肟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13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晶 孙跃先 +2 位作者 夏燕杰 郭长秀 赵金满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一般特点及规律。方法:对13例并发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3例神经障碍患者中,老年人居多,肾功不全患者居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不全 老年 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 头孢吡肟
下载PDF
唑吡坦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庄红艳 臧彦楠 +4 位作者 刘珊珊 牛梦溪 房萌 尹冬青 果伟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8期889-892,912,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唑吡坦致神经精神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新型催眠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并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我院上报的6例唑吡坦致神经精神系统ADR的病例,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 目的通过分析唑吡坦致神经精神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新型催眠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并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我院上报的6例唑吡坦致神经精神系统ADR的病例,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ADR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进行分析,探讨唑吡坦导致神经精神系统ADR的特点。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患者服用唑吡坦后,患者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ADR。多数患者服药当晚即出现ADR、仅1例遗忘ADR发生在服药后第5天。ADR的临床表现方面,包括次日清晨不能回忆夜间的反常行为,意识不清楚等。患者出现ADR后,停药并换用其他镇静催眠药等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或恢复正常。结论唑吡坦所致神经精神系统ADR中,谵妄及可疑谵妄占比较大。在正常日剂量使用时仍有发生ADR的可能。服用唑吡坦后,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神经精神系统ADR,在治疗初期,尤其是服药当晚,应密切观察ADR发生情况。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把握药品适应证,保障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吡坦 神经系统 精神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唐静 丁倩 闫素英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孟鲁司特钠自上市以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其引起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用药...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孟鲁司特钠自上市以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其引起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1篇文献纳入统计,涉及29例患者,18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最高。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表现最多的为不同程度的睡眠异常,占65.52%,包括不易入睡、噩梦、梦游和失眠等。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病情复发或加重。停药或减量后不良反应症状可缓解。结论孟鲁司特钠导致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需引起医务人员重视,尤其是应用于儿童患者和既往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的患者时。建议临床在应用孟鲁司特钠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适应证及推荐剂量给药,并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的异常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 神经精神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与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卫平 周文亮 陈小妮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6期241-242,共2页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诱发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80例应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隔日60μg/次皮下注射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隔日睡前60μg...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诱发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80例应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隔日60μg/次皮下注射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隔日睡前60μg/次皮下注射及护理干预,观察不良反应并记录,2周后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24例出现失眠、多梦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干预组11例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1例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干预组有8例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极少数病例出现精神抑郁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行为,能减少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 乙型肝炎 神经精神系统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5
作者 唐浩杰 杨子龙 +5 位作者 俞朝贤 冯治宇 董海平 李祥 赵威 邝浩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90-2695,共6页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及空腹、服药后2 h的利奈唑胺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预测模型,采用ROC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校准能力。结果复治(OR=2.540,P=0.028)、合并空洞(OR=4.092,P=0.021)、贫血(OR=10.921,P=0.005)、C_(min)≥0.7665 mg/L(OR=6.813,P<0.001)是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4个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AUC为0.851(95%CI:0.774~0.929),约登指数为0.590时,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2.3%,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Hosmer-lemeshowχ^(2)=8.719,P=0.273)。结论C_(min)≥0.7665 mg/L、合并空洞、复治、贫血的MDR/RR-TB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较高,基于上述4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耐多药 肺结核 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自动监测模块构建优化与实践
6
作者 李海艳 郭代红 +6 位作者 朱曼 高奥 卢京川 伏安 李超 李鹏 赵安琪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971-977,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CNS-ADR)模块,开展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关CNS-ADR大样本真实世界主动监测评价研究。方法以文献、自发报告、电子病历中CNS-ADR相关描述...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CNS-ADR)模块,开展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关CNS-ADR大样本真实世界主动监测评价研究。方法以文献、自发报告、电子病历中CNS-ADR相关描述词作为初始词集,利用文本识别技术构建并优化CNS-ADR自动监测模块条件设置。回顾性监测2017—2021年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住院患者,对发生CNS-ADR的阳性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住院科室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基于1185例人工监测结果进行反复测试优化后,最终确定的模块最佳设置包括62个关键词集,阳性预测值(PPV)为13.63%,召回率为100%。利用该模块拓展监测8222例用药人群,报警2366例,PPV为11.88%,关联性阳性281例,发生率为3.42%,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50.17%,CNS-ADR表现主要为癫痫发作、头痛、躁狂、谵妄等,发生CNS-ADR主要分布在血液科、呼吸科、肿瘤内科等。结论基于ADE-ASAS-II建立的CNS-ADR自动监测模块,为开展CNS-ADR的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快捷可靠的文本数据挖掘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文本分类技术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致严重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龙恩武 《中国药物警戒》 2009年第9期565-566,共2页
病例:患者,男,43岁,因“乏力、纳差、恶心7天,加重3天”,于2008年11月24日来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心率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体温37... 病例:患者,男,43岁,因“乏力、纳差、恶心7天,加重3天”,于2008年11月24日来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心率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体温37℃;营养中等,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对答切题,皮肤黏膜巩膜中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乙肝病原学检查结果示: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雷贝拉唑钠 肠溶胶囊 精神 药物过敏史 传染病史 皮肤黏膜 表面抗原
下载PDF
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蔡亚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63-1064,共2页
关键词 氟罗沙星葡萄糖 不良反应 神经精神系统
原文传递
整体护理对干扰素治疗肝炎致精神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52-54,61,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整体护理对干扰素治疗肝炎致精神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应用干扰素进行对症治疗的肝炎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6例。全部患者采用干扰素隔日皮下注射给药,60μg/次,同时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 目的观察采用整体护理对干扰素治疗肝炎致精神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应用干扰素进行对症治疗的肝炎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6例。全部患者采用干扰素隔日皮下注射给药,60μg/次,同时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记录比较,疗程为2周。结果干预组中9例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情绪,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14例患者发生多梦以及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对肝炎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患者可出现多梦、失眠、抑郁、焦虑等多种精神以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实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环境干预等的整体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减少患者神经精神系统不良症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肝炎 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消炎痛栓致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创业 孟艳林 +1 位作者 贾志芳 张江华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2期160-160,共1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张某,女,25岁,顺产后3周、母乳喂养;因左乳红肿、发热3 d于2012年5月16日上午9:15因"急性乳腺炎"急诊住院。入院测体温39.5℃,脉搏108次min-1,血压110/60 mmHg,左侧乳房外上、外下象限皮肤红肿,范围约8 cm×10 cm... 1病例资料 患者张某,女,25岁,顺产后3周、母乳喂养;因左乳红肿、发热3 d于2012年5月16日上午9:15因"急性乳腺炎"急诊住院。入院测体温39.5℃,脉搏108次min-1,血压110/60 mmHg,左侧乳房外上、外下象限皮肤红肿,范围约8 cm×10 cm,局部波动明显、皮温升高,同侧腋下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痛栓 不良反应 精神神经系统
下载PDF
9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环丝氨酸导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唐志冈 易恒仲 +2 位作者 罗丹霖 厉娟 杨坤云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3-205,共3页
近年来,由于缺乏新的治疗药物,耐药结核病所导致的公共健康问题迅速增加,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已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健康威胁。因为感染了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无法获得充分的治疗。并有可能传播感染健康人群。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肺结核患者 环丝氨酸 不良反应 精神系统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神经 治疗药物
下载PDF
莫西沙星引发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谷建俐 王书民 +3 位作者 秦智彬 张雨晨 闫丽萍 闫抗抗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9期3937-3940,3945,共5页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引发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西安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莫西沙星治疗肺部感染引发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报告21例,对不良反应类型、首发时间、累及器官、...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引发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西安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莫西沙星治疗肺部感染引发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报告21例,对不良反应类型、首发时间、累及器官、临床症状、转归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中莫西沙星的用药方式均采用静脉滴注,用药剂量为推荐剂量0.4 g,每日1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例,一般不良反应18例。其中,男7例,女14例。不良反应的首次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5 d的9例(42.86%),小于24 h的12例(57.14%)。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基础疾病的19例(90.48%),无基础疾病的2例(9.52%)。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神经/精神系统,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麻木、精神异常、谵妄、幻觉及幻视等。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好转或治愈。结论莫西沙星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因此,在合并用药时应加强对莫西沙星引发神经/精神不良反应的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不良反应 神经/精神系统
下载PDF
我院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0例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庄红艳 刘珊珊 +3 位作者 果伟 马辛 郝红兵 王秋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775-2778,共4页
目的:了解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4-2015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0例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ADR报告,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情况、ADR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 目的:了解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4-2015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0例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ADR报告,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情况、ADR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2/8);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10例,33.3%)。原患疾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18例,60.0%)。发生ADR时,奥氮平的平均剂量为(18.0±7.0)mg/d;在日剂量20 mg时发生ADR的例数最多(8例,26.7%)。主要的ADR为锥体外系反应(22例,73.3%)。患者出现ADR后,大部分采取减量或停用奥氮平、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并积极作对症、支持治疗等处理,患者症状均缓解或恢复正常。结论:奥氮平所致中枢神经系统ADR中,锥体外系反应占比较大;在日剂量较小时仍有发生ADR的可能。女性更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ADR;在治疗1月内,应密切监测ADR情况。临床应用奥氮平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注意观察ADR,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中枢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索非布韦神经精神不良反应的信号挖掘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宇 饶友义 +2 位作者 宁红 寇国先 杨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对索非布韦不良反应进行信号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 2014—2015年第二季度索非布韦引起的神经精神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分析信号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剂量中... 目的对索非布韦不良反应进行信号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 2014—2015年第二季度索非布韦引起的神经精神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分析信号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剂量中的分布。结果共挖掘出52个相关不良反应信号,其中49个尚未被说明书收录。ROR值相对较大的不良反应信号为精神障碍(13.49)、宿醉(11.36)、易怒(12.40)、杀人冲动(13.93)、暴力倾向(13.37)等,所有不良反应信号均较弱。上述信号在性别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在年龄(P=0.000)及用药剂量(P=0.00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索非布韦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可初步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非布韦 不良反应 神经精神系统 信号挖掘分析
下载PDF
泰能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彩锁 杨秀岭 王淑梅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43-544,共2页
检索泰能自上市以来的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 ,发现其在精神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多见 。
关键词 泰能 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致免疫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关敏 宋楠 +2 位作者 高敏 高雨农 张艳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治疗策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诊治过程,为医护提供治疗建议,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人免疫球蛋...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治疗策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诊治过程,为医护提供治疗建议,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缓解。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全程参与信迪利单抗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管理,在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了药学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单抗 信迪利单抗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血药浓度监测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向丽 林松 +2 位作者 朱乐亭 武迎磊 赵志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抗代谢性抗肿瘤药)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血药浓度特点,并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9例PCNSL患者,进行50例次HD-MTX化疗,并监测化疗后不同时间点MTX血药浓度,综合分析...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抗代谢性抗肿瘤药)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血药浓度特点,并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9例PCNSL患者,进行50例次HD-MTX化疗,并监测化疗后不同时间点MTX血药浓度,综合分析血药浓度特点及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及MTX剂量的相关性,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结果 MTX化疗后,利用亚叶酸钙(CF)解毒后,大部分患者MTX血药浓度能在66 h降至安全浓度(0.05μmol.L-1以下)。MTX消除与患者年龄及其剂量有相关性,与性别无关。在使用CF解救及血药浓度监测和充分水化、碱化的情况下,HD-MTX方案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化疗后,监测MTX血药浓度并适时、适量给予CF解救,是保证HD-MTX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甲氨蝶呤 血药浓度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被引量:33
18
作者 高伟波 朱继红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507-509,共3页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防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艳波 周龙洋 吕礼安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分析第3代头孢菌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并研究其相应的临床防治对策。方法在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接受过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9例,统计其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情况,... 目的分析第3代头孢菌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并研究其相应的临床防治对策。方法在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接受过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9例,统计其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7例患者在服药约1周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减退、容易疲劳、嗜睡、记忆力下降、呆滞、妄想、幻听、幻视、烦躁不安、意识障碍、认知能力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一般不良反应;4例患者在服药约1~2周时,表现出中枢神经系统肾性脑病的严重不良反应。经过及时抢救和对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明显减退或痊愈。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能够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期间需严格控制药量,不可长期大剂量应用,在发现不良反应症状后应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于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严重中枢性肾性脑病患者应积极抢救,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治疗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3代头孢菌素 中枢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洪震 李泽钊 +2 位作者 贾秀凤 张俊玲 夏瑞雪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3期1978-1980,共3页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神经系统、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14 d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尿激肽原酶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人尿激肽原酶 阿替普酶 神经系统 日常生活能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